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致敬经典 传承经典|盘点《故事里的中国》田沁鑫的6个工作瞬间

时间:2007-06-16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用守正创新培根铸魂高度评价了节目精髓,这也是对节目再现经典文艺作品成果的肯定

提示:本文共有 43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在节目立意、模式、制作各个层面的探索与突破获得观众大量好评,也引发了传媒界、教育界、文化界等多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度讨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用“守正创新”“培根铸魂”高度评价了节目精髓,这也是对节目再现经典文艺作品成果的肯定。

节目组曾表示,《故事里的中国》不过是“中国故事”的“借光人”,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搭建一座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而笔者通过对已播出节目的总结盘点,发现在这个“搭建”过程中,节目戏剧总导演负责将访谈内容和经典影视统筹进整个戏剧表演部分,打造一个不负期待的全新版本。《故事里的中国》戏剧总导演最终选定由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担纲,她在采访中分享到,节目对作品的改编奉行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坚持“一戏一格”:“我们在保证准确的思想性前提下,注重表演的细节、形式的精致。演员心中对国家和经典怀有敬意,并且用扎实的表演功力去诠释,这样才有可能传递经典作品的价值观,通过明星的传播力去感染到观众。”

作为幕后创作者,田沁鑫在节目播出内容中的镜头并不多,但这仍然令人无法忽视戏剧导演所做的大量工作。深度文娱(ID:shenduwenyu)将按照田沁鑫的出场环节依次梳理,盘点本节目中戏剧总导演的6个工作瞬间,呈现出节目在“再创经典”方面所做的诸多努力与突破。

瞬间一

定场:“大家看到的这个是主舞台。”

《故事里的中国》戏剧表演部分在每集的出现均从剧本围读会开始,导演田沁鑫、特邀参演的明星演员、来自国家话剧院的其他话剧演员,以及戏剧表演部分的主要演职人员在此环节首次会面。因此,为了让所有参演方对节目性质、创作立意、表演创新点等内容有明确的了解,也为了有效协调参与各方的工作,田沁鑫在每次围读会出场时总是会首先进行三项内容的介绍:自我介绍、表演方向、舞台布局。

“大家好,我是《故事里的中国》戏剧总导演田沁鑫。”随着这句自我介绍的开场,围读氛围迅速进入认真研讨的状态。随后,田沁鑫简练、明晰地介绍出当集改编作品的主要内容,介绍本次戏剧演绎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哪些部分,力求半个小时的浓缩呈现能够兼具艺术性和纪实性。例如,在第7期《横空出世》围读会中,田导就指出“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向所有‘两弹一星’的元勋(们)致敬”。

在第8期《渴望》的剧本围读会自我介绍之后,田沁鑫向各位演职人员讲解,戏剧表演仍然要突出五十集电视剧的“善良”的主题,即“不管人生遇到什么样的选择,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人生都要向前。”

基于节目在“1+N”多舞台空间上的首创,表演空间上呈现半圆形主舞台与两侧次舞台相结合的设计,并利用上下两层的盒子空间保证了同一时间内多线并行的舞台叙事结构。这就要求演员不仅需要面对台下真实的话剧观众,还要接受近距离的镜头拍摄。面对节目创作上的变化,田沁鑫在介绍完剧本内容后,会立即向演员解释舞台设置上的独特点,包括主舞台、二号台和三号台分别需要完成的任务。

贯穿每期节目中的自我介绍、表演方向和舞台布局,田沁鑫导演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讲解。反复的讲述与强调,帮助观众形成对节目新颖模式的认知和记忆,实际也是借导演之口向演员和观众介绍节目进行再次创作时的“变”与“不变”之处。

瞬间二

引导:“你们俩有啥说的”

