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

时间:2007-01-31

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告诉我们

提示:本文共有 42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厉归真自幼酷爱绘画,善于画牛和虎,也兼画些禽鸟花卉。由于自小生长在农村,经常接触许多牛,对牛的形态习性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把牛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深受人们称赞。可是牛只是乡村山野常见之物,一般权贵名门都不太愿意把牛的画挂在自己厅堂,把牛视为不,人们认为在厅堂里只有挂上一幅“老虎图”才显得府第威严大方。所以厉归真画的牛很少有人问津。除了在下等酒肆换杯酒暖暖身外便无出路。为了适应一些上层权贵雅士的需要,厉归真只好开始学画老虎。可是开始时画的老虎总不大像老虎,没有虎威虎气。画来画去反而有些像牛,因为他长期以来画牛画惯了,人们称他画的老虎叫做死老虎。厉归真为此事十分苦恼。

厉归真受了这样大的打击,反而激发他下狠心,一定要把死老虎画成活老虎。此后,每天一大早就备足干粮和笔墨纸砚,深入猛虎喜欢经常出没的荒山野岭,可是一连跑了好多天,连老虎影子也没有见到。后来山民告诉了,老虎习惯白天伏在密林中休息,只有晚上才出来捕食。这样,他便找了一棵较大的树,在上面搭了一个隐蔽的棚子,自己便在棚子里住了下来,等待每天太阳落山后,观察老虎出没情形,仔细地观察老虎的各种动态;坐的、伏的、蹲的、扑食小动物的种种动态和神貌,特别观察老虎发威时的威猛雄姿。把观察到的形象画成白描记录下来,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积累了大批老虎的画稿,同时为画好老虎打下扎实的基矗为了更进一步结合老虎的运动姿态,专门向猎户买了一张虎皮,在画虎前便将虎皮披在自己身上,模仿老虎种种动作,在家里跳跳扑扑,仔细琢磨老虎神态特征,以便增强对老虎的想象力,做到画虎心中有数。厉归真经过一段艰苦的深入老虎生活后,画虎的技艺大有长进,画出来的老虎无不栩栩如生,有猛虎下山,有饿虎扑羊,有仰天长啸……昔日认为厉归真画的是死虎的人们,已转为刮目相待,大家都争着要买他的老虎,真是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古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厉归真为了把死虎画活,不惧艰难和危险,深入荒山猛虎出没之丛林,获取老虎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把老虎画得超群出众。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大有裨益。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所画的虾是非常有名的。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而且,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后来有不少人学齐白石画虾,但这份功力都是望尘莫及。与齐白石有过交往的吕宜园所撰写的《看齐白石作画》一文就详细地写到了齐白石画虾的情景。

吕宜园自幼喜爱书画。上时,他对齐白石就非常仰慕。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吕宜园住在北京石驸马大街,距离齐白石所住的跨车胡同很近。有一天,吕宜园随齐白石的同乡应邀到齐宅小酌,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到达之后不久,院子北面的屋子里就准备好了酒席。屋中的地上还摆满了画,墨色淋漓,并没有干透,正在那里晾着。这是吕宜园第一次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而且一下子就能看见这么多,真是大饱眼福。

吃完饭,吕宜园开口向齐白石讨要一张画,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随后,齐白石凝神定气,濡染大笔,饱蘸西洋红,先画了两个大桃子,再换笔蘸墨,很快画好了桃枝。吕宜园仔细观瞧,只见桃大如斗,鲜艳圆润,非常饱满地悬挂于枝头,顿时大喜过望,连连感谢齐白石慷慨赠画,还略带遗憾地说道:“久闻齐先生画虾精妙,可惜我没见过,殊为遗憾,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烦了。”听吕宜园说完,齐白石也不答话,又拿出一张纸,抄起大笔,先在调色盘中把墨调匀,再从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笔头和根部――他要演示虾的画法。齐白石让笔尖向左,笔头与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给冲淡,所以纸上便现出了一个极淡的圆点,他又随手在圆点的右下角补了一笔,一半压住前一笔,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虾的头部,并在两侧各点了一下;画完这些,他握着笔,一节套一节,以向上隆起的形状画了六节作为虾的身子,再趁势向前一拉,又侧着笔上下两抹,就画好了虾尾,接着添上足和螯,然后用更浓的墨画上虾眼,又在背部点了一下。至此,虾的主体就画完了。齐白石换成小笔,开始画虾须。眼见他只是简简单单地从虾头的前部向后撇了几条长须,一个大虾就画好了,前后所耗费的时间真的还不到一分钟。

后来有一次,吕宜园又去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把自己从那个弟 子那里听到的话告诉了老人,正在画虾的齐白石当即把纸一翻,在纸的另一面画了一只头朝左的虾,再翻过来,虾头就朝右了。两人相视而笑,而齐白石的敏捷思维和幽默也给吕宜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

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

"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

眼不识泰山."

