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皇帝临终托孤 让亲家辅政 皇帝一死 亲家灭他全族

时间:2007-01-25

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朝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新皇帝能够从辅政大臣那里学到本领,得到足够的政治资源

提示:本文共有 19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我国古代,老皇帝临终之前,如果继承人尚且年幼或者能力不足,都会特意安排能力出众的大臣进行辅政。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朝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新皇帝能够从辅政大臣那里学到本领,得到足够的政治资源。例如汉武帝托孤给霍光,刘备托孤给诸葛亮,清朝顺治托孤给索尼、鳌拜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托孤事件。

虽然大多数的历史实践都证明了托孤的明智性,但也有少部分被托孤的大臣基于新皇帝太弱,而自己太强又有野心的缘故,动起了谋朝篡位的心思。比如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宇文护连杀三个皇帝等都是典型的权臣作乱典型。当然,这些权臣大多也都只是废掉或杀掉皇帝一人,并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屠杀。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托孤重臣,他不仅逼迫了皇帝禅位,而且还在自己掌权之后,对前朝皇族一个不留,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位人物,其实也算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难得的开明皇帝,他不仅在当政期间开创了大一统的繁盛景象,还创造了多个历史第一。而托孤给他的那位前朝皇帝虽然在历史功绩上较他差了一点,却也是个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贤明君主。只可惜就是寿命短了些,不然也不会行托孤之事。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猜到是哪两个人了。没错,托孤的那位皇帝正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而受命辅政的正是隋文帝杨坚。

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八大柱国之首宇文泰的儿子,在十八岁时被同族权臣宇文护拥立为帝,共在位十八年。在当政期间,他不仅成功的诛杀了不尊皇权的宇文护,更率领大军灭掉了与其对峙多年的北齐,挫败了突厥的进犯,统一了整个北方。无奈的是,由于他自幼体弱多病,早年又受到宇文护集团的胁迫,再加上连年的征战劳累,终于在灭齐后不久就病倒了。他自知大限将至,而太子宇文赟却极不成材,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北周疆土,也为了能够尽快的推进天下一统的大业,他不但亲自选定了大柱国杨坚长女杨丽华为下一任皇后,更在临终之时,专门召来杨坚吩咐托孤之事。希望他能够恪尽职守,好好的辅佐太子宇文赟,并让他一定要尽全力保住宇文家的血脉和北周的江山,并许诺一旦杨丽华有子,即可立为太子。

杨坚作为宇文邕的亲家兼朝廷重臣,受到皇帝如此托孤,自然十分高兴,当即便答应一定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的辅佐新帝,助其早日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业。而后,太子宇文赟在杨坚的拥护之下顺利登基称帝,杨坚也被晋升为了大司马、大将军,总领天下群臣,名副其实的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大权臣。然而好景不长,宇文赟虽在刚登基的时候特别倚重杨坚,但不久之后便厌烦了被人指手画脚的感觉。再加上他本就没有其父的大志和魄力,便整日沉迷酒色起来,更随意杀害了不少的皇族和大臣。即便杨坚不断劝谏,他仍是独断专行,未有收敛。甚至还为了报复杨坚的“忤逆”,一口气又封了四位皇后来与杨坚之女杨丽华争宠,更完全不顾宇文邕的安排,立了其中一位皇后的儿子宇文阐为太子。

杨坚何等聪明,他自然看得出宇文赟对他的不满,但为了保住自己和杨家,他只得隐忍不发。就这样过了一年,宇文赟竟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纵情酒色,居然效仿北齐高湛,年纪轻轻就把皇位传给了只有6岁的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这样,他既能掌握朝政,又不用上朝听事,实在惬意得很。那时候,杨坚也为了避其锋芒,请辞去了亳州积蓄力量。没过多久,宇文赟就由于纵欲过度,便死在的宫中。杨坚一看时机已到,便再度回到长安出任丞相一职,彻底控制了朝政。

新帝宇文阐只是个7岁的孩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权力之争,故而将一切事务全交由杨坚处理。杨坚为了能够早日登基,便加紧了对宇文皇族的清理。于是他派出使者,将北周宗室所有在外的王爷们一起骗到长安,进行了全面杀害。并同时派出大军消灭了军事上的反对者尉迟迥,彻底扫清了夺权篡位的障碍。而后不到一年,杨坚觉得一切都差不多了,便派出大臣去逼迫宇文阐禅位。

宇文阐那时候早已是光杆司令一个,而且还只是个孩子,自然不敢反抗。于是杨坚三让而受天命,正式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登基之后,废帝宇文阐先是被封为介国公,仍旧居住在长安。但其后不久,杨坚便为防他长大后再度被其他大臣拥立,暗地里派人将其杀害在了家中。而那时的宇文阐也只有9岁。自此,北周宗室的所有贵族都被杨坚杀了个一干二净,至于后来的宇文化及等人,只不过是承袭了主子姓氏的奴仆罢了。

