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电影赏析:《让子弹飞》过火不叫遗憾 霸者睥睨天下

时间:2007-07-16

从个人感觉上讲,姜文能够把影片拍到这种级别,无论是感觉、剧本、导演、表演、动作、画面、喜剧、音响效果等方面,都已经完全超过我个人对电影的审美标准了

提示:本文共有 51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有的电影好看,有的电影给力,《让子弹飞》显然是既好看又给力的那种独一无二类。从个人感觉上讲,姜文能够把影片拍到这种级别,无论是感觉、剧本、导演、表演、动作、画面、喜剧、音响效果等方面,都已经完全超过我个人对电影的审美标准了。可是在我能力之外,依然有很多影迷或专业人士认为本片有些“过火”,于是给其扣上了“仅此而已,不够完美”等帽子。呵呵~~ 这让我想到了今年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评选。徐帆就是因为表演太用力,太过火,而输给了吕丽萍,可是我想问问所有人,你们是更愿意去看过火的徐帆呢,还是更愿意去看“完美”的吕丽萍呢?

啥剧本叫简单,啥剧本叫复杂?

“麻匪死磕恶霸”,《让子弹飞》的故事似乎简单地能够用一个短语来总结。这简直就像用“一个人救了一群人”来总结《辛德勒的名单》一般可笑。设计一个东西和实现一个东西是完全两码事。很多人很会设计一种很“拧巴”的情景,可是拧巴之后呢?紧张的氛围如何铺开;各方势力如何一波三折地角力;节奏在某事某刻是改快一点儿还是慢一点儿;动作戏该打几分钟,让谁赢;谁该死、谁该伤、怎么死、怎么伤,这种种的细节如何做到合理合适才是更显示功力的。也正是因为在这些细节上的不断精益求精,才使得修改了三十几稿的《让子弹飞》在故事层面上达到了近完美的姿态。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误会”,并以此为引子,引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个性交锋。如果没有这场误会,三个个性截然不同的人也不会拧到一起去。这个引子是相当有延展性的,而后期的延展更是精彩绝伦。引子之后是导火索,六子的死、县长夫人的死,使得麻匪头子张牧之和假扮汤师爷的马邦德与黄四郎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导火索之后就是连场角力了,次过程的跌宕起伏之程度在电影史上也足以留下一笔。虽然是单纯的你来我往的二人角力,但是在细节上的丰富和精细,让每一次形势的逆转都出乎角色的意料之外,也出乎观众的意料之外。在双方人马谁都占不了绝对的主动的情况下,一种“险”就深深埋下了。因为对手的顽强,双方必须在必要的时刻兵行险招,而兵行险招的代价就是人性也跟着滑向悬崖的边缘。就好像如果没有诺兰和希斯-莱杰打造的绝世小丑,蝙蝠侠就永远只是一个单薄的超级英雄,而永远不会化身为黑暗骑士一样。如何把故事上的拧巴,真正发展开来,让观众看到这种拧巴拧出的效果,才是能够叫做“才华”的本事。《让子弹飞》显然证明了主创们的才华横溢。

过火的表演看着多给力啊!

说句实话,就算是口味偏重的本人,也认为《让子弹飞》中姜文和周润发的表演有些过火。可是,这种过火却给人难以言喻的给力感,因为你会臣服,臣服在这种过火的嚣张中。本片中除了葛优意外,其他演员的表演其实都挺过火的,姜文和周润发是长线过火,张默、陈坤等其他汉子也时不时得演得很过火。好在这片子本身就像是冬天端上的一个麻辣火锅。一种爷们儿光着膀子,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吃到High、聊到High,谁还管第二天上不上火?如果这时候非要有个服务员端来几罐王老吉来败兴致,不被骂个狗血喷头才怪呢。于是,我选择了把自己的火气也调大一些,奉陪到底了。能够如西恩-潘那样“大而化小”的境界确实是演技的一种高峰,但是在商业片中能够给足过火的力道,也真的是令人血脉喷张啊。话说回来,那些靠文艺片拿奥斯卡的影帝影后们,后来到商业片里去表演,也大多容易给人过火的感觉哈。

影片最彰显表演的段落有两个,也是最容易给人“过火”感觉的地方。一个是三人餐桌,一个是张牧之让马邦德帮忙翻译“惊喜”。这两个段落一个是比较缓的压迫,一个是比较急的压迫,总之都会给观众极大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一方面来自于导演出色的调度(前一段尤甚),另一方面来自于演员“过火”的表演(后一段尤甚)。如果观众事先没有将自己的火气也跟着调大的话,这两段表演基本上是接不住的。其实即便是已经适应了全片普遍的火大,也很可能接不住这两段更过火的演出。可是,如果没有过火的演出,这两段戏的根基就不复存在了。如果没有姜文、周润发和葛优的表演,三人餐桌怎么可能如此“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姜文的过火表演,翻译的那场戏就该直接删掉了。

血腥场面受不了,喜剧段落很想笑?

