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鲁邹随笔丨义乌起酥香中秋

时间:2007-01-13

中秋节之际,每个人都有唤醒记忆的月饼

提示:本文共有 53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味道可以延续记忆的,食物也是有“文化”的。

中秋节之际,每个人都有唤醒记忆的月饼。我说过,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或几个对应的食物。而直接与中秋节联系紧密的当是月饼了。

月饼或许是季节性最强的节日食品。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汤圆、清明节的清明粿、端午节的粽子、腊月初八的腊八粥,等等,这些节日食品在平常日子也常常食用。月饼并不是任何时候想吃都能够吃到的,它每年只有一个多月的生产周期,注定了我们只能享受一个多月的美味。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皆是中华民族团圆的日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季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月饼本是我们祖先对中秋夜月的自然崇拜,由望月、拜月而祭月,并以月饼作为追求光明、热爱团聚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崇祯《嘉兴县志》称,“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相同说法,“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吃是一份回忆、是一种情怀。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北宋-苏轼《月饼》)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静静的品尝,因为太过想念故乡,流下的眼泪都把手巾弄湿了。

一块小小的月饼竟然催人泪下,这是何等力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秋风吹落第一片树叶,这个季节特有的苍凉与清冷便开始一点点地弥散……秋天总是让人有些怅然,但其中有一个日子却是例外,那便是这个中秋节,还有这块月饼。

在义乌,月饼称为“起酥”或“油酥”。义乌起酥作为文化于2018年1月列入了金华市非遗项目名录。为什么叫起酥?这里有哪些神秘的故事?先按下不表。

义乌月饼最知名的义亭起酥是义乌人中秋节的味道、中秋节的记忆。对于老义乌人来说,要问中秋有什么,义亭起酥就是那每到中秋舌尖泛起的甜蜜记忆。

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亭供销社食品厂建厂悠久,产品配料精细,制作考究,质量胜过同行业。其月饼色泽金黄,味美酥脆而名闻遐迩。每年中秋,供不应求。1984年仅中秋节前后一个月,就生产月饼64万只。”当时,由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原料由国家统一供给,因此月饼只有白糖馅一种口味,只能凭粮票购买,半两粮票买一个月饼,在当时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月饼。现在,义亭的月饼加工厂有二十多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亿民食品厂,作为该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一直致力于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义亭起酥从口感到外形,带有义乌本地喜甜腻的特征,只要看到了那枚红色的方印,就会想起这是义亭起酥了。义亭起酥属于传统苏式月饼,这是正宗的旧时甜的味道。不过,对于现在的许多人来说,传统的义亭起酥可能过于甜腻了。对此,生产商也在对品种进行创新和改良,起酥的馅料也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百果、五仁、豆沙、核桃等白糖口味的起酥之外,还有专门为糖尿病患者研制的木糖醇口味的起酥,专门针对爱美女性的玫瑰起酥等多个新品种,衍生出麻沙、白果、椒盐、肉松等系列月饼,产生了蛋黄紫薯、蛋黄板栗、蛋黄榴莲等网红口味,出现“红心白边”、“休闲月饼”、“文化月饼”、“五谷杂粮月饼”等现代式样。可是,王义民厂长从生产品种来看,他说还是“核桃、麻沙、白糖、百果,‘四大天王’是最经典的老义乌口味”,是义乌人最爱的起酥口味。

口味是儿时开始记忆的,伴随一生难以改变。

月饼的圆形似中秋满月,象征团圆,充满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夜,老一辈的义乌人还有祭月的民俗。满月下,家人团聚,大人会给每个孩子递上月饼,咬一口,唇齿留香。圆圆的月饼,满满的幸福。正是那孩提的记忆,才能成为萦绕一代代义乌人思乡念旧的思绪。

