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文化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百年匾额背后的故事

时间:2007-06-09

甘肃天水最有名的故事是什么

提示:本文共有 24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牌匾,简称为扁、匾或额。也有说,横写为“匾”,竖写为“额”。中国的古建筑门屏上端,多缀有匾额,其特点为文字不多,一般二字、三字、四字。匾额的内容丰富,主要突出爱国、孝悌、劝学、教子、忠贞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

到秦安县博物馆参观过的人一定会对其牌楼式大门留有印象。其实,这座牌坊和相关匾额跟秦安本地的蔡氏家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文化遗产与蔡氏家族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据秦安《蔡氏家谱》记载,明代中期蔡氏祖先蔡小甘始迁祖从湖北襄樊迁至甘肃秦安。长子后裔居孙蔡村,次子后裔居县城柳林池原秦安县衙、今育和园小区对面,三子后裔居西川镇。

除了家族聚居地、家谱,蔡氏家族还留下了两处祠堂、数块匾额。县城的蔡氏祠堂原在兴国寺西门北侧,后来牌楼迁移至秦安县博物馆南侧。牌楼保存完好,饰以荷花、仙鹤等花卉鸟禽类木雕,中部门楣上刻有清代贡生党维藩所书“荣封六世”4字。封,是诰封的意思。据《清会典》记载,针对官员本身的诰命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说明在党维藩所处的嘉庆时期,蔡家已经是连获六代封赏的簪缨世族了。城南蔡家山是县城蔡家的另一支,也有一处祠堂,存三开间土木结构老屋。

在秦安县博物馆仍保存有一块木质匾额,上刻“竹筠松心”四个颜体大字,原悬挂在今太白街县教育局门口的一座牌坊上。牌坊是为蔡曰康的妻子张氏而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牌坊拆除,匾额被秦安县文化馆收藏当时未设博物馆。竹筠松心,出自《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意为: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竹箭外表的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竹子直而曲,虚心而不倒。松树耐严寒而不凋零。题写者用松竹来比喻坚贞高洁的品德。这古匾额上字面字迹古厚舒展,含义深远。

匾额左边有1行题款:“刑部左堂安化李华之题”,两方篆体朱印:“安化”“李华之印”。右边有8行颜体小序,内容为:“吾戊戌岁奉命赈灾陇右,莅止秦安,寓于邑庠生蔡子增家。堂构莹洁,内外严肃,上悬贞洁张氏匾。询之,知其为故学生曰康之妻,盖增母也。细按生平,其苦忠清操,堪为芳型。此朝廷风教所关,不可泯灭,用书额以示奖焉。”

题写者李华之1640年 1718年,字秀实,山东诸城人。妻子为山东诸城大族王氏二女儿。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78岁高龄的李华之任全国会试大总裁。会试刚毕,平凉、巩昌诸郡发生地震,他受命往勘。调查核实了灾情后,他奏请对灾区实行赈济。当李华之来到秦安,没有住宿在官衙,而是住在一位庠生家。这是偶然的,还是有什么联系呢?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在蔡氏家族中有一位蔡曰逢和李华之有交集。蔡曰逢1690年 1751年,字方卜,为康熙五十七年进士第二甲赐进士出身,被挑选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清初是四月举行殿试。所以笔者大胆推测,李华之住在蔡家的原因,他是当年蔡曰逢的考官。自宋太祖之后,进士由御前殿试取录,进士从此成为“天子门生”;同时亦明文规定以后举人不得自称考官门生。蔡曰逢属于他的“门生”,但在交往中不能这么称呼。

据《秦安蔡氏》记载,秦安蔡氏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按辈分排序取名。例如,第十代蔡曰逢曰字在五行中属火,第十一代蔡祖墀火生土,祖墀之子名叫蔡锡伯土生金。蔡曰康和蔡曰逢是同辈,蔡子增是蔡曰康的儿子,是蔡曰逢的侄子或堂侄。

在李华之题写匾额以前,已经有一方“贞洁张氏”的匾额,但为了表彰张氏的懿德,李华之自己复又题写了一块匾,以此宣扬朝廷教化风俗、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的意图。在这位朝廷要员眼中,蔡家的堂屋内外环境整洁,氛围严肃。赈灾还没有结束,李华之便接到圣旨,令其回朝议事。因甘肃离京城太远,李华之昼夜赶路,竟劳过度而致疾,卒于归途,时年78岁。也就是说,作者在题写这块匾额不久之后就过世了。

另据《秦安县志》记载,在今兴国商城当街曾有一座牌坊,上书“恩纶三锡”4字,是为蔡曰乾妻周氏而建造的,今不存。恩纶的意思是“恩诏”,意思是皇帝颁发的诏书。古时候,天子赏给臣民的最高礼物是“九锡”,是包括车马、衣服、乐器等在内的九种物品。恩纶三锡,意为皇帝为蔡家赏赐了三种物品,具体不详。在古代,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社会,像蔡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其女眷一般也是知书达礼的。

