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逐梦乡土情 造福一方人——记贲红镇陈仕村党支部书记

时间:2007-06-13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提示:本文共有 24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的讲话

人到中年干劲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贲红镇陈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亮同志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乡村医生到乡村电工,再到进入村两委班子。从顽皮少年到自立自强,再到入党返乡,到如今成为引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乡村结缘、与故土亲近。历经不同岗位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家乡的一份眷恋,对乡村振兴的一份担当,也见证了他的逐梦人生和乡土情结。

梦源年少志

察右后旗东南一隅的脑包图流域是全旗生态战略的一道苍翠屏障,凝结着察右后旗几代造绿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全旗坚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笃定坚守。2003年,水利部、财政部命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脑包图榜上有名。10年前,国家八部委领导在这里实地考察,一致认为脑包图小流域治理工程是一项“土建工程与生态工程”双成功的典型,为农区“增绿创效”拓出了一条新路。陈仕村就坐落于脑包图山下,70年代初张亮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几十年成长路,村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一个有趣的玩耍之地,每一张熟悉的乡土面孔,在他的心里早已烙下印记,对故土的这片情早已扎根于心。老一辈的艰辛和家乡的贫困与外面世界的落差,也许从年少时在他的心理就激起了波澜,或许从那时起就已立下扶贫志,正是这种信念成为他中年返乡创业干事的动力源泉。

梦启党恩情

陈仕村民风淳朴,实诚厚道。上溯三代,张亮同志祖父、父亲都是服务村集体的干部,深受党性教育。在这样的家庭,张亮同志从小耳濡目染,家风家教对他一生的成长日积月累。2002年,张亮同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实现了心中美好的心愿,这是他向党组织靠拢的第一步,从此入党誓词指引着他前进的步伐。2015年,张亮同志在干部群众的推荐下,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成为陈仕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村两委又一轮换届选举,张亮同志连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兼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至此,他在基层岗位锻炼,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水平,接受党组织的考验,赢得群众认可。但他深知,村委会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后一站,抓班子、带队伍是何等重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自己担负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他的父亲张文义同志,从文书到村长,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基层一线,践行一名老党员的使命,扮演者父亲与助手的双重角色。祖孙三代薪火相传,延续着基层一线的奋斗史,上场父子兵更是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梦归乡村间

2015年,张亮同志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决定:回村种地,当个新农人。张亮同志积极与村民座谈交流,自筹资金带头将全村800亩旱地改造为滴灌,开启了全村发展设施农业的节水灌溉“新时代”。村民不仅可得土地流转收益。还可在基地务工,家门口有了就业岗。这个主意其实也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对村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传统耕作方式的一种考量和作为。之后,时间延续到2017年,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面对地下水源紧缺的实际,他和驻村干部深刻认识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传统作物种植结构,打造自己的特色。为此,通过学习考察、走访调研,率先在全旗开展雪菊种植,不仅填补全旗茶产业空白,而且在节水省地、调整产业结构上迈出了可喜一步。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发展,证明该产业切实可行,每年可带动本村及周边2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现在方向更加明确,利益联结更加完善,构建了“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经营)+基地(种植)+公司(销售)+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带贫模式,形成雪菊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他带领村里一班人,成立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布局,打造雪菊专业村的方向,建设百亩示范种植基地和种苗培育基地,并大力推广雪菊庭院经济,将带动全镇乃至全旗更多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近脱贫增收致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他瞄准市场种田,调整种植结构,坚持走精细化和特色化之路,提出“绿色+特色”发展思路,积极动员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带头先行,减少马铃薯、葵花等耗水传统作物,扩种藜麦、粟类作物,以适应当下人们对健康绿色饮食需求,提高抗风险能力。

梦圆群众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班之长,他明白做好全村的工作必须走在前、做表率。不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还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密切配合,团结奋战,打赢了一场场战役。他入户遍访、座谈交流,从统筹落实上级部署,到调解矛盾纠纷,村里的每一件事都是他的职责,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和身影。群众事情无小事,他有张有弛,胸怀大度,以坦然之心面对,紧紧团结村级力量,拧成一股绳,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村级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确实办了一批实事。不论是小村并大村,易地搬迁建设集中安置点,还是危房改造、饮水安全、街巷改造,让陈仕村旧貌换新颜,一改过去破旧土泥、出行不便的落后状况,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甜头。村民们感叹:老来福,好日子来了!他上任村两委负责人的这几年,是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强化的几年,也正是陈仕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几年,成为全旗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张亮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追逐梦于乡村大地,反哺故土,造福一方,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的双赢发展,给当下年轻一代的有志者或许可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来源:察右后旗党建

