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怒江大峡谷徒步奇遇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完)

时间:2007-03-14

注:2017年11月,我一个人从广州出发,在怒江大峡谷游了近二十天,此篇为丙中洛游记,独龙江游记和老姆登游记可翻阅我之前的文章

提示:本文共有 42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怒江大峡谷,中缅滇藏交界的地方,这里有人神共居的天堂丙中洛,有中国最后通车的少数民族地区独龙江,有中国最美村镇老姆登,却因交通不便,很少游客会去。

注:2017年11月,我一个人从广州出发,在怒江大峡谷游了近二十天,此篇为丙中洛游记,独龙江游记和老姆登游记可翻阅我之前的文章。

丙中洛

被称为人神共居的天堂,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与西藏交界。怒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为主,占了人口的90%以上。

这里多种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本地原始宗教等。很多家庭都是有两个以上民族,两种以上教徒。

第三天:昆明-六库

昆明到六库班次挺多,有白天的,也有晚上的,我选择了晚上的,这样睡一觉就可到六库了。

第一次坐上下架的卧铺班车,窄到不能翻身。我的是上铺,刚开始心惊胆战,不敢乱动,害怕一动就会掉下去,后来慢慢习惯了后也能偶尔侧下身了。

这些艰难辛苦的时光在当时看来是如此难熬,现在回想,却是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记忆。

第四天:六库-丙中洛

在昆明到六库的卧铺班车上睡了一觉,半梦半醒中,听到司机喊到达六库了。一看时间,早上七点多,赶紧下车到售票处买了六库到丙中洛的班车,早上8:20的,还有点时间在附近找了个餐馆吃了早餐。

六库到丙中洛的公路在扩建中,一路走走停停,又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坐了近15个小时的车,晚上快12点才到达丙中洛。

刚开始还不安挣扎,车一停就跟着下车查看情况,后来直接闭上眼睛,让思绪乱飞了。

晚上十点多,车子依然不停歇地往前开,似乎被黑夜包裹着在黑暗中前行,只看得见车灯照亮的前方一小片路,四周漆黑一片。

车上乘客陆陆续续地下了,最后包括我包括司机只剩下四个人,在黑暗中寂静无声,只听到车子发动机的轰鸣声。

后来一个同是到丙中洛旅游的游客打开手机音乐,放着许巍的歌,歌声在黑暗中特别空灵轻透,仿佛一路刺破黑暗,飘向未知的远方。

晚上近十二点终于到达丙中洛,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孤身一人异地他乡,午夜还在折腾,自己都觉得有点凄惨。

还好我订的客栈的老板娘还没休息,说是在等我。看着昏黄的灯光,心里暖暖的,这世界对我还是挺温柔的。

第五天:丙中洛一日游

早上醒来,推开窗户,看到窗外远山上云雾缭绕,雨停了,惦记着云海,赶紧爬起来。

根据老板娘的指引,往贡当神山爬去。边爬山边拍照,忽然一辆车停下,一张和善的脸露了出来,问我贡当神山上的怒江第一湾观景台是不是往前面走,得知我是一个人,也要去那里,便顺路把我载上了。在旅途中,总能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善意。