经典的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播出时间,与现在的观众和演员都有一些时间距离。对于演员来说,如何与这些作品产生跨时代的共鸣,并将这种共鸣投入到表演当中,是舞台呈现的关键。在对基本情况介绍完毕之后,田沁鑫会先询问表演者对该期文艺作品的记忆和认知,对演员的剧本阅读体验给予充分的反馈,以此来引导演员调动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在第1期《永不消逝的电波》围读会开始时,田导首先对话两位青年演员胡歌和刘涛,“你们俩有啥说的”,来掌握演员们事先对作品了解的基础。这句话所放出的信号,督促着演员们要去主动回顾经典文艺作品,才能对剧本有更多的了解和挖掘,从前辈们的表演和背后的中国故事中汲取营养。

第10期《人到中年》的再次演绎中,中年演员左小青和郭晓冬就对这部作品有更真实的理解与感悟,两位在围读会中都谈到了自己对中年生活、对家庭责任的感慨。作为戏剧导演的田沁鑫,也立即对此给予反馈,强调要抓住这种情绪感悟,抓住作品带给观众的感动和鼓舞。

瞬间三

围读:“来,咱们再读一遍剧本。”

剧本围读会的主要环节是所有演员进行现场对词,导演在此部分需要对每位演员的基本定位全面把关。在一遍又一遍剧本熟读的情况下,演员才能达到基本的相互配合,从而进入到下一部的现场排演阶段。

“现在我们开始看剧本”“来,咱们再读一遍剧本”,这就是田沁鑫在围读会中说得最多的台词。当第一次接触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剧本中的人物内心独白部分,没有话剧表演经验的刘涛坦言“分寸感很难把握”。一句“我甚至爱听他发报的声音”台词,刘涛前后尝试了五种表达,才找到田导所要求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田导一直在给予及时的反馈:“太多了”“太理性了,可以再真情一点”“可以先不用想舞台感的朗诵”。

演员王洛勇曾经主演2012年版电视剧《焦裕禄》,在《故事里的中国》第6期《焦裕禄》剧本围读现场,他再一次沉浸在戏剧角色“焦裕禄”中。当王洛勇念到“这就是我的办法”,与大家一同逐句逐页现场对词的田导立即适时进行台词调整,换为“群众在挨饿在受冻,我们必须解决,这就是我的办法”,体现节目在表演上的专业性。

研读剧本场面着重体现了《故事里的中国》的戏剧表演专业性,该环节对演员而言是表演中的基础功;对导演而言是为演员把控表演基调的关键时机;对节目更广大的观众来说,剧本围读会中导演与演员的互动,是节目对经典文艺作品严谨态度的彰显。认真扎实的再次创作,才是对作品和人物首要的尊重,使经典作品更好地发挥时代价值。

瞬间四

排演:“好极了,很聪明啊。”

剧本围读熟练的基础上,演员们会直接在围读现场进行对话排演。在这个过程中,田导并不倾向于打断演员们的创作,而是等待他们一气呵成的表演结束,再进行点评和解读。演员李光洁和倪大红曾合作过电视剧《林海雪原》的表演,在第三期《智取威虎山》的围读现场,两人“黑话对答”行云流水。看完两人的表演,田导当即为两人的精彩演绎鼓掌“好极了!”,为正式的话剧表演确立信心。

除了在剧本围读中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在舞台排演过程中,田沁鑫也直接上场进行表演指导,包括肢体语言表达、舞台走位、细节调整等更加具体细致的部分。在第七期《凤凰琴》现场排演部分,田导一步步引导吴谨言表演张英子深夜申诉情节,用肢体语言表达年轻教师奋力追求正义的精神。经过调整之后,吴谨言对乡村教师张英子性格的诠释更加生动,也得到了导演的肯定。

在与演员的互相讨论中抓住表达的准确点,在数次的现场排演中打磨真正触动人心的故事,经典文艺作品传承下来的品质,在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身上得到体现。导演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份较真,都为节目正确“借光”中国故事提供了专业保障,为传承经典奠定了基本的行业态度。

瞬间五

陪伴:“一、二、三,加油!”

