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同样是辅佐幼主 诸葛亮和诸葛恪叔侄的下场有天壤之别

时间:2007-06-30

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分别出仕魏蜀吴三国,都是各自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中,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幼主刘禅,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受遗诏辅佐幼主孙亮,但

提示:本文共有 35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三国时期,托孤很常见。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分别出仕魏蜀吴三国,都是各自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中,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幼主刘禅,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受遗诏辅佐幼主孙亮,但诸葛恪和诸葛亮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诸葛瑾少年时期曾经游学京城洛阳,但是因为中原大乱,为了逃避战乱就早早到了江东。江东是三国中最讲门第出身的,虽然投靠孙策比较早,但因为他是客居江东,无论财产还是童仆,都很少。在江东士族当中,他算出身比较差的。

所以,虽然他投靠孙策不算晚,但是因为江东的创业元老都是带资入股的,在投奔孙策时都自己带着自己的部曲兵,而诸葛瑾完全是以文士宾客身份进入孙氏阵营的。一直到孙权掌权之后,诸葛瑾的地位才开始上升。

诸葛瑾虽然比诸葛亮大七岁,出仕也早,但相比之下,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的时候,刘备集团仍然在创业期,诸葛亮马上就成为参与决策的核心层人士,在刘备阵营的地位远高于诸葛瑾在孙权集团的地位。

孙权夺取荆州、擒斩关羽之后,诸葛瑾才得到重用,出任南郡太守。夷陵之战后,曹丕大举伐吴,诸葛瑾在荆州都督东吴诸将抵抗魏军,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胜利,但也没有太大失误。汛期将至,魏军主动退兵。张昭顾雍都死了之后,诸葛瑾才在吴国担任丞相。

总体来说,他的形象就是个老好人,但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作用并不大。所以,在诸葛恪传一开头,就记载了不少孙权和张昭等人在宴会上公然调侃诸葛瑾,乃至开带有侮辱性质的玩笑。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

虽然诸葛恪本传记载这件事,只是为了说明诸葛恪少年成名,以明敏善辩著称,但对比一下与诸葛瑾同传的张昭、顾雍、步陟等人,孙权就没有和其他人开过这样的玩笑。而且,不光是孙权这样调侃诸葛瑾,吴国的大臣张昭等人也经常在宴会上调侃诸葛恪。

《诸葛恪别传》:

太子尝嘲恪:“诸葛元逊可食马矢。”恪曰:“原太子食鸡卵。”权曰:“人令卿食马矢,卿使人食鸡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权大笑。

虽然诸葛恪聪明善辩,应对得宜,在场面上没输。但从这些记载也可以看出,诸葛瑾、诸葛恪父子并不受别人尊重,地位是比较尴尬的。在诸葛恪明敏善辩的背后,也可以想象作为儿子,在宴会上眼看着父亲被其他人这样调侃,内心应该是比较心酸的。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前面已经说过的,在以部曲兵多少决定自己在国家的地位高下的东吴,没有部曲兵,不是豪门士族,诸葛瑾父子在东吴地位很尴尬。因此,诸葛恪成年后主动请求去把丹杨等四郡境内的山越山民挖掘出来,为国所用,可得四万兵。他如此积极,就是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私人部曲。

孙权就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丹杨太守,让他去征服丹杨境内的山越山民。当时诸葛恪才三十二岁,别人都以为他搞不成,而且孙权也只给了他三百人的军队。但诸葛恪到任之后,想方设法,还是迫使山越山民走出山谷,得到了四万人的军队。诸葛恪自领其中一万人,其余则分给其他将领充当部曲。

这之后,诸葛恪被孙权拜为威北将军,奉命镇守庐州、皖江,诸葛恪想进取寿春,但是孙权认为难度比较大,没有允许。而司马懿奉命镇守淮南时,曾想进攻诸葛恪,吴国就让诸葛恪徙屯柴桑。陆逊死后,孙权拜诸葛恪为大将军,驻武昌,镇守荆州。这时候,他就已经是吴国柱石大臣了。

诸葛恪很早的时候就和孙权的太子孙登关系很好,是太子宾客。但孙权故意挑拨他的儿子鲁王孙霸与孙登争储,吴国大臣也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分成两派。后来孙权又废黜鲁王孙霸,原来支持孙霸的人都被孙权处理。

诸葛恪的长子诸葛绰因为和孙霸过从甚密,被孙权交给诸葛恪严加管教。诸葛恪为了避免嫌疑,干脆自己下毒鸠死了自己的儿子。这样,诸葛恪给孙权的印象就是过于狠毒阴险。

孙权病重的时候,本来孙权认为诸葛恪刚很自用,是不想让他辅政的,但是当时吴国大臣都认为诸葛恪是最合适的辅政大臣,孙权只好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但在孙权任命他为辅政大臣的同时,同时也任命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一同辅政。

