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史:家世和传说中的少年时代

时间:2007-05-10

仅明清时期,就有进步的思想家李贽、抗倭英雄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著名理学家李光地,等等

提示:本文共有 34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地灵人杰,名士众多”之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涌现出许多对国家、对人民起着不同作用的历史名人。仅明清时期,就有进步的思想家李贽、抗倭英雄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著名理学家李光地,等等。这些名人在历史上毫无疑义都是被肯定的;但也有一些历史人物属于有争议的,如对清初的名将施琅,虽然原来也有不同看法,但近些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的深入,对他统一台湾的功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人物,要算明清之际的重臣洪承畴了。否定他的人称他为“汉奸”,清朝的统治者后来也把他编入《贰臣传》;肯定他的人,说他对清初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臣。分歧如此之大,对洪承畴究竟应当怎样评价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评说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以他一生的历史足迹来对他作出评价,结论自然会更为公允。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二十七都英山乡霞美村(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据《洪承畴墓志》记述,盛唐时期,洪承畴的先祖本姓陈,是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唐玄宗时,官至太子太傅。后来,他因得罪了当朝权臣、宰相李林甫,谪贬至闽,死的时候,仍被封为国公,谥忠顺。从此,洪承畴的祖先就在福建英都落户繁衍。另一说是根据《武荣翁山洪氏族谱》的《谱记》记载:吾先世本姓陈,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也,唐景福间从王潮入闽。其后陈公洪进以漳、泉二州归宋。诸子在泉者世居郡城朋阳(今泉州北门外)及同邑嘉禾里(今厦门)。

朋阳之裔相传于元初避乱入英山,是为我祖顺斋公。到顺斋公之子温斋公时,家道中落,入赘于洪姓人家,遂姓洪。洪承畴的曾祖父洪以诜,字德谦,是明朝中期的庠生,赠中宪大夫,累赠太傅兼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曾祖母林氏,累赠恭人、一品夫人。洪以诜的一个儿子,洪有秩,字懋庸,选贡生。他天资聪慧,博学多识,以文章自命,和同里的李文节、黄文简齐名,他们都为当地人所推崇。明万历年间洪有秩在赴试途中死于杭州,年仅二十九岁。洪有秩就是洪承畴的祖父,死后谥宗南公,后累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夫人戴氏在洪有秩去世时还怀着孕,不久生下这个遗腹子,就是洪承畴的父亲幼迹公。戴氏孝敬老人,抚育幼子,六十年如一日,后旌表节孝,累赠夫人。幼迹公名洪启熙,字尔朝,庠生,性格庄重,以孝子名闻乡里,后来累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的母亲傅氏,累封夫人。

这里说的累赠、累封,是由于洪承畴在明、清两朝官位显赫,因此恩及其父母、祖上,跟着受封赠。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习惯,这种封赠,并非实职。事实上,洪承畴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过高官,家道中落,并不富裕。在洪氏宗族里,洪承畴居官显赫,在他之后,英都洪姓多有繁衍,详见洪氏世系表[1]。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二十二日子时,洪承畴出生在外祖父傅员外家。那时,洪启熙家境贫寒,外出谋生。傅氏娘家经济宽裕,外祖父心疼女儿,就把傅氏接回家中居住。傅员外家在南安丰州古县城附近的锦田村。丰州早在唐代就设置过,是个古老的县城,风景秀丽,至今还留下不少名胜古迹。那时闽南一带有个陋俗,房子宁肯借人死,不肯借人生,怕把风水龙脉夺走。洪承畴出生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母知书比较通达,不大在乎这些事,但是承畴的舅舅舅妈很不高兴。洪承畴刚刚满月,傅氏就抱着他回到英都霞美村。