相比于今天外观华丽的新型月饼,昔日或正统的“义亭起酥”,一张张油纸包裹的,极尽精简,每筒不多不少只有十个,却是大多数如今义乌人童年里最甜蜜的记忆。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就是苏式月饼,即是义乌起酥了。月饼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月饼到处皆有。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形似圆月、金黄油润、红印加盖、皮薄酥脆……这种被义乌人叫做“起酥”的义亭月饼,在很多人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

“起酥”是义乌人中秋时最难忘怀的味道,也承载了一代代义乌人的乡土记忆。一位义观天下的网民:早年义亭中学读高中,偶尔的时间就到义亭老街走走。老街并不长,来回踱步也就十来分钟。街上卖的东西并不多,有棒冰店,有打铁铺子,供销社,木器店。我们没有没有闲钱去买点什么吃。最奢侈的就是临近中秋,花五分钱买个义亭油酥(也有叫起酥)吃吃……在那物资馈乏的年代,义亭油酥是一种美味,也是一种享受。拿岀一个纯白糖月饼,泡上了一盅茶,一到嘴里,绵绵的白糖味就钻进了舌尖……舌尖的记忆真是太独特了,现在品尝到的味道,味蕾深处多年前记忆中瞬间比对上了……味道还是那个三十年前的味道。很多人和我一样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每到中秋,都会有一种“油酥情结“,仿佛只有吃过义亭的油酥才是真正过了中秋。

是的,吃东西是有记忆的,这是场景的记忆,这是岁月的记忆。

可惜,让我们遗憾的是,那个场景永远不再、那时岁月永不复返。很多时候,我们拿起的不只是这起酥或月饼,更多还是中秋月圆儿时的回忆、成长的经历和那家人团圆的亲情。

真的有梦想成真的。我正因为写义乌起酥打算去义亭看看,没想到义亭书店老板、诗人吴越先生就邀约去观看义亭起酥制作工艺。秋高气爽好游玩,春平、和清、平芳、宝琳、锦民诸君在吴先生带领下参观了起酥生产全过程。

每年农历七月初至八月十五,是月饼制作最繁忙的日子,此季义亭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起酥”香气。

来到亿民食品厂,迎面看到的一层层箩筐上,刚出炉的“起酥”色泽金黄,红印加盖,拿起一块品尝顿感皮薄酥脆、甜而不腻。厂长王义民陪同我们参观,详细讲解每一道流程制作:和面、起酥、包馅、盖红章、烘烤……,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我们目睹一个个“起酥”的诞生。

感谢义亭月饼老字号“亿民食品厂”王义民老板和“老义亭”月饼厂鲍俭学老板。

王义民说:义亭起酥讲究的是松、酥、香。我们制作的苏式月饼,六十多年来依然沿用传统方法,依赖手工制作,使用辅助器具有刮刀、油光纸、模具、烤盘、竹篾盘等,经过选料、初加工、擦馅、制皮、制酥、包酥、包馅、成型、盖章、烘烤、包装等11道工序制作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很明显,“起酥”是一种食品制作工艺。因此,义乌是把这种制作工艺作为食品的名称了。

油酥是用面粉与油为主要原料调制而成的,主要用于起酥面食品的制作,比如我们平时吃到的,酥饼,桃酥,蛋黄酥,四季酥等。按调制时加入油量和辅料的比例,也可分为干油酥,水油酥,松酥三种。

起酥或油酥月饼,就是酥月饼,也叫酥皮月饼,以苏式月饼最具代表性。苏式月饼的特点在于“酥”,外形似浆皮,口感似酥皮,形成了质、形、色、味、香于一体的独特风格。酥软细腻、清淡爽口、皮酥馅香、多味融合、香味独特,也就是咬一口就掉渣渣,带有些松脆的口感。

起酥食品很多,起酥月饼是月饼的一种。有人认为:苏式月饼,其实就是“酥式月饼”,“苏”字只是以讹传讹的错别字而已,将“酥”叫做、写作“苏”,反倒让人觉得陡增了几分“清雅”的意境。

