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长平之战中 为什么代替廉颇的是赵括而非他人

时间:2007-03-22

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甚至是之最

提示:本文共有 19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以秦国的白起坑杀40万赵军而结束。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甚至是之最。作为赵国这方的统帅赵括对这场战争的失败无疑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不是他的轻敌和冒进也不会将40万赵军置于这种惨烈的境地,导致赵国精锐尽丧失去了战国后期和秦国一搏的实力。

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刚开始,赵军统帅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同他时也是当时赵国军方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替换他的却是一个初出茅庐且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赵括。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便是来自于他,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赵王要力排众议扶他上位,将国运压在他身上?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撤换廉颇换上赵括是秦国相国范睢在赵国散布谣言“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而且在赵王要任命赵括为将的时候,名臣蔺相如劝谏“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生前也认为赵括不能为将,甚至断言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的母亲也是极力反对赵括为将的。那么问题来了,赵王在这么大的阻力面前为什么还是坚持要任用赵括为将,只是因为一个谣言吗?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着眼于这个赵王。

这位任用赵括为将的赵王史称赵孝成王,名丹。公元前266年即位为赵王,是赵惠文王之子。初即位时政权是由他的母亲赵威后掌握,公元前264年赵威后去世才由赵孝成王真正掌握政权。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这时赵王才掌权2年。

初掌大权的赵丹,就像现在许多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有一种万丈豪情,一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这从接受上党郡守冯亭献地就可以看出。赵孝成王当时分别询问了平阳君和平原君的意见,平阳君是反对接收上党的,而赵王自己却提出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最后是接受了平原君接受上党的意见。可见他自己已是有了决断。赵孝成王是赵惠文王之子,赵武灵王之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开始崛起。赵惠文王知人善任,手下文臣武将云集,如蔺相如、廉颇、赵奢等。时人评价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作为继承人的赵王,赵孝成王想要证明自己和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想必更加强烈。

那么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该怎么办呢?最关键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才能在做事的不会受到掣肘,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理想。这从赵丹提拔虞卿可以看出。虞卿是一位战国游士,曾两次游说赵王,第二次赵王就拜他为上卿。这就能看出赵丹在有意识培植自己的势力提拔新人,并将惠文王朝的老臣渐渐束之高阁。对于换下廉颇,有恼怒廉颇的逡巡不前,但其中也是有意识地让廉颇这位老将移开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所以秦国的谣言,正好给瞌睡的赵王送来了枕头。

为什么是赵括?首先在当时看来而不是我们事后用马后炮的眼光去看,赵括绝对算得上是青年才俊。首先他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军,是战国后期为赫赫有名的将领,俗话不是说虎父无犬子。而且据记载赵括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能让这位名将不能难,至少赵括的军事理论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秦国的一系列反应也从侧面反映这位赵括当时的地位和名声。秦国的谣言: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秦国是怎么知道赵括的呢,一个籍籍无名之人,秦国不太可能听说,可见当时赵括已经名声在外了。而且将赵括和廉颇并列,要是随便找个人就拿来和这位百战名将并列,这样就不叫谣言就笑话。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赵括必是有一定资本才能被拿来和廉颇并列。至于赵奢的断言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么肯定地断言,大概率是后人所说而加之于赵奢。还有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怎么说呢,赵括没有任何实战记录,蔺相如是怎么这么了解赵括还推测这么准呢。这种论断和赵奢的断言一样大概率是后人所加。最后赵母的进言,只是在评论赵括的品德,而没有对赵括领兵能力的评价。

所以这样看来,赵括在赵王眼里绝对是一个可造之材,作为一个要培植自己势力的人,选择赵括是一个自然的事。

最后在长平之战没有结束时,秦赵双方谁都是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秦国这方,从白起坑杀俘虏,就看出之前秦国这方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故没有相应妥善的措施安置俘虏。其次,长平之战后,秦国上层也是意见相左。范睢建议休养而白起认为应乘胜灭掉赵国的。可见当时秦国这方也没做好后续的战略规划。

赵国这方,赵王甚至所有人都是绝对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后果的,不然绝对不会以赵括为将的。赵括为将,在以当时的因素推测,即使失败了,损失也是在赵国能承受范围之内,且当时廉颇也是数败于赵军,坚壁不出,任用赵括也有试着打开局面的因素。只是万万没想到会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

所以赵括能代替廉颇成为赵军主将,如果不看后面的结果,仅从当时来看,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决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长平之战中 为什么代替廉颇的是赵括而非他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 田单 李牧 廉颇为何派赵括?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 田单 李牧 廉颇为何派赵括?

