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还在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小心被AI抢走饭碗|远读重洋

时间:2007-07-15

1万个小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花3个小时,那就是差不多10年的时间;每天花6个小时,就是差不多5年的时间

提示:本文共有 65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来源:远读重洋

你肯定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认为:一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专注学习、实践1万个小时,那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1万个小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花3个小时,那就是差不多10年的时间;每天花6个小时,就是差不多5年的时间。

这个1万小时定律,最早是在1993年,由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来的,他研究总结出来了一个“10年定律”:在所有学科、所有领域,只要花费10年时间,你就可以称为顶尖专家。

不过这个定律被人熟知,还要等到2008年。

当时,加拿大的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版了一本叫《异类》的畅销书,里面就引用了这个观点,并且把它改造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1万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出现之后,马上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很多人也开始用这个定律,来鞭策自己学习、训练,试图通过“1万小时定律”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家,获得更好的人生。

也有人使用这个定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早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赢在起跑线上。

不过,有一本书,却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

这本书的名字叫“Range”,直译过来就是范围、广度;副标题是: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翻译成中文就是:为什么通才能够大获全胜?结合这两个标题,我想把书名翻译成《广度制胜》。

这本书的作者叫大卫·爱泼斯坦,是美国华盛顿的一位资深记者和撰稿人。

他在这本书里提出:通过“1万小时定律”等方法,让一个人尽快“专业化”,在过去可能有用,但是现在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在今天和未来,想要取得成功,不在于尽早、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专业化训练,而在于尽可能广范围地进行学习。

· 01 ·

国际象棋大师的不同结局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先给你看两个故事,你可以看看自己能不能看出点什么。

第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匈牙利有个叫拉兹洛·波尔加的男青年,他在大学期间,认真研读了很多伟大人物的传记。

拉兹洛·波尔加

从这些伟大人物的经历中,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伟大人物,大多数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和训练的,所以很早就成为了一个方面的专家。

根据这个发现,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自己也采用“早期专业化”的方式育儿,那他就能把任何新生儿都变成天才。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他还开始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做实验。

波尔加的第一个女儿苏珊出生的时候,国际象棋很流行,于是他决定把女儿培养成国际象棋的冠军。在苏珊4岁的时候,波尔加就开始对她进行象棋培训。

苏珊·波尔加

他为苏珊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早上先起床锻炼身体,等10点吃完早饭后,剩下的时间就全是漫长的象棋训练。

为了方便下棋,在苏珊到了该入学的年纪,波尔加也没把她送去学校,而是选择在家进行教育。同时,波尔加自己也会深入研究国际象棋,以便能够给苏珊提供最好的辅导。

等他自己的水平不足以辅导苏珊之后,他又给苏珊请来了资深的国际象棋教练。总之,在下象棋这件事上,苏珊很小就开始执行“1万小时定律”。

在这样的训练下,苏珊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1岁的时候,苏珊就赢得了国际象棋锦标赛少年组的冠军;17岁的时候,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资格参加“世锦赛男子象棋”的女性。

当时的国际象棋比赛,还不允许女性参赛,但在苏珊取得这样的成就之后,国际象棋联合会就特意修改了规则,允许女性参加。

就在规则修改之后的第二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比赛举行了,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国际象棋团体赛。

匈牙利派去参赛的四名队员中,有三名都是女性,这三名女性还都出自同一个家庭:没错,她们都是波尔加的孩子。

波尔加三姐妹

除了训练苏珊,波尔加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她的两个妹妹也进行了严格的国际象棋培训,把她们也都培养成了国际象棋高手。

就这样,苏珊三姐妹一起代表匈牙利,参加了这次的国际象棋比赛,而且帮助匈牙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打败了已经连胜11届的国际象棋强国苏联。

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国际象棋大师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卡斯帕洛夫。

卡斯帕洛夫

卡斯帕洛夫从7岁开始训练国际象棋;13岁,就从少年世锦赛中脱颖而出;15岁,就赢得了世锦赛的冠军,成为这个级别赛事上最年轻的棋手。

22岁,卡斯帕洛夫击败当时的世界冠军,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之后,他保持这一纪录长达30年。

所以,我们说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手,一点也不为过。

可就是这位史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手,却在1997年的一场比赛中输了。输给了谁呢?输给了深蓝(Deep Blue),这是IBM研发的超级计算机。

卡斯帕洛夫对战深蓝

这还是在1997年,人工智能技术远不如今天。以现在的人工智能水平,不要说国际象棋了,就连棋类游戏中最复杂的围棋,也已经被人工智能攻陷了。

谷歌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2016年以5:0击败了欧洲围棋冠军范辉;同年,以4:1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在2017年,又以3:0再次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