《故事里的中国》戏剧表演部分并非与人物访谈和观众交流脱节,而是长期处于互动交流状态。一方面,两个时期的演员们面对的是同一段真实的历史,他们在不同时期完成对故事的文化创作;另一方面,节目特意设置了候场间,主演和导演可以在此观看主持人与被邀嘉宾的访谈内容。

尽管现场排练已经进行了无数次,候场间才是演员排演的最后时刻。此时的田沁鑫一改围读会和排演时的严苛,将自己的导演身份隐退,成为一个无声的陪伴者,与已经装扮好的演员一起聆听现场的故事。在第2期《平凡的世界》候场间,田沁鑫与四位主演一起叠起手,高喊“一、二、三,加油”,像一个守护者目送他们走向舞台。

演员上场表演前所听到的故事原型,或是创作的经历,或是表演的心得,无形中为他们自己的表演注入了养分和灵魂。这些访谈内容将演员迅速带入表演情境之中,交给他们表演技巧以外更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也正是田沁鑫在胡歌、刘涛上场时所说,“你们已经不需要我的鼓励了,这就是最好的鼓励”。

瞬间六

互动:“观众们有看出来先遣图被换过了啊?”

舞台表演结束后,导演田沁鑫与主演再次出场与被访者和观众互动。这时,经典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历史人物的相关访谈人员,以及现场舞台表演的演员齐聚一堂,就同一个文艺作品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智取威虎山》一期中,田沁鑫特意在表演中编排了杨子荣“偷换先遣图”的情节,并在访谈中与现场观众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发现《故事里的中国》的舞台在本次戏剧创作中的创新之处。

同样,面对浩大而完整的民族歌剧《白毛女》,田沁鑫最后向观众讲述从结构、调性、旋律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北风吹》《恨是高山仇是海》《相见》三段进行重点表现的原因。这些段落的选择是经过四代歌剧《白毛女》喜儿扮演者优秀的贡献作为基础,与文化和旅游部直属院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该剧的原班人马,以及歌剧主创郭兰英老师、主演雷佳的共同思考,展现了节目在戏剧舞台方面强大的创作力量。田沁鑫说:“面对这部民族歌剧,我没有做导演,只做截取片段的工作,因为我们尊重原著,歌剧《白毛女》是高峰之作。”

导演与观众互动、与主持人交流创作和表演感受,是从演职人员角度引入的作品解读方式,带来了作品赋予演员力量的直接感受,使得观众对经典作品的了解更加全面具体。导演携主演最后的出场并加入到访谈当中,与导演在围读会定场时的发言相互呼应,再次向观众传达出她所理解的作品内涵。

多重舞台、多个空间,《故事里的中国》戏剧总导演田沁鑫在定场、引导、围读、排演、陪伴、互动等环节的6个工作瞬间,是节目获得广泛好评的有力保证,也是节目隐藏的精彩掠影。

来自合作演员的评价

对导演的工作场景最为熟知的,就是同在现场的各类演职人员。田导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表演把控,以及对经典作品的敬重,成为了演员们现场学习的鲜活范本。胡歌在采访中谈到,“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田导的眼神,特别深邃,就是感觉她能看到你的内心”,以至于在与导演交流的时候没有任何掩饰。刘涛也深感于田导对于演员的精准把握,“她明白我的顾虑,她知道我的担心是分寸感。”

在《凤凰琴》一期中饰演张英子的吴谨言,曾在微博上发表表演感悟,提及“田导笑眯眯的表情背后透着严厉”,提及导演在现场时始终强调“看住自己的工作”。正如导演田沁鑫本人所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我们的优秀经典,也是《故事里的中国》需要做的事”,是再创经典时要“看住”的基本工作。

节目在舞台表现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实则“借光”于“中国故事”自身的力量,融合了当代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从而达到“培根铸魂”的效果。戏剧总导演田沁鑫和其他主创们一起在节目中呈现的诸多作品,无一不在传递着《故事里的中国》所蕴含的对经典文艺作品的致敬,和对传承经典责任的坚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致敬经典 传承经典|盘点《故事里的中国》田沁鑫的6个工作瞬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田沁鑫委员:建起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将中国经典故事影像化

