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退役军人李晓静的抗疫故事:今天起 请给我摘下“英雄”的前缀

时间:2007-05-31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朱翃4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今天起,请给我摘下英雄的前缀从小汤山转战金银潭,退役军人李晓静的抗疫故事的报道

提示:本文共有 36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出征那天,李晓静面向车窗外,向送别的人们敬了一个军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朱翃)4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今天起,请给我摘下“英雄”的前缀——从小汤山转战金银潭,退役军人李晓静的抗疫故事》的报道。

“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去抢救在病魔爪下挣扎的病患。”

当新冠肺炎疫情警报拉响,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退役军人李晓静第一时间向原单位——上海长征医院党委写下了请战书。

写了请战书的她,甚至都没来得及等到部队的回复,没来得及和家里老人道别,就在大年初三的晚上,带着上海医疗护理队驰援武汉,用一场逆行践行了退役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若有战,召必回!”

从1月27日驰援武汉到3月31日圆满完成任务回沪再到完成14天隔离,李晓静终于“出关”。

回忆这2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李晓静感慨地说:“当年SARS疫情去支援小汤山时,是带着年轻人的一份激情与热血,是作为军人的义不容辞;17年后再上一线战场,我觉得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从容和坚定、带着一份坚信我们能成功的信念。”

(小标题)再上战场更从容

17年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说不算短,李晓静自己也没想到,17年后还会再次“白衣执甲”,走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李晓静是1991年高中毕业参军入伍的,在服役期间考上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成为一名军人护士。2003年,作为第二军医大学抗击非典医疗队的一员,她和战友们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

17年后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再次上一线时,李晓静觉得自己坚定而从容,“那是我应该做的事,我应该去担负的责任”。

“2003年的时候,我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当部队一声令下,所有人前赴后继,不会考虑自己。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要战胜‘非典’这个可怕的敌人。那个时候心里有一团火,青春激昂,热血沸腾,完全没有恐惧,心里充满了军人上战场的荣光。”李晓静说。

2008年汶川地震后,医院组建医疗队支援前线,李晓静主动打电话给护理部主任,“我是神经外科监护室出身,有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经验;我去过小汤山,有传染病护理经验,可以应对灾后可能发生的疫情”。

在地震灾区,一名由于压伤导致脊髓损伤的病人因手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便秘,李晓静用手一点一点帮病人抠出大便。“四川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已经退役的李晓静第三度请战。“这次报名请战的时候,我内心挺平静的,虽然我已经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应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作为一名党员,跟大家奋斗在一起。这是我的专业,是我应该做的,在这个特殊时期,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身份,大家都在共同携手战斗,战胜病魔。”

在李晓静看来,作为军人的她是好强的;而退役之后的她,随着年龄增长,心态更平和了,“对于从军队退役的人来讲,更关键是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正是她的这份从容与平和,孕育出更多温暖与力量。

在1月27日夜晚向武汉进发的列车上,李晓静发了一条朋友圈,“17年前,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奔赴小汤山,17年后,脱下军装,我义无反顾再次出征,只为那份初心:我是医务人员。”

(小标题)在“骆驼”与“水牛”间切换

抵达武汉后,50名上海护理队员经过培训,除了15人增援到第一批医疗队值守的病区外,其余35人迅速充实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各个科室。

金银潭医院救治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人,因为防护服短缺,医疗队员不能做到4小时一班轮换,经常要6、7个小时一班,甚至要超过10个小时。大家顾不上吃饭、休息,都在与时间和病魔赛跑。

“当时由于人手少,任务重,我们每个班从一开始规划的4小时延长到6、7个小时左右。加之出于节省装备、节省时间的考虑,我们就在‘骆驼’和‘水牛’之间切换——开工前当‘骆驼’,尽量少喝水,避免上厕所;等下班了当‘水牛’,咕嘟咕嘟能灌下一大瓶水,把自己直接喝饱了。”李晓静笑着回忆说,“大家开玩笑说,穿脱防护服要半个小时,上个厕所才半分钟,实在太划不来了,坚决少喝水,多憋着。”