英都地处南安县西部,地势较高,三面环山,中间形成一个小盆地,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如春。境内较有名气的山,首推翁山和英山。翁山状如驼背老翁,头戴斗笠,立于英都北边,山峰高耸,山脉绵亘。英山在翁山之南,状如雄鹰展翅,古代名为鹰山,后来因英溪之名,俗称英山。山上林木茂密,资源丰饶。英都境内水源充裕,英溪由西向东,再由南向北,缓缓流过,清澈如镜,注入晋江支流,小溪、沟渠纵横交错,山青水秀,风景瑰丽。英都盛产稻谷,为南安县一大粮仓,有“金英”的美称。早在南宋时候,英都就以翁绢和茶驰名海外。英都人口稠密,以洪姓人口最多,占全镇人口的98%。洪承畴的家乡英都霞美村(今属良山村),地处英都中心,境内的凤冠山盛产水果,又是英都的风景区,龙山北麓的云从古室是英都文化的发祥胜地。村内流水淙淙,林木葱郁,配上俏丽的红砖民宅,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洪承畴自幼就生活在这个秀丽的山村。

承畴的母亲傅氏读过书,知书达理,教子极严。承畴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攻读诗书。他聪明好学,七岁在本村的溪溢馆受启蒙教育。据说,八岁那年,洪承畴外公傅员外去世,母亲带他前去送殡。主持丧事的人问他们有无祭文,母亲摇头,他却张口说有。进入灵堂,他向外公灵位恭敬地跪拜行礼之后,就振振有词地念道:英都的云从古室神风呼请上大人,子孙跪拜孔乙己,金银纸钱化三千,猪头礼品乃小生。这个祭词是套用《三字经》的句子,无惊人之处,但作为八岁的孩子,能顺口成章,足见其思绪的敏捷。洪承畴的这一举动,立即得到在场亲友的称赞。

洪承畴童年时代家境不好,据说到了十一岁,就辍学回家,帮助母亲做豆腐干。每日清晨,还由他走村串户去卖豆腐干。镇上的英墟街,有个水沟学馆,是英都的才子洪启胤开的。洪承畴在水沟学馆附近卖豆腐干,学生爱吃,生意最好,他几乎天天都去哪里卖。洪启胤对学生要求很严,常让学生对对子,对不出来的,就不能回家。有一天,洪承畴去那里卖豆腐干,几个学生围拢来,每人买了一块,洪承畴要他们多买一块,学生们愁眉苦脸地说,对子还没对出来,不敢多耽搁。洪承畴就答应帮他们对对子,但每人必须多买一块豆腐干。这一天,洪启胤看了几个学生对的对子,很满意,连声说对的好。这件事在学生里渐渐传开来,请洪承畴帮助作对子的学生越来越多,洪承畴的豆腐干也不用再到别处去卖了。洪启胤见他的学生作对子都要出去一趟,慢慢地也产生了怀疑。

一天,洪先生拉着一个学生让他当场对对子,这个学生对不出来,只好承认是个卖豆腐干的小孩帮他对的。洪启胤立即让学生把洪承畴叫来,见这孩子样子很聪明,了解到是因家境不好不能继续念书,就想试试他的才思,于是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让洪承畴对。洪启胤指着桌上的砚台说:砚台长长,能赋诗文百篇洪承畴看着自己卖剩的豆腐干很快答道:豆腐方方,犹似玉印一章洪启胤听了很高兴,就又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学学李白洪承畴明白,先生既倒过来以豆腐为题,他就也应以砚台做答,于是就随口读出:黑砚台,砚台黑,为官铁骨叮当包黑先生听了觉得这孩子不仅有天分,而且抱负不凡,就去找洪承畴的母亲,劝她送孩子上学,并答应不收学费。傅氏自然高兴,洪承畴就这样又进了学馆,很为洪启胤器重,成为他的得意门生。