【头条】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

【头条】两次考察内蒙古,习近平都有这项安排

【收藏】习近平考察内蒙古全记录

【快闪】“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头条】一图读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逐梦乡土情 造福一方人——记贲红镇陈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逐梦乡土情 造福一方人——记贲红镇陈仕村党支部书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人物剪影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人物剪影

贫困户,嘎查,王衡,精神,齐晓,哈斯格,日勒,蒙古马,赵丽杰,白辛,本报记者,内蒙古,老百姓,胡日查,高敏娜,人民,榜样,永和村,草原,万裕,张晓琴,李晓军,李新军,王群,有机杂粮,中华民族,兴安盟,力量,农村,合作社

2013-12-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弘扬蒙古马精神 身边的榜样」马园林:你有困难 我就出现

「弘扬蒙古马精神 身边的榜样」马园林:你有困难 我就出现

马园,雷明,张金,贫困户,群众,老两口,医院,老人,工作,张慧,林时,第一书记,和精,奈曼旗,儿子,压力,百姓,物质,疾病,集团,精神,老伴,道路,生活,白音他拉苏木,精神上,精神卫生,精神障碍,于洪,奈曼

2014-12-02 #故事阅读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白秀珍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白秀珍

白秀珍,母亲,继父,哥哥,丈夫,亲人,医院,家人,患上,重担,孝老爱亲,女儿,命运,同母异父,妹妹,婆家,学费,日记,父母,眼睛,鄂尔多斯市,老人,身体,饭碗,生活,医院里,任君,出生于,吴卓,富兴街

2012-08-19 #小故事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董永宏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董永宏

董永,行动,公益,志愿者,学生,环保,全国,团队,社会,绿色,大爱,第一中学,环保理念,事情,个人,小学,意识,湖北,物资,理念,鄂尔多斯市,影响,余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生态文明,人们,信仰,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2007-01-12 #小故事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苗英英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苗英英

苗英,产品,圣地,娇娃,手工,顾客,民族手工艺品,蒙古族服饰,手工制作,妇女,市场,巧手,工艺品,手工艺品,技艺,旅游景点,群众,致富路,蒙古族,传统文化,她的手,色彩明丽,技能培训,研发,编织工艺,英英,思晓,蒙古马,越小越,马东

2016-10-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人物剪影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人物剪影

嘎查,贫困户,王衡,本报记者,白辛,胡日查,高敏娜,齐晓,老百姓,赵丽杰,哈斯格,日勒,永和村,万裕,张晓琴,李晓军,晓景,李新军,王群,有机杂粮,内蒙古,兴安盟,农村,合作社,呼伦贝尔市,实际行动,技术,民族,百姓,科右前旗

2007-12-20 #故事大全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微笑院长”张鹏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微笑院长”张鹏

张鹏,卫生院,锦旗,医生,贫困户,一面,全身,看护,村书记,中共党员,医护人员,兴安村,最佳选择,前旗,乡里,乡亲们,事宜,位置,伤口,优惠政策,党和政府,关键,兴安,医疗保险,病患,危险性,因素,后付费,建议,对局

2015-12-09 #小故事

「弘扬蒙古马精神 身边的榜样」梁忠厚脱贫记

「弘扬蒙古马精神 身边的榜样」梁忠厚脱贫记

万裕,贫困户,帽子,村民,日子,梁忠,小杂粮,土地,大红城乡,外债,玉米,化肥农药,地膜,双拐,光景,党委书记,内蒙古,政策,收入,政府,机会,残疾,村里,油菜,点儿,疫情,规模,记者,工作,生活

2007-10-16 #小故事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丨51只羊羔带来的春天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丨51只羊羔带来的春天

羊羔,蒙古马,精神,新立村,羊圈,全市,呼伦贝尔市,日子,榜样,老伴儿,那群,韩永,明和,干部群众,呼伦贝尔,日报,羊群,阳光,一往无前,习近平,呼伦贝,吐绿,多爱,子飞,明兴,李子树,赵震,第一书记,万龙,一群羊

2010-05-2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