杨坚作为宇文邕亲家,北周皇后的亲父,受宇文邕托孤不到三年,便公然违背诺言篡夺了北周政权,更全面屠杀了宇文邕的所有亲族。不知道宇文邕泉下有知会不会气得炸了。不过,杨坚确实没有辜负他一统天下的诺言,更在登基不久便通过推行一系列英明举措,开创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成为了我国封建史上建树最多,成就最大的开明帝王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喜爱历史人文故事的朋友欢迎点击上方关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皇帝临终托孤 让亲家辅政 皇帝一死 亲家灭他全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 至死没有敢回北京 临终时还被三大难题困扰

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 至死没有敢回北京 临终时还被三大难题困扰

咸丰,肃顺,咸丰帝,慈禧,权力,托孤,京城,难题,每天都,就这样,热河,大臣,恭亲王,欲望,皇帝,身体,宫太后,慈安,汉武帝刘彻,道光,霍光,上都,康乾盛世,英法联军,一身,中心,不负众望,严苛,中国,事关重大

2009-10-28 #短篇故事

三国时期 各大政权的托孤水平如何?刘备最成功 曹叡最失败!

三国时期 各大政权的托孤水平如何?刘备最成功 曹叡最失败!

托孤,刘备,曹爽,诸葛亮,司马懿,刘禅,政权,蜀汉,赵云,权力,曹芳,事情,情况,当权者,后手,毒手,三国时期,权力交接,司马家,临终前,代君,周瑜,各大,孙策,孙权,张昭,李严,纪太,诸葛,辅政大臣

2015-04-05 #经典故事

责任不在司马懿!论刘备和曹睿的托孤 结局不同的必然原因

责任不在司马懿!论刘备和曹睿的托孤 结局不同的必然原因

司马懿,诸葛亮,曹爽,托孤,刘备,曹丕,曹操,辅政大臣,宗室,蜀国,曹氏,曹芳,三国志,晋书,地位,李严,葛亮,马懿,刘备托孤,高平陵之变,临终前,势力,处境,实际,自取,遗言,侍诸,司马,夏侯霸,毛宗岗

2013-09-15 #长篇故事

刘备临终前 为何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 是用来制衡诸葛亮吗?

刘备临终前 为何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 是用来制衡诸葛亮吗?

李严,刘备,诸葛亮,托孤,刘禅,大臣,永安,蜀汉,尚书令,关羽,曹操,白帝城托孤,诸葛,荆州,东州,公元,官职,权力,目的,东吴,三国志,情况,禁军,刘备之,孟达,黄权,夷陵之战,一职,丞相,先主

2008-03-16 #故事大全

父亲去世 临终托孤 究竟是什么武则天成为千秋女帝?

父亲去世 临终托孤 究竟是什么武则天成为千秋女帝?

武则天,唐太宗,李治,时候,皇帝,女子,经历,不是一个,他的儿子,在一起了,中国,匕首,小伙伴,铁锹,野心,一句话,因为她,她的野心,帝王之旅,心狠手辣,和政,多加,李世民,狮子骢,隋炀帝,在当时,女王,一片天,一生,丈夫

2011-05-03 #故事会

汉武帝晚而改过 临终托孤 显示出他大智大勇!

汉武帝晚而改过 临终托孤 显示出他大智大勇!

汉武帝,霍光,金日磾,武帝,继承人,事情,顾托,儿子,时候,扶苏,诏书,司马光,小儿子,秦始皇,赵婕妤,作用,大臣,周公,地方,成年,母亲,江山,燕王,匈奴人,小皇帝,被篡改,为帝,司马,刘旦,史称汉

2014-12-27 #小故事

徐茂公文能安邦 武能定国 李世民临终前 为何不让他做托孤大臣

徐茂公文能安邦 武能定国 李世民临终前 为何不让他做托孤大臣

李世民,徐茂公,大臣,托孤,玄武门之变,李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秦琼,褚遂良,长孙无忌,忠臣,懋功,武将,不放心,刘伯,安邦,尚浅,尉迟恭,徐世,文臣,程咬金,诸葛,人物,一生,下人,人才,二心,修仙,依据

2009-09-04 #长篇故事

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帝王之术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帝王之术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刘备,诸葛亮,诸葛,刘禅,李严,白帝城托孤,东吴,政权,蜀汉,分析,政治阴谋,曹操,孙吴,曹丕,皇帝,人品,势力,后主,大事,夷陵,将领,才能,生命,白帝城,益州,自取,荆州,蜀国,阴谋,集团

2018-04-2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