如今当成段子来说的细节,更多透露出的是医护人员们工作时的艰辛。在那个特殊时期,重病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房卫生的打扫,全都由护士负责,而且是在穿戴全套防护服的情况下完成。“我们经常是开工半小时不到,就已经汗流浃背了,贴身的衣物每天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再湿。”

医治身体的疾病不易,医治心灵的创伤更难。在金银潭医院,李晓静不仅要护理患者的病体,更要带着他们走出痛苦,找回希望。

在李晓静他们护理团队负责的北四楼病区,一名女患者的父母双双感染新冠肺炎过世,她自己也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感染了。“她双眼里的迷茫、痛苦和绝望,直击我内心。那个瞬间,我想起过世的母亲,我懂得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李晓静回忆见到患者的第一印象,“每天陪着她,聊丈夫和孩子,鼓励她把内心情绪说出来;一起在走廊里散步、做操,有时只是静静地握着她的手。”

渐渐地,笑容重新出现在患者脸上,那是对生活重新焕发的希望,是对战胜病魔重新燃起的信念。

(小标题)坚强温暖的“大后方”

“我特别想感谢我先生老许,是他的支持和付出,让我能一次次将孩子和家庭扔给他一个人。”李晓静说,“他是最了解我的人,知道我的情结所在。”

爱人老许说:“当晓静跟我说她想去驰援武汉时,我很快就答应了。我知道她内心已经有了决定,我要做的就是支持她。她父亲是军人,她也曾经是军人,骨子里有磨灭不掉的军人情结。越是危难时刻,她越是会挺身而出。”

不舍你走,不忍你留,爱就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2019年11月,李晓静的母亲过世,按照当地的风俗,老人去世百日要举行悼念仪式。李晓静在春节前就早早请好了假,全家也订好了机票。随着李晓静提出申请,他们退掉了机票,老许和两个孩子留守上海,老许还帮着李晓静做家里老人的思想工作。

母亲百日那天,李晓静在武汉含泪发了一条朋友圈,悼念慈母。爱人老许则在上海发了一条朋友圈:“乡俗忆百日,奈何楚天疫。此去家国事,更是两依依。”寥寥数语,满是对妻子的疼爱和宽慰。

李晓静想要感谢的人还有她的“战友们”。

出征后不久,李晓静将微信头像换了一张照片,她面向车窗外,向送别的人们敬了一个军礼。战友们得知李晓静驰援武汉后,自动成为了她的坚强后盾,一个个“爱心微信群”就这样组建起来。

由于长时间工作,护理人员脸上会留下防护设备深深的勒痕,不少人脸上出现了压疮和伤痕。战友们“闻风而动”,在不到7个小时内为晓静团队捐了2000片医用敷料。

得知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无暇去买牛奶,爱心微信群又沸腾了。短短一个小时,这个群的退役军人就募集资金1万元,并联系到武汉一家牛奶专卖店,200箱带着退役军人战友深情关怀的牛奶当晚就送到了晓静团队手上。

大家对李晓静说:你在前线“战疫”,我们在后方为你送去最需要的物资,分工不同,但我们都身在“战场”!

李晓静在《致我亲爱的战友们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武汉奋斗的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关于你们,有太多的记忆让我不能忘怀,各种各样的物资满载着你们的关爱到我们身边,它们都是带着你们的关心而来,也转化成了我们战斗的力量。在病房里,我们加倍对患者呵护和关爱,不仅仅是代表医疗队,也是代表着你们,代表着我们退役军人的力量!我们做到了,满墙的感谢信记录着我们的努力和艰辛,这也是你们的功勋。

(小标题)带着不凡的记忆,回归平凡

在抢救病人的一线,挫折感和成就感总是交替出现,李晓静对此印象深刻,“医学不是万能的,面对这场疫情,我们虽经万苦千辛,却也有没从死神手里抢回的人,这时候我们心里那份挫折和无力很深刻。我们也看到,一点点从危重状态好转、直至康复出院的病人,那时喜不自胜,感到世界都是我们的。”

“脱下白衣,我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大家身边再平凡不过的朋友。穿上白衣,我们就要面对病魔,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特殊情况下,我们被称为英雄,其实,平时我们每天都在这么做”——李晓静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护士的工作是平凡的,在疫情中,又变得那么不平凡。”李晓静说:“随着疫情结束,我们会带着这段不凡的记忆,回归平凡。”

