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杜甫·诗史·安史之乱组诗——后出塞五首

时间:2007-01-01

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提示:本文共有 17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敬身推伪宦,伤世写真辞。”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后出塞五首·一

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后出塞五首·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后出塞五首·三

杜甫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后出塞五首·四

杜甫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后出塞五首·五

杜甫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

《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此诗主人公也是这一类人物。

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

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自己能做的就是逃离。

诗从一开始就讲的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

“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

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还是很常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

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

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

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

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杜甫·诗史·安史之乱组诗——后出塞五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杜甫“诗史”的核心对安史之乱前后民族战争及冲突的反映

浅谈杜甫“诗史”的核心对安史之乱前后民族战争及冲突的反映

杜甫,吐蕃,安史之乱,唐王,花门,严武,天宝,广德,中国,南诏,安史,异族,诗人,陈陶,侵扰,事件,历史,原因,战争,开边,诗史,资治通鉴,哥舒翰,唐代宗,杨国忠,禄山,胡人,胡虏,诗中,高建新

2011-11-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

杜甫,唐肃宗,长安,李白,叛军,老婆婆,诗歌,华州,官职,时候,诗史,李林甫,一面,安史之乱,凤翔,差役,诗人,百姓,读书人,生活,唐玄宗,唐王,李杜,有才,那时候,一家,人们,全家,名作,唐军

2018-03-08 #长篇故事

听一本书 讲述杜甫一生的“诗史”故事

听一本书 讲述杜甫一生的“诗史”故事

主人,长安,一生,洛阳,李白,李林甫,四川,科举,万里悲秋,向玄宗,高适,那时候,作者,仕途,他用,素心,入仕,历史,叛军,同行,声音,安史之乱,家乡,少年郎,屈原,意气,时光,机会,权贵,浊酒

2020-06-16 #长篇故事

听一本书 讲述杜甫一生的“诗史”故事

听一本书 讲述杜甫一生的“诗史”故事

主人,长安,一生,洛阳,李白,李林甫,四川,科举,万里悲秋,向玄宗,高适,那时候,作者,仕途,他用,素心,入仕,历史,叛军,同行,声音,安史之乱,家乡,少年郎,屈原,意气,时光,机会,权贵,浊酒

2020-06-17 #小故事

听一本书 讲述杜甫一生的“诗史”故事

听一本书 讲述杜甫一生的“诗史”故事

主人,长安,一生,洛阳,李白,李林甫,四川,科举,万里悲秋,向玄宗,高适,那时候,作者,仕途,他用,素心,入仕,历史,叛军,同行,声音,安史之乱,家乡,少年郎,屈原,意气,时光,机会,权贵,浊酒

2014-02-28 #短篇故事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杜甫,唐肃宗,长安,叛军,老婆婆,华州,官职,时候,李白,李林甫,安史之乱,凤翔,差役,百姓,读书人,唐玄宗,唐王,有才,那时候,一家,一面,人们,全家,唐军,奏章,官员,心情,情景,朋友,洛阳

2010-07-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

杜甫,作品,时期,诗圣,严武,写实,安史之乱,成都,长安,生活,杜陵,一带,丽人行,人民,名篇,实况,官军,政治,来源,杜诗,洛阳,社会,经历,诗史,诗歌,影响,诗圣杜甫,于东鲁,于忠,关辅

2016-04-12 #短篇故事

杜甫简介200字 有没有人知道

杜甫简介200字 有没有人知道

杜甫,思想,杜诗,人民,苦难,乐府,杜工部,诗人,其诗,李白,员外郎,忧国忧民,七古,七律,人生,剑南,安史之乱,工部,我国,政治,炼字,炼句,王朝,社会,艺术,诗圣,诗史,语言,发展,左拾遗

2020-06-1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