她们是四个昆明自驾来的姐姐,看完第一湾后就要返程了。最后一段路坑坑洼洼,路面上还有很多尖石头,一般的车辆很难开上去,于是她们决定把车停在一边,走路上去。

一路云雾弥漫,下过雨的路面全是泥巴,前方树木若隐若现,时不时还能遇到吃草的牛。

到达一个废弃工厂,还住着人,问了路,又继续前行。到达观景台后,差不多上午十点左右,已有两个人在等候,只见下方白茫茫一片,全是雾。

等了十几分钟,雾气仍然没有散去的迹象,姐姐们决定不等了,先行下山。我自然是要等的。

先到的两个人,是佛山过来的一对年轻情侣,女孩很漂亮。明天他们就要走丙察察路线。又等了半个小时,雾气依然没有散去的迹象,他们也决定撤了。

这个季节是怒江旅游的淡季,加之修路,到丙中洛旅游的人非常少。一般人会在进来丙中洛公路上的观景台看怒江第一湾,很少人会爬到贡当神山上看,我们就是这很少的人。

一个人的第一湾

那对情侣走了后,整个观景台只剩我一个人还在等候,说是观景台,其实不过是是铺了石板的一小块平地,站十个人都觉得挤。

一个人,便毫无顾忌地各种折腾拍照,刚开始还想着延时拍摄,拍了半个小时,雾气一点没散,视频里只有白茫茫一片,连流动的迹象都没有,遂放弃了,安心等待。

等到十一点左右,开始起风了,雾气渐渐散去,怒江第一湾露出了一半,继而又起雾,如此雾起雾散,直到十二点多,雾气才完全散去。

一直在观景台呆到一点左右,太阳出来了,似乎也没有不同的风景了,便开始慢步走路下山。

路过藏传佛教的白塔,挂满经幡,安静地耸立在半山腰上,自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看见有一条岔路似乎也是下山到丙中洛镇上的,便沿着这条路走,一路经过村庄,经过教堂,看见田野,看见鲜花。

第六天:丙中洛-秋那桶

早上起了个大早,决定徒步到秋那桶,晚上在那住宿,第二天再徒步回丙中洛。刚走出客栈没多久,在附近的田野上拍照,一辆车缓缓开过我身边,一开始没留意,后来车又开始倒回来了,一看,原来是昨天在观景台遇到的年轻情侣,他们也要先到秋那桶,再去察瓦龙。于是把我载上。

路过雾里村观景台,对岸的村庄炊烟袅袅,前几天一直在下雨,所以怒江江水浑浊。

三人边聊天边拍照,边留意着秋那桶的指引牌,一路开了快一个小时,愣是没看见,最后觉得有点不对劲,丙中洛到秋那桶不过十公里上下,怎么会开了这么久?

最后停路边,问一个在修路的人,他说你们已到了西藏了!过了秋那桶三四十公里!

于是他们问我要不要一块去察瓦龙,其实我倒挺想,但我的行李还寄存在丙中洛,且秋那桶、雾里村我都还没去。于是感谢了他们,他们继续往前走,我下车走回去,刚好还可以拍照。

一个人的黑暗丙察察

传说中的丙察察比318更险,不过现在的丙察察公路正在修路,以前的危险路段都修了隧道,所以虽然部分路段还是有些吓人,但并不算太危险。

走到其中一段路时,听到悬崖下的江水在咆哮,吓得只敢贴着路壁走,后来壮着胆子拍了几张照片,却怎么也拍不出那种恐怖的感觉。

还有一段恐怖的经历,是过一段石壁上刚凿出的隧道时,由于是新修的,还没有灯,仿佛是一个天然的深不见底的石洞。

没人,没车,只有我自己。看着深不见底的黑洞,刚开始还有点犹豫,想看看旁边有没路,却看到隧道外边,悬崖上,一段废弃的路,已塌方得不像样子,完全不能走了。

于是打开手机音乐调到最大音量,打开手机手电筒,慢慢进入黑暗中。一个人不知在黑暗中走了多久,期间只有两辆车通过,一辆摩托车,一辆小车,怕他们看不见我,转过身把手电打在身前,同时拼命往隧道边的石壁上靠。

车过后,又陷入黑暗中,这段路仿佛没有尽头,每次往前看,总觉得应该可以看到洞口的亮光了,却依然只有黑暗。

仿佛几个世纪后,终于看见远方出现了一点点亮光,终于看到希望了!

隧道出来后,世界仿佛都变美了,阳光是如此温暖,树叶是如此明亮。

一路走过西藏的松塔村,走过滇藏界,路上几乎没有人,车也很少,如果不是掐着自己会疼,我都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一路走走拍拍,到下午四点多,大概已走了六个多小时,却仍然没有村落的迹象,此时太阳已往山上移,晒不到太阳让人有点恐慌。

搭上顺风车

犹豫再犹豫后,还是拦了一辆车,他们爽快地把我载上。

这是一家三口出来玩,反走丙察察,第二次走这条路了。夫妻俩看起来三十多岁,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这次带着老母亲,已经出来四十多天了,车上堆满了行李,连检查站的兵哥哥都感叹怎么这么多行李。

