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时间:2007-01-05

关于刘勰的故事2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39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2、刘勰五岁那年,祖父母相继去世,他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刘勰极好的老师也是他玩耍的伙伴。父亲刘尚在军队里担任了个四品官衔的越骑校尉,长期住在军营,很少居家,只能由母亲教他读书练字。

3、宋元徽二年(474年),刘勰八岁。这年五月,桂阳王刘休范举兵谋反,刘勰的父亲刘尚奉命平叛,不幸战死。新任皇帝萧道对前朝功臣给予打压,刘家也不例外。刘勰母子只能靠祖上留下的一点田产收入维持生计。

4、刘勰20岁时,母亲病亡。齐永明八年(490),刘勰守孝三年已满,听说皇帝下诏,要求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于是离家来到京城建康(今南京城),奔走于前辈友朋之间,希望他们能够向朝廷推荐自己,谋取一官半职。

5、刘勰听说定林寺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一所寺院,里面的和尚也大多是全国最有学问的,特别是住持僧佑,无论经史子集,还是佛学典籍,无不娴熟于心。走投无路之时,他决计去定林寺访学问路。

6、经过交谈,刘勰和僧佑彼此均被对方的学问所吸引。僧佑要求刘勰留在寺院,并劝刘勰帮助他整理佛经。刘勰一一答应下来,并要求做僧佑的学生,僧佑非常高兴,彼此以师生关系相处。

7、刘勰在定林寺里除了协助僧佑抄撰经书之外,还充分利用定林寺里丰富的藏书,如饥似渴地研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书籍。

8、建武四年(497年)的一天晚上,刘勰在书房里研究《周易》,当他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眼前一亮。想起家族虽然受到当朝的打压,他应当“自强不息”。

9、刘勰想:近代国家用人,多由文史。文章是经书的支流,无论做什么都用得着,可是现在各种文章体制逐渐败坏,文风淫靡,他有责任纠正这种不良文风。于是决定写一部关于怎样写文章的书。

10、刘勰觉得往昔那些关于如何写文章的论文不少,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要理清各种文体的源流,达到“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这就不是雕虫,而是雕龙了,写文章无不用尽心思,就叫《文心雕龙》吧!

11、写书要先列提纲。刘勰想:《周易??系辞》中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他的这部书的篇数要与《易传》一致。最后确定正文四十九篇,最后一篇留作书写自己的志趣和全书的篇章结构。

12、齐中兴二年,梁天监元年(502年)二月,刘勰的大著《文心雕龙》完成初稿,时年刘勰36岁。三月二十八日,梁王萧衍逼迫齐和帝萧宝融让出皇帝宝座,自己登基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梁,将齐中兴二年改元为天监元年。

13、《文心雕龙》成书之后,刘勰非常自信,认为他写的这部书是前世未有的一部杰作,自己非常看重。一天,他送给师傅僧佑,请师傅审阅批评。

14、僧佑看完书稿之后,对刘勰说:“书的结构严谨,辞藻壮丽。但是《序志》中的‘大衍之数’的‘衍’字要改为‘易’字为好,应避圣上名讳。”刘勰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声说:“多谢师父教诲。”

15、这年五月,在僧佑建议下,刘勰亲自把《文心雕龙》送到爱好文学的太学博士何思澄家,请他鉴定审阅。何思澄说:“如此大著,短期难以览毕,等我抽暇认真拜读之后,再回复意见。”刘勰连忙答应。

16、一天,何思澄翻阅到《程器》篇,读到“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时,合上书,长叹一声:“哎!彦和,雄才也!可惜鄙人职卑言轻,无力向朝廷荐举。”

17、何思澄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定林寺交给刘勰,刘勰接到信立即拆开览读,只见他的脸上露出笑容,自言自语曰:“够朋友,真够朋友!”于是决定择日拜会任昉。

18、第二天早上,刘勰来到师父僧佑住处,将何思澄来信的大意告诉僧佑,僧佑十分高兴的说:“彦升(任昉的字号)是当朝圣上最信任的人,听说皇上登基用的各种文告,大多出于彦升手笔,不知近况如何?”

19、刘勰背上书稿,来到秦淮河岸上的乌衣巷,到任府门前敲门。一会侧门半开,一位家仆伸出半个身子说:“我家老爷身体欠安,特地吩咐一律不见客。”刘勰吃了个闭门羹。

20、回来后,在刘勰僧佑师父的指点下,于十一月,再次背上《文心雕龙》和一个多月前就写好的信,冒着严寒下山去拜访任公。

21、刘勰敲门之后,家仆将侧门半开。刘勰说:“我是的亲戚,特来拜访。”家仆说:“老爷到公署去了,改日再访吧!”刘勰急忙呈上包裹,说:“这是我写的书,望你转呈。”家仆接过包裹,转身关门。