田沁鑫委员:建起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将中国经典故事影像化

田沁鑫,扶贫,黄文,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历史,戏剧,经典,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故事,剧本,山洪,平台,广西,手法,战线,文艺工作者,时代,民族,歌舞剧,青年,舞台,主创,创作,合作,童薇,第一书记,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

2008-10-20 #小故事

每个人书写的中国——田沁鑫对话申赋渔

每个人书写的中国——田沁鑫对话申赋渔

中国,对话,申赋渔,历史,故事,中国人,田沁鑫,先生,今日美术馆,女士,世界,作家,学术,著名作家,经典,读者,馆长,活动,热播,个人史,总策划,文化节目,舞台上,张源,高鹏,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电视台,历史的天空,新中国,分享了

2019-05-04 #短篇故事

《故事里的中国》打破电视与话剧壁垒 戏剧总导演田沁鑫揭秘幕后

《故事里的中国》打破电视与话剧壁垒 戏剧总导演田沁鑫揭秘幕后

田沁鑫,演员,故事,中国,经典,节目,话剧,表演,国家话剧院,作品,舞台,节目组,刘涛,吴谨言,胡歌,郭涛,人物,剧本,气质,观众,部分,孙少安,央视,平凡的世界,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员们,舞台表演,功力,家庭,戏剧

2019-04-27 #故事大全

《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录制中 戏剧总导演田沁鑫挑战中感受幸福

《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录制中 戏剧总导演田沁鑫挑战中感受幸福

田沁鑫,故事,节目,中国,关晓彤,观众,舞台,吴谨言,胡歌,工作,央视,人物,场景,导演,戏剧,时候,经典,额吉,国家话剧院,一线,剧组,剧情,文艺作品,演员,电视节目,编辑,草原,领导,难度,创作

2015-05-12 #短篇故事

田沁鑫 讲述中国故事看到历史真相

田沁鑫 讲述中国故事看到历史真相

田沁鑫,导演,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国,处女作,断腕,经历,个人,乌镇,时候,狂飙,深圳,电影,身体,杜月笙,历史人物,叙事结构,拍广告,这一年,重症监护室,国家大剧院,产品,做广告,做戏,北京,前门,卖钱,历史,团队,戏剧节

2018-04-25 #故事会

田沁鑫导演民族歌剧《扶贫路上》 致敬“第一书记”群体

田沁鑫导演民族歌剧《扶贫路上》 致敬“第一书记”群体

黄文,第一书记,扶贫,广西,田沁鑫,故事,音乐,驻村,日记,全国,舞台,人民,导演,形象,蝴蝶,创作,作品,剧中,剧照,多媒体,姑娘,广西壮族自治区,攻坚战,村民,百色,百色市,空间,纱幕,群体,过程

2019-08-17 #短篇故事

盘点中国传统文化 探寻经典故事的前世今生

盘点中国传统文化 探寻经典故事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故事,名字,敖光,曹操,四海龙,敖广,玄奘,东海龙王,龙王,中国传统文化,弟子,南海龙王,敖钦,敖顺,曹冲,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盘点,历史,原著,哪吒闹海,海龙王,西游,孙悟空,敖闰,曹丕,曹植,神珍铁,西海龙王

2020-04-13 #长篇故事

盘点中国传统文化 探寻经典故事的前世今生

盘点中国传统文化 探寻经典故事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故事,名字,敖光,曹操,四海龙,敖广,玄奘,东海龙王,龙王,中国传统文化,弟子,南海龙王,敖钦,敖顺,曹冲,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盘点,历史,原著,哪吒闹海,海龙王,西游,孙悟空,敖闰,曹丕,曹植,神珍铁,西海龙王

2020-04-2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