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视觉美学 故事结构 情感呈现解读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魅力

时间:2007-03-30

影片斩获了第42届安妮奖七项提名,并入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获得了18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奖等多项殊荣

提示:本文共有 48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海洋之歌》是导演汤姆摩尔执导的第二部动画电影,豆瓣评分是8.8分,完全依靠逐帧手绘,历经七年制作,给全世界影迷带来返璞归真的观影感受。影片斩获了第42届安妮奖七项提名,并入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获得了18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奖等多项殊荣。

在当下以CG3D技术来呈现的动画主流中,《海洋之歌》却以2D动画的技术来呈现,被誉为“一股清流”的同时,获得了各路观众的一致狂赞,奇迹般的零差评。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因为妹妹西尔莎的到来、妈妈的消失,一切都变了。直到西尔莎六岁生日,奶奶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西尔莎无意中拿到哥哥的海螺并吹响,在灵光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外衣,但因奶奶的强行介入,西尔莎不仅没能如愿回到大海还弄丢了海豹衣。想要回到海岛的兄妹俩在逃离的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冒险的事情,而哥哥也知道了妹妹是海豹女和妈妈消失的秘密。

但在我看来,仅从故事本身去解读这个动画影片,会很难深刻地体会到这部影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将从“视觉美感、故事结构、情感呈现”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部动画影片能让观众叹为观止、并称之为“艺术佳作”的原因。

视觉美学:利用惊人的几何、符号之美和光线色彩的相互烘托,营造美轮美奂的视觉美学故事结构:明暗两条线的相互交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感呈现:音乐、影片主调、神话故事的加持巧妙地提升了感情共鸣

01、利用惊人的几何、符号之美和光线色彩的相互烘托,营造美轮美奂的视觉美学

曾经我认为过于华丽和美艳的画面形式会把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倾轧住,但看了《海洋之歌》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电影的视觉构建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镜头下的审美表达,更能让观众在体验视觉享受的同时,从一个个富有内涵的场景画面中感受到朴素的故事内容中隐藏的深刻韵味。

①运用惊人的几何、符号之美,营造出灵动的画面感,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震撼

首先,丰富的几何图形与大量线条的相结合,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既视感

影片中可以说随处可见的是大量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而这些图形和线条的组合也因其特性让画面变得更加柔和、灵动。

比如圆形,凸出了温柔善良,并呈现了一种动态的和谐。再比如直角三角形,其分割方式的稳重性,和情节想表达的氛围有关,同时有利于突出画面主角。还有大量的线条,让人有运动的既视感,给画面形成空间,更具有层次。

影片中本和妹妹来到城市后,城市高耸和工业化的房子就被导演用一个又一个的几个图形绘制而成,那尖锐的棱角正是本对城市生活的不满。导演为了画面不那么突兀,在几个图形下面采用了很多白色的线条,柔和了画面感。

在我看来,可以说这些元素让每一帧画面都是独特的,灵动的线条,圆润的圈点,正是这些几何图形和线条的融合才使得影片的影像能够多样化。

几个图形和线条的组合

其次,神话符号的运用,增添了影片画面的神秘之感

跟《凯尔经的秘密》一样,这部影片中也运用了很多凯尔特文明的特征性符号和一些北欧神话故事里的图案,让影片画面与故事里融汇的神话故事相呼应,增添了故事遥远而神秘的气息。

漩涡:这个符号表示一种虚无缥缈、非人间的能量的延展。石化的精灵身上有很多单旋涡,墙壁背景,伟大记录者的洞窟等等。十字架:天堂和人间的连结象征。影片中就多次出现了十字架窗户。灵光:就是影片中西尔莎吹响海螺就会出现的一个会发光的符号,指引着海豹女找到回家的路。当然影片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重复出现的符号和图案,比如本房间出现的符号,女巫玛查家里出现的符号和图案,甚至奶奶家的桌布都绘制着神秘的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本身是带着宗教的隐喻。

可以说影片正是利用了这些图案和符号把神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加上欧洲早期装饰画的艺术风格,令每一幅画面都是一张美妙的画作,观影者也被这些扑面而来的浓重的隐秘色彩震撼了心灵。