影片有两场戏确实比较考验内地传统观众的观影习惯的。一个是六子剖腹那场,一个是黄四郎手下假扮麻匪去祸害某家媳妇的那场。这两场说白来,就是类型片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色情与暴力。只是在姜文这里,色情和暴力并不是作为独立元素塞入影片的,如果是那种删与留都无所谓的那种商业性填充,内地百姓喜闻乐见,可是偏偏本片中两个商业元素都和叙事紧密联系。这就导致观众在看这种刺激性段落时附加了感情色彩,这样一来由于感情偏向的催化作用,色情与暴力产生的刺激就会被成几何倍数般放大,自然就会有人受不了。这也证明了姜文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做纯粹的商业片,可实际上他绝不是以做纯粹商业片为目标的。他的野心仍旧很大。他无意做商业片,只是想证明他对商业元素玩儿得转。

为了这部电影,特地从网上订了本马识途的《夜谭十记》,找到里面的《盗官记》看,才知,这个小说20年前自己上大学时就读过,只是后来把它记成了另一个名字,马识途的小说写得不像小说,像一个识几个大字的人小文人只言片话记录了一下自己听说过的被千百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一个山里的大匪,有一天遇到一机会,买了一个县官,在任上遇到了一个当地之霸,于是土匪和恶霸开始斗智斗勇,后来假县长做了许多好事,但还是挂了。

这事就完了,如果再有后来,就是那个土匪的兄弟们在死了大哥之后群龙无首,上井岗山当了红军,跟了朱毛。其实,井岗山早期红军里的王佐、袁文才都是土匪出身。

而姜文的《让子弹飞》里,大土匪张牧之(张麻子,姜文饰)没有死,而是退隐山林,而他的兄弟们也没有去井岗山,因为姜文将故事发生时间提前了10年,正是北洋时代中期,共产党还没有成立,北伐也没有开始,大家还坐着马拉火车,一路气笛,带着美女花姐(周韵饰)奔上海浦东而去,里面有句台词是“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北洋时代的人怎么会知浦东会最终成为上海的代名词的?这实在突兀――如果你没有想像的翅膀就会难以理解,这想像又正是这部电影最需要的理解方式,六成的故事,三成的志异,加上一成的想像。

不过,八成的中国观众都是不习惯靠想像为一部电影圆满故事,好在他们还能适应中国传统的传奇志异的小说方法:中国大部分古典小说,即使四大名著,至少有两本算得上传奇志异,水浒和西游,后者尤其是志异的范本,而所谓志异,是用千人万人民间传说的力量在原有的故事之上加一个壳,因为这壳又不是一个人垒的,所以,也不会遵循着一个人思维和描述的逻辑,《让子弹飞》的原型故事,即那个六成的真实,是发生在北洋年间的一件强盗进城的事,导演姜文和他的编剧们假定让它进入一个千人万人传说的通道里,又在其外在覆了一层又一层的传奇和志异,这传奇和志异其实也不只是人的嘴在说,而是画面、音乐、蒙太奇――即电影语言。

所谓牛逼,正在于它六成故事之外的这四成东西--三成志异加一成想像。

其实志异和传奇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11月23日朝鲜与韩国发生延坪岛炮战,战事一发,你看谁还在乎它的真实内容到底怎么样的呢?

就是那些标榜客观真实的西方媒体,还不是故意忽视韩国“护国军演”的挑衅,以及韩方开炮在前的真实,而是借机大力抨击朝鲜的武力侵略,为之后可能采取的军事、政治行动做铺垫;而朝鲜方面,亦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战胜者的姿态,那个“声音比枪炮还牛逼”的长得颇像邢志斌的的国家女主播李春姬一播而世界闻名。

当然,韩朝炮战这事不是张麻子他们干的,也不是姜文他们导演的。

但张麻子他们干的和姜文他们导演的这部电影,可以是任何事,也包括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把土匪张麻子比喻为朝鲜,而把黄四郎(周润发饰)比喻为韩国以及背后撑腰的美国,把这部电影比喻成现在日趋严峻的朝韩局势,又有什么不可以?