属于上海第二批医疗队的战“疫”于3月31日顺利结束。李晓静回忆说,“往日热闹的走廊,那天突然归于平静。来到武汉,似乎感情变得更加脆弱了,更容易被感动。相处了一个多月的病患,我亲自把他们送到其他楼层,临走时回头看见病患们排成一队不舍地向我招手,那一刻竟忍不住地快走起来,我怕他们看见我脸上的泪水。那个被我们护理团队付诸了太多心血的北四楼(病区),如今病房已空无一人,但墙上的感谢信还在,记录着我们(见证康复)的欢笑和努力。”

4月14日,完成14天隔离的李晓静清晨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

“早安!今天起,请给我摘下‘英雄’的前缀,我是那位先生的爱人,是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是你们身边那个平凡的同事……我是上海的2400万分之一。今晚,我就会和你们一样,陪家人一起吃饭,陪孩子做作业、玩耍,弥补79天缺失的陪伴。收起过去,平凡的我,汇入万家灯火,回归平淡的生活”。(完)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退役军人李晓静的抗疫故事:今天起 请给我摘下“英雄”的前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晓红:超能妈妈|物业英雄

李晓红:超能妈妈|物业英雄

李晓红,物业,业主,工作,乐居,疫情,财经,一线,同事,女儿,英雄,帝华,周岁,小区,心情,武汉,社区,门岗,公共区域,微信群,曾经是,防疫工作,百家号,沈建忠,潘宇,王鹏,王丽娅,王慧娟,陈海,达大

2020-06-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求!关于静的名人故?求!关于静的名人故事 爱问知识人

求!关于静的名人故?求!关于静的名人故事 爱问知识人

度地,官僚化,就业机会,政府,最大限,不作为,如果把,经济建设

2020-09-24 #故事大全

静的名人事例

静的名人事例

名人传,妈妈,作文,作文网,名人,星火,名人故事,更多关于,牙齿,事情,母亲,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贝多芬,名人广场,这本书,名人名言,外婆家,生命,父亲,电脑,读后感,著作,海伦·凯勒,罗曼,罗兰,罗曼罗兰,你知道,包饺子,名人的故事

2020-09-23 #故事会

静的名人事例

静的名人事例

名人传,名人,作文,作文网,星火,名人广场,更多关于,这本书,名人名言,米开朗琪罗,罗曼罗兰,贝多芬,名人故事,名人的故事,寻家,一生,水池,母亲,本名,读后感,著作,最喜欢,时间就是,好词好句,法国著名,列夫,托尔斯泰,爱迪生,爱因斯...

2020-09-23 #故事会

能让心平静的故事

能让心平静的故事

精神压力,精神,工作,时间,可增,将心,向家,好朋友,乐曲,事情,事务,定好,倾述,友谊,和信,节奏,怨气,情况,沉重负担,散散心,方法,正确对待,正确处理,神经,生活节奏,笑口常开,绷紧,自已,闷闷,锻炼身体

2020-07-05 #长篇故事

静的故事中篇小说连载——四

静的故事中篇小说连载——四

阿强,小惠,楚楚,孩子,妈妈,爸爸,时候,电话,眼泪,女儿,男人,情感,丈夫,女人,和小惠,那时侯,医院,老婆,弗朗西,公司,大哥,女孩,斯卡,摇了摇头,东西,不象,手机,父亲,病房,西瓜

2020-04-25 #短篇故事

职场生存篇之《小静的故事》

职场生存篇之《小静的故事》

主任,工作,同事,财务室,医院,小静,可是我,单位,性格,时候,时间,财务,部门,阴影,领导,我当时,东西,地方,孩子,异样,情况,撕掉,脾气,爸妈,病假,看错,结果,说错,食堂,不知道自己

2012-06-07 #经典故事

静的名人事例

静的名人事例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中国,焦耳,史铁生,彭斯,李娜,肖邦,传真,矿泉水,屈原,父母,素材,司马光,刘翔,华罗庚,岳飞,施今墨,梁实秋,楚怀王,毕加索,贺龙,赵达裕,达芬奇,陈光标,上海,名人,小偷,意大利,枕头

2020-09-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