跟我确认不回丙中洛后,他们把我载到他们以前住过的秋那桶的客栈。这个季节在秋那桶住宿的人少之又少,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的感觉,大部分人要么当天往返丙中洛,要么走丙察察顺路经过,很少会住宿。

跟客栈老板商量好,晚餐和早餐都在他们家搭饭吃。

第七天:秋那桶-丙中洛

早上沿着秋那桶村转了一圈,这个季节不是它最美的时候,半山上,悬崖边,峭壁下,总是有那么一座孤独的房子,遗世独立。

这里是峡谷,日落早,日出迟,也可以说在这里是没有日出日落的。

秋那桶也有教堂,非常本土化的教堂,两个村民在聊天,院子里晒着红的辣椒,黄的玉米,头上是蓝天白云。

秋那桶到雾里村,约3公里左右,雾里村在公路对面,在桥头处有茶马古道可通往。

云中雾里——雾里村

从公路上看,对面的茶马古道只是峭壁上的一条缝隙,悬在怒江上方。真正走在上面时,倒没有特别惊险,偶尔可见石头悬在头顶上方。

一路上几乎没什么人,只遇到过一个用额头背箩筐的人,就是箩筐固定有一要绳子,绳子缚在额头上,用额头的力量背箩筐。

说实话,对雾里村是有点小失望的,可能季节不对,网上看的照片太美了,云雾里若隐若现的村庄,初升的阳光斜射在田野里,桃花点缀其间,江水碧绿碧绿的。

我看到的是冬天萧条的雾里村。草木干枯,江水浑浊。

不过村子非常安静,比之丙中洛乡更自然更古朴,村民也非常热情。

走在乡间的石头小路上,心情格外轻松,脚步也变轻盈了。木质房子非常有特点,很多老房子下面一层住牛羊等牲畜,上面一层住人。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地,有怒族,傈僳族,藏族等。

喝自酿米酒

途中遇到一对兄弟也是到丙中洛旅游的,于是结伴而行。

走到田野时,正遇上村民们在犁地,有牛拉犁的,有机器轰鸣的。旁边坐着几个歇息的村民,见我们过来,热情地给我们倒他们自己酿的米酒喝。

村子里多见小孩和老人,年轻人多半是外出打工了。

雾里村出来后,继续徒步返回丙中洛。

第八天:丙中洛一日游

今天刚好周六,重丁教堂上午11点左右有礼拜。

起了个大早,根据客栈老板娘指引的近路走小路到怒江第一湾的江心岛——桃花岛。岛上种了很多桃花,可惜要等明年三四月份才能开花。

岛上遇到几个小朋友,一直跟着我,让我去他们家喝茶吃饭,不过要赶在11点前到达重丁教堂,所以只能和他们挥手告别。

重丁教堂

重丁教堂是丙中洛地区最有名气的教堂,每到周末,村民便会来此做礼拜。教堂建于100多年前,很难想像,100多年前道路不通的情况下,传教士是如何找到这个地方,又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教堂。

很多游客到重丁教堂,要么没开门,要么没有遇上做礼拜,要么说要收门票,我可能运气好,既没收我门票,也遇到了做礼拜。

做礼拜前我就到了教堂,跟着丁大妈的孙子玩耍,看着丁大妈打开教堂大门,拿扫把打扫教堂,过来问我几点了,然后颤巍巍地敲响了礼拜的钟声。

听到钟声的村民们陆陆续续赶过来,坐满了整个教堂。他们用本地语言朗诵,虽然我听不懂,但是唱赞歌时,闭上眼睛,心灵真的可以平静下来。

教堂后面,有一座小小的墓,是重丁教堂的修建者任安守的安葬之地,这位曾经导致了很多矛盾,制造了“白汉洛教案”的神父,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他生活了近40年的土地上。

藏族婚礼

回到丙中洛,遇上一场藏族婚礼,看到很多人在欢快地唱着歌跳着舞,据说他们要跳上一天一夜,加入他们跟着跳了几段。

回到客栈,耳边似乎还回响着藏族的舞曲歌声。

题外话:

常被问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独自旅行?为什么不和朋友老公男朋友家人一起?

