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附20套精选模拟试题贵州省遵义市高中名校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07-07-21

现代经典的劝学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1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7 分钟。

贵州省遵义市高中名校 2020 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 、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 3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 1 ~3 3 题. 人的觉醒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 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 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 —— 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 、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魏晋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荣华富贵顷 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 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A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一美学上的同一 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B B .人的觉醒通由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这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的。 C C .人的觉醒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与其他领域相比较,这种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D D .《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突出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A .魏晋诗篇深藏在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的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表现出魏晋诗人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地追求。 B B .正是在对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即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形成魏晋诗人的核心人生观。 C C .在魏晋诗人看来,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有些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 D D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而魏晋诗 篇之所以对这一命题的咏叹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是与魏晋诗篇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3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A .人的觉醒,是指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魏晋时期产生的新的态度和观点。 B B .魏晋时流传下来的诗篇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在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 C C .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个人存在的意 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产生了人的觉醒。 D D .《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了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正是因为有人的觉醒。 二、古代诗文阅读(6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4 ~7 7 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 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 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 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 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 ,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 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 致仕..去。卒于家。 ( 选自《明史 · 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4 4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 的一项是(3 3 分) ( ) A A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 B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 C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 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 D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3 3 分) ( ) A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D .“致仕 ”,“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3 3 分)( ) A A .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 B .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 C .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 家利益。 D D .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 10 分) (1 1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 5 分) (2 2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8 ~9 9 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8 8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5 5 分) 9 9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6 分) ( (1 )荀子在《劝学》中以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诗句是:“ , ”。 ( (3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 , ”这两句诗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女校长的刚烈 王开林 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7 1907 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 1911 年,杨荫榆毕业回国。 1913 3 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4 1914 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8 1918 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2 1922 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 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 4 4 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 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 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 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7 1927 年,杨荫榆重出江湖,再作冯妇,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并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探沸汤、如坐针毡。 5 1935 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 。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 1 11 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 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7 1937 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当时,杨荫榆居住的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如此一来,街坊 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 8 1938 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在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冰冷的河水里。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 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抗战期间,在前线杀敌与在危城斥敌,同是英勇壮烈的举动,何况杨荫榆一介妇人毫无惧色,为了争取自己正当的居住权而据理力争,正气凛然地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当代作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 ,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听闻此言,在九泉之下受屈多年的杨荫榆应该可以略感欣慰了。 (摘自《读者》3 2013 年第 2 2 期,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5 分 A A .杨荫榆曾经撰文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这在一时被当成笑谈,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 B B .不幸的婚姻或许对杨荫榆有影响,她性格刻板,遇事不通融。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一般男女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 C C .在北京女师大,杨荫榆的做法激怒了北京学界包括鲁迅在内的知名人士,遭 到口诛笔伐,北洋教育部虽然力保杨荫榆,但还是没有使她保住校长一职。 D D .本文撷取杨荫榆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E E .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学生不尊重她,再加上《苏州日报》多次抨击她,最终,她辞去教职。 2 作为民国史上首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曾经身败名裂,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 6 分 3 杨荫榆性格刚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 6 分 4 杨荫榆一生坎坷,经历了乱世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你 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 。 ②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 ,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③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 ,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 ,犹豫彷徨。 A A .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 B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C C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 D .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13 、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3 分 A A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 B .“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 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 C .俄罗斯外交部站在 3 3 月 月 8 28 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 D .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14 、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 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 A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 B .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 C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 D .作为一个大智 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15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0 10 个字。6 6 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为孟子说过 “ 君子远庖厨 ” , 品 鉴 美 食 是 件 风 雅 事 , 文 人 爱 好 做 饭 就 未 免 失 身 份 。 苏 轼 偏 不 在 乎 , ② , , 还 极 爱 下 厨 房 , 以 大 胆 的 创 意 和 实 践 精 神 , ③ 。诸如 “ 东坡鱼 ” 、 “ 东坡肘子 ” 、 “ 东坡羹 ” 、 “ 东坡豆腐 ” 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 “ 脍炙人口 ”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 “ 东坡肉 ” 。 16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修鞋”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5 5 分) ① ① 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②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五、 写作(0 60 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0 60 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0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0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含哲理的理解,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0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一 、选择题 1 1 . A 试题分析:A A “和”原文是“即”。 2 2 . C 试题分析:“有些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错,原文是“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3 3 . B 试题分析:B B “流传下来的诗篇”错,原文是“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 二、文言文阅读 4 4 . D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 大意;然后先易后难。“臣”“是”都是名词或代词;“苟”等句首发语词。还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5 5 .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实词的理解要依据语境。经分析得知 D D 项“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6 6 . C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 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C “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7 7 .(1 1 )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关键词“卓荦倜傥”“识”“利器”“见”各 1 1 分,句意 1 1 分) (2 2 )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关键词“黜”“具”“经画”各 1 1 分,句意 2 2 ) 分)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卓荦倜傥”,译为“卓越出众”;“ 识”译为“了解”“ 利器”,译为“杰出的才能”,“见”同“现”译为“显露”,“ 人未之识也”宾语前置句要译出。第二句中“黜”译为“罢免”,“ 具”译为“器械”,“经画”译为“经营谋划”, “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状语后置句要译出。) 文言文翻译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 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 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 ,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 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8 8 . ①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②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的角度包括:修辞角度、描写角度、 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等。简而言之,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主要是写景,故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风声”立足于听觉,“月色”立足于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作答;同时用“谷静”“山空”“月色深”等景象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图景。) 9 9 .①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②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试题解析:题干问“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应到诗歌中找情感词,然后再找诗人笔下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全诗 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旨“物外”。颔联承接上文,聚焦题中“山家”,突出“兰径薰”“槐庭落”的夏日景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颈联转写山风、山月,一“彻”一“深”,照应其“静”“空”,空旷、静谧的意境自然形成。尾联应题,以议结情,“一遣”与“唯馀”的反差,揭示了一片“诗心”,主旨凸显。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 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10 、名句默写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⑶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1 、 1 .答 B B (3 3 分)E E (2 2 分)D D (1 1 分) 2 .①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没有灵活的办学手法,独开招怨之门;②在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过程中,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在处理方法上,引警察入校,使对抗升级;③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让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 3 .①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②到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③日军想征用杨荫榆的住宅,她不肯屈服,并与对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最终被日军杀害。 4 .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的确成就了杨荫榆。①青年时代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心灵的创伤,这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刚烈;②担任大学校长期间,身逢乱世,劲敌太多,让他无所适从,并身败名裂,这些经历让她对教育事业更加执着;③自费办学时,恰逢日军侵占苏州,她亲赴日军军营,慷慨 陈词,解救一方百姓,最终被日军杀害,她的举动不逊色于任伺一名热血男儿,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联系实际略);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是杨荫榆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她不得不面对的。①如果不是乱世,杨荫榆可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然而她生不逢时,曾经身败名裂,处境狼狈。②杨荫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如果不是战争,她不会英年早逝,她在教育事业上会有更大的作为。 解析 (1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 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 A 项,“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错误,只能说杨荫榆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C C 项,“北洋教育部力保杨荫榆”错误,文中说“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D D 项,还有“英勇抗日的事迹”,表述不全面。 (2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 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3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可以组织答案的段落有:“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 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等。 (4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 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先归纳出杨荫榆的事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12 D 解析此题考查同义成语的运用,只要弄清楚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加以比较即可判断出答案。