神秘的符号

最后,大量的黄金分割和对称让画面产生平衡之美

影片中有很多对称的画面,展现了情节所需要的动态的美感,平衡之下又暗藏波澜。但光用对称调节画面的舒服度似乎还不够,导演还利用了大量的黄金分割,使画面的精美程度达到令人神往的地步。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到“黄金分割”说:“黄金分割”是最美的形体,因为他能表现“寓变化于整齐”的基本原则。

影片中西尔莎找到海豹衣后,从旋转的直角三角形楼梯往下走时,刚好看到从十字架窗户投射进来的光,那个镜头就采用了黄金分割;本从圣井掉下去后划着小船去找西尔莎,画面右边出现的白色旋涡波浪也有一个黄金分割;还有深海里一群海豹往上游的场景,那只最上面最小的海豹就是处在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具有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就蕴藏着这样的美学价值,能绘制出令人神往的美,是公认的最具有审美意义的黄金比例。在我看来,正是影片的部分镜头采用了黄金分割,让画面达到了和谐完美。

这张图采用了黄金分割

②为了达到惊艳的视觉体验,导演将千变万化的灯光融入画面,制造出美轮美奂的手绘画

相对于汤姆摩尔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海洋之歌》加入了更多明丽的灯光。跳动的灵光,从云层中照射进来的阳光,记录者的洞穴里散发着光芒的头发。影片基调更加明亮,也更加绚丽壮观。

当西尔莎穿上海豹衣,唱起精灵之歌,被石化的精灵们得到了自由,带着金色的光芒飞向天际,连巨人麦克身上都流出金色的光流。此时,天空中金色的光芒和蓝色的海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挪不开双眼。

有人说,只要你敢按下暂停键,你就会得到无数张桌面图,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假,影片简直美得不像话。

在一幅金色绚丽的画卷下,观众的情绪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连灵魂都跟着在颤抖。如梦如幻般的童话仙境,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所有美好,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视觉享受!

02、叙事结构上明暗两条线的相互交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主旨变得深刻明朗

影片采用了套层结构叙事的非线性叙事手法,把神话故事嵌套在一个现实故事中,形成了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其中,本一家的故事属于现实世界维度,情节真实,而巨人麦克显然是处于神话世界的维度,故事经历具备魔幻的神话色彩。

两个维度的故事互相呼应,相互嵌染。影片以本一家的遭遇为现实明线,以本给妹妹讲述的巨人麦克的神话故事为暗线,画面镜头穿插跳接,剧情自然衔接且流畅发展,配合充满爱尔兰异国风情的手绘风格,向观众展示出灵魂高贵的动画电影。

现实明线中,生活的变化接踵而至,而暗线中的剧情也以吻合明线剧情进展及人物心理变化而逐步推进。

现实中爸爸康纳因妻子的消失从此一蹶不振无法走出丧妻之痛;而对应的神话故事里巨人麦克的失去了心爱的妻子而日日哭泣。本的奶奶为了不愿儿子整日沉溺在痛苦中,便强行把两个孩子带到城市生活,这是她认为的“为了你好”;对应的是巨人麦克的母亲猫头鹰女巫不忍心看到儿子每日悲伤便封印了儿子的情感,把儿子变成了石头。本在带妹妹回家的途中丢失了妹妹,而不顾一切地想要找回妹妹;对应了精灵们和猫头鹰女巫分别为了自己的目的想要找到海豹女。电影中现实明线和神话暗线并不是孤立并行的,猫头鹰女巫和本的奶奶,巨人麦克和父亲康纳,他们不管是在外形、说话语气还是经历,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伟大的记录者和船长也很相似,可以说这些现实明线中的人物和神话暗线中的人物相互投射。当现实中妹妹西尔莎吹响海螺灵光出现时,空气中就弥漫着神秘而奇幻的气息,神话中的女巫和精灵们就蠢蠢欲动。

在我看来,是本和妹妹西尔莎勇敢坚强的性格支撑和推动着整个影片剧情的发展,而女巫对爱的误解和精灵们想要重回自由的决心则辅助故事不断发展变化的另一个因素。影片最后,本在经历重重惊险后把妹妹带回了家,对妹妹的爱也觉醒了,爸爸也驱散了多年的阴霾。猫头鹰女巫在和海豹女“抗衡”的过程中也幡然醒悟,巨人麦克和精灵们也获得了自由。

