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海错图爱情笔记」黄鱼:连黄鱼的男朋友都能在发情时用鱼鳔唱歌

时间:2007-06-05

小时候的初夏,临近晚饭的三四点钟,穿堂风带着听起来饥肠辘辘的蝉声,我趴在石水槽边上看外婆处理从温岭冰鲜来的大黄鱼

提示:本文共有 42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 Pseudosciaena crocea ]

黄鱼

一岁时家人给我“开荤”,

用的就是大黄鱼。

小时候的初夏,临近晚饭的三四点钟,穿堂风带着听起来饥肠辘辘的蝉声,我趴在石水槽边上看外婆处理从温岭冰鲜来的大黄鱼。《海错图》中记载黄鱼“闽之官井洋,浙之楚门、松门等处多聚”产子,松门就在温岭这。

金黄色的鱼身因为夕阳西下这带着暖色的“舞台灯光”而变得生机勃勃,细小的脊背鳞片甚至能把水龙头背面的白墙映出光斑,明暗涌动着,飘渺又活泼,像鱼的灵魂在飞升,朝着飞到我嘴里的方向。我看着那张酷似“金角大王”的黄鱼脸,棱角俊朗,“黄鱼脑袋里有白色的石头,那是耳石,假黄鱼就没有”,难怪《海错图》里叫“石首鱼”。外婆在水产公司多年,总是对我说这样“煞风景”却一点都没能影响好吃程度的话。如果她在试图告诉多年后的我,“这男人长得很帅,但应该不太聪明”,那我还能听进去一点点。

我甚至觉得长耳石是很好的特质,因为也许会一直过得很宁静,生命不易被打扰到,乃至下油锅的那刻。

黄鱼的美味是不一样的,一般黄鱼运输时间较长,为了压腥味就要浓口,我心里真正的“蒜瓣肉”在翻开微微炸脆的鱼皮里,不管是赤裸鲜美的豆豉红烧,还是加了雪里蕻的浓白烧,都能巧妙渗透入味。在嘴里又小片片铺展,一抿化开千万馋鬼愁绪。这样的鱼,不怕用最大众的做法。

问溪山庄“葱油法”黄鱼

沈爷曾说(著名美食家“沈宏非”):“别有一种特殊的排他的霸道鲜味。它强大到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黄鱼生来有那种静谧的大佬气质,随时预备冷不丁语出惊人。

可能是因为听力不好,绵绵情话也需要大点声,每年的四月,为了近距离洄游产卵的“女聋子们”,求偶的黄鱼来时的声音有如雷鸣(靠鳔肌的收缩,压迫鳔壁,使鳔壁发生共振),因为声音发自邻近鳔的“鼓肌”,近似击鼓或“蛙-嘎”的声响(英文叫"drum"或"crocker"),灵魂鼓手们的音乐绵延到整个海岸线都颠倒。但这种声音在水面上是无人察觉的,水面下用麦克风是可以监听的。那种声音哪止撩拨心弦,连最老实巴交的渔民都春心荡漾,他们把竹筒探到水下,听声后就下网捕捞,这绝技叫做“音响集鱼”。几十年前有经验的渔民就深谙集结“寻黄船队”,那些还没享受春宵的金色荷尔蒙就被成群捕获,向骚动的鱼身上泼些淡水,它们就酥软了,在船中装满坚冰,把黄亮色躯体凝在最美的一刻。

黄鱼云吞

我的怜悯其实是怀念,对这种小时候司空见惯的美味,只希望当下,它们的唯一几条能好好活在人类无法企及的某处。“欲食海上鲜,莫惜腰间钱”,现在的大黄鱼已经是“一口千金”,能吃到野生黄鱼的温州人,甚至在婚宴上用花轿来运鱼。

新荣记鲜鮸鱼胶炖黄鱼狮子头

在捕鱼业相对原始的古代,也是精贵到要当了冬衣去吃黄鱼,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吴郡志》就有记载:“楝子花开石首来,笥中被絮舞三台,言典卖冬具以买鱼也。”。现在黄鱼大多是围海养殖的,鲜美程度比不上野生(并不是野生就是好,水库鲤鱼就比野生的好吃,因为水草异味少。),“肉黄鱼”的生命价值托付名厨之手,才能最大提升。

