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火烧曹军 诸葛亮毫无惧色 为何火烧藤甲兵他却说必损阳寿

时间:2007-06-30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火攻就经常出现在战争中

提示:本文共有 22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火攻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火攻就经常出现在战争中。在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里,就有专门论述这方面内容的《火攻篇》。在这篇古代的文章里,对火攻的使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古代的军事指挥员重视火攻,是因为在缺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古代,运用自然手段加强战斗杀伤是必然的手段。在《孙子兵法》中说道:“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这是说用火辅助攻击作用明显,以水辅助攻击会造成很强的威势。因此,火攻和水攻就经常出现在战场上。

由于在使用的难易条件,使用的可控性上,火攻要比水攻有更强的优势,所以,火攻就更经常性地出现在战场上。在整个《三国演义》里,除了那次著名的水淹七军,对水攻的描写是有限的。

三国中诸葛亮数次利用“火攻”计策。

可是对火攻则完全不同了。在整个《三国演义》里,火攻充斥了整部书。三国的几次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火攻取胜。至于其他的小的战役更是不胜枚举。

而《三国演义》的主角诸葛亮更是用火的高手。在他一出山,就从火烧博望坡开始,烧得曹军焦头烂额,损失惨重,以至于留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美名,这三把火,曹军足有三十万之众片甲不回。

诸葛亮在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中,歼灭了无数曹军。到了夷陵之战后,蜀军在刘备的指挥下,也被东吴的陆逊一把火烧了个惨败。刘备虽然逃回了白帝城,可是也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在刘备去世前,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誓言要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当时,蜀军的主力大部损失在了夷陵之战。而蜀汉的南方,当地豪强煽动当地少数民族,趁机造反。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编练新军。等到两年后,军队训练就绪,就亲自率领蜀军开始南征。

七擒孟获,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在这次南征中,诸葛亮听取了马谡的建议,决定“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以收服反叛者的心为主。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在这次南征中,发生了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孟获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头领,在少数民族部落中威望很高。在其他叛乱平底之后,孟获依然凭借着当地的地理环境,负隅顽抗,坚不投降。因此,收服孟获,关系到这一次南征的成败。因此,诸葛亮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攻心政策相结合的手段,对孟获进行了一系列的征讨。

诸葛亮火烧藤甲军就发生在这七擒孟获的最后一擒上。在此之前,诸葛亮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六擒孟获。孟获已经走投无路,最后只得前往乌戈国求助。乌戈国的国主答应起兵为孟获报仇,于是出动他们国家特有的三万藤甲兵,来与诸葛亮交战。

藤甲军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身穿的藤甲。这种藤甲是由用油反复浸泡晒干十几次的藤造成的。这种藤甲,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这种军队,可谓所向无敌,无坚不摧。

诸葛亮在不了解这种军队的情况下,果然一交手就吃了亏。一仗下来,蜀军被打得狼狈败回。但是,这是南征的最后一仗,无论如何也要取胜。因此,诸葛亮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

诸葛亮依然采用的是埋伏计,但是,这一次的埋伏不同以往。他针对孟获认为埋伏必要在林木丛杂之处的看法,专门挑了一个没有林木,光秃秃的山谷埋伏。他将制造好的地雷埋在谷中,用来对付孟获的藤甲军。

果然,在诸葛亮的骄兵之计下,藤甲军连夺蜀军七个营寨,打了十五场胜仗。孟获等人认为诸葛亮已经计穷,胜利在望了。在这种情况下,藤甲军被诸葛亮引进了山谷。在地雷和蜀军的纵火下,藤甲军被火攻得全军覆没,全部被烧死在山谷中。

这一仗,诸葛亮利用“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的原理,抓住了藤甲军的藤甲经过油浸泡的特点,以火攻可敌。

可是在这一仗过后,诸葛亮却发出了感叹,说自己虽然有功于社稷,但是必损阳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多次运用火攻克敌,在战争中,被他烧死的敌人不计其数。可是为什么单单对这次火攻的后果那么介意呢。这是因为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

火烧曹魏的兵马,是为了兴复汉室。曹魏的兵马都是诸葛亮的敌人。为了兴复汉室,就必须要消灭这些兵马。这些魏军,都是跟随曹操多年的军队,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汉室,只有曹操的命令。可以说,他们都是曹操篡汉的帮凶。

对这些曹操的帮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有消灭一条道路。如果诸葛亮不消灭他们,他们也会消灭诸葛亮。而且,曹操的兵士都有家眷,虽然消灭他们,也不会让他们造成灭门之灾。

而火烧藤甲军,则违背了诸葛亮本来的心愿,这使得他十分的自责。乌戈国本来和蜀国无冤无仇,只是为了给孟获报仇才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诸葛亮连孟获都不想消灭,更何况是他们呢?