总之,现实与神话两条线一路分分合合又完美对应,把神话、亲情、爱情、成长等完美融合,一切都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影片中现实与神话这样的结构应用使双线故事相互投射,不仅使故事内涵更加饱满,同时也赋予了导演独特的制作风格。

03、情感呈现方式:音乐、影片主调、神话故事的加持巧妙地提升了感情共鸣

一部好的影片,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不错的好评,我认为最能打动人的当然是情感的表达。这部影片除了对人物情感的叙事之外,更多的利用了其他因素来提升观众在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鸣。

①音乐是表现情感的工具,象征着影片的语言表达

《海洋之歌》里除了精美的画质,最大的亮点就是那首优美的精灵之歌,也就是影片的主题曲《Song Of The Sea》,正是这首宛如天籁的爱尔兰民谣承载着影片的情感向外表达。这首曲子是由《凯尔经的秘密》原班音乐团队倾力打造,由爱尔兰民谣女歌手Lisa Hannigan进行演绎,空灵美妙的音乐如仙乐般,把观众带到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

爱尔兰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在电影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但音乐在剧中并不只是为了好听而已,歌曲的出现都会跟随着剧情、人物内心变化不断推进。影片中一开始就是海豹女妈妈教本一句一句地唱着这首歌,似乎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而当妹妹西尔莎唱起这首空灵的精灵之歌,动听的曲调让影片进入了高潮,画面表现出了唯美、梦幻的意境。

影片最后西尔莎用歌声唤醒了所有的精灵,也治愈了曾经陷入迷途的人。虽然最后西尔莎选择留在了爸爸和哥哥的身边,但是妈妈的离开和牺牲始终是一种隐隐的哀伤。而这首音乐语言在这里便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引发了观影者陷入灵魂的拷问,情不自禁地对自己的人生引发更多的感思。

②以冷蓝色为主调,分为亮暗两个层次,与影片跌宕的情节相契合

导演大量运用冷调蓝色贯穿电影的始终:从深邃的大海到浩瀚天空,从与世隔绝的海岛到奇幻的神话世界,整个电影画面都大面积覆盖着冷蓝色的调色。整体上电影的色调给人一种神秘、忧郁的迷幻之感,同时又不失希望,更是亲情的主打色。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出现了亮调和暗调两个层次的变换,也迎合了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

影片开始是一家人无忧地生活在海岛上,画面出现是明亮的蓝色,给人欢快地感觉。但随着妹妹西尔莎对大海的向往,为了不失去她,奶奶把孩子们带到城市,这时画风突然一转,海水的颜色变成墨蓝色。本和妹妹西尔莎来到城市后,整体色调以昏暗为主,而当他们在寻找回家的路不小心进入神话世界,暗沉的颜色又变成蒙蒙的蓝色,让影片蒙上了一股神秘、晦涩的气息。

在我看来,不同的色调画面的转换与人物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影片中人物真实处境的体现。大量的蓝色在凸显主体形象的同时,与影片中神话故事的神秘力量相呼应,更表达和显像了导演想要呈现的主题。

③以北欧神话故事为背景,给观众的心灵带来震撼的抨击

据说,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是因为导演汤姆·摩尔在一次旅游中看到海豹被捕杀而感到很痛心,而联想到爱尔兰神话中海豹代表着逝者的灵魂,便构思了这个影片。

光是海豹女这个神话故事似乎还没办法完全托起整个剧情,因此导演在众多的北欧神话故事中进行筛选,采用了多个神话故事串融在一起。海豹女、女巫玛查、巨人麦克、爱唱歌的精灵,甚至代表着死亡的猫头鹰,这些神话角色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可以说正是这些神话故事的渲染,让影片的整体画面充满了爱尔兰民族神秘、优雅柔和的韵味。

