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玉田革命的策源地——唐山市玉田县虹桥镇村庄地名故事

时间:2007-06-16

虹桥分为东、西、南、北四会:虹桥系历史古村,村东北高河套地段为古遗址,发现有石斧、三足器红陶腿,绳纹陶片、细把淘豆、鱼骨盆,战国明字刀币等

提示:本文共有 23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玉田革命的策源地——唐山市玉田县虹桥镇村庄地名故事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虹桥镇是唐山市玉田县经济文化强镇之一,虹桥,原名洪桥,以桥定庄名,始建于明正德三年,清嘉庆四年改建为三孔拱型桥,因拱形与虹相似,故改洪桥为虹桥。虹桥分为东、西、南、北四会:虹桥系历史古村,村东北高河套地段为古遗址,发现有石斧、三足器红陶腿,绳纹陶片、细把淘豆、鱼骨盆,战国明字刀币等。原洪桥桥南东有古庙名碧霞宫,庙系唐代贞观年间修建。明史记载,崇祯11年2月,清兵攻破玉田,名将曹文诏等援玉田,伏于孤树、洪桥,与清兵鏖战,即指此桥。镇内有全省首家集养殖、优质苹果、苗木培育、蔬菜种植推广为一体的文教农场,盛产大白菜、土豆、芹菜,有全省最大的万亩芹菜基地。

北方家铺,明朝年间,该地属荒洼,方姓来此定居,当时搭窝铺为家开荒种地,形成村落之后,取庄名为方家铺。1982年地名标准化改为北方家铺。

北杨庄据陈氏族谱记载,清乾隆20年,陈姓由陈榔头铺迁此定居。因散水头南杨庄子富足,为求生活富裕取名为杨庄子,后与散水头镇杨庄子有所区分,加方位称北杨庄。

陈家庄该村始建于明代初年,由陈姓建庄取名为陈家庄,后陈姓绝代,但村名未变。

大胡庄、小胡庄,明末胡姓来此建庄,以姓氏定庄名为胡庄。清嘉庆年间,王姓几户从外地迁来给胡姓家看坟,人丁繁衍,形成村庄以坟主姓氏定庄名为小胡庄。

大湾柳树、小湾柳树 原名团临屯,建于元代,明燕王扫北被烧光,康、齐二姓是当时的幸存户,明嘉靖年间,一位将军路过此地,在南河沟洗手,将手巾忘挂在一棵弯柳树上,后派人来取寻找弯柳树。以此将庄名改成为湾柳树,后写成湾柳村。清初分为大、小湾柳树两个村。

定府元末吴氏建庄,原名为吴家定府,明永乐年间,白氏奉诏从山东迁此定居,将庄名改为白家定府,吴氏迁出,庄名逐渐简化为定府。

丁家庄明永乐五年,丁忠由安徽芜湖县迁此建庄称丁家庄。

董家铺董姓弟兄四人由山东逃荒来此,定居在一片洼地上,搭草窝铺为家,故取庄名为董家铺。

范庄该村于明末清初,范姓所建,故名范庄。

虹定府明朝王、杨两姓最先来此定居,定庄名为狼窝小定府,后改为小定府,1982年地名标准化,改为虹定府,

前、后独树村建于唐代,因村西南有一株高大的酸枣树而得名。据康熙《玉田县志》记载,观音寺(又称挂甲寺)在独树庄,相传建自唐时,西南隅有酸枣树一株,大树十围。代远莫考,庄以树名。

老王庄清末此地是珠树坞王家的坟地,郑氏在此看坟,清初吴、唐二氏从山东曲阜迁此定居,以坟主姓氏定庄名为老王庄。

六里庄此村建于明末清初,最先来此定居者为洪、范、郑三姓。该村距玉田县城七里,但习惯说法是六里,故得村名为六里庄。

芦家铺明永乐年间孙姓从蓟县马家岩来此立庄,因地势低洼,芦苇丛生,当时用芦苇搭窝铺居住,故名为芦家铺。

芦庄明永乐初年卢氏,祖先奉诏从山东迁此占产立庄,以姓取村明为卢家庄。王、杨二氏相继迁来,后写成芦家庄,简称芦庄。

马坊 明嘉靖年间,马氏先族由山东迁此立庄,以开糖坊为业,故以姓氏和职业定庄名为马坊。

马营传说该处古时是一片荒草地,有辽金时代官府放马的营盘,明朝初年杜姓来此建庄,取名马营,现存有杜家坟遗址,后杜姓绝代,村名未改。

南王庄明初王姓建庄,以姓氏取名为王家庄,因位于虹桥南故称南王庄。

庞庄子清咸丰年间,庞氏先祖从宁河县窑头村逃荒来此定居,冠以姓氏定庄名为庞庄子。

台王庄该村建于明代,由丁、刘、吕、张、王等姓建庄,村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邻村有张、李、赵等庄,按当地习惯庄为张王李赵的排列顺序,缺王姓庄,故取名为王庄,因村小户少,又叫小王庄,一是王姓最先来此建庄,故取庄名为王庄,后王姓前往他庄,村名未改。因与台张庄相邻,故又改称为台王庄。

台张庄明燕王扫北时张、周二姓来此定居,以后张姓发展为大户。由于人多地广,召唤不便,就修建了一座擂鼓台,上置大鼓,干活、吃饭以鼓为信号,故得名为擂鼓台张庄,简称为台张庄。

天齐庙该村原名民庄窝,建于明代以前,村西原有东岳庙一座,早年已毁,只存明万历21年重修庙碑一块,载有“东岳庙之作,不知几何年”字样,此庙显赫一时,当时远近皆知,东岳庙当地又称为天齐庙,后逐渐代替了庄名。