电影里的黄四郎为了霸害乡里,特地招来一个和自己样子一样的替身(当然也是周润发自己饰演的),我们说韩国总统李明博就是美国或者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替身又有什么不可以?

若果如果,其实,姜文在电影里给出的一系列造反和革命的影像哲学亦都可铺张开来用在这些更大的国际政治事件上,比如,电影最后解决黄四郎的办法,并不是办了黄四郎本人,而是先办了他的替身。

比如,萨达姆为什么要被勒死(2006年)?

再比如,而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抓住本·拉登,或让他死(未来)?

或者,许多人看到这个段落也会在这个北洋时代的故事里想几十年后的到文革(过去)和更几十年后的今天(现在)。

我相信绝大多数看《让子弹飞》的观众,走到那三成的志异部分就已经为它深深沉迷,姜文在那个部分里铺排了大量华丽的电影语言,它所以被为称为电影语言,因其在被完全理解之前,就是只凭电影的声光像足以击倒观众的观感,比如“告祭老六”、“鸿门宴”和“为强奸辩护”3大段大戏。

老六(张默饰)在讲茶大堂里与黄四郎的主管胡万(陈坤饰)“比恶”,不惜自剖肠肚让对方看自己是不是只吃了一碗凉粉,中计身死,死后一众兄弟个个到他的墓前做哀痛科诅咒发誓,一人一句,每句都颇耐玩味,尤其是老五(李静饰)和老三(廖凡饰)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未到场祭拜的老二(邵兵饰),这一桥段与“为强奸辩护”那一大段五兄弟轮流说“大哥,你是知道我的……”一样,将电影的黑色幽默表演到极致,这种描述方法,我们之前只在《两杆老烟枪》或者《好家伙》里看到过,中国导演姜文玩了,而且一玩就将其玩出了传统的志异传奇派头。

“鸿门宴”一场,明显是导演为了彰大3位大牌明星的商业号召力精心设计的,黄四郎摆宴,县长马邦德(张麻子)带着师爷老汤(葛优饰)赴宴,3个人就着身边的血光玩弄语言高潮,据说那场戏整整拍了8天,剧组在他们喝酒的桌子周围架设360度全轨道,每一条都要一气呵成,每人一句你来我往且谁也不能让话语落地,表面上是3个大牌演员轮起来飚戏,其实,更要求剧本的台词难度要一句比一句高,内容里那股气势也一点儿不能松,而且,镜头要与语言切换进行,观众看到的痛快淋漓的背后是创作者们的呕心力血、精益求精。

2005年,叶京曾在他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充分利用剧剧的海量时间长度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他甚至用12个主人公一人一句且“轮”上N圈的办法带动观众在“轮圆”了的节奏里体验视听快感,但姜文在《让子弹飞》里面临的难题是电影时间有限,不可能有那么长的时间为观众铺设慢热过程,所以,姜文、周润发和葛优的台词密度就一定要加强。

姜文的霸气、周润发的阴鸷,以及葛优的圆通――尤其要提一笔的就是葛优的圆通,一句“步子大了,就容易扯着蛋”就将前两者的对峙、对立完全化解于无形,把北洋时代的人间乱像集于一身。

或者,用这种“轮起来”的感觉具体描述所谓的“牛逼美学”最合适不过,但你能说清“轮起来”的具体含义吗?

电影在一个片段被画面蒙太奇和对话逻辑压迫之下进入一个高密度高速度的接受通道里,观众也被刺激且压迫得喘不过一口气来,有人形容,它甚至压迫得观众想尿尿,但又不给你尿点。

音乐的问题是再明显不过的,不知道是为了省钱,还是像报道所说,姜文不满意久石让的新作而沿用了《太阳》的主旋律,开场和结尾用这个曲子,很搭配。不过电影中间的配乐可谓莫名其妙,大杂烩得怪诞,东拼西凑,全凑不利索,比如,周韵和姜文对话那一段,突然间出现的慢板抒情(不记得是不是出自《教父》),清丽缱绻,委婉凄恻,是多么不合情境啊。 最后,个人情怀问题,就是一个导演对“诗心”文学性的理解考验了,《美国往事》、《革命往事》等类似片子里,我们能见到导演对主角浪漫人性的一面书写,梦幻一般的倒影追忆往昔,借此柔化影片的强硬基调。如果非要拿情怀这一点来要求《让子弹飞》,我想我是真失望了,张麻子的所谓革命党经历,最后大家奔向上海浦东,都没有说服我,一切都像设定好的东西,那么不自然,姜文前面的三部电影都是情怀饱满到爆棚的,这部却亏欠了。浦东,这个名词民初就是上海的代称,还是改革开放后才叫开的,应该值得考证一下吧!我觉得我被穿越了。