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 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13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E 级(表达应用)。 解析:A A 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B B 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另外,“一项”应放在“由”前面。D D 项不合逻辑,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 完成该类题,需做好以下三步: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应当检查修饰语 定、状、补 是否 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14 D 15 ① 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 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 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每写出一句给 2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 ①一个妇女拿着一只掉了跟的高跟鞋正在要求服务商修理,而商家虽立着“售后服务”的牌子,却悠闲地抽烟、喝茶, 他知道鞋坏了的客户根本到不了他那里,原因是梯子坏了。 ②讽刺商家作了承诺却有意阻断兑现承诺的通道,欺骗顾客的现象。(意对即可) 7 17 立意 立志要切合实际;人贵有实干精神;干大事要从脚踏实地、小事做起等等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9 9 分,第小题 3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 3 3 题。 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 黄帝崩,葬桥山 ”。 ,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会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重视祭祀祖先,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 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老子》)、《庄子》两部书则从反面说明了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礼仪的不足。《道德经》认为,礼仪产生于 “ 道德 ” 废弃以后的时代。《庄子》继承了《老子》对礼仪的观念。《庄子》记载,老子去世时,好朋友秦失来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 “ 三号而出 ” 。有人不理解,问他。他解释说,人出生,可谓应时而生;人去世,可谓顺命而行。人只要 “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 ,哪里会有悲痛的情感呢?这说明,老 子、庄子通过对自然 “ 天道 ” 的深刻体悟,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礼仪形式的约束,甚至认为礼仪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顺其自然才好。当然老庄的看法也使得后来祭祀礼仪没有完全被神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我国古代,从人文角度正面肯定祭祀礼仪的意义,并且认为礼仪所表现的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才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关于古人祭祀对象的基本原则,在儒家经典 —— 《礼记》中有清楚的表述。春秋时期出现的 “ 三不朽 ” 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人将家族世代做官看成 “ 死而不朽 ” ,鲁国大夫叔孙豹不同意这个解释,按照叔孙豹的意见,官位高,俸 禄多,世代为宦,都不足以不朽,只有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才可能 “ 虽久不废 ” ,永垂不朽。 这里应当提到孔子的贡献。众所周知,孔子重视 “ 礼 ” ,特别强调 “ 礼 ” 必须以“ 仁 ”“ 爱 ” 为基础, “ 礼 ” 的实施,又是表达人本思想的 “ 仁 ”“ 爱 ” 情感的有效途径。比如,孔子感慨说: “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他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人们在进行礼仪活动时,内心还应该有真实感情。在孔子看来,在各种礼仪活动中,礼品、礼仪等,都是有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礼仪形式所蕴涵的礼仪精神。 孟子则进一步将孔子所说的 “ 仁 ” 解释为人的 “ 本心 ” ,他认为 真正的礼仪是人本心的自然流露。在政治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礼仪原则,就是 “ 失其本心 ” 。又如,一个人去世后,按照古代礼仪,应该用棺椁装殓。孟子解释说,这不是为了好看,而主要是为了 “ 尽于人心 ” ,表达后人对死者的哀思感情。 根据孔子、孟子的观点,祭祀仪式所表达的,主要就是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后人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礼记 · 祭统》说: “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 这正是孔子 “ 人而不仁如礼何 ”之义,也体现了孟子礼仪要 “ 尽于人心 ” 的意思。 充满人文精 神的祭祀祖先礼仪,一直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础。确实,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与黄帝时代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与先民们所立的大功大德紧密相连,后人祭祀黄帝就是在追思他的不朽功德。 (《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对 “ 中国古代祭祀的特点 ”,下列 理解 有误 的一项是 A A .中国古代祭祀重视 对 祖先 的祭祀 ,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教化,维护宗法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B B .中国古代祭祀强调祭祀必须由人的内在情感作基础,礼仪要 “ 尽于人心 ”。 ,心祭重于行祭。 C C .中国古代祭祀把造福后世,立 德、立功、立言之人作为祭祀对象是祭祀的一个基本原则。 D D .中国古代祭祀 的 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存在矛盾,礼仪形式繁琐,违反人的自然性。 2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A .远古先民祭祀黄帝,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在一种庄重的仪式中,追思他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 B B .中国古代祭祀,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祭祀不是一味祭祀鬼神,也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C C .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形式和理念,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影响,祭祀礼仪充分表现出儒家的传统文化精神。 D D .中国古 代祭祀活动大多是用来表达人本思想的 “ 仁 ”“ 爱 ” 情感的有效途径,不重礼仪形式,看重的是蕴涵的礼仪精神。 3 3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老、庄等人对礼仪的批评,也是使得我国后来礼仪形式没有完全被神化,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B B .古代祭祀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这样,中国古代的祖先祭祀礼仪便充满了人文性。 C C .今天我们应当肯定祭祀活动对人文精神的陶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D D .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人们的祭祀,延续至今 ,这为后人祭祀先祖的礼仪具有人文精神提供了精神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6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4 7 7 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 以用也。年四十八,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 “ 母老乃择禄邪? ”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 “ 此亦可以为政也。 ”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 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 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4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 A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 B .稍用其说 稍:稍微 C C .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 D D .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5 5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 “ 有远见 ” 的一组是( )(3 3 分) ① 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 请还政天子 ④ 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 A . ①②④ B B . ①②⑥ C C . ③④⑤ D D . ③⑤⑥ 6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 A .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 B .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 C .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 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 D .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 8 48 岁。 7 7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0 10 分) (1 1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 也。(5 5 分) (2 2 )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5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8 9 9 题。 雨 陈与义 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 ② 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 ③ 事多 违。衮衮繁华地 ④ ,西风吹客衣。 (3 3 )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 4 )寄蜉蝣于天地, 。 (5 5 )吾师道也, ? (6 6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4 14 题。(5 25 分) 死 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格色的雅号 —— 死鸟。 贺道 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附20套精选模拟试题贵州省遵义市高中名校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集结在星星火炬旗帜下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中国少年先锋队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三

