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读点|北京胡同里的龚自珍故居 寻觅曾经的剑气琴心

时间:2007-05-19

文|肖复兴番禺会馆在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龚自珍故居,就在那里。十五年前的夏天,我去上斜街找番禺会馆,来回走了几遍,就是没有50号这个门牌。问街

提示:本文共有 2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肖复兴

番禺会馆在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龚自珍故居,就在那里。十五年前的夏天,我去上斜街找番禺会馆,来回走了几遍,就是没有50号这个门牌。问街边坐在马扎上乘凉的老大爷,他告诉我:你身后的那个院子就是,它没有门牌。

我回过头看,身后是平地凸起的长长的一漫高坡,院子在高坡上面,得从两边的斜坡上去。整座院子像座高耸的岛屿,在一条低洼的胡同中很是醒目。

我走进去,两侧是房子的山墙,墙体保存完好,墙身很宽,可见房子是不小的。东西山墙之间是一条走道,很窄,很长。东侧有三个小跨院;西侧坐北朝南有正房五间;最南是一个独立的小院落,四周如果没有后搭建出来的房子,这个院子应该是比较宽阔的。

龚自珍自1826年到1831年,在这里住了五年。那是龚自珍34岁到39岁的时候,心怀百忧,志在千里,且吟王粲,不赋渊明,正值当年。据现存当年龚自珍亲笔签押的卖房契,这里共有四十余间房子,西后院有花园,花树鱼缸、山石亭阁俱全,另有空地一大段,共卖得银两2200两。后来作为番禺会馆扩建,房子应该不止四十间。据当时舍斋捐馆者的手札记载,说是“合计房子均一百间有零,其中花木奇石俱有可观”。如今,有住户近三十户,除了后建的拥挤小房,房屋已远没有那么多间,但院子的旧时格局与肌理依稀可见。

在西后院遇到一位老奶奶。她对我说,你要是打听这事,得去前面问问潘老五。他们家住这儿的时间最长,他爷爷那辈就住在这儿,他爸爸给番禺会馆看门。

我知道当年龚自珍带着妻儿住在这里,那时候他只是一个七品小官,1831年把这院子卖给了番禺巨商,将其进一步扩张改建成番禺会馆,后来捐献给番禺同乡会,专门接待来京考官办事的番禺乡亲。那位巨商也姓潘,叫潘仕成。同是姓潘,不是亲戚,就是乡里。潘老五一家三代都住在这里,肯定知道这里的兴衰变迁史。

潘老五70多岁,热情地把我迎进屋,详细地向我描述了以前番禺会馆的情景。潘老五住的这间房子是以前的门房,它西边的房子(现在他的弟弟潘老六住),原来是大门的门道,后来被堵死改成了一间房子。也就是说,以前的大门是在这里的,大门外的高坡下是一级级的高台阶,下了台阶的街对面是一座影壁。在老北京,影壁一般在院子里或在刚进门迎面借用东厢房的山墙,能够建在院门外街对面的,都是不同凡响的。

这是三重院落。进院门,正面是荷花缸,左右各有石榴两株。西院前有月亮门,门前有一棵老槐树,院内有枣树两株、桑树一棵、丁香一株。后两院也都各有一个月亮门,都有东西厢房。最后一院是花园,和储库营胡同相连接。

潘老五特别对我强调的是,院墙和院门以及月亮门,盖的都是那种绿琉璃瓦,这在北京的老会馆里很少见。

告别潘老五老人之后,走出大院,来到街上,寻找当年院门的位置。现在那里种着两棵白杨树,谁会理会那里就是以前赫赫有名的番禺会馆的大门,龚自珍、林则徐和詹天佑当年都曾在这里进进出出呢?历史的飞逝,能够让再伟大的人物灰飞烟灭,更不要说小小的院门了。

流年似水,一晃十五年过去了,重游旧地,上斜街东口到金井胡同这一段,基本面目皆非,我几乎认不得了。不知道龚自珍故居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心里几分忐忑,几分期待,沿上斜街往西一路找去。

找到番禺会馆,它的前面新修了一条挺宽的马路,将上斜街拦腰切断,一分为二。幸好,马路紧贴着番禺会馆的西墙根儿,没有伤着它的筋骨。番禺会馆前,原来那长长的高坡,只剩下短短的一截。高坡的两侧各修了台阶,东侧还安装了不锈钢的扶手。拾级而上,西侧的灰墙上挂着一块写有“龚自珍故居”的牌子,牌子上,有人特意用笔写上了“50号”几个字。东侧的墙上挂着一盏装饰用的橘黄色的灯,将一面新涂不久的灰墙映照得格外明亮。

依然没有大门,两墙夹裹的过道,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迎面的山墙也涂成了灰色,墙上挂了一面很大的镜子,明晃晃的,将胡同的街景人影映照在里面。

东西房屋山墙之间的过道还在,东侧依墙后搭起的房子都已被拆除,过道显得宽了些。沿过道到南端的西后院,四周的小房也都拆干净了,小房里原来铺的白瓷地砖明晃晃地反着光。潘老五、潘老六的房子也还在,三间西厢房还在,朝南的最早龚自珍住的一排正房也还在,房檐上的狗尾巴草还在迎风摇曳,房后的白杨树还在摇响着以往岁月的回声。