我想这应该跟一个人的心理安全区域有关,有些人只要出了家门就觉得不安全,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危险,觉得外面的人都要害自己似的。

而我心理安全区域非常广,我愿意相信世界的善意,我也愿意微笑面对陌生的世界,我相信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不知你对独自旅行是什么看法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怒江大峡谷徒步奇遇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怒江大峡谷有群“鸟向导”

怒江大峡谷有群“鸟向导”

三河村,村民,向导,太阳鸟,爱好者,鸟类,打鸟,怒江大峡谷,村里,经济,鸟儿,扶贫,摄影爱好者,中新社,家乐,收入,旺季,游客,背包,车间,服务,内可,友介,胡远,鲁掌镇,车间主任,新生活,树屋,科技局,中国

2017-08-17 #小故事

小马哥的怒江大峡谷扶贫日记

小马哥的怒江大峡谷扶贫日记

子里甲乡,马昌,群众,攻坚,全乡,干部,工作,孩子,老百姓,问题,受访者,扶贫,同事,家庭,怒江州,目标,福贡县,见证,失学,支持下,基层干部,云南省委,统战部,任务,代际,党委,危房改造,危房,卫生室,堡垒

2012-05-06 #经典故事

怒江大峡谷的新溜索 书写产业发展新故事

怒江大峡谷的新溜索 书写产业发展新故事

草果,马嘎,村民,乔马,产业,村民们,怒江,驻村,马嘎村,工作队,怒江州,群众,记者,吉米,米村,马吉,马吉米,产业发展,村民小组,新生活,两岸,关键,全村,历史,单位,定点,工作队员,故事,摘帽,记忆

2013-09-18 #故事大全

明才子唐伯虎考试奇遇记

明才子唐伯虎考试奇遇记

唐伯虎,程敏政,唐寅,考试,乡试,京城,南京,奇才,才子,唐才子,梁储,主考官,奇葩,文章,皇帝,苏州,解元,唐解元,好的,举人,会试,人才,参加考试,南都,同乡,天下,官员,故事,石刻像,考生

2016-05-10 #长篇故事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故事】怒江大峡谷中最后的溜索人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故事】怒江大峡谷中最后的溜索人

怒江,索改桥,项目,潘正,村民,群众,辣子,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国家,澜沧江,老百姓,出行难,新闻和报纸摘要,从江,力卡,李腾飞,库镇双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部,山坡上,和群,幸福桥,北京,两岸,上划,三江,云南省,事件

2010-12-23 #长篇故事

英语奇遇记——中国篇:走进大学

英语奇遇记——中国篇:走进大学

外国语,专门学校,外语,孙中山,俄语,大学,德语,蔡元培,西北大学,中国,中学,官方,法语,普通教育,英语,规定,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外国语学校,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华民国,同文馆,同事,人才,学生,大总统,四川

2016-07-19 #短篇故事

《邋遢大王奇遇记》:无数80后的童年阴影 现在再看心里还发怵

《邋遢大王奇遇记》:无数80后的童年阴影 现在再看心里还发怵

老鼠,古墓,邋遢大王奇遇记,动画,邋遢大王,密探,熊出没,暴力,王国,讲故事,人类,人才,剧情,动画片,场面,小白鼠,手下,秘密,细菌,有一位,邋遢大王历险记,柯南,技术人员,小观,球一,时代,习惯,主题曲,中国,人们

2019-11-20 #经典故事

小布头奇遇记《小布头奇遇记》:《小布头奇遇记》word免费

小布头奇遇记《小布头奇遇记》:《小布头奇遇记》word免费

阿布,爷爷,土豆,西红柿,含羞草,小布头奇遇记,小布,超人,孙幼军,叔叔,奶奶,洋葱,童话,松林,松鼠,乌鸦,故事,布头,孩子们,海螺,薰衣草,栗子,声音,大树,姐姐,孩子,蘑菇,作品,中国,小草

2020-08-2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