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甚至还有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

烤得好的月饼,外面的饼皮是金灿灿的,完整丰满,边角分明,不露馅,没有黑泡和焦斑,吃到嘴里皮层酥松,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好的义乌月饼外形完整、丰满,表面不可略鼓,边角分明,没有裂口和漏底现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不破裂,色泽均匀,有光泽,月饼的饼皮厚薄均匀,酥皮清晰不乱,没有僵皮和硬皮,馅料含量不低于50%,有各种馅料的特有风味和正常的香味,无哈喇味和果皮的苦味或涩味,软硬适中,果仁、籽仁分布均匀,外表和内部均无肉眼可见杂质。

苏式月饼有个特色就是会在月饼上盖红章。“点缀胭脂迹”,清-袁景澜《咏月饼》诗中这句就是描写了苏式月饼盖红章。有的地方是一个红点,有的地方是个图案,而义乌的月饼盖的产家名。这或是义乌月饼的“品牌”意识,在月饼上印个红章,就相当于给自家的月饼打上了商标。

很多吃义亭月饼的市民其实都有一个好奇,那就是月饼里那红色、绿色的小条是什么?原来,这就是义亭月饼的一大特色。以前的红绿丝是用未成熟的柚子皮切成细丝晒干,用食用染色剂制成,有清凉降火的功效。如今的红绿丝则是用萝卜丝和冬瓜丝制成的。

义乌文化名人王春平讲:“月饼,佛堂义亭一带叫油酥,稠城义北叫起酥。”而作为义乌非遗,不知为什么这个名称叫“义乌起酥”而不是“义乌油酥”?

原来,这个义乌起酥非遗是起酥文化非遗,即传说故事或民俗,列在民俗项,不是传统技艺项目。这个“起”字有故事,大有文章。

仔细看看,义亭起酥下有块纸,有人认为是起隔离作用的。其实不仅仅如此,关于这张薄薄的小纸片,却也有浓浓的神奇故事。这“纸”就是作为非遗的义乌起酥文化。

据非遗推广介绍: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事实上,关于那张纸,制作月饼的老师傅说,旧时起酥捏馅处会在背面留一个孔,用于释放月饼里的水分,贴上这张纸就可以防止馅料从孔中流出来了,如果是机器加工的月饼就没有纸片。食用时把小方纸揭下“启封”,故把月饼称之为起酥、启酥或启苏。起、启,开启、启用,而不是什么“起事”“起义”的意思。

其实,在义乌,这月饼有起酥、插酥、油酥、启苏等名称,有些当地人也是分搞不灵清的。

《义乌方言》云:义乌人称苏式月饼(也称月亮饼)为“油酥”(P197);

《义乌民俗》(P221):插酥,流行至今的各式甜馅月饼,旧称“启酥”。另有一种于1949年后失传的月饼,为米粉做成的圆月形薄饼,直径约15~20厘米,色白,不咸不甜,周边圆圈略高,可插清香,中部低平,有彩绘,专供赏月,也可以吃。背部有衬纸,旧传,元朝末年,义乌民间为消灭元兵,月饼背后衬纸,印有“八月十五(向乡间元兵)一齐开刀”字样,传递灭元信息。

这民间传说是“起事”的传递暗号,在南北方有多个版本,莫言一是。有人说:要说一样食品的由来与故事,坊间众说纷纭,既要顺理成章,又要自圆其说,靠编者的巧舌如簧了。

这句话妙哉。

好在如今已没有了刀光剑影,更多却是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为什么我们喜欢把食品附加这么多沉重的意义呢?再几天就是万家团圆中秋节了,恰中秋又及、正桂花香飘,还是让我们举酒杯邀明月、吃月饼共欢乐,道一声“中秋节快乐!”吧。

你好,中华月饼!

你好,义乌起酥!

你好,中秋佳节!