柯洁输给AlphaGo

你发现没有,如果说在棋类游戏中,取得世界冠军就是成功的话,那人类几乎已经不可能成功了。

· 02 ·

为什么说“1万小时定律“已经过时

不知道你从上面的两个故事里看出了什么,作者的看法是:

上面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波尔加的专业化训练看上去非常成功;

而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人工智能刚刚起步,就封死了国际象棋的天花板。

现在又过去了20年,人工智能已经变得更加强大,但是人类的“专业化”训练能达到的水平,依然跟过去差不多。

如果把波尔加的故事放在今天,那他就会悲哀地发现,自己不管在孩子身上花多少时间,他的孩子都不可能拿到真正的世界冠军了,因为人已经在这方面干不过机器人了。

这就是作者认为“专业化”训练已经过时的主要原因,因为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遵循“1万小时定律”,你都已经赶不上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了。

你花1万个小时,真的掌握了一个新技能,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

但是第2天,可能就会横空出世一个新软件,它比你掌握的技能更厉害,比你知道的知识更丰富,可以瞬间让你这个“专家”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

那你进行这1万个小时的训练,还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有人花1万个小时学会了五笔打字法,结果发现现在的拼音输入法越来越智能,以后还可能还有非常准确的语音输入法,那学习五笔打字法的意义何在呢?

当然作者这么说,并不是否定学习的意义,而是说,你的学习方法应该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以前的社会,可能比较需要那种“专业化”的深度学习,也有足够多的“1万个小时”让你积累、蜕变。

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新技术日新月异,你没必要,也没时间去使用“1万小时定律”。

真正对这个社会有用的,是另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拥有战略思维的“广度学习”。

· 03 ·

这么做,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抢饭碗

事实上,广度学习也是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竞争优势。

你可能不知道,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悖论,叫莫拉维克悖论。

这个悖论指出,机器人虽然很擅长解决一些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却出奇的笨拙。

比如说,机器人在下棋上很牛,但是却很难做到像人类一样双足行走。用两条腿走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就能轻松掌握,但是世界上至今还没有研究出能够平稳地,用双腿走路的机器人。

这个悖论说明,人工智能和人,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优势和劣势。

人工智能很善于战术层面的学习,比如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只要通过重复的练习,就能够获得。

但是同时,人工智能在战略层面的学习能力却很差,因为这种能力是一种复合型的能力,也就是说你要把很多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单纯地重复练习而掌握的。比如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运作企业等等,这些能力依然是人类比较擅长。

换句话说,在“专业化”训练、深度学习方面,人工智能拥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在“战略思维”训练、广度学习方面,人类拥有绝对优势。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迷信“1万小时定律”,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专家,那你就是在拿人类的劣势,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在比拼。

大多数的专业化训练和刻意练习,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学习战术。而这恰恰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部分。

你花1万小时熟练掌握的技能,人工智能可能不到几分钟就学会了,而且比你掌握得还好,你说你怎么跟它比。

而且作者认为,就算我们不考虑人工智能的问题,刻意练习的学习方式也会变得越来越无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刻意训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反馈,让自己对某个技能变得越来越熟练。

也就是说,你在练习这个技能的时候,你得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它是有固定规则的,你要做的,只是通过重复来掌握这种规则。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非常重要的技能,都不再有清晰的规则了,比如说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这些技能对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你显然无法通过重复练习来提升它们。

它们不仅没有清晰的规则,而且每次的问题也不会重复出现。

比如说,你每次沟通的对象都会变化,那你用同样的沟通方式,可能用在一个人身上有效,但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就失效了。

所以在未来,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对某一个确定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拥有战略思维,让自己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做出更灵活的反应。

· 04 ·

战略思维需要的“两种能力”

作者认为,想要拥有战略思维,至少得掌握两个方面的能力:

一、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的能力,就是指你从具体的事件和物品当中,提取背后的运行规律,以及抽象概念的能力。

比如说,给你一组不同颜色的物品:有红色的围巾、白色的棉花、蓝色的水、白色的衣服等等,这时候你就很容易通过颜色把这些东西区分开,这其实就是使用了抽象思维能力,把具体的白色棉花、白色衣服,通过“白色”这个抽象概念给区分了出来。

作者认为,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对现代社会的人尤其重要。因为有这种能力,你就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规律灵活处理各种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你就只能依赖于过去的具体经验,处理问题的手段就会非常单一。

心理学家曾经在苏联做过一个研究,当时的苏联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原始部落,所以心理学家就想研究一下,原始部落的人在思维上跟现代人有什么不同。

于是,心理学家就让不同地区的人,参与了一个相同的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就是将不同的物品放到一起,然后让人们从里面挑出一个最不同的物品。

比如说,有这样一组物品:锤子、锯子、斧头和木头,这四种东西里面哪一种最不一样呢?