围里 明永乐年间马姓最先来此定居,因地势低洼,从前曾建过村庄,村东村南紧靠荣辉河旧道,常受水患,为了预防水灾,村的四周修了一圈土捻。名为马家埝里,后改为围里。

仙鹤该村系明初建庄,原为刘家铺,南场、线壕四片分散居住,一起办公,名永安会。后繁衍生息,人口增多,三村逐渐连成一片,合为一村,统称线壕,1923年谐音改成仙鹤。

小丁庄明朝年间,丁姓来此定居,当时村西南有一个丁庄,故取名为小丁庄。

于太里 村系丁庄子、李八庄、太平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一个行政村,丁庄子是清初郁姓建村,称郁庄子,后谐音改称于庄子,李八庄是李氏建庄,因此人行八,取名李八庄,后李氏迁走,刘姓为大姓,村名未改。太平庄是清朝中期侯氏建庄,因村小人少,又在李八庄村东边,故称东小庄子,直奉战争时期,村人渴望太平,反对战争,故更名为太平庄。

赵庄该村乃赵姓清顺治年间所建,以姓氏取庄名为赵家庄。

珠树坞一、二、三村该村建于宋代,吕、郁两姓世居于此,是明燕王扫北时的幸存户,因村建在九龙河西岸,村址地势低于四周。沿河两岸树木丛生,故得庄名为秫树坞。后因长出一株高大的白杨树,十里外可见,村人以为是兴旺的象征,遂改名为株树坞,写成珠树坞,此村为玉田县革命斗争的策源地,1926年10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在该村小学秘密召开了全县党员会议,正式成立中共玉田县特别支部,领导全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附近出土过金元葬具缸胎、火化罐及铜钱等文物,设有集市,四九为集。

朱庄清初朱姓来此建庄,取名为朱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玉田革命的策源地——唐山市玉田县虹桥镇村庄地名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大葱原产地 京东第一古柏村——唐山市玉田县大安镇地名故事

中国大葱原产地 京东第一古柏村——唐山市玉田县大安镇地名故事

大南庄,螺山,大安镇,姓氏,年间,玉田县,张氏,峰山,故得名,后屯,后窑,村西,东九,宋氏,据查,未改,石河,蓟县,贾氏,金水河,龙爪,丁家街,吉氏,巩家庄,庞各庄,庄迁,徐家庄,明永乐,盘龙庄,程庄子

2015-01-30 #长篇故事

玉田县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 有“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

玉田县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 有“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

玉田县,公元,玉田,公社,无终,编辑,联合县,河北省,丰玉,改属,全县,全国,蓟州,确定为,唐山市,鸦鸿桥,建设,种玉,中心,产地,大白菜,总面积,现代农业,林南仓,沈公,渔阳,彩亭桥,一带,京东,冀东

2018-09-28 #故事大全

唐山市玉田县有“四大一小”土特产品 你知道都是什么吗?

唐山市玉田县有“四大一小”土特产品 你知道都是什么吗?

玉田,大白菜,大葱,金丝小枣,萝卜,大蒜,玉田县,产地,功效,土特产品,大安镇,孤树镇,家乡,沙沟,四大,口感,味道,大萝卜,菜肴,花生米,蔬菜,生产,不可缺少,产量高,命名为,紫皮大蒜,玉田伯,北依,司马迁,津唐

2019-07-04 #小故事

八里塔上能推八辆车——唐山市开平镇地名故事

八里塔上能推八辆车——唐山市开平镇地名故事

开平,八里庄,牌楼,里塔,八庄,二街,八里桥,西八里,开平城,唐山市,京东,冀东,传说,古迹,唐山,所在地,行政村,村里,村庄,环城,池塘,滦县,花海,神庙,距离,道院,依柱,刘家,吴佩孚,唐王征

2018-06-22 #短篇故事

原始森林之南的粮仓——玉田县林南仓镇地名故事

原始森林之南的粮仓——玉田县林南仓镇地名故事

林南仓,明永乐,河南,公元,先祖,姓氏,山东,官屯,玉田县,明水乐,西定府,西蒲,东六,粮仓,后湖,据查,自然村,宋家,岳庄,程府,蒲庄,辛庄子,西丁,东屯,南张,小宋庄,高庄子,原始森林,东宫,官府

2012-05-09 #故事大全

京东第一寺庙在哪里?——玉田县杨家套乡地名故事

京东第一寺庙在哪里?——玉田县杨家套乡地名故事

姓氏,据查,还乡河,孔雀,年间,蛮子营,故得名,板桥,清康熙,丁官屯,黄岩头,玉田县,小套,李家,杨氏,王庄,药王庙,东高桥,严氏,于双城,巨梁,杨家套,明永乐,曹庄子,李官屯,王安,田家庄,轩玉,西高丘,訾庄

2015-08-16 #经典故事

唐山市古冶区卑家店乡地名故事

唐山市古冶区卑家店乡地名故事

李世民,仲吉,大城镇,巍峰山,鲜卑,魏虎,村西,而得名,唐山市,古冶区,人们,山东,宝物,战乱,沿用至今,徐家楼,徐庄子,李庄子,海子,艾家圈,毛山,二街,人称,人家,兄弟,公主,后人,地名,家族,小溪

2010-05-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曹雪芹著《红楼梦》的地方——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各村地名故事

曹雪芹著《红楼梦》的地方——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各村地名故事

北凹,传说,年间,曹雪芹,作坊,红楼梦,唐王李,更名为,有一座,人家,末年,大松林,世民,山东,石头,还乡河,北夏庄,银子山,山清水秀,上香,丰润,农历,历史,古木参天,左家坞镇,城北,姓张,山顶,巨石,庙会

2008-04-1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