集结在星星火炬旗帜下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中国少年先锋队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三

少先队,新蒲新区,中国少年先锋队,原文,少代会,学校,大会,意识,民族,遵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李雯,陈文,副部长,关工委,新时代,第三小学,统战部,我校,基层组织,剪影,代表,先锋,妈妈,大任,大队,小女孩,少先队员,改革方案,新人

2013-09-28 #经典故事

遵义2个家庭入选!贵州省推荐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名单出炉

遵义2个家庭入选!贵州省推荐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名单出炉

家庭,贵州省,妇联,疫情,全国,医院,名单,贵州,遵义市,丁林,丁一,刘利,卫东,唐礼,宋琴,富佳,张金玲,徐伟,明祥,李玲,杨涛,熊方,郭颂,邹杰,医科大学,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贵州省人民医院,肺炎,我省

2007-07-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盘点贵州遵义最受欢迎的三大景点

盘点贵州遵义最受欢迎的三大景点

红军,主楼,乌江,遵义,大乌江镇,纪念园,大乌,红军长征,遵义市,一面,人文景观,会址,回廊,大门,宾馆,建筑,景观,牌坊,石壁,精神,贵州省,高原,分类,强渡乌江,抢渡乌江,是一座,尹路,慎笃,柏辉章,柏辉

2010-03-19 #长篇故事

魏树旺已任贵州遵义市委书记

魏树旺已任贵州遵义市委书记

贵州省,魏树旺,遵义市委,遵义市,市政府,副书记,市长,副市长,张爱军,六盘水,市委常委,团中央,国家信访局,遵义,委书记,宿迁市,产业,党组书记,哲学系,市委书记,白酒,秘书长,发展,工作,正厅长级,广播电视台,北京师范大学,市行政学...

2014-02-25 #故事大全

贵州遵义:一名返乡农民工与有机茶的故事

贵州遵义:一名返乡农民工与有机茶的故事

罗明刚,贵州省,凤冈县,遵义市,茶叶,土溪镇,茶叶加工厂,红茶,罗明,有机茶,鲜叶,张雪,王大,罗星汉,制作人,中茶,大连村,本味,茶园里,专业,全过程,全国,农家肥,农药,土地,包装,器具,品质,图片,广东

2012-02-12 #长篇故事

「众志成城抗疫情」2020年1月31日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

「众志成城抗疫情」2020年1月31日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

...大学,附属医院,六盘水市,遵义,朱某,王某,第三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全省,常住人口,医学观察,南明区,肺炎,疑似病例,遵义市,铜仁市,遵义市红花岗区,黔东南州,新型冠状病毒,已治愈

2012-04-04 #短篇故事

贵州省

贵州省

山地,高原,水一分田,中国西南,向北,南三,贵州省,丘陵,腹地,四川,云南,交通枢纽,六盘水市,全省,湖南,广西,安顺市,地势,地貌,平原,毕节市,盆地,省份,贵州,西高东,重庆,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20-06-24 #长篇故事

“将血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贵州遵义70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故事

“将血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贵州遵义70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故事

郭兴,贵州省,遵义市,超市,无偿献血,朋友,同事,交流,娄山,好茶,友多,体育爱好者,献血屋,人参,大型超市,员工,保质期,商品,商品信息,故事,志愿者,用血,湘江,血液,车祸,顾客,世界献血者日,今天给,固定献血者,将自己

2020-07-1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