洪承畴在水沟学馆学习非常用功,经常到恩师洪启胤家里借书看,从《史记》、《资治通鉴》到《三国志》、《孙子兵法》无所不读。尤其是反映政治和军事的书籍,他更是爱不释手。洪启胤见了也很高兴,认为他小小年纪,就喜读治国平天下的书,将来定会有出息。洪承畴在一次作文时写了一篇读书心得,在文中赞赏苏秦的“合纵抗秦”,认为做官就应当为国家出好主意,替黎民百姓分忧,千万不要让天下混乱,国不成国,百姓遭殃。那时洪承畴只有十五六岁。洪启胤看了他的文章,拍手叫绝,还写下了“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学馆一学就是五六年,学业进步很快。据说,洪启胤后来要去京师应考,就把洪承畴推荐到泉州城北学馆念书。泉州是府城,能在府城学馆读书的,多是纨袴子弟。他们见洪承畴穿着寒酸,土里土气,很瞧不起他。其中有个学生还会哼几句打油诗,就在洪承畴面前吟了一首诗,讽刺他是“山里鹧鸪”:山里鹧鸪咕咕叫,撒泡尿儿自己瞧,粗布衣衫番薯腔,一块朽木岂能雕?洪承畴自然明白这首诗是朝着他来的,并不生气,随口回他一首道:谁说府城才子能?不信鲤敢跃龙门,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衣衫不看人。听了洪承畴回敬的几句,这帮纨袴子弟才知道这个“山里鹧鸪”不好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感到比不上他,对他也就不能不刮目相待了。洪承畴在泉州城北学馆又读了几年书,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考中第十九名举人。第二年,他又连捷,中二甲第十七名进士。有关洪承畴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信史记载极少,但民间传说很多。这里用了几段传说文字,以使传记系统些,至于传说是否可靠,有待进一步研究或考证。我写的这本传记,史料力求真实、严肃,故本节特此说明。

喜欢小编写的文章可以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哦!谢谢大家的支持小篇会写出更好的文章呈现给大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家世和传说中的少年时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梁启超的家世

中国历史故事:梁启超的家世

梁启超,时候,祖父,方仲永,梁氏,熊子乡,茶坑村,发引,参天大树,事业,乡绅,人氏,农耕,双鱼,国情,地方,地位,超拔,花朵,硕大无朋,果实,少年,家庭教育,家庭,学识,干支,属鸡,岁月,年谱,才华

2007-07-03 #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红楼绮梦后的辛酸血泪曹雪芹家世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红楼绮梦后的辛酸血泪曹雪芹家世

曹雪芹,曹寅,曹家,康熙帝,红楼梦,康熙,亏空,家族,李煦,曹玺,雍正帝,多尔衮,曹振彦,江宁织造,世人,奴才,高祖,曹世选,作品,两淮,代代,人们,包衣,北京,压力,家世,封建制度,康熙皇帝,数额,爱情

2020-05-27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少年时代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少年时代故事

南阳,张仲景,诸葛亮,张衡,刘备,文化,诸葛,公元,医学,衙门,仲景,历史,百姓,精神,人民,医圣,智圣,科圣,曹操,范蠡,发展,是我国,人们,医生,官署,城市,国际,天文学,方面,疾苦

2010-05-09 #小故事

中国历史少年英雄励志故事简写

中国历史少年英雄励志故事简写

孙叔敖,宗悫,双头蛇,少年英雄,盗贼,英雄,简写,乡里人,中国历史,励志故事,少年,库房,援兵,林邑王,大嘴,人们,历史,时代,胆识,时刻,树枝,皇帝,祸害,过人,砍柴,不缺乏,为大家,勇敢的心,客厅里,少年时

2020-09-05 #长篇故事

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世

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世

狐狸,墓碑,原因,奴隶,情况,猴子,祖先,我看到,小故事大道理,没有谁,站起来,说话的人,越说越

2020-09-18 #故事阅读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

杜甫,李白,母亲,杜审言,杜并,儿子,冯至,季重,李慎,杜预,刺史,兖州,姑母,义阳王,杜叔,李贞,李行,李行芳,杜耽,事情,哥哥,家族,悲剧,时侯,襄阳,求仙,洛阳,老爹,舅父,诗人

2007-03-17 #故事会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

杜甫,李白,母亲,杜审言,杜并,儿子,冯至,季重,李慎,杜预,刺史,兖州,姑母,义阳王,杜叔,李贞,李行,李行芳,杜耽,事情,哥哥,家族,悲剧,时侯,襄阳,求仙,洛阳,老爹,舅父,诗人

2013-02-06 #小故事

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世

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世

普罗米修斯,狐狸,猴子,狮子,跳蚤,故事,猎狗,运动员,生活,家世,公鸡,墓碑,大象,耳朵,蚊子,野兽,不停地,告诉我们,赫拉克勒斯,主人,同行,原因,公牛,凡事,动物,墓地,大彻大悟,奴隶,放声大哭,性格

2020-09-1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