其中,孙弘本来和诸葛恪就有嫌隙,但孙权却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太傅,孙弘为太子少傅,就是意图用孙弘来牵制诸葛恪,以免出现曹魏当时已经出现了的大权旁落、政出私门的情况。结果,孙权刚死,孙弘和诸葛恪就先斗起来了。

孙权死后,孙弘秘不发丧,想矫诏杀诸葛恪。诸葛恪知道了,先下手为强,借口请孙弘议事,趁其不备杀死孙弘,才独揽东吴内外军政大权。这之后,诸葛恪又废除了孙权晚年的一些苛政,收揽人心,在东兴之役中又击败来犯的魏军。吴国上下都对他非常赞赏。

但也正是因为东兴之役击败了魏军,诸葛恪就对魏军比较轻视,认为现在魏国皇帝曹芳无权,司马氏专权,人心不附,可以趁机兴兵伐魏。于是出动大军二十万人,这在吴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主动进攻魏国淮南地区。

吴军从春天开始进攻魏军,但困于坚城之下,久攻不下,一直到夏天,还没有攻克。将军们都劝诸葛恪应该主动退军,他不但不听,反而刚愎自用,对提意见的人分别加以处罚。等到夏天到来,天气炎热,疫病流行,诸葛恪不得已才开始主动退兵。在撤退的时候,又因为魏军追击,士卒伤病死亡比较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出兵淮南本来是诸葛恪意欲通过在疆场立功,加强自己在吴国的地位,但没想到铩羽而归。回到吴国朝廷之后,又怕本人指责他,就进行高压统治,不让别人说话。同时,虽然伐魏失败,但诸葛恪并没有死心,还想着要休整一番之后,再次出兵徐州和青州,大举伐魏。

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吴国皇帝孙亮在另一个辅政大臣孙峻的裹挟和策划之下,诛杀了诸葛恪,并且连诸葛恪的小儿子也一起杀死,还有诸葛恪的外甥、张昭的孙子张震,也一起被杀。

诸葛恪本传中,记载了不少人对诸葛恪的看法,都认为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其父诸葛瑾,还有张震的父亲、张昭的儿子张承,都很不看好诸葛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诸葛恪有个很明显的毛病,矜己陵人。也就是说,虽然诸葛恪确实也很有才干,但他自负聪明,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早晚都是要身死家破的。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的时候,刘备还在创业时期,诸葛亮也是创业元老,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出征,诸葛亮就留中居守,刘备在前线可以足兵足食。刘备死时,原来刘备集团中地位比较高的关羽、张飞都已身死,其他人无论资历还是地位,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比,当然只能是诸葛亮辅政。

诸葛亮受遗命辅政之后,因为蜀汉刚经历了刘备夷陵之战的严重失败,所以诸葛亮并没有马上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先整顿内政,休整士民,恢复国力。又五月渡泸,亲征南中,安定后方。

在这一切都安定之后,诸葛亮才率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虽然北伐无成,但也没有造成国家实力的严重损失。即便是在第一次北伐时,街亭失守,诸葛亮就可以收拢部队,退保汉中了,并没有以侥幸之心去博取成功。

虽然刘禅自己后来也说“政出葛氏,祭则寡人”,但无论刘禅,还是蜀汉内外大臣,无论诸葛亮生前,还是在他死后,都对他是心服口服的,没有什么不满。不仅如此,他死的时候诸葛瞻还很年幼,等到诸葛瞻刚长大成人,刘禅马上就开始给他加官进爵,开始锻炼他,蜀汉上下对他也很支持。这说明,诸葛亮在蜀汉是很得人心的。

而诸葛恪的情况完全不同,正因为他的出身在吴国并不是世家豪族,地位并不稳固,在受命辅政的时候,孙权还故意给他设置了牵制他的孙弘也一起辅政,所以,诸葛恪急于通过对外军事行动来调动和重组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资源,将权力向自己手里集中。

而他过于仓促的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在进兵不利之后又没有主动撤退,退兵之后又很怕朝臣非议,都是他性格所致。但是反过来说,这也是他所处的政治形势所决定的,他对吴国的军政的控制力有限,只能这么做。

他之所以怕朝臣非议,恰恰说明,如果朝臣非议比较多,他受到的攻击多了,他在朝廷的地位可能就保不住了,所以他只能以更高压的方式来镇压。结果是激发出了当初力保他辅政的孙峻突然发动政变,杀死了他。

