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为什么刘伯温要阻拦朱元璋出兵攻打日本?

时间:2007-07-21

古人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反之失去民心也终将会走向灭亡

提示:本文共有 18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刘伯温进谏皇帝朱元璋不要去攻打日本,原因在于明朝刚建立,天下大势还没有稳固,百姓刚从战火之中解脱出来,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攻打日本容易有损国力,百姓生活也不能安稳,容易失民心。

古人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反之失去民心也终将会走向灭亡。虽然话虽如此。但是刘伯温当时要是没阻拦朱元璋的话,以明朝初期的军事实力,日本很可能就成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笔,或成为中原大地的版图之中,也就没有后来这么多事。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说到明朝我们都是知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有关明朝的一个写照,而明朝的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帝王,无论老少都对朱元璋有一定的认知,从一介放牛娃,最终做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第一人。成就不可谓不大,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朱元璋在小的时候经历了元末统治阶层的剥削和压榨,朱元璋在爹娘死的时候,穷到连为父母和大哥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买棺材钱没有也罢,连坟地都没有一块。最终草草了事。之后因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此时二十五的朱元璋也参加郭子仪的义军,经过重重阻碍,自封吴王,定都应天府(现今南京),之后又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最终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开始北伐,一统中原。之后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国号大明,开启洪武元年。

此时元朝已经被推翻,中原大地归明朝统治,但是周边的邻国、或者之前的藩属国可能还不知道,明朝这时就需要外交,让西周的国家、藩属国认识新的中原之主和“新主子”,希望四夷臣服。其中就有邻国日本。此时日本处于幕府时代,战国时期。

明朝使臣出使其它几个国家还算顺利,但是到了日本这一块却出了问题,也就导致朱元璋大怒,准备出兵攻打日本。事情是这样的,明朝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主要表明两个意思,第一当然就是希望臣服,然后向明朝纳贡。第二就是想解决明朝沿海倭寇的问题,但是杳无音信。

此时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明朝碍于刚刚建立,不宜再起战事,就又派七名使臣去出使日本。明朝的使臣到了日本后本意是想把国书交到天皇手中,但是最终南北两个天皇都没有见到。

最终国书到了南朝的一个亲王手中,这个亲王是当时的一位皇族,是后醍醐天皇之子怀良亲王,这亲王还是个将军,看到国书中的威胁之意(意思就是明朝兵强马壮,不是你们可以对抗的,如果不称臣就直接出兵攻打)后便将使臣七人囚禁,杀了了其中五人。囚禁另外两名使臣长达三个月才放回大明皇朝,并放话。意思就是不答应,明朝要是征讨日本,日本将积极备战。

使臣回去复命,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就准备出兵攻打日本,刘伯温就进谏劝阻不能出兵攻打日本,原因就是明朝刚建立还不稳定,内有不法分子骚扰,外有藩国觊觎。要是再次动用国力打仗,不仅影响社稷安危,还会劳民伤财,会让刚建立的明朝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加上日本也是战国时期,南北朝分裂,对中原没有威胁,还有我们也知道的,日本啥资源也没有,就水和树木,不值得去攻打。

这是其一,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下来就是前车之鉴了。元朝时期忽必烈也多次派使者前去日本,让日本臣服,但是都被拒绝,忽必烈于是先后两次派兵攻打都以失败结束。

第一次在前期还是很有优势,但是最终被意外台风刮翻了战船,导致最终撤退。之后开始了第二次攻打日本,最终又被台风摧毁了大部分船只又铩羽而归。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明朝的军事实力虽强,但是和忽必烈时期也是差不多。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的军队虽然强悍,但是对于海战还是经验欠缺。可能最终能攻打下来,但必然会损兵折将,国力大损,从而让让人有机可乘,影响国家社稷安危的稳定。最终朱元璋也是个明白人,虽然生气,但是想清楚其中的原由后决定不打算出兵。

虽然最终不征讨日本,但是也采取了另一种封锁的方式,将日本列入了不征之国,使得日本处于一种被封闭的状态。洪武二十八年,颁布《皇明祖训》,列出十五个永不出兵征讨的国家,日本就是其一。也是为了告诫子孙,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做一些意气用事、得不偿失的举动。

刘伯温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是担心的明朝的千秋基业,担心的是明朝的江山社稷,并不是在乎日本的生死存亡。

那么如果朱元璋没有听从刘伯温的意见,对日本发兵,大家认为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呢?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为什么刘伯温要阻拦朱元璋出兵攻打日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伯温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真的?