我几年前吃过淮扬菜名厨侯新庆师傅的黄鱼狮子头,最近听说又有酱椒野生小黄鱼,还有小黄鱼灌了燕窝的,古法创新层出不穷。

董克平老师拍摄的“燕窝灌黄鱼”

说起侯师傅本人,谦逊又非常固本。他说,淮扬菜里红烧鱼是最经典的吃法了,浓油赤酱。侯师傅有道名菜是醋溜黄鱼,结合淮扬菜醋溜鳜鱼和鲁菜糖醋大黄鱼的做法。他说黄鱼在南方的纯正吃法是配雪里蕻烧的,雪菜黄鱼汤,保持原汁原味。但在侯师傅的餐厅,他把醋溜黄鱼作为招牌菜,而且2005年他就在南京香格里拉做了。他说食材要考虑本身特性,不用鳜鱼,因为鳜鱼骨头太硬了,黄鱼骨头软一点。黄鱼养殖在江浙地区,一般是一斤三两,一斤半左右都可以。

“这个醋溜手法其实我们扬州的师傅老一辈他们是挂面糊去炸,淮扬菜的做法。炸的外酥里嫩,但是我后来05年的时候改了,腌好了拍粉去炸,拍面去炸,筷子一夹直接吃到肉,脆脆的感觉。外面是脆的,里面是嫩的,用的是糖醋汁。”

“现在的黄鱼养殖都是冷冻过来的,不腌制的时候也会腥,刚开始做这道菜的时候,侯师傅连续试了大概有5-6次,但是怎么腌制都是腥的。腌制好了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用水去冲洗一下。这样就一点腥味都没有。”

侯师傅创新的招牌鱼头佛跳墙,现在成为全国都有。我们《神一样的餐桌》节目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两家香格里拉也拍过这道菜。

《神一样的餐桌》鱼头佛跳墙剧照

新菜的发明对侯师傅这一代长自“零互联网时代”的名厨是很不容易的,年轻的时候他偷师的秘诀是“跳槽”。93年的时候侯师傅在江阴,第一个月拿的工资,老板说800块钱一个月,年轻的侯师傅说不是1000么?后来做了8个月,老板变卦,扣着200块钱不让侯师傅走。第二天侯师傅就不辞而别,他93-97年四年不到的时间换了8个餐厅,这情况在当年抢手的年轻厨师中是非常普遍的。93年那时候,侯师傅才21岁。

“现在年轻厨师跳槽也可以。但只是为了涨工资就是下策。学到更多东西,长见识才是正事。我羡慕现在的厨艺学习,大众点评上每个餐厅菜都有,不用跳槽。当然,做厨师要花本钱的,没做过鲍鱼、没做过鱼翅,没做过辽参,可以买回来自己搞。”听侯师傅说这些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花这么多钱去吃也是应该的。

91年的时候,侯师傅经常跑书店,一直到98年,趁管理员没看到,带支笔,他偷偷去写去记录,继续回去做菜。89年他在肉联厂的食堂,那时候半个月不到就上去炒菜,8个月时间"十项全能",侯师傅洗碗、抹桌子、搞卫生全做...他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每天早上做点心的老师傅,避讳侯师傅去点心间,他翻库房的铁门进去,把准备工作做好,把面糊好,等师傅来。全是用诚意主动去学,老师傅也被打动。

江南灶年糕烩黄鱼

“早上练刀工,切干丝,把半个指甲都切掉了。到了90年我去了2个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那时候叫商业专科学校里面的烹饪系,学了很多,考证书,三级二级一级。出来想到大饭店去,没去成,先去小饭店,到最后去了中国大饭店,梦想成真了。”

侯师傅从业经验丰富,他坦言食物中毒这些都碰过。“也是黄鱼造成的。在94年,到现在都记得那一个小饭店,5个包间,老板、老板娘慌死了。不是黄鱼不新鲜,是因为不了解卫生知识。黄鱼是不能放到冷菜间的,而且野生黄鱼很新鲜,舍不得让它急冻,当时放到冷菜间里去冷藏,放了两天,到第三天来了,每个人都中毒。后来检查消毒,因为海鲜细菌繁殖非常快,很可怕。后来我说不做了,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老板、老板娘天天在我宿舍门口等,希望我再回去。”这样的事情,是刚刚起步的饭店后厨体系造成的,黄鱼那时候已经是罕物。

