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没有大局观的小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时间:2007-04-20

有关顾全大局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之前看到有人这样调侃到,“现代的人拿着比几十年前大型计算机运算能力更强的手机发twitter,内容也只不过是‘我要上厕所去了’‘我刚拉完屎’‘猪肉又涨价了’‘刚吃了一块饼干’”。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有这么一个蛋疼的人类将部分的twitter给抄写下来。数万年之后,当新一代的人类或是外星人重新研究古代人类的时候,可以想象,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是有多么的欣喜若狂。他们从这里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猪肉价格,饮食结构,大气状况,生活习惯,一个新的学科就此诞生,许多学者动用着最先进的技术来解读这数万年前的信息,一门新的学科就此产生。当殷墟的甲骨文,敦煌遗迹,西域汉晋书简等在上个世纪初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一个新的学科也由此诞生。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数万年之后,那些后代子孙和外星人不会对我们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的信息产生兴趣。同样,那些数千年前的竹简和甲骨文上,也未必都是古圣的教诲,先贤的智慧。说不定也是“今日,一马可换八鸡”之类的东西,但在今人的眼中,这就是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的表现,是家畜蓄养的书面证据,是人们饮食结构的记录,是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些没有大局观的小事情,才是整个社会的最真实的表述,越是大局观的东西就越云山雾罩,让人不明就里,缺乏脚踏实地的真实,唯有剥离了那些看似重要的金戈铁马,烛光斧影,才能够真正的认识的历史是由小故事组成的。有的人批评台湾作家眼界狭小,没有大局观,没有历史厚重感,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唧唧歪歪的诉说自己偏安一隅小岛的人情世故,风花雪月,最多北望中原,感怀伤古一般。其实,我们没有资格这样说他们,大陆,作为中国不分割的一部分,连历史都没有了,又何来历史的厚重感?我们倒是有大局观,我们还念念不忘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同胞们,时至今日,我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哦,是非洲教育。姑且不论大陆的作家的作品是否有所谓的大局观,历史厚重感,也不论台湾作家是否就真是唧唧歪歪的风花雪月,当是这种提法就有点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确定了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后,大陆后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就处于半阉割的状态,偶尔有勃起的,也只能到港澳台和资本主义国家去勃起。正如提倡文艺要为政治服务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同样,以是否有历史厚重感,有大局观来评价一部作品也是可笑的,只不过,这个借口是显的那么理直气壮,那么理所当然,一部有历史有层次的《战争与和平》生来就咬着金汤匙,全身散发出金色的人文历史气息的光芒,逼的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唯唯诺诺起来。文学应该是只未自己服务,最多只为作者服务,哪怕他用那些字句去泡妞,搞基,溜须拍马,歌功颂德,文字终究是无辜的。吴念真,被誉为“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侯孝贤的电影的勋章上也有他的一份。在这本《这些人,那些事》里,吴念真延续着《恋恋风尘》那么一点忧伤,那么一点思念,那么一点云淡风轻,台北的雨,淅淅沥沥的散落字里行间,台北的风,窸窸窣窣的从笔墨之间飞出撩拨着你的发丝。小事,一切都是小事,一切都是小人物的小事,讲的是悲欢离合,讲的生离死别,唯有二二八,金门换防,禁书,四九年,宵禁等词汇默默的出现,又默默的隐去,在有意无意的暗送秋波,提示着小时代的大背景。《茄子》里的老莫的尸块被火车碾的到处都是,让“我”三十年来,看到缀满白色葱花的茄子便恶心不止。《爱》里的阿春尽管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可他能为一个妓女而跟壮硕的班长打架。《遗书》里的大哥让弟弟妹妹很放心,但也让他们过的很累。《美满》里的美满生前没有享受过3P,过了八十大寿之后,她想她那先她一步而走,如今葬在一块的两个死鬼丈夫一定想过这件事,不过,他们也不用等太久了,他们三不久就能睡在一起了。就如书中的五个小标题“心底最挂念的人”“日夜惦记的地方”“博真情的朋友们”“一封情书的重量”“这些人,那些事”,人世间最主要的情感都包括进去了,无需任何宏大的场景,也不用恢弘的历史背景,他们本身就是历史的最好注释,是时代的无声的解说员。老莫,数十年没有升官,偷看禁书,读《古文观止》,没有像其他老兵一样花钱买个原住民当老婆,他最终选择自杀。是因为怕延误军机?三十年多前的台湾,哪来的军机?美满,有两个老公,前一个被日本人拉去打太平洋战争,她有两个孩子,女儿是越海而来的疑似“女间谍”的孩子。小故事,限于篇幅的原因,无法详尽的阐述,也无法在大时间大空间尺度上尽力的描述,只能以故事取胜,其中靠出人意表的结尾取胜是其中一种。吴念真是会讲故事的人,往往前头浓墨重彩的叙述着一段深情款款的往事,让人眼里的小东西直溜溜的打转,就在这个时候,最后一段,突然来个转弯,让人不得不尴尬的将这晶莹剔透的小东西默默的擦干,掩饰自己快要忍不住的情感。《长梦》里那四处靠优质情书留情的才子,把周围的女人骗的数十年如一日对他恋恋不舍。《重逢》里的前妻,借着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将自己的数年来的一切传递给落魄的不敢相认的前夫。这些小事,是大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最真实的表述,尽管他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喊着所谓时代的最强音,也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描绘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壮阔与恢弘,但是,一切时代的耻辱与荣光都深深的印刻在那些村口的妈妈们的口中,当矿工的男人的脚皮上,士官长的遗书上。来一句有文艺色彩的话就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没有大局观的小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没有大局观的小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没有大局观的小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历史,大局观,厚重感,小事,服务,人类,学科,大陆,文艺,时候,吴念真,东西,信息,军机,台湾,台北,外星人,孩子,小东西,情感,猪肉,政治,时代,甲骨文,禁书,茄子,遗书,饮食结构,万年之后,台湾作家

2020-08-16 #小故事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5-04 #故事会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7-14 #故事阅读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8-03 #长篇故事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8-19 #长篇故事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8-19 #故事会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8-21 #经典故事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我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这些人 那些事书评

吴念真,故事,这本书,作品,名著,感觉,吴念,杨德昌,一本书,人生,作家,导演,弟弟,文字,时期,生命,讲故事,随笔,随笔集,一直到,最喜欢,没有之一,温暖的心,这些人,这个时代,这么多,那些事,余华,侯孝贤,刘瑜

2020-08-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