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史传孔子曾向老子问礼 老子为什么要抨击孔子 反对儒家教义呢?

时间:2007-03-13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提示:本文共有 25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一、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历史记载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向老子问礼的过程并不十分愉快。老子见到孔子只是一通恶批,说他骄气多欲、态色淫志,大周朝已经死了几百年了,还拿它的空言当宝贝。

孔子对老子却恭敬有加,虽然挨了骂,仍旧盛赞老子如龙,佩服他深奥的学识,不与俗争的操守。不过,孔子依然是明知不可为者而为之。

司马迁所记孔子向老子问礼这件事可信吗?近代学者倾向于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学者,而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所以孔子不可能向老子问礼。也有人认为,孔子问礼的那个人是老聃,并不是写《道德经》的老子。或者《道德经》托名老聃所作。究其实怎样,恐怕难以论断了。

二、老子究竟有没有反对儒家学说的言论呢?

老子在经文第十八章中讲:大道废,有仁义。言外之意是说,天下无道了,才讲仁和义。

在第十九章也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没有圣贤和仁义说教,老百姓反而父慈子孝,对老百姓更有利。

在第三十八章中,干脆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儒家最讲礼,而老子却说礼是忠信最薄、祸乱源头。

儒家最善标榜圣贤,宣讲仁义之道,教导人们崇贤遵礼。而老子却直接反了圣贤、仁义和礼,认为没有它们,天下才能大治。

根据这些言论,我们不得不认为老子思想与儒家仁义之说是针锋相对的。老子反对儒家学说。有人曾以各传世本中“绝仁弃义”,郭店楚简本中却作“绝伪弃虑”,而没有“仁义”二字,得出结论说老子并不反对儒家学说。其实这个证据并不充分。

三、老子为什么要反对儒家仁义之学,他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呢?

老子在经文第三十八章中给出了他所持立场的理由和根据,读懂了这一章,我们就可以了解老子为什么要反对圣贤、仁义和礼了。现将第三十八章经文全文录如下,并做出解读,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如何理解呢?这段经文应当理解为,在上德的状态下,没有道德说教,是因为全天下有德。在下德的状态下,离不开道德说教,是因为全天下无德,或者没有实现全体有德。

设想,全天下人人有德,遵循道德思想生活,这样我们就见不到不道不德的现象,也就不能形成不德的知识。没有不德现象和知识,谁还会宣讲道德知识呢?

也就是说在上德的状态里,人人有德,不用教也会,道德说教便没有用武之地。这叫上德无为无以为,没有激发它的原因。所以,在上德状态下,人们虽然都遵循道德,但并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人们没有道德的概念和知识。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在下德的状态下,由于有不德行为和现象存在,所以就有人到处宣讲道德,目标是为纠正人们的不德思想和行为,纠正社会不德之失。所以下德状态下,离不开道德说教,是因为有不德现象存在的缘故。所以,下德为之有以为。

人们都有道德观念,知道什么是道德,是因为受不德之激。如果全天下都有德,那么道德知识便是多余之物了。作为圣贤的道德标尺、仁义的知识,繁庶礼节在上德状态里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东西了。所以老子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类的言论,又在逻辑上不能说讲不通。

所谓上德状态,我们就可以概括为德无为的状态。德无为是指德内化为整个社会思想与行为的规则,但并不显示自身。人们生活其中,但没有道德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德,虽然他的行为自身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道德的知识在上德状态下是没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即没有令它有所为的理由与根据。

而在下德的状态下,正由于有不德思想和行为的存在,所以才离不开道德知识与教育。其目标是要纠正社会不德之失,这就是下德为之有以为,即存在令它有所为的原因。同理,上仁为之有以为,上义为之有以为。

为什么到了礼就莫之应,非要举臂扔之呢?老子讲天下失掉了道、德、仁、义之后才讲礼,礼是忠信最薄的产物,所以是祸乱的源头,一定要毫不吝惜地举手扔掉它。

老子讲,大丈居厚不居薄,德、仁、义、礼者都是道之华。所谓去彼取此者,是指取法于道,而舍弃德、仁、义、礼的知识。天下有道,德、仁、义、礼便都无所为了。天下大治时便是圣贤、仁义、礼制俱隐时,所以老子才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四、总结:老子的意见在其学说体系内是自洽的,所以并一定存在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做斗争的过程。

社会安定太平的前提是社会团结。老子认为维系社会团结最级级的力量是道。天下有道,就能实现社会团结的目标,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同。天下无道,人们还可以依赖德来维系局部的社会团结,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短时期的和平。可是,如果社会失去了德的维系,人们仍然可以依靠仁来维系社会的局部团结,实现更短期和平的目标。如果社会中连仁的纽带也崩溃了,人们还可以指望义来局部社会团结,实现短暂的和平的日标。