其中海豹女的神话起主导作用,其他神话故事片段起到承托的效果,经过编剧的精雕细琢,让影片不再是生硬地讲述一个关于保护动物的刻板故事,而是呈现出了多元的影片主题,把动物、自然、家庭、迷失、回归等主题融合在影片中。在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净化心灵般的震撼。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海洋之歌》这部动画电影独树一帜的风格不仅给了观众展现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更给观众带来深刻的人生哲思。完美无瑕的表现,让观影者再次认识到动画是如此不可思议的媒介。因此,本文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地展现了该片的独特魅力和欣赏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而且这部影片也特别适合和孩子一起观看,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和感触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视觉美学 故事结构 情感呈现解读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魅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叙事结构 镜头语言 现实意义解读动画短片《午后时光》的魅力

从叙事结构 镜头语言 现实意义解读动画短片《午后时光》的魅力

艾米莉,老人,影片,导演,现实,时光,动画短片,画面,帽子,电影,情感,记忆,观众,观影者,近景,场景,女儿,爱人,凯特,画面中,故事情节,时空,故事,色彩,蒙太奇,观影,镜头,影片中,色彩基调,主旨

2014-10-05 #故事阅读

以《风之谷》为例 解读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的价值与魅力

以《风之谷》为例 解读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的价值与魅力

娜乌西卡,观众,风之谷,导演,影片,库夏娜,拉丝黛,动画电影,形象,公主,性格,人物,力量,女性,故事,造型,情感表达,镜头语言,冲突,吉特,多鲁,巨神兵,叙事结构,影片中,故事内容,居民,故事情节,方式,森林,关系

2007-04-26 #经典故事

《回忆积木小屋》:解读这部奥斯卡动画电影的魅力与情感表达方式

《回忆积木小屋》:解读这部奥斯卡动画电影的魅力与情感表达方式

老人,影片,烟斗,导演,情感,画面,镜头语言,现实,观众,回忆积木小屋,情感表达,小屋,方式,积木,观影者,代表,女儿,影片中,故事内容,人们,妻子,故事,形象,情绪,画面色彩,这部电影,人物,对白,海水,电影

2008-10-23 #经典故事

《魔女宅急便》:从儿童视角看动画电影的魅力和成长意义

《魔女宅急便》:从儿童视角看动画电影的魅力和成长意义

琪琪,孩子,孩子们,影片,导演,故事,父母,作品,魔女,小魔女,儿童,色彩,魔法,设计,小镇,电影,蜻蜓,动画电影,女孩,大自然,线性,观众,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叙事结构,价值,剧情,原因,想象力,挫折

2019-03-16 #短篇故事

电影艺术论文宫崎骏动画电影魅力探寻共4618字

电影艺术论文宫崎骏动画电影魅力探寻共4618字

动画,电影,久石让,动画电影,龙猫,日本,作品,音乐,世界,传统,工匠,主题,画面,观众,幻想,影片,思想,情感,故事,精神,吉卜力工作室,哈尔的移动城堡,创作,二维动画,宫崎骏动画,电影音乐,人们,人类,信仰,千与千寻

2019-07-12 #故事大全

以《幽灵公主》为例分析宫崎骏导演早期动画电影的魅力

以《幽灵公主》为例分析宫崎骏导演早期动画电影的魅力

森林,观众,导演,幽灵公主,故事,达卡,人类,影片,发展,人与自然,村民,电影,幻姬,情节,主题,人物,日本,开放式,结尾,色彩,西达,冲突,空镜头,这部电影,代表,动画片,情感,独角兽,特写镜头,环境

2007-06-15 #经典故事

以《千与千寻》为例 解读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以《千与千寻》为例 解读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千寻,白龙,汤婆婆,父母,影片,故事,观众,人类,人物,画面,音乐,发展,导演,情节,灵界,河神,环境,电影,冲突,工作,千与千寻,婆婆,情绪,悬念,心理,情感,磨难,经历,镜头,变化

2010-07-12 #故事会

从叙事结构 表现手法 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从叙事结构 表现手法 情感表达解读《野草莓》的艺术魅力

伊萨克,电影,教授,影片,野草莓,梦境,主角,萨拉,情感,变化,伊萨,主人公,价值,内心,婚姻,心灵,观众,他自己,冷酷无情,独白,情节,现实,表现手法,过程,影片中,代表,儿媳,关键,内心世界,方法

2010-12-1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