如果把拍电影比喻成造爱,那么扭扭妮妮、你侬我侬的前戏、欲拒还迎微妙的心理,以及最后大家融为一体的高潮,都应该是一个优质的商业片,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让子弹飞》想一口气给你两个多小时的高潮,所以这个努力的小伙子,不管是抹了印度神油,还是吃了超能伟哥,总之是以固定的体位,吭哧吭哧地埋头努力工作,不吭声不出气,以为自己尽力了,却忘记了问躺在自己身下的那个人,爽了没,要不要换个体位或者用一下潮湿的舌尖。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电影赏析:《让子弹飞》过火不叫遗憾 霸者睥睨天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华语经典电影《让子弹飞》 经典情节背后的故事

华语经典电影《让子弹飞》 经典情节背后的故事

电影,姜文,导演,张麻子,让子弹飞,黄四郎,场景,问题,姜导,马邦德,还记得,介错,台前幕后,凉粉,凳子,制片人,原则,土匪,墓碑,故事,火车,演员,节奏,编剧,蒸汽,鸿门宴,对话,广告植入,竟然是,这一幕

2010-05-03 #故事会

姜文电影《让子弹飞》改编自这部小说 其他故事一样精彩

姜文电影《让子弹飞》改编自这部小说 其他故事一样精彩

禁烟,盗官记,姜文,让子弹飞,马识途,马老,作者,书屋,书摊,传闻,祁连山,店铺,动态,夜谈,历史,奇遇,奇人,官场,官员,小说,导演,海拔,来源,心灵,方式,情节,江湖,楼房,柱子,疫情

2012-12-22 #故事大全

《让子弹飞》是姜文导演电影中最具有风格的作品上篇

《让子弹飞》是姜文导演电影中最具有风格的作品上篇

黄四郎,姜文,张麻子,县长,小六子,舆论,阶段,作品,双方,兄弟们,县衙,正义,让子弹飞,凉粉,卖点,导演,影片,故事,暴力,结果,葬礼,风格,汤师爷,不重要,卖凉粉,导演电影,电影的故事,优势,孩子,实际

2020-08-23 #小故事

姜文下山进城记 解读《让子弹飞》幕后故事– Mtime时光网

姜文下山进城记 解读《让子弹飞》幕后故事– Mtime时光网

姜文,电影,票房,中国电影,商业,大片,传说,导演,市场,电影院,纪录,让子弹飞,一家,人民币,全国,制片人,国产电影,处女作,影片,投资人,拷贝,时候,经理,高军,投资,票房收入,各大,熊晓鸽,马珂,副总裁

2020-07-01 #长篇故事

《让子弹飞》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让子弹飞》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姜文,故事,上海,浦东,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一会儿,影片,节奏,观众,亚洲电影大奖,这部电影,葛优,在说,炫酷,充满了,土匪,剧情片,两极,倾向,人家,侠骨,兄弟,关键词,全片,印象,唱着歌,喜剧,商业,恶霸,小城

2010-09-22 #故事会

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让子弹飞》影评

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电影,剧本,图书馆,姜文,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口碑,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影片,成绩,美国,评论,华语电影,是一部,周润发,葛优,影评人,电影艺术,主办方,专业,世界,中实,中国,业界,从业者,国际,嘴巴,参考资料,华尔街日...

2013-10-28 #短篇故事

《让子弹飞》: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

《让子弹飞》: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

张麻子,黄四郎,师爷,姜文,汤师爷,葛优,这部电影,势力,县长,寓言,意味,故事,演员,角色,辛亥革命,县长夫人,位影帝,周润发,周润,张牧,胡万,花姐,让子弹飞,马邦德,影评人,背叛了,一霸,下文,一面,东西

2014-01-06 #故事阅读

姜文经典作品——《让子弹飞》 一个土匪碰上一个恶霸的故事

姜文经典作品——《让子弹飞》 一个土匪碰上一个恶霸的故事

姜文,让子弹飞,电影,葛优,作品,演员,刘嘉玲,周润发,姜武,个性,剧情片,土匪,影片,票房,情节,演技,自导自演,风格,鬼子来了,经典之作,周韵,廖凡,由姜文,陈佩斯,中国,一霸,人物,典籍,国产电影,可点

2015-01-1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