刘伯温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真的?

朱元璋,日本,刘伯温,洪武,倭寇,明王朝,王朝,辽东,野史,开国,怀良亲王,舰船,侵扰,李文忠,这事儿,力量,团伙,名将,叫板,实际,实力,广东,意义,战争,残部,海防,能力,统治者,贺兰山,远海

2011-11-12 #小故事

朱元璋被日本“打脸” 于是便要攻打日本 但刘伯温却拼死反对!

朱元璋被日本“打脸” 于是便要攻打日本 但刘伯温却拼死反对!

朱元璋,日本,倭寇,怀良亲王,人民,大明,东南沿海,洪武,赵秩,使者,威胁,刘伯温,一带,上帝,中国,书信,回信,天下,弹丸,策略,胜算,语气,贡品,站出来,损兵折将,于洪,于朝堂,刘伯,得多,王居

2007-03-27 #故事阅读

明朝的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明朝的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朱元璋,日本,赵秩,刘基,使者,大明,政权,洪武,蒙古,刘伯温,怀亲王,中华,原因,小邦,常怀,时期,成祖,杨载,这么做,周边,国书,封疆,称臣,祖训,修兵,还是很,世界,中国,中华文明,小国

2008-07-01 #故事大全

日本诛杀明朝使臣后 朱元璋扬言要灭掉日本 刘伯温为何誓死阻拦

日本诛杀明朝使臣后 朱元璋扬言要灭掉日本 刘伯温为何誓死阻拦

朱元璋,日本,刘伯温,倭寇,大明,宗主国,洪武,明朝使臣,使臣,大规,外交活动,华夏,和平,后代,地位,日本海,遗诏,大明王朝,于华,那可,夏之时,林贤,胡惟庸,能威,使者,关系,使节,东南亚,一大,两国关系

2014-10-13 #长篇故事

日本公然挑衅明朝 朱元璋听后怒要荡平日本 刘伯温却说:打不得

日本公然挑衅明朝 朱元璋听后怒要荡平日本 刘伯温却说:打不得

朱元璋,日本,倭寇,小国,使臣,杨载,公元,大明,弹丸,这种事情,刘伯温,年年,戚继光,使者,军心,全国,一大,书信,举兵,中华,军事,壮志,土地,四洲,周边,军队,发兵,地贫,安平,大陆

2019-06-03 #经典故事

朱元璋要荡平岛国 刘伯温誓死阻拦 是真的吗?

朱元璋要荡平岛国 刘伯温誓死阻拦 是真的吗?

朱元璋,日本,刘伯温,倭寇,使者,刘伯,洪武,中国,兴兵,杨载,胡惟庸,诸葛亮,后世,力量,原因,国家,惨败,战争,政权,日本国,老百姓,蒙元,诚意,贺兰山,把日本,力来,史里,吴文华,曹地府,施德政

2016-05-27 #长篇故事

朱元璋三请刘伯温 刘伯温三考朱元璋

朱元璋三请刘伯温 刘伯温三考朱元璋

刘伯温,朱元璋,道考,天下,刘伯,朱大帅,百家号,宋濂,历史,故事,作者,文化,童谣,朱大,儒道,千古,北京,后人,大牌,将军,文章,杂拌儿,泥土,考题,考场,草鞋,麻衣,一草,上鼎鼎,刘老

2020-09-07 #故事大全

朱元璋三请刘伯温 刘伯温三考朱元璋

朱元璋三请刘伯温 刘伯温三考朱元璋

刘伯温,朱元璋,道考,天下,刘伯,朱大帅,百家号,宋濂,历史,故事,作者,文化,童谣,朱大,儒道,千古,北京,后人,大牌,将军,文章,杂拌儿,泥土,考题,考场,草鞋,麻衣,一草,上鼎鼎,刘老

2020-09-0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