而在诸葛恪之后,总揽吴国军政大权的孙峻也不太平,一直有人不断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杀死他,只不过几次他都能够先下手为强,先杀死对手。孙峻在三十八岁的时候突然暴病身亡,他的堂弟孙綝接替他,继续总揽吴国军政大权。后来孙綝又被孙休和丁奉设计,以同样的方式杀死,时年仅有二十八岁。

也就是说,从孙权死后,诸葛恪于座中诛杀孙弘开始,吴国就一直处于内斗状态,谁都没有能力彻底控制吴国政权,就像魏国的司马氏那样。直到孙皓继位之后,才完全控制了吴国的政治局势。但这时候吴国吴国也差不多快走到尽头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同样是辅佐幼主 诸葛亮和诸葛恪叔侄的下场有天壤之别”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诸葛亮的耻辱是什么?不是北伐失败 而是有诸葛恪这个侄子

诸葛亮的耻辱是什么?不是北伐失败 而是有诸葛恪这个侄子

诸葛恪,诸葛亮,孙权,诸葛瑾,刘备,东吴,张昭,叔父,时候,父亲,孙亮,孙峻,诸葛,一面,三国志,吴国,行为,酒宴,诸葛丞相,北伐,使者,人物,侄子,公元,儿子,后人,小人,幕宾,徐州,理想

2020-05-16 #故事会

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恪身为他的侄子 为什么如此糊涂!

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恪身为他的侄子 为什么如此糊涂!

诸葛恪,诸葛亮,东吴,太傅,敌人,孙权,诸葛瑾,东兴,位置,司马师,家族,丞相,大军,弟弟,将军,时候,新城,满门抄斩,蜀汉,长兄,诸葛家族,这样一个,神机妙算,丁奉,刘备,司马懿,吴狗,孙亮,孙峻,新君

2011-10-01 #经典故事

诸葛恪与诸葛亮 司马懿皆为托孤大臣?他一上位就帮张昭之子报仇

诸葛恪与诸葛亮 司马懿皆为托孤大臣?他一上位就帮张昭之子报仇

诸葛恪,孙权,孙弘,孙峻,张休,托孤,张昭,诸葛亮,东吴,儿子,司马懿,诸葛瑾,陆逊,大臣,李严,辅政大臣,顾谭,好友,方面,蜀汉,笔者,工作,刘备,区的,孙亮,曹丕,曹真,曹休,陈群,滕胤

2007-12-13 #故事阅读

诗评百家将51—十六国第一名将 文比诸葛亮武胜霍去病的慕容恪

诗评百家将51—十六国第一名将 文比诸葛亮武胜霍去病的慕容恪

慕容恪,冉闵,中原,名将,玄恭,将士,慕容垂,战役,皇帝,骑兵,慕舆根,冉魏,马啸,周尹,帝慕容,四子,强魏,慕容儁,慕容皝,朱龙马,次大,燕军,比诸,武胜,燕皇帝,王猛,石虎,行周公,葛亮,赵军

2014-02-02 #小故事

身为托孤重臣 诸葛恪的心态如何 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身为托孤重臣 诸葛恪的心态如何 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诸葛恪,孙权,三国志,博陆,孙亮,东吴,公安,幼主,心情,成语,才能,朝廷,皇太子,百姓,重任,诸葛恪传,中提,厉将士,多智,无忝尔,诸葛融,海滩,公元,主人公,丞相,事情,儿子,写信给,成语故事,尊号

2012-01-22 #短篇故事

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 除了扶持幼主之外 就是这短短几百字

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 除了扶持幼主之外 就是这短短几百字

诸葛亮,刘备,诸葛,蜀国,荆州,隆中对,后世,才能,刘禅,时候,军政,品格,布局,幼主,忠心,战略,益州,贡献,发展方向,希望能够,真的是,出谋划策,心佩,中施,关羽,刘表,刘备才,孙权,庞统,曹操

2008-07-03 #故事阅读

关于诸葛亮聪明机智的故事

关于诸葛亮聪明机智的故事

诸葛亮,周瑜,孔明,曹操,先生,僰道,诸葛恪,鲁肃,孙权,豆腐,公瑾,老人,蜀国,孟获,使臣,偷吃,涂上,侄儿,吴国,水战,粮草,粮道,周郎,袁绍,诸葛,笑着说,好的,鱼里,一大,个人

2020-09-26 #长篇故事

关于诸葛亮聪明机智的故事

关于诸葛亮聪明机智的故事

诸葛亮,周瑜,孔明,曹操,先生,僰道,诸葛恪,鲁肃,孙权,豆腐,公瑾,老人,蜀国,孟获,使臣,偷吃,涂上,侄儿,吴国,水战,粮草,粮道,周郎,袁绍,诸葛,笑着说,好的,鱼里,一大,个人

2020-09-2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