左右滑动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简单,答案不就是木头吗?锤子、锯子、斧头这些都是工具,只有木头不是。

但是,原始部落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根本想不通,为什么锤子、锯子和斧头能组成一个团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三个放在一起一点儿用都没有。

反而是锯子可以锯木头、斧子可以砍木头,所以在他们眼里,这三个才是一伙儿的,而锤子才是其中最不一样的东西,因为锤子没办法用在木头上。

那为什么原始部落的人会这么想呢?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工具”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只能根据生活经验里的用法,来解决这个分组的问题。

二、类比和迁移能力

类比和迁移能力就是指,你要能够把你从一个东西上抽象总结出来的规律,灵活运用在其它事情上。

类比和迁移能力,其实就是指,你要能够把你抽象出来的规律,灵活运用在其它事情上。如果你能同时掌握抽象思维能力和类比迁移能力,那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多很多。

不信的话,我给你出一道思考题,你可以试着解答一下。题目是:

有一种射线可以摧毁肿瘤,如果射线的强度足够高的话,就可以杀死肿瘤。

但是问题是,如果直接用高强度的射线照射肿瘤,那健康的组织也会同时被杀死。如果采用强度很弱的射线,虽然对健康组织没伤害,但同时对肿瘤也没法起作用。

那请问: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不破坏健康的组织呢?

怎么样,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是不是一点儿提示也不给你的话,你觉得就是一头雾水呢?

题目都已经说了不可能既保护好健康组织,同时又杀死肿瘤了,怎么可能还有办法呢?

别急,一开始想不出办法没关系,等我给你一点提示,看看你能不能在看完提示之后,再想出办法。

这个提示,是一个故事:

有一个将军,要攻打一座城池。如果所有的士兵一起上,那将军就能轻易把城池拿下。不过,因为通往城池的路很窄,大部队没办法一起上。

不过,将军知道很多条小路,都可以到达这座城池。于是,他就把部队分成了一小队一小队,然后从不同的道路出发。最后,所有的士兵一起来到了城池下,把城池攻了下来。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你有没有想到解决癌细胞的方法呢?如果你还是想不到,那我再给你一个提示。

这个提示依然是一个故事。

有一座房子着火了,正好这座房子的旁边有一个湖泊。所以周围的邻居就都拿着水桶,从湖里面提水,一桶一桶地给房子灭火。

但是火太大,一桶水不顶事,所以灭火的效果不太好,火一直没有扑灭。

这时消防队员站了出来,他让所有邻居拎完水以后,先别急着泼,而是围着房子站成一个圈。然后等他一声令下之后,再一起泼水。就这样,泼了几次水之后,火就被扑灭了。

怎么样?现在你有没有想出杀死肿瘤的办法呢?

可能有的人已经想到了,那就是用很多束低强度的射线,从不同的方向一起来照射肿瘤。

这么一来,这些低强度的射线,就能合力把肿瘤杀死,但是每一束射线又不至于破坏健康的组织。

其实上面的这个题目和两次提示,都是心理学家设计的一个实验。目的就是检验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类比迁移能力强不强。

心理学家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开始只有10%的人能给出正确答案;但是听完第一个故事之后,就有30%的人想到了答案;等听完两个故事之后,80%的人就都给出了答案。

这就是因为人们在听后面的两个故事的时候,抽象出了一个“分兵包围”的策略,然后把这个策略平移到了对付肿瘤上。

· 05 ·

只有“广度学习”,才能拓宽人生的广度

如果你想要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和类比迁移能力,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给出的办法,就是我们在前面说的“广度学习”。

也就是说,我不花1万个小时深度学习一个技能了,我把1万个小时分开,1个小时学1个新知识,这样总共就可以学1万个知识,然后我从这1万个不同的知识里找规律、找联系,总结出一些抽象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说不准哪天,就能把以前总结好的策略和方法,类比迁移到遇到解决当下的问题上了。

作者在书里面,还举了一个乔布斯的例子。乔布斯在大学的时候,旁听了很多课,比如说书法课、音乐课等等,虽然这些课他学的不是很深入,跟他的专业也毫无关系。

但是后来在他创业的时候,这些课却都派上了用场。

比如,苹果手机里的很多字体,其实就是乔布斯把大学书法课里学到的东西,类比迁移到了苹果手机里,这才设计出来的。

如果当时他没有上这些课的话,那他很可能就没法创造出这些字体了。

另外,除了可以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和类比迁移能力之外,广度学习还能应用在规划人生上。

很多人可能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以前有梦想,不过现在被现实打击的没有了。

但是这么想的人,他的梦想真的是被现实打击没的吗?他以前的梦想,就真的是他可以追求一生的梦想吗?