所有的房屋都已经清空,没有一个人,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在等待着日后的翻修。猜想这里一定会和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一样,被翻建一新,作为龚自珍故居,供人参观。这是值得的,作为清末著名的诗人、改革家和思想启蒙者,龚自珍值得我们怀念。

今年是己亥年,恰好是龚自珍著名的《己亥杂诗》写作180周年。

在他写的三百多首绝句中,那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经家喻户晓,小学生都会背诵。

尽管这里龚自珍的故居赶不上他老家杭州的故居那样堂皇,但这里的面积要大于杭州故居,其朴素又清雅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和那时正当年的龚自珍的风貌互为镜像。在这里,地理与人、历史和命运交织在一起。那时候,龚自珍关注时代风云和国家命运,剑气琴心,激荡于怀,此起彼伏。

这座故居,便成为龚自珍人生轨迹一个重要的节点,作为故居,有其他地方不可取代的部分,更可供人迎风遐想和缅怀。

站在空无一人的番禺会馆,想起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有一联: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还有一联: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大概正合我此时的心思。前者,有故居在,他便可以独自归来;后者,有故居在,便有我们怀念的情思。

只是人去院空,不知潘老五一家现在如何?还有那位老奶奶,现在怎样了,搬到何处去了?

(壹点号 读点)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点|北京胡同里的龚自珍故居 寻觅曾经的剑气琴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市资讯|北京胡同记录 烂漫胡同 湖南会馆在这条胡同里

北京市资讯|北京胡同记录 烂漫胡同 湖南会馆在这条胡同里

北京,北京胡同,胡同,居民,转型,图中,美景,地方,地区,游客,吃起来,烂漫胡同,北京热电厂,卤煮火烧,好的,湖南会馆,老北京,北京市,中胡,产业基地,厂房,大部分,大烟囱,小吃,照片,红框,肥肠,颜色,食品,生活

2016-09-10 #故事阅读

北京胡同记忆——喜欢京城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

北京胡同记忆——喜欢京城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

胡同,北京,胡同里,北京胡同,白塔寺,老街区,这几年,和发,我喜欢,老北京,京民,习俗,事儿,人文,传播者,周边,北京城,名称,含义,庙会,才能,情怀,意思,标牌,标志,白塔,空地,紫禁,老大爷,街区

2015-03-28 #故事会

胡同学堂 胡同深处的民宿 享受老北京胡同里的闲散时光

胡同学堂 胡同深处的民宿 享受老北京胡同里的闲散时光

胡同,北京,北岛,屋顶,四合院,大门,学堂,巷子,房间,民宿,生活,乌托邦,文章,弄堂,木质,白色,老房子,阳光,旅行见闻,营造出,向东,小凌,欧舒丹,王李,董思,门卡,黄旭,上栅,安定门内大街,建筑结构

2008-06-24 #长篇故事

胡同里的“慢生活” 慢行系统让老北京胡同恢复韵味

胡同里的“慢生活” 慢行系统让老北京胡同恢复韵味

胡同,程亚,胡同里,系统,吉祥,椿树街道,老北京胡同,大沙,万源,前孙公园胡同,兴胜,公园胡同,人和居,安徽会馆,建设胡同,琉璃厂西街,琉璃厂街,西南园,北京,串起,一角,凉亭,北京西,记者,城区,夹道,头条,目标,生态,总长度

2013-09-20 #故事大全

北京胡同鼻祖700多年高龄砖塔胡同 元代29条胡同里仅存其一

北京胡同鼻祖700多年高龄砖塔胡同 元代29条胡同里仅存其一

胡同,北京,鲁迅,义和团,官方,砖塔,时候,时代,娱乐,周作人,张恨水,耶律楚材,中书令,玉带胡同,西什库教堂,钱串,东城,人才,作品,故事,压力,和平,成吉思汗,恩师,娱乐区,城市,好汉,将士,对面,家人

2010-12-09 #小故事

对于北京城里胡同的三个常见误解 容易造成对胡同的过度保护

对于北京城里胡同的三个常见误解 容易造成对胡同的过度保护

胡同,北京,老北京,四合院,北京胡同,居民,大部分,平房,误解,北京城,住宅,地区,北京南城,代表,这里面,下图,事实,产物,前门,地图,大杂院,平房区,时代,郊野,改造,生活环境,老北京四合院,功能,南城,城市

2015-03-12 #短篇故事

北京初雪|冬日里的北京胡同

北京初雪|冬日里的北京胡同

北京,胡同,老北京,胡同里,颜色,季节,景点,游客,生活,一种是,北京人,有人说,在北,北京胡同,都会,常会,代表,京胡,京味,产物,人们,京腔,京调,代名词,华北平原,北平,四季,古都,历史,四合院

2012-04-07 #经典故事

胡同派 小巷深处的民宿 享受老北京胡同里的闲散时光

胡同派 小巷深处的民宿 享受老北京胡同里的闲散时光

胡同,北京,北岛,城门,胡同里,四合院,屋顶,房间,民宿,极简,老北京四合院,木头,木质,留白,白色,鸽哨,院落,钥匙,改造,意味深长,云起风,凌霄花,向东,德戈,欧舒丹,王李,董思,门卡,黄旭,国和

2008-09-2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