徐悲鸿画马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他走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这个给你。”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的。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湿润了,“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徐悲鸿先生握着马车夫那双粗糙得像石头般的手,连声说着“再见”,才离开他走了。

“先生,您为什么突然要给一位不相识的马车夫一幅画呢?何况他又不知道您是谁,您是否有点过分慷慨了?”廖静文带着惊异问他。

他十分柔和地回答说:“因为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你看这个马车夫,既能非常熟练地驾驭,又能视马如亲人。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动,何况他的生活很难呢!”听着徐悲鸿先生的话我也十分感动了。

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

pengji

2010 01 24 13:56

齐白石善于画虾

齐白石是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他笔下的虾可谓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堪称一绝。提到画虾,这中间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齐白石少年时代就对虾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到溪流里观察这种逗人喜

爱的小生物,并用棉花为诱饵钓虾。他晚年曾画《儿时钓虾图》,在画幅上 题诗道:

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

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 并有小注:

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真饵,钓丝起,虾随钓丝起出水, 钳尤不解。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少年时代的这种兴趣,使齐白石萌发了画虾的艺术种子。他 60 岁前画虾 主要是摹古,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虾的技法。

62 岁,齐白石认为对虾的体会还不够深刻,需进一步观察写生。就在画 案的水碗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看它们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还常用笔杆触动它们,看虾跳跃时的各种姿态。这时期齐白石画的虾,虽超 越了古人,但还是侧重在追求外形,尚未表现虾的透明的质感。

66 岁时,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虾的躯体已有质感,头、胸前端

有坚硬感。腹部节与节若联若断,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 出三节,虾的后腿也由十只减少成八只。

68 岁时,画虾又进了一步。这时的特点是:腹部小腿由八只减少到六只; 以前画虾眼是画两个浓墨点,后来在写生中观察到虾在水中游动时两眼外 横,于是虾眼由两个浓墨点改成两横笔;最关键的突破是在虾的头胸部分的 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齐白石认为这一笔是创造最成功的:“这一笔不但加 重了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了白虾的躯干透明。”这时画虾已达到神形兼备, 可以说算成功了。

但齐白石仍不满足,还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70 岁后又有意删除不损害 虾的真实性的腿,78 岁时画的虾后腿就只有五只。

80 岁以后画的虾,才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精确的体态,富有 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势??可以说艺术造型的“形”、“质”、 “动”三个要素都臻于完美的境界。

纵观齐白石画虾的艺术经验,有两点最为突出:第一,是敢于否定自己, 不断追求艺术妙境;第二,是注意对事物进行认识理解,以演化艺术的表现 力。另外,这中间也引出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在审美创作与鉴赏中对对象 自觉进行如何成其为美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编辑:李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齐白石画虾1只50万 画苍蝇更值钱 1只70万!

齐白石画虾1只50万 画苍蝇更值钱 1只70万!

价格,苍蝇,齐白石,齐白,故事,虾子,书画作品,作品,蒲扇,扇子,画虾,客户,感觉,泡沫,齐白石画虾,什么是,小昆虫,小苍蝇,绘画作品,这幅作品,齐白石作品,应是,常有生,专家,书法作品,书画,人士,价值,傻瓜,内容

2017-11-28 #故事大全

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白石,岁的时候,生活,画虾,齐白,才能,特征,湖南,老师,画家,是最好,焦墨,名画家,小成,道理,形神,体态,东西,习惯,优点,会画,动感,古人,头部,境界,小时候,时间,毕生,深浅,浓淡

2013-03-09 #小故事

郑板桥画竹 徐悲鸿画马和齐白石画虾 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

郑板桥画竹 徐悲鸿画马和齐白石画虾 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

竹子,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白石老人,代表作,品质,墨色,画面中,画家,一生,写实,水流,特点,生命力,白石,笔墨,造型,在马,了没有,形神兼备,画虾,马一,马具,一体,一大,书画界,传统,会画,前半生

2019-04-18 #故事大全

齐白石画虾 徐悲鸿画马 达芬奇画鸡蛋 他画这玩意 一幅几十万

齐白石画虾 徐悲鸿画马 达芬奇画鸡蛋 他画这玩意 一幅几十万

薛广,砖头,油画,传统,艺术家,表象,超写实,作品,个人,东西,写实,大师,山水,心境,时候,静物,语言,阶段,创作,在画,写实油画,不一样,中央美术学院,废话,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人们,事物,人家,俗物

2008-11-19 #长篇故事

齐白石画虾 徐悲鸿画马 李可染画牛 汤文选画虎 黄胄画驴等 是以中华民族独有的水

齐白石画虾 徐悲鸿画马 李可染画牛 汤文选画虎 黄胄画驴等 是以中华民族独有的水

徐悲鸿,李可染,汤文选,黄胄,中华民族,动物,公论,所画,水墨画,神韵,经典性,齐白石画虾,艺术形式

2020-08-24 #故事大全

厉归真善于画虎 齐白石善于画虾 徐悲洪善于画马.他们在做画时背后分别有什么故事?详

厉归真善于画虎 齐白石善于画虾 徐悲洪善于画马.他们在做画时背后分别有什么故事?详

徐悲鸿,巴黎,齐白石,爷爷,画虾,外国,紫藤,打弯,中国人,应该在,洋学生,齐白,各大,厉归真,齐可来,徐悲,洪善,中国青年,美术学校,孙子,公园,中国,中都,博物馆,天堂,大器,神韵,学生,对手,时候

2020-08-24 #故事大全

小松鼠小老鼠和小田鼠的故事小松鼠小老鼠与小田鼠的故事

小松鼠小老鼠和小田鼠的故事小松鼠小老鼠与小田鼠的故事

小松鼠,小老鼠,花生,小田,好朋友,和小田,鼠的故事,两个好朋友,好的,里一,伙伴,叶子,偷吃,处境,意识,没过多久,朋友,机会,花儿,生气,泥土,礼物,花生地,黄花,饿肚子,们一起,一定是,不用担心,一条路,从哪里

2020-07-10 #故事大全

童话故事作文:小白兔 小松鼠 小猴子 小狐狸 小刺猬

童话故事作文:小白兔 小松鼠 小猴子 小狐狸 小刺猬

小白兔,菊花,小刺猬,小伙伴,小猴子,稀巴烂,回家,小松鼠,小狐狸,自己做,灿灿,王思,发现了,小山沟,童话故事,作文,公公,大树,小山,样子,文章内容,沟里,篮子,精彩内容,里长,野菊花,今天天气真好,到一个,如果我们,森林里

2020-06-2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