我吃过侯师傅的得意门生李浩做的蟹粉灌黄鱼,一勺下去,肚内乾坤恣意流淌,李师傅现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他被侯师傅后厨的“金科玉律”训得犹新。侯师傅是不怒自威的人,就是那种讲道理讲到哭。

侯师傅传授李师傅的蟹粉灌黄鱼

我问师徒两人厨房有军规吗?侯师傅说“要接受培训,带来的菜我一个都不要。按照我的规矩走,不能偷工减料。不能有不良爱好。”

“第一次我是通过别人介绍。第一天见面师傅等我吃饭,之前没有拜过师,有点年轻自傲,认识他改变了我的观点。他的菜看上去很普通,有狮子头、红烧肉...简单几个家常菜。但觉得简单就大错特错。侯师傅的创新办法就是他的整个烹饪技巧,要求每个环节很仔细,甚至是看起来司空见惯的每一步,具体到收汁的时候。很多厨师都是一大锅收出来的,他是一份两份收出来的。而且他坚持用铁锅,有些人用钢锅、铜锅,甚至是蒸出来的都有。铁锅的好处就是汁烧到铁,会带上锅焦味,收的时候会旋转,肉挂到锅焦味的时候就像我们吃锅巴一样的。拆烩鱼头做好吃,真的很难。传统可学的完全说不完,再谈创新。”李师傅回忆。

江南灶雪菜黄鱼汤包

李浩现在的拿手菜是师传蟹灌黄鱼,“起初我吃到不太敢说要学这道菜,鱼没有被破坏,肚子里流淌出这么多蟹粉出来,害怕都要自己做。我们选鱼的时候,5两、6两,包括今天,师傅来还要检查我的鱼,看看你的鱼处理的怎么样。今天他看到这个鱼太大了,客人吃不下,还有这么多道菜,他是很考虑客人每口的感受,立马重新买。于是我准备的5两、6两的鱼就全部pass掉了,马上买三两五到四两的鱼,现拆现腌,急也要去做。”

“拆鱼是技术,就是要这个鱼不破坏,从它的嘴里自己制作小竹片,贴着龙骨下去。薄到2mm,宽到一指,因为小黄鱼,三两五到四两的鱼,它的嘴巴很小,不能破坏。就是贴着龙骨,贴着嘴巴,没有小刺,尾巴轻轻掰断,连着竹片,两边同样。然后再把龙骨抽出来,要很轻巧,需要巧劲,再把内脏拨出来,连龙骨和内脏一起出来。并且还要用这个竹片,第一次进去是贴着骨,第二次是贴着肉,要再刮一点肉出来,因为肉刮出来的越多,蟹粉灌进去越饱满。”

“上次有客人问我怎么做的,我说了一下,他说我是被厨师耽误,应该去手术室,所以这就是核心技术。”

最近荣幸吃到侯师傅在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做的蟹粉灌黄鱼,灵感来自杭州蟹酿橙。这种飘着南宋果香与鲜美的融合,让我仿佛听到黄鱼家族的男朋友们的歌声。

神 婆 问

你喜 欢 吃 什 么 鱼?

由故宫博物院和招商文化联合举办的“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于7月12日在深圳正式开展,展期至2019年10月8日。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此次展览以清人聂璜所绘《海错图》为蓝本,在充分的史料考证基础上,运用数字科技,为观众复刻古人所认知的奇幻海洋世界。

大家去看哦!

海错图中“秋沙鸭”叫“海凫”,说野鸭头中有石,石首鱼头中也有石,认为是两者互化。聂璜认为虽没有亲见,渔民也不可认证,但“古人之言必不大谬”。唐《吴地志》以及往后的《吴郡志》等如此叙述: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东夷逼境,吴王亲征。夷人闻风,退兵入海盘踞东洲沙。吴王也率军入海驻扎沙洲。相持一月,双方粮草殆尽。吴王焚香祷天,不久见金色逼海而来,聚集吴军驻处围百匝之多,细看皆不知名之鱼,吴王下令捕捞劳军。奇怪的是,夷人据地却一鱼不获,所以很快投降。事后,吴王见此种救命鱼脑中有白石,就称之为石首鱼。端午吃黄鱼,还有可能是为了减灾。吴地有传说,石首鱼秋天化为黄雀,冬天入海复为鱼,周而复始。秋天,黄雀蜂拥,所过之处谷穗所剩无几。也有传说黄鱼秋天化为野鸭,也嗜稻谷。所以,为了减灾,事先吃掉大量黄鱼对百姓有好处。

——古代不靠谱的民俗故事

Food Bless You!