可是,这些藤甲军跟本不可理喻。他们根本就不理睬蜀汉的政策,只相信自己的武力。诸葛亮为了南征的胜利,只有彻底消灭他们。而且,由于藤甲军的藤甲的特殊性,只能采取火攻。可是,水火无情,采取火攻,这三万藤甲军就不可能有逃生的希望。

而这三万藤甲军,是乌戈国的主要男性,这一场火攻,让整个乌戈国的男性死亡殆尽。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下,缺乏男性保护的部族,很可能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灾难。诸葛亮所说的,自己罪孽深重,也是指这种情况。

因此,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延续,为了北伐的成功。他首先巩固后方,亲自率领军队南征。虽然七擒七纵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平定了南方。但是,战争带来的杀戮也是在所难免的。诸葛亮运用埋伏和火攻的办法,消灭了乌戈国的三万藤甲军,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违背了他不愿意杀戮的本心。

在消灭了乌戈国的大多数男人后,诸葛亮对乌戈国抱有难言的愧疚。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罪的,有伤天和,必然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折损阳寿。这也就是诸葛亮感慨的原因。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火烧曹军 诸葛亮毫无惧色 为何火烧藤甲兵他却说必损阳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诸葛亮烧曹军都毫无惧色 为何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

三国演义:诸葛亮烧曹军都毫无惧色 为何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

诸葛亮,藤甲兵,曹操,三国演义,孟获,盘蛇谷,诸葛,新野,蜀国,藤甲,乌戈国,赵云,魏延,史小,博望,原因,山谷,社稷,计谋,赤壁之战,身体,阳寿,这不是,刘秀,兀突骨,周瑜,夏侯,曹军,罗贯中,谷中

2017-12-21 #故事大全

三国时期 曾大败诸葛亮的藤甲兵后裔今何在?

三国时期 曾大败诸葛亮的藤甲兵后裔今何在?

藤甲,藤甲兵,后裔,后人,安顺,村里,游客,孟获,藤甲军,藤甲胄,诸葛亮,传统,文化,老人们,余人,乌戈,方成,诸葛,在身,小村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于家,衣风格,人家,三国演义,令人生畏,南征,先用,共同努力,反复研究

2011-04-16 #故事大全

七擒孟获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是不是有伤天和?

七擒孟获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是不是有伤天和?

诸葛亮,藤甲兵,南蛮,北伐,天和,汉室,刘备,孟获,蜀汉,起兵,赵云,使命,大义,小义,无辜,顶梁柱,七擒孟获,刘备入,三国谋士,关羽,诸葛丞相,能安,都会,中原,一家子,丈夫,三国演义,个人,东西,军务

2013-03-16 #短篇故事

小说中的“藤甲兵”非常强大 为啥诸葛亮不用?原因很简单

小说中的“藤甲兵”非常强大 为啥诸葛亮不用?原因很简单

护具,藤甲兵,士兵,诸葛亮,小说,藤甲,原因,因素,方面,材料,盔甲,穿着,防具,制作工艺,是古代,都知道,醉佳,孔明之,藤甲军,诸葛,在战场上,大破,能大,花时间,历史,事实,一段时间,中国,人数,先用

2019-03-27 #短篇故事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减寿 而火烧赤壁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不会?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减寿 而火烧赤壁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不会?

诸葛亮,藤甲军,乌戈国,小说,新野,夏侯惇,曹军,曹操,种类,国王,兀突骨,刘备,曹仁,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国演义,南征,战争,罪孽,阴德,进攻,这个民族,周瑜,孙刘,孟获,常关,诸葛,明一,藤甲兵,众将

2016-11-09 #经典故事

三国最强兵团——藤甲兵 诸葛亮为何不在北伐中使用?看照片便知

三国最强兵团——藤甲兵 诸葛亮为何不在北伐中使用?看照片便知

藤甲兵,藤甲,军团,诸葛亮,区的,西南地,对方,战甲,机动性,桐油,藤蔓,防御力,西南地区,有关,少军,刘备,曹操,马超,白耳军,次才,中出,都会,三国演义,东吴,丹阳,作用,体力,再加,军队,冶铁

2020-08-13 #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曾让诸葛亮损寿的“藤甲兵” 为何不用在北伐中

《三国演义》中曾让诸葛亮损寿的“藤甲兵” 为何不用在北伐中

诸葛亮,桃花水,乌戈,藤甲兵,藤甲,国人,乌戈国,孟获,功效,国王,方法,演义,部队,移动,无当飞军,史而言,兀突骨,吕凯,左慈,带来洞主,王平,罗贯中,藤甲军,诸葛,谷里,魏营,能大,功勋,万物,丞相

2007-03-03 #故事会

诸葛亮数次用火攻 收获颇多 为何在火烧藤甲兵时 道阳寿要折

诸葛亮数次用火攻 收获颇多 为何在火烧藤甲兵时 道阳寿要折

诸葛亮,孟获,诸葛,藤甲兵,刘备,夏侯淳,曹操,司马懿,曹仁,大军,大火,战役,新野,孔明,藤甲军,这一生,军队,士兵,时候,无辜,续命,计策,火烧赤壁,认为自己,那么多,万大,刘军,司马,孙权,方谷

2014-03-3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