22、天监元年腊月二十六日,刘勰在书房抄经,听说京城派人送来书信,要他到客堂迎接。刘勰快步来到客堂接过书信,来客说:“我家老爷还要回信,以免有误。”刘勰说:“请您在此用茶,我回房修书感谢。”

23、刘勰展开书信,看到信中对《文心雕龙》赞赏有加,同时又指出内中有许多“顺”子,此乃圣上皇考大名用字,应当避讳。刘勰心想:自己在定林寺十几年,对于当今政界人物的家世细节疏于关注。彦升公,知音也。

24、刘勰继续往下读:“吾春节后正月十五前,必须赶到义兴任职,义兴太守因母丧请假守孝,吾已无暇帮忙,建议你送呈当今文坛领袖沈休文(休文是沈约的字号),他一定会识才的。”刘勰提笔修书感谢,并祝贺彦升公高就。

25、春节过后,刘勰在书房重新翻阅《文心雕龙》,一字一字的,一篇一篇的重新审读,除了绞尽脑汁把“顺”字换掉之外,再三阅读他品评的各家著作,就怕评价不公、用词不当。日复一日,三个月过去了。

26、刘勰来到僧佑住处,对僧佑说:“《文心雕龙》一书,我感到实在没有可改的地方了。”僧佑说:“彦升公的信是否还保存着?”刘勰说:“是”。僧佑说:“把任彦升的信和《文心雕龙》一起转交沈休文。”

27、第二天上午,刘勰背上《文心雕龙》和任彦升写给刘勰的信,来到沈府门前,只见门前有两个门卫手持刀枪,甚是威严。刘勰鼓足勇气,向门卫说明来意,门卫说:“相爷上朝去了。”

28、后来,刘勰又几次去沈约府上,都同样无果而归。他想:凡是有作为的人,大多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动心忍性,现在正是锻炼自己意志力的时候。刘勰仍然信心十足。

29、转眼间到了四月。一天,刘勰鼓足勇气,再次背上书稿下山来到京城,打听好沈约上朝来往的必经之地,等候在沈约上朝的路上,给外界的感觉是一位满街叫卖的货郎。

30、过午时分,忽然见两位骑马的卫士在前,高喊:“避开,避开,相爷车来了。”刘勰心想,机会来了,不可错过。避开卫士,急步趋前纳头便拜:“莒县刘勰拜见相爷!”只听卫士高喊:“何人挡路?拿下!”

31、沈约拉开车帷向前看去,见一位青年肩背包裹躬身施礼,便高声道:“且慢!何人要见? ”刘勰回话:“莒县刘勰拜见相爷。”沈约一听,心中咯噔一下:莒县刘家与我同在前朝为官,多年没有音信,眼下可真是穆之家人么?

32、沈约发问:“请报家世!”刘勰说:“晚生从祖讳秀之,字道宝,官司空。父,讳尚,宋越骑校尉,早年阵亡。”

33、听刘勰自报家世,勾起沈约早年对莒县刘家的敬仰。心想:莒县刘家早可是前朝重臣,我在编撰《宋书》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如今虽然败落,今见刘勰身强力大,器宇轩昂,谈吐不凡,不可小视。

34、沈约再次发问:“刘勰,求见本府,有何贵干?”刘勰忙说:“相爷是学界泰斗,晚生著有小书一部,彦升公建议请您指正。相爷公务繁忙,晚生无由自达,只得在此拦路求见!”

35、沈约览读任彦升信,见任彦升向刘勰建议请他指正大著,心想:既然彦升推荐,肯定是个人才。手捧书稿对刘勰说:“如此大著,非一时读完,你且回家,等我后话。”刘勰连忙施礼答话:“多谢相爷!”

36、沈约回到家中,换下朝服,用罢午餐,稍事休息,来到书房,展开刘勰所献《文心雕龙》,先是粗略览阅一遍,首先感到与众不同的是,刘勰的书法秀丽中含有筋骨,大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风。

37、沈约第二遍阅读《文心雕龙》的时候,见刘勰奉行孔子《易传》的文学思想,将道家的“自然”引入整个理论中,又看到刘勰在《声律》篇,接受了自己的“四声”说,感到刘勰是自己文学主张的知音,非常高兴。

38、第二天上朝归来,饭后稍事休息,再次展读《文心雕龙》,越读越感到全书结构谨严,辞藻壮丽,化典自然。“自然之道”贯穿全书,揭示了文学发展的规律,深感如此深得文理者,前世不曾有,来者难追及。

39、一个多月过去了,沈约一直把《文心雕龙》放在案头,随时取读,爱不释手。决定写信给任彦升谈谈对《文心雕龙》的观感,同时提出对刘勰的安排意见。

40、一天,任彦升收到相府送来的一封信,拆开览读,原来是关于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事。只见沈约对《文心雕龙》赞赏有加,一言以蔽之,其书“深得文理”,并对莒县刘家在齐代的遭遇表达了同情,建议彦升向吏部举荐刘勰。

