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陈晓卿:一切不能拌饭的菜 都是耍流氓 | 周末读书

时间:2007-04-14

最近有部纪录片,让无数人在晚上饿得辗转反侧,起来掏空了自家冰箱一礼拜出一集,每集50分钟,一共8集。目前豆瓣评分9 4。谁拍的,这么牛?舌尖上的中国

提示:本文共有 18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最近有部纪录片,让无数人在晚上饿得辗转反侧,起来掏空了自家冰箱——

一礼拜出一集,每集50分钟,一共8集。

目前豆瓣评分9.4。

谁拍的,这么牛?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能吃、爱吃、懂吃。

中华美食活地图和代言人,从未有一个地方的食物能逃开他的魔爪。

他拍的纪录片让人直咽口水,他写的文章也一样。来,感受一下:

1991年,十五岁的柴静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湖南读大学。

长沙的一切让她感到新奇,比如很多大叶子的植物、闷热潮湿的天气、听不懂的方言……

到了晚饭时间,同宿舍的领她去食堂,路上,她觉得哪里不对,于是问:“你们那么能吃吗?为什么需要两个饭盆?”

同学和她一样感到疑惑:“当然是两个啊,一个装菜,一个装饭啊。”

这时候,小柴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饭菜为什么要分开装?”

很多年后,柴静跟大家回忆这段糗事,她认为自己“一瓶一钵足矣”的生活理念,事实上源于父母。柴姑娘从小生活在山西东南部的襄汾县城,家境尚可。然而十几年间,她吃到的所有被称做“饭”的东西,面条、饸饹、拨鱼儿、剔尖儿以及过年的饺子,无一例外地都是装在一只饭碗里的,哪怕吃馒头烙饼,也是一人一碗汤菜。

这种饭菜高度合体的饮食习惯,在朴素的北方其实比较常见。难怪有位南方朋友去西安后吐槽:谁说这里是美食天堂,主食天堂好不好?

主食,在中国人的食物清单上的位置,就像它的字面一样重要。农耕民族,有限的土地,不断增长的人口,让中国人对主食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这也让中餐与西餐,无论在世界观还是方法论上都难以达成共识。

西餐里,无论头盘、汤还是甜品,都是围绕主菜展开;而传统中餐无论什么菜,最后都要以碳水化合物压轴。家庭烹饪则更加势利,“下不下饭”甚至成了很多菜的评判标准。北方是这样,南方也差不多。

前面说到的那位“南方朋友”是个叫刘春的大V,刘铭传后裔,出生在安徽肥西刘老圩子,吃米饭,智商高,条理分明,每次开口必言“我讲三点”。

我跟春总蹭过几顿饭,发现了一个规律:无论多高大上的筵席,无论喝酒与否,最后他都要用一碗米饭给饭局画上句号。米饭的吃法也非常一致,舀几勺台面上的残羹,浇在米饭上,大快朵颐。

我提醒春总“作为一名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高端人士这种吃法是否得体”时,他正色道:“关于菜汤拌米饭这件事,我讲三点。

第一,主食崇拜和祖先崇拜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第二,只有小麦和水稻才配叫主食,其他只配叫歧视性的名称:杂粮;第三,孔子云,菜汤拌饭鼎锅刮烂,可见其美味。最后总结下观点: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耍流氓。”

果然大V,几个概念就把我轰倒在地。不就是剩菜汤拌米饭嘛?让春总一说,怎么听起来有“饭菜与共肝胆相照”的感觉呢?