匾额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门脸,通过匾额上的寥寥数字,就能看出这个家族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通过匾额我们对蔡氏家族略知一二。不仅如此,蔡家还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教、家风的家族。今仍存有《蔡氏家训》:

万事从根本,须将孝悌先。

一生行不尽,留与子孙传。

金玉非为宝,清闲胜做官。

买书千万卷,留与子孙观。

积善天终佑,家和福自生。

广开方便路,留与子孙行。

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此家训简明扼要,概括为“孝悌、读书、积善、耕田”八个字,不仅体现出传统中国耕读传家、重视读书、积善成德的特点,而且反映出古人对待人事由小及大、谨小慎微的作风,体现出对待公众事务一丝不苟的严正态度,也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下,蔡家历代屡现杰出人士,除了上述几位,还有武术家蔡潮、蔡赟、蔡锡伯,中医师蔡子烈,诗人蔡景文等,他们或博学、或贤能、或风流蕴藉,各有成就。蔡家之所以会兴旺,也许就是靠着家族遗训为共同的精神纽带。蔡家子孙的职业可以说多种多样,有人习武,有人教书,有人行医,但是孝悌、耕读、积善的家训始终传承。

这些沉淀历史印迹的匾额,虽然有的经过岁月打磨,已失去了往日芳华,其记录的背后故事,承载的传统家风门风,却通过质朴的镌刻得以代代传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文化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百年匾额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甘肃省天水市的文化历史典故?

甘肃省天水市的文化历史典故?

公元,天水,天水市,秦安县,陇西,成纪,麦积山,伏羲,秦城,甘肃天水,一带,委员,街亭,活动,石窟艺术,西汉名将,令居,伏羲庙,伯约,原华,唐太宗,唐高祖,大诗,秦始皇,子松,姜维,年年,时蜀国,李广,李世民

2019-10-28 #故事大全

甘肃两个远古传说和神话人物——伏羲 女娲

甘肃两个远古传说和神话人物——伏羲 女娲

伏羲,女娲,部族,女娲庙,传说,全国,历史背景,地名,天水,天水市,年间,秦安县,祭典,遗迹,首领,活动,传说中,卦台山,始建于,被列为,于成纪,于伏羲,伏羲氏,伏羲庙,向东流,成纪,李铁映,石补天,龙马洞,副委员长

2020-06-19 #故事阅读

甘肃两个远古传说和神话人物——伏羲 女娲

甘肃两个远古传说和神话人物——伏羲 女娲

伏羲,女娲,部族,女娲庙,传说,全国,历史背景,地名,天水,天水市,年间,秦安县,祭典,遗迹,首领,活动,传说中,卦台山,始建于,被列为,于成纪,于伏羲,伏羲氏,伏羲庙,向东流,成纪,李铁映,石补天,龙马洞,副委员长

2008-08-01 #长篇故事

甘肃省第二大城市 是伏羲和女娲诞生地

甘肃省第二大城市 是伏羲和女娲诞生地

天水,景区,天水市,城市,关中平原,建城,发祥地,国道,甘肃省,平均气温,武山,秦安县,年平均,伏羲,伏羲庙,成纪,张家川,苏城,麦积区,中东部,和西,温泉度假村,地级市,东邻,一线,关中,中国,亚热带,中点,交界地

2017-11-29 #故事大全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李氏,时期,西凉,陇西,十六国,匈奴,天水市,文学家,成纪,曹操,木子,李暠,李歆,后裔,书法家,利贞,凉州,将领,战国时期,战国,说法,母子,林姓,秦国,秦安县,秦安,魏国,著名政治家,商帝辛,伊侯

2020-06-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李氏,时期,西凉,陇西,十六国,匈奴,天水市,文学家,成纪,曹操,木子,李暠,李歆,后裔,书法家,利贞,凉州,将领,战国时期,战国,说法,母子,林姓,秦国,秦安县,秦安,魏国,著名政治家,商帝辛,伊侯

2020-06-16 #长篇故事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李氏,时期,西凉,陇西,十六国,匈奴,天水市,文学家,成纪,曹操,木子,李暠,李歆,后裔,书法家,利贞,凉州,将领,战国时期,战国,说法,母子,林姓,秦国,秦安县,秦安,魏国,著名政治家,商帝辛,伊侯

2020-06-22 #故事阅读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李氏,时期,西凉,陇西,十六国,匈奴,天水市,文学家,成纪,曹操,木子,李暠,李歆,后裔,书法家,利贞,凉州,将领,战国时期,战国,说法,母子,林姓,秦国,秦安县,秦安,魏国,著名政治家,商帝辛,伊侯

2020-09-0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