41、转眼时间已是梁天监三年(504)正月,任彦升重除吏部郎,参掌大选。任昉拜会沈约,言及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两人意见一致,回到吏部与吏部尚书协商同意,首先选拔刘勰为“奉朝请”。

42、刘勰接到任命状,立即跑到师父那里报告。师徒俩高兴不已,其他高僧也皆来祝贺。刘勰心想:“奉朝请”一职,虽然官职不高,也没有随员和公署,这可是步入仕途的开始,非平民子弟所配也。

43、就在刘勰被公布为“奉朝请”的第二天,后军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梁武帝六弟)改任中军将军。他听说新任命的“奉朝请”刘勰颇有文才,就要求引荐任记室参军。于是第二封任命书传到定林寺,要求立即到中军府报到。

44、尽管僧人不恋世俗,但是,他们还是理解刘勰的追求。僧佑更是像儿子升官一样看待刘勰一举成名。一时间,来到刘勰住处祝贺的人络绎不绝。刘勰终于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目的。这一年,他38岁。

45、第二天,官府来人把刘勰接到吏部。听差带刘勰来到任彦升的待客大厅,刘勰向任彦升纳头便拜,恭敬地说:“感谢大人提拔之恩。”任昉示意刘勰一旁就坐,并吩咐上茶。

46、刘勰坐定,任昉向刘勰简单介绍了沈约对其大著的观感之后,转到公务上来,对刘勰说:“你现在就到更衣室,脱下民服,换上官衣,立即向中军府报到,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按照任昉的吩咐,刘勰换上官服,乘车到中军府上任去了。

来源:莒国古城

点是鼓励,

小编么么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刘勰,文心雕龙,沈约,任昉,定林寺,相爷,何思澄,莒县,刘家,京城,书稿,建议,文章,奉朝请,书信,住处,全书,卫士,吏部,圣上,家仆,家世,师父,晚生,皇帝,结构,老爷,门卫,刘尚,得文

2020-06-16 #长篇故事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刘勰,文心雕龙,沈约,任昉,定林寺,相爷,何思澄,莒县,刘家,京城,书稿,建议,文章,奉朝请,书信,住处,全书,卫士,吏部,圣上,家仆,家世,师父,晚生,皇帝,结构,老爷,门卫,刘尚,得文

2010-07-30 #短篇故事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作为莒县人 《刘勰献书》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

刘勰,文心雕龙,沈约,任昉,定林寺,相爷,何思澄,莒县,刘家,京城,书稿,建议,文章,奉朝请,书信,住处,全书,卫士,吏部,圣上,家仆,家世,师父,晚生,皇帝,结构,老爷,门卫,刘尚,得文

2019-06-07 #故事阅读

《文心雕龙》刘勰献书的故事

《文心雕龙》刘勰献书的故事

刘勰,沈约,包袱,书稿,皇帝,刘家,沈庄,宫廷,文才,老僧,皇宫,皇上,文友,人才难得,刘庄,家境,墨水,天下,好书,好歹,小刘,师父,文心雕龙,江南,老头,好文章,就这样,一花,何公,宫见皇帝

2020-06-16 #故事会

《文心雕龙》刘勰献书的故事

《文心雕龙》刘勰献书的故事

刘勰,沈约,包袱,书稿,皇帝,刘家,沈庄,宫廷,文才,老僧,皇宫,皇上,文友,人才难得,刘庄,家境,墨水,天下,好书,好歹,小刘,师父,文心雕龙,江南,老头,好文章,就这样,一花,何公,宫见皇帝

2017-04-03 #故事阅读

故事动画片中华勤学故事之刘勰佛殿借读

故事动画片中华勤学故事之刘勰佛殿借读

刘勰,老和尚,小和尚,山东莒县,梁代,林寺,沈刘庄,浮来山,佛殿,东莞镇,京口,佛灯,关键词,县令,文学家,时期,穷孩子,汉族,沈庄,祖籍,莒县,一个叫,中国历史上,今镇江,朗朗的读书声,原来是,刻苦学习,报告给,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2009-05-29 #小故事

刘勰简介: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故事

刘勰简介: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故事

刘勰,定林寺,文心雕龙,沈约,梁武帝,寺庙,书稿,生活,南梁,公元,文学批评,是一部,住持,佛学,佛寺,后人,官场,小官,巨著,才能,时候,经典,车子,问题,工作,有关,研究,论述,山东莒县,佛教经典

2020-06-17 #小故事

刘勰简介: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故事

刘勰简介: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故事

刘勰,定林寺,文心雕龙,沈约,梁武帝,寺庙,书稿,生活,南梁,公元,文学批评,是一部,住持,佛学,佛寺,后人,官场,小官,巨著,才能,时候,经典,车子,问题,工作,有关,研究,论述,山东莒县,佛教经典

2007-05-1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