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献之“破体”的原创:兼与王羲之书法的比较

时间:2007-04-17

如果说王羲之创立今草还是变质为妍的初步尝试的话,那么王献之则把行草书的妍美之风推向了极致,尤其是其破体书法的开创,为后世书家在行草书上的创新提

提示:本文共有 24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回锋收笔

东晋是中国书法发展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伟大时代,措、行、今草等各体均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尤其是“二王”的出现将素以“尚韵”著称魏晋书法推至历史的顶峰。如果说王羲之创立今草还是“变质为妍”的初步尝试的话,那么王献之则把行草书的妍美之风推向了极致,尤其是其“破体”书法的开创,为后世书家在行草书上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势

王献之“破体”书法是完美地融会两种或两种以上书体的典范。由于“破体”由多种书体构成,我们研究其原创性,自然应该从其个体的特征入手,对各种书体分别进行研究。实际上,不仅王献之的“破体”具有开创意义,他的其他各体也都改大王的恬淡中和之风,在单字体势和篇章气息上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可以说,“二王”的书法代表着东晋书坛的最高水平,我们下面就以各体上都极具代表性的“二王”的书法作品做横向对比,以明晰王献之和王羲之在诸体上的不同。

我们分析王羲之的《黄庭经》(局部)可以看出,在其楷书的间架结构较之钟繇的《宣示表》等己有纵向拉长的部分字例,如“灵”、“常”等,很多字形已出现重心偏上的趋势,如“坚”、“衰”、“中”、“常”等,这是王羲之偕书在“质妍”之变上的新特点。但整体而言,《黄庭经》在笔势和气息上仍是收敛的,保留了钟繇偕书蕴藉含蓄、稳健沉厚的特点,没有明显的字形对比和点画聚散关系。而王献之在这一点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开创性,其《玉版十三行》用笔清健灵动,结体中宫紧收而四周舒展,极具外拓的张力。

如“先”、“子”、“而”等;个别字内对比强烈,不再局限于钟、王小楷的近于方整的体式,而是任其舒张,如“琼”字;一行之间字与字的对比也比王羲之更加强烈,如“而明”到“诗抗琼”等字,反差极大。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反映出王献之的措书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更加研美滿洒,正如董通《广川书践》中所言“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趋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王羲之的行书我们大致可以划为三种风格:一种是仍保留隶书笔意和钟縣遗韵的,多朴拙持重,充分体现出魏晋文人的蕴藉之气,这类作品以《姨母帖》为代表;一种是用笔爽利、笔势连绵、整体风神疏朗的日常信札,如《平安何如奉橘帖》、《丧乱得示二谢帖》等,其中《丧乱得示二谢帖》基本属于行草书;一种是笔势不相连属而尽单字流美之态的,如《兰亭序》等。

后两种是王羲之“娇美”的新书风的典型,《兰亭序》整体上仍以单字独立为主,是典型的行书形态,基本不含草书;《平安何如奉橘帖》等以行书为主,行草相杂,偶有连接也只局限于二、三字,通篇气息内敛持中,显然在视觉上远不及王献之的洒脱流便。如王献之的《新妇地黄汤帖》,第一行基本是单字独立,从第二行开始逐步增加体势的连绵,并通过大量外拓的结体如“眠”、“尚”等来增强整篇的张力,这是王献之行书最大的特点,正如米帝所云“右军中含、大令外拓”。

王羲之的草书有《初月帖》、《寒切帖》等,这些都是其今草书的代表作。《初月帖》笔势连绵较多,其中两字的组合尤比比皆是,如“初月”、“之报”、“近欲”、“遣此”、“书停”、“遣信”等等,并且在用笔和结体上仍可见浓重的章草痕迹,这足以说明王羲之的草书虽较章草“宏逸”了,但仍没有将草书的流便发挥到极致。

《寒切帖》单字笔法较《初月帖》更为成熟,但字与字之间的牵连较少,末尾的“羲之报”忽然一改风气、一笔连成,增强了整篇的运动感。而王献之真正意义上的今草书作品很少,以纯正草书笔法写就的似乎只有《三希堂法帖》中的《送梨帖》,甚至也常被学者归为王羲之名下。书法史上很多研究者以《中秋帖》作为“一笔书”的代表,实际上《中秋帖》虽气脉一笔而成,却仍是行书笔法。而王献之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多以行草杂糅的面目出现,善于通过以行书的稳健和草书的恣肆来加大两者的反差和整体视觉冲击力,如《十二月帖》,其通篇结字仍以行书为主,较之王羲之增加了行书体势上的连带和字形摆动的幅度,如“庆等”、“大军”等组合,尽显大令外拓的特点。正如张怀瑾《书估》中所形容:“子敬神韵独超,天资特秀,流便简易,志在惊奇。峻险高深,起自此子。”

王献之的行草融合的“破体”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迥异于其父王羲之的行草书作品,也区别于其自身其他类型的作品。

我们曾在第一章讨论过王献之的《廿九日帖》,如果说《廿九日帖》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破体”书法的话,那么《十二月帖》则已将“破体”书风的面貌演绎得淋漓尽致了。帖首以“十二月”三个近于楷体的字开篇,通过字势的欹侧来取得和谐,从“割”字开始向行书过渡,以用笔调式的统一来与前三字呼应。“至不中”三字则转入草书,并以牵丝连接,“秋不”两字又为一组,“秋”字与上字“中”以穿插方式呼应;第二行起字与字之间基本都有明显的连带,“复不得”是明显的草书写法,而“相未复”则是行书形态的草写,第三行的“甚省”、第四行的“庆等”、第五行的“大军”也均是同样写法;第三行以近于措书的“恸”字开头,与第二行形成了视觉上的反差。整幅作品真、行、草互用,各种对比组合关系丰富,视觉冲击力极强。

王献之虽楷、行、草各体皆精,但在整体章法上的对比关系都不如“破体”丰富。如《鸭头丸》是一件书风较为统一的作品,整篇结字仍以行书为主,字形以狭长取势,字与字的连接主要以牵丝完成,上下关系明显,但左右行间缺少关系,整体章法略显平正,并没有体现出王献之“破体”的“宏逸”。而《十二月帖》无论在结体上还是在章法上都有明显的全局意识,组合元素多,对比关系强烈。如横向上“十二月”和“复不得”的动与静的对比、“甚省”和“如何”等等,偕、行、草三种书体在王献之的匠心之下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些都是《鸭头丸帖》等王献之其他作品所少有的。因此,《十二月帖》无论在章法构成上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无愧于“破体”书法的典范,通过以上分析,王献之措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上都有原创,字体的原创为“破体”形式构成的原创提供了先决条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献之“破体”的原创:兼与王羲之书法的比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书法不破不立 浅谈王献之的破体书论

书法不破不立 浅谈王献之的破体书论

王献之,王献,形式,书法,书法作品,颜真卿,影响,书体,书法艺术,父亲,王羲之,书家,代表作,作品,字形,小楷,特点,笔法,笔墨,行书,风格,东晋时期,经典案例,道家思想,了真,二王,吴昌硕,张怀瓘,杨维桢,羊欣

2009-01-09 #小故事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20-06-13 #长篇故事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20-06-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20-06-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20-06-13 #短篇故事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15-01-06 #故事大全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15-08-14 #故事会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父亲,二王,王羲,成就,王献,大书法家,在书,问王,书圣,之和,儿子,后世,名声,皇帝,风格,认为自己,干脆利落,习父,唐太宗,广采众,学书,张怀瓘,敏于,钟繇,有记,书体,世人

2019-05-2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