(20200922)

作者丨鲁 军(原创作品谢绝转载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侵权必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鲁邹随笔丨义乌起酥香中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义乌故事|西蒙:在义乌爱情事业双丰收

义乌故事|西蒙:在义乌爱情事业双丰收

西蒙,义乌,澳大利亚,朋友,中国,工厂,父亲,食品包装,商品,父母,生意,发展,都会,世界各地,产品,澳大利,餐厅,义乌市场,小商品,公园,包装,国家,家商,市场,时间,爱情,组织,绣湖,货物,高楼

2008-03-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义乌故事丨义乌一钓鱼爱好者被抓 只因……

义乌故事丨义乌一钓鱼爱好者被抓 只因……

吴某,鱼饲料,义乌,店里,监控,这一幕,店主,渔具,男子,物品,违法,上向,义乌市公安局,发现场,和实,点东西,东西,公安,事实,吉林人,口袋,审讯室,天气,工地,往事,录像,想法,派出所,民警,行为人

2019-05-14 #短篇故事

义乌故事丨凌晨2点 义乌男子疯狂拨打110 结果

义乌故事丨凌晨2点 义乌男子疯狂拨打110 结果

曹某,民警,卖淫嫖娼,报警人,警情,男子,出租房内,报警电话,指挥中心,义乌,依法行政,前女友,地址,平台,情敌,日凌,警察,警方,资源,义乌市公安局,个人,时刻,事实,住址,代价,关系,儿戏,北路,怎么回事,口角

2009-08-30 #故事大全

义乌为外国人立守信“规矩” 外国人在义乌要讲诚信——义乌市外事办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义乌为外国人立守信“规矩” 外国人在义乌要讲诚信——义乌市外事办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外国人,义乌,签证,证件,居留,义乌市,信用,期限,工作,个人,单位,外汇,确认函,货款,公司,出入境,结算业务,被授权,贸易有限公司,公安部门,外商,行为,换发,欠款,支付,服务,管理,民事行为能力,王旭,外汇局

2020-07-15 #故事大全

义乌首部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义乌故事》开拍

义乌首部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义乌故事》开拍

义乌,故事,少数民族,同胞,义乌人,艾尔肯,筹备组,追梦,充满活力,剧本,力量,城市,幸福生活,热土,灵感,电影剧本,群众,青年,贡献,发展,一个叫,中的一些,创作过程,创业故事,听他们,维族,时代主旋律,生活中,真实故事,美好画面

2020-05-22 #短篇故事

义乌市委宣传部:担当使命任务 讲好义乌故事

义乌市委宣传部:担当使命任务 讲好义乌故事

义乌,文化,中心,会议,高质量,发展,融媒体,市委宣传部,五大,全体,全市,全国,全省,农村,品牌,思想,故事,精神,礼堂,系统,项目,宣传,工作,建设,活动,行动,吴峰,张雷,菲莉,雪丹

2013-12-23 #故事阅读

义乌故事丨义乌一男子到机场坐飞机 却被警方拦下……

义乌故事丨义乌一男子到机场坐飞机 却被警方拦下……

男子,吴晗,航站楼,机场,家属,义乌,信息,民警,队员,身份证,义乌市公安局,举止,分局,手机,母亲,状态,神色,眼神,谢谢你们,并多次,王佳,在门口,工作人员,和民,有家,警方,公安,作势,住处,值机

2018-12-23 #故事大全

义乌故事丨义乌一男子相信“坐牢能转运” 干出荒唐事……

义乌故事丨义乌一男子相信“坐牢能转运” 干出荒唐事……

马某,摩托车,男子,福田,义乌,侦查员,一区,吴先生,区的,犯罪嫌疑人,想法,黄杨梅,义乌市公安局,荒唐事,公安,侦查人员,交叉口,作案动机,付诸行动,消息,啧啧称奇,办法,刑事拘留,十分相似,市民,地点,因涉嫌,夜宵,报案人,手气

2009-07-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