赵括,赵王,秦军,赵国,赵军,纸上谈兵,国力,进攻,平之战,白起,赵奢,兵法,情况,廉颇,父亲,问题,主动出击,因为他,商鞅变法,长平之战,万大,乐毅,力强,士兵们,战赵国,秦赵,秦国强,赵国兵,赵国全,国都

2020-06-12 #经典故事

白起真的惧怕廉颇?为何等到赵括换下了廉颇 白起才参加长平之战

白起真的惧怕廉颇?为何等到赵括换下了廉颇 白起才参加长平之战

白起,秦国,廉颇,赵国,秦昭襄王,赵括,楚国,韩国,秦昭襄,赵孝成王,王龁,长平之战,史记,战绩,秦军,联军,进攻,核武器,上党,对方,想法,长平,万大,赵军,赵孝成,魏国和,事情,一战,大军,城池

2014-03-17 #长篇故事

长平之战的胜负 廉颇赵括均是错用的人才(一)

长平之战的胜负 廉颇赵括均是错用的人才(一)

赵军,廉颇,秦军,上党,赵王,长平之战,韩国,局面,善守,白起,守军,秦国,赵国,长平,秦赵,王龁,冯亭献,后人,堡垒,外沿,太行山脉,将军,战果,方式,敌人,机动性,粮草,计划,野王,秦将王

2014-0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师不会告诉你 长平之战廉颇的责任不在赵括之下

老师不会告诉你 长平之战廉颇的责任不在赵括之下

廉颇,赵括,赵国,长平,赵军,王龁,秦国,赵王,白起,兵力,粮草,万大,长平之战,军队,坚壁,战功,时候,粮食,败仗,进攻,全军覆没,强秦,粟于齐,西垒,赵使廉,赵兵,赵军筑,赵王派,赵王数,闻秦

2016-05-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长平之战中 赵国大败 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

长平之战中 赵国大败 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

赵括,廉颇,秦国,赵国,秦军,兵力,国力,长平,人们,大战,王龁,范睢,长平之战,小将,战役,手下,离间计,老将,问题,被打败,纸上谈兵,万大,周赧王,秦昭襄,赵国接,连战,下赵,战国时期,国运,世人

2014-09-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赵括跟廉颇比谁更适合当长平之战的主帅

赵括跟廉颇比谁更适合当长平之战的主帅

秦国,廉颇,赵军,赵括,赵国,白起,上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长平之战,换上了,赵王,反间,坚壁,战争,方面,统帅,韩国,和谈,一代名将,粮食短缺,乐为秦,於赵,秦赵,秦相,秦壁,秦奇,西垒,赵兵,赵军筑

2015-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长平之战疑点重重!赵括真的如此不堪?答案:即使廉颇也最终失败

长平之战疑点重重!赵括真的如此不堪?答案:即使廉颇也最终失败

秦国,赵军,赵括,赵国,廉颇,长平之战,统一,白起,战乱,士兵,时代,长平,纸上谈兵,于长平,秦赵,立军,万之众,一战,光辉,主帅,主将,人数,佼佼者,历史,军营,军事力量,原因,史书,可见一斑,史学家

2008-10-24 #故事大全

长平之战 除了廉颇和赵括 赵国真的没有名将能用了吗?

长平之战 除了廉颇和赵括 赵国真的没有名将能用了吗?

赵王,廉颇,国家,实力,赵括,赵国,名将,战役,秦国,武将,强盛的国家,战争中,长平之战,国和,名的,主权,传闻,内心深处,名字,忠心,所在,政治,时候,领土,是非,特点,斗争,胜利,春秋战国时期,从来都没有

2014-08-25 #经典故事

长平之战 赵国如果不用赵括取代廉颇 最终能击败秦国吗?

长平之战 赵国如果不用赵括取代廉颇 最终能击败秦国吗?

廉颇,赵国,秦国,赵括,长平之战,赵孝成王,赵军,合纵,秦军,粮草,进攻,周赧王,赵孝成,连横,白起,秦国大军,农历,军队,于赵国,王龁,赵奢,裕利,儿子,农业,反间计,名都,屡战屡败,巴蜀,损失,条件

2019-10-0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