社会中道、德、仁、义都没有了,社会团结将无法维系。社会必将陷入混乱和战祸之中,此时,即使短暂的社会和平也无从指望了。至于礼,德便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了。也就到了非得举臂扔掉的地步了。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才是保证社会团结的根本力量,而德、仁、义、礼此四者,仅有维系部分团结的能力。老子以大同为治世目标,所以只取法于道。在老子的言论中,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等结论是其基本观点的合理推论。它们并不是为反对儒家学说而提出的论点,我想,即使没有孔子、没有儒家学说,老子仍然会提出类似的意见。

【参考文献】

《老子译注》 高亨

《老子》 李存山 注译

《老子思想初探》 李红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史传孔子曾向老子问礼 老子为什么要抨击孔子 反对儒家教义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为什么敢批评孔子骄傲还欲望多?

老子为什么敢批评孔子骄傲还欲望多?

孔子,老子,刘邦,刘盈,太子,商山四皓,君子,思想,骄气,吕雉,张良,天下人,时候,欲望,理想,老人,老者,道家,这四个,名满天下,仁德,孔丘,吕后,大才,庄子,发哥,一生,儒学,做生意,人们

2016-04-25 #故事大全

在《庄子》中 为什么有许多“孔子与老子会面”的场景?

在《庄子》中 为什么有许多“孔子与老子会面”的场景?

孔子,老子,后学,道家,大道,才能,儒家,天地,悟道,庄子,于老子,名家,万物,代表,境界,阴阳,颜回,变化,论述,黄老道家,倾向,六经,场景,工夫,度数,智慧,文字,画像,对话,心斋

2019-05-25 #故事阅读

为什么孔子比老子更出名 其实无非就这个原因

为什么孔子比老子更出名 其实无非就这个原因

孔子,老子,苹果,道德经,人们,品牌,孔夫子,学问,思想,手机,营销,周游列国,孔老夫子,中国,人家,天下,学生,知名度,著作,论语,都知道,多大,董仲舒,李耳,三星,上名,外国人,中华文化,中华,个人

2020-07-01 #小故事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很重视诚信 “人无信不立”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很重视诚信 “人无信不立”

商鞅,孩子,曾子,老子,道德经,烽火,诸侯,一笑,褒姒,木头,秦国,结果,幽王,信用,典型,国家,北门,古人,妻子,小车,讲信用,车辕,赏金,都城,守信的人,相连接,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孔子,晏殊

2012-06-14 #故事大全

孔子的仁义思想 为什么得不到老子和庄子的肯定?

孔子的仁义思想 为什么得不到老子和庄子的肯定?

老子,仁义,社会,儒家学说,孔孟,老庄,思想,掌权者,庄子,仁义礼智,孔子,全国,道家学派,孔子说,修养,利益,孟子,仁者爱人,代表人物,重点是,人心,儒教,基础,大道,焦点,标准,秩序,类型,领导,阴谋

2007-09-17 #故事大全

孔丘叫孔子 墨翟叫墨子 李耳为什么会叫老子?

孔丘叫孔子 墨翟叫墨子 李耳为什么会叫老子?

老子,李耳,孔子,思想,称呼,老师,历史,称谓,诸子百家,孔孟,孔丘,孙武,墨翟,后世,成就,李子,由来,说法,贵族,道家,中曾,孟子,有才,道可道,飞仙,大家好,上和,和庄,都会,非常道

2020-08-31 #短篇故事

老子为什么名李耳 孔子为什么字仲尼 原来古人名字都蕴含大学问

老子为什么名李耳 孔子为什么字仲尼 原来古人名字都蕴含大学问

韩愈,名字,孔子,李白,嫂嫂,苏轼,司马光,商山四皓,李耳,李花,白居易,古人,光山,寓意,意思,父亲,父母,车辙,郑氏,一树,刘盈,商隐,商山,孟德,尼丘山,曹操,李树,苏洵,高义,人的名字

2018-06-26 #短篇故事

为什么老子不姓老 孔子不姓孔?古人的姓氏名字太复杂了!

为什么老子不姓老 孔子不姓孔?古人的姓氏名字太复杂了!

孔子,老子,孔父嘉,宋国,庄子,墨子,大臣,兹甫,宋桓公,朱元璋,后代,孙子,李耳,儿子,尊称,男子,老子天下第一,说法,问题,贵族,华父督,孔父,太子,庶子,上联,下联,思想家,习惯,仁爱,后裔

2017-10-03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