亚洲设计管理论坛美食总顾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海错图爱情笔记」黄鱼:连黄鱼的男朋友都能在发情时用鱼鳔唱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博物小亮”来沈讲述《海错图》背后的故事

“博物小亮”来沈讲述《海错图》背后的故事

张辰,头骨,笔记,聂璜,人鱼,海洋,读者,北京故宫博物院,制作者,博物,意思,画谱,生物,过程,中提,普达,杨博,海夫,禹贡,贡盐,在考,七里香,中发,出版集团,海底总动员,好的,西施舌,凶煞,人名,兴趣

2016-07-22 #小故事

《俗套的爱情故事》by西西特 菠萝笔记

《俗套的爱情故事》by西西特 菠萝笔记

矫情,第一人称,了情,兄弟情,缘来,那一天,俗套,人生,同班同学,成年,念头,娱乐圈,故事,男朋友,时候,流水账,社会主义,第三者,距离,我的爱情,一直都,从兄弟,下自己,出国留学,写一写,分手后,实在是,旧情复燃,高中毕业,自然而然

2020-09-15 #短篇故事

原来你是这样有故事的黄鱼!多图揭秘大黄鱼养成记

原来你是这样有故事的黄鱼!多图揭秘大黄鱼养成记

大黄鱼,渔民,黄鱼,台风,梅童鱼,毛鲿鱼,小黄鱼,黄唇鱼,养殖基地,价格,人工,宁德,技术,渔网,通体,养殖,七兄弟,他的妻子,网箱养殖,多图,梅子,梅童,米以,黄婆,黄三,傍晚时分,码头上,老渔民,非常形象,农历

2011-10-29 #故事大全

故宫的《海错图》中竟有1条人鱼 放大8倍看 网友:不再相信童话

故宫的《海错图》中竟有1条人鱼 放大8倍看 网友:不再相信童话

人鱼,聂璜,故宫,这本书,形象,网友,文物,步辇图,人们,传说,吐蕃,大海,枕边书,生物,画家,童话,难得一见,却没有,成为一名,相信童话,看一下,乾隆,唐太宗李世民,大呼,游春图,李世民,使者,不一样,好东西,亭台楼阁

2019-05-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国宾级黄鱼节不简单 汇集各大知名餐厅名厨 还黄鱼小仙女下凡

国宾级黄鱼节不简单 汇集各大知名餐厅名厨 还黄鱼小仙女下凡

黄鱼,美味,黄花鱼,同安,沙拉,一楼,做法,味觉,海鲜,美食节,酸辣,清蒸,颜值,从思明,小仙,白灼,有家,这都,厦门市,佳肴,包厢,刀工,兰度,厦门人,印象,吃货,古装,厨师,大区,名人

2017-03-01 #故事会

《海错图笔记》:名侦探小亮对古代美食博主聂璜的跨时代“吐槽”

《海错图笔记》:名侦探小亮对古代美食博主聂璜的跨时代“吐槽”

张辰,聂璜,笔记,博物,小亮,微博,生物学,螃蟹,习性,头骨,时候,知识,称呼,蘑菇,分析,鉴定,戴胜,什么都,包罗万象,作者,图鉴,天津,市场,方式,故宫,文字,时间,柠檬树,活色生香,海量

2014-01-16 #故事大全

蟹与黄鱼:不可辜负的冬日创意美味

蟹与黄鱼:不可辜负的冬日创意美味

黄鱼,雪菜,帝王蟹,创意,香辣,蟹脚,廖师傅,味蕾,中餐厅,口感,季节,大厨,帝王,汤面,汤汁,风味,面条,鲜香,白似玉,甘咸,许寒,一道香,好的,广州白云机场铂尔曼大酒店,来源,中华美食,个性,中餐,传统,作用

2008-09-19 #短篇故事

新加坡特产网红 IRVINS咸蛋黄鱼皮

新加坡特产网红 IRVINS咸蛋黄鱼皮

咸蛋,口感,新加坡,咸蛋黄,有一点,味道,老板,餐馆,小了,特产网,海鲜餐馆,亮点,传统,制作方法,含油量,名字,大人,啤酒,小孩,客人,小菜,招牌菜,爽脆,满分,橄榄油,海盐,沙沙,熟客,表面,腥味

2020-08-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