说到底,汤泡饭和猪油拌饭、鱼汤泡饼一样,最初动机是因为节俭,美味只是它的副产品。我们这一代的父辈,认为只有主食吃饱,才不会影响孩子发育。

为了让我们顺利吃下主食,他们绞尽脑汁,用菜汤、用猪油、用咸菜…比如春总的老家,最最高级的菜名字就叫“肥西老母鸡”,他们顽固地认为这种鸡汤最适合佐米饭。

今天的徽菜馆子里,肥西老母鸡汤从来不是单独登场的,它仍保留着佐饭的遗迹,只不过标配置换成了——炒米。

炒米配鸡汤并不是肥西人的发明,而是长江边安庆人的年俗。

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安庆人有多么爱炒米:经典黄梅小戏《打猪草》,严凤英代表作,最早版本是这样,小媳妇偷了隔壁家的笋子,被主人家的丑男撞见,几番争执后,媳妇不得已,半推半就让丑邻居“啪啪啪”吃了豆腐。

改朝换代,原来戏的内容便成了封建糟粕。无奈“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的曲调过于深入人心,剧院决定对它要进行“戏改”,严凤英和男友王兆乾动了很多脑子,把偷笋改成打草碰断笋子,男女主角换成了童男和少女,结尾也就顺理成章地取消了原有儿童不宜的环节,代之以设计对白:“小毛(男主角),到我家杀鸡做粑你吃。”大家纷纷叫好,只有严凤英一人不同意。经过深思熟虑,戏词被她慎重改成这样:“到我家,打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给你吃。”

炒米,居然可以无差别替代男女之欢,可见安庆人对它的热爱。

炒米用的是上等糯米,浸软后沥干,锅里加香油少许,糯米用竹筲来回拌炒,出来的炒米表皮皲裂,通体金黄,香气扑鼻。

安庆人说,三个炆蛋一碗炒米,吃了走启。炆蛋可以置换成鸡汤或者红糖水,但炒米是雷打不动的。这正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后遗症,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至味在人间》

作 者:陈晓卿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陈晓卿:一切不能拌饭的菜 都是耍流氓 | 周末读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末预告|陈晓卿来蓉寻“舌尖成都” 曹文轩教孩子们“作文课”

周末预告|陈晓卿来蓉寻“舌尖成都” 曹文轩教孩子们“作文课”

成都,林大,地点,时间,烟火,生活,嘉宾,讲座,陈晓卿,活动,小程序,人居,兴城,孩子,方式,海报,猴子,老师,饮食,方庭,曹文轩,洁尘,王亥,马甜,一帆,新华文轩,鹭洲,中心,主题,主办方

2009-04-29 #故事大全

陈晓卿回答了你们一箩筐的问题

陈晓卿回答了你们一箩筐的问题

陈晓卿,成都,王亥,菜市场,时候,火锅,川菜,成都人,食物,嘉宾,活动,东西,作家,人间,吃火锅,市井,时间,朋友,辣椒,风味,不一样,好的,老成都人,、美食,纪录片导演,烟火气,代表,作用,城市,态度

2012-07-31 #经典故事

《风味人间》:陈晓卿告诉我们 莫辜负人间四季好时光!

《风味人间》:陈晓卿告诉我们 莫辜负人间四季好时光!

食物,风味,人间,陈晓卿,美食,乡土,清欢,舌尖,风俗,充满了,就达,高晓松,都是为了,苏轼,世界,东海,京城,人工,吃货,传统,农作,四季,国际,土豆,地方,巧思,情结,心思,情怀,总和

2014-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8-31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9-01 #故事大全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9-01 #小故事

在“后舌尖时代” 除了《风味人间》 陈晓卿还想怎么拍“吃”?

在“后舌尖时代” 除了《风味人间》 陈晓卿还想怎么拍“吃”?

陈晓卿,纪录片,风味,人间,观众,团队,故事,腾讯视频,美食,导演,市场,时间,项目,食物,中国,舌尖,调研,东西,全球,领域,镜头,龙脊,陈磊,北京的家,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品类,商业,微博,摄制组

2012-03-01 #短篇故事

连陈晓卿都赞不绝口!这座有故事的千年古城 堪称吃货天堂

连陈晓卿都赞不绝口!这座有故事的千年古城 堪称吃货天堂

潮州,古城,古建筑,韩江,人们,潮州人,牌坊,工夫茶,气息,美味,雕刻,韩愈,牌坊街,老味道,黄埔军校,历史,口感,城楼,广济桥,水果,美誉,潮汕,火龙,甘草,街巷,记忆,韵味,魅力,潮州古城,龙湖古寨

2018-11-1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