其实,都不是。这些人失去梦想,并不是因为现实的打击,而是因为他们以前的梦想没法和自己真实的人生完全匹配。

他们以前的梦想,也从来不是他们真正能够追求一生的梦想,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里,其实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放弃了以前的梦想。

只不过因为在人生中积累的太少,没办法找到新的梦想,所以就只能怀念旧的梦想而已。

而大多数真正有梦想的人,其实都是在人生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拥有一定的“人生广度”之后,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梦想的。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成功人士,找到自己真正梦想的时间,大多都在中年时期,甚至还有人是在晚年时期。

这就是因为,在这个年纪,他们的梦想才能真正和自己的人生相匹配了。

当然,虽然这本书一直在强调“广度”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代表深度就完全不需要了。在你找到自己真正的梦想之后,还是需要在深度上下功夫钻研的。

最后,我想把数学家弗里曼·戴森写的一段话送给你:

鸟儿在高空中飞翔,遥望广阔的大地;青蛙住在地下的泥土里,只能看到附近生长的花朵。科学领域里的青蛙越来越多,他们只局限在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但这个世界既宽广又深邃,所以我们需要鸟儿和青蛙共同探索。

希望你的人生,既能看到广阔的大地,也能看到附近的花朵,既拥有广度,也拥有深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还在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小心被AI抢走饭碗|远读重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分享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小故事

分享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小故事

郭壮,罗松,菊儿,花罗汉,陈师傅,小姐,铁碗,二秃子,罗家,师傅,武功,徒弟,傻小子,一万小时定律,时候,秃子,评论,丫鬟,后花园,家丁,小丫,清平,桌子,这小子,一身,大堂,夫人,左脚,强盗,快滚

2020-06-03 #小故事

分享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小故事

分享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小故事

郭壮,罗松,菊儿,花罗汉,陈师傅,小姐,铁碗,二秃子,罗家,师傅,武功,徒弟,傻小子,一万小时定律,时候,秃子,评论,丫鬟,后花园,家丁,小丫,清平,桌子,这小子,一身,大堂,夫人,左脚,强盗,快滚

2009-12-26 #经典故事

一万小时定律不靠谱 “重复性练习”不能取代“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不靠谱 “重复性练习”不能取代“刻意练习”

时间,技能,目标,小时,K.,小目,成就,一万小时定律,专家,才能,能力,观点,威尔,格拉德,每天都,准则,天才,情况,所在,水平,状态,领域,音乐,进步,莫扎,会让你,要知道,需要你,专业,上达

2017-07-23 #经典故事

一万小时定律中的经典故事

一万小时定律中的经典故事

小时,时间,天才,学生,威尔,乔伊,格拉德,大学,比尔盖茨,心理学家,小提琴,美国,工作,属于自己,密歇根大学,都会,东西,作用,内容,同学,才能,机会,比尔,水平,神话,研究生,细数,领域,研究,他自己

2017-06-25 #故事大全

一万小时成功定律的励志小故事

一万小时成功定律的励志小故事

小时,领域,国际象棋,女儿,时间,理论,运动员,研究,任何一个,就必须,丹尼尔,列维,亲爱的朋友,埃里克森,安德斯,格拉德,维尔,波尔,菲尔普斯,麦克,心理学家,三姐妹,打乒乓球,故事,上个世纪,个人,天分,中国,人类,全年

2020-06-02 #短篇故事

莫扎特也不是天才!懂得“一万个小时”定律 孩子成才无忧

莫扎特也不是天才!懂得“一万个小时”定律 孩子成才无忧

小时,莫扎特,比别,艾克森,研究人员,作曲家,作品,才能,小提琴,成就,明日之星,时间,钢琴家,音乐家,领域,研究,音乐老师,音乐学院,力一,多努,望成,莫扎,小提琴家,心理学家,与生俱来,一家,关键,专精,国际,情况

2020-03-16 #经典故事

5个关于坚持意义的小故事

5个关于坚持意义的小故事

意义,小伙,小故事,专家,小时,三个月,定律,朋友,老虎,竞争对手,竞争,比你,上帝,实力,弟弟,损失,聪明人,问题,领域,比别,科姆,一万小时定律,你就会,只要你,是这样,跑得比,人生,个人,傻子,哥哥

2020-04-14 #小故事

5个关于坚持意义的小故事

5个关于坚持意义的小故事

意义,小伙,小故事,专家,小时,三个月,定律,朋友,老虎,竞争对手,竞争,比你,上帝,实力,弟弟,损失,聪明人,问题,领域,比别,科姆,一万小时定律,你就会,只要你,是这样,跑得比,人生,个人,傻子,哥哥

2020-05-1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