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唐朝这位宦官爱上皇帝 武功绝世 写了葵花宝典

时间:2007-07-22

风月君前几年写金庸时候曾经看过好多高人的解读,但都差强人意,不能让风月君信服

提示:本文共有 75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葵花宝典》大家都知道,但是《葵花宝典》是谁写的大家都不知道。风月君前几年写金庸时候曾经看过好多高人的解读,但都差强人意,不能让风月君信服。这里就不评论几位写金庸混出名堂的高手了,否则显得风月君嫉贤妒能似的。写金庸风月君最佩服两个人:刘国重,新垣平。余皆了了,不足道。无非蹈他人余迹,博几分浮名薄利而已。

金庸

《葵花宝典》这门武功出自《笑傲江湖》,最基本的介绍来自于第三十回《密议》中少林寺方丈方证大师对令狐冲的解释,粘贴如下:

方证抬起头来,望着天空悠悠飘过的白云,顿了一顿,缓缓说道:“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已经无可查考,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为什么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是更加谁也不知道了。至于宝典中所载的武功,却是精深之极,三百余年来,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

方证

这是全书唯一关于葵花宝典出处的记载,关键词四个:前朝,宦官,高手,三百年。

首先说说前朝是那一朝。由于《笑傲江湖》的设定是没有朝代的,它可以是任何一朝,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写道:“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类似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至于我们熟悉的明朝,那都是影视灌输所致,金庸本人是不置可否的。因此朝代问题可以不讨论。有人以明朝为羁縻,往前推三百年找人物,其实本身的设定就是错误的。前提假设都错了,导出来的结论会是正确的吗?

笑傲江湖

因此如果没有朝代的限制,那么三百年之类的时间限制也可以忽略。因为任何朝代都能往前推三百年。于是剩了两个因素:宦官,高手。

那么这位宦官高手是谁,此人大家都熟悉,高力士。

高力士

高力士本姓冯,是越国公冯盎的曾孙。冯盎“世居南越,少有武略”,一次李世民派他平叛,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冯盎有子三十人,有的“勇而有谋”,有的“以豪侠闻”,都是一时豪杰。

冯盎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冯盎去世,家道逐渐中落。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高力士出生,本名冯元一。不久,冯家因罪被抄家,冯元一被送到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那里。李千里是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李恪长子。当时武则天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唯独李千里幸免,究其原因两点。一是当年吴王李恪(也就是李世民抢了李元吉爱妾生的孩子)被长孙无忌杀害,与武则天有一份兔死狐悲的交情。二是李千里能干,常常搜集祥瑞孝敬武则天讨其欢心。

李千里

于是李千里就把冯元一和另一个男孩净了身,取名力士和金刚,送入皇宫。其实这一招没用好,因为武则天喜欢没净身的,不喜欢净了身的。当时好多人都是送“阳道伟岸”的须眉男子给武则天,为此还有诤直大臣跟武则天提了意见,武则天微笑而已,还有这回事,我真不知道。

武则天很喜欢冯元一,“以其强悟,敕给事左右”。“给事”就是“给事中”,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换言之,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武则天

跟许多宦官一样,冯元一拜了个干爹,名叫高延福,也是宦官。因此改名高力士。长大后身强体壮,长六尺五寸。唐代一尺相当于现在30.7cm,六尺五寸就是两米差一点点。跟武三思和唐玄宗关系极好。当时的唐玄宗还只是临淄王,朝不保夕,很不得志,但是当朝红人高力士却能倾心交接,可见高力士和李隆基也有一份过命的交情在。

李隆基

接下来进入正题。唐睿宗延和元年八月(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同月改元先天。但是李隆基此时处境凶险,太平公主虎视眈眈,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呈白热化态势,太平公主养了好多武功高手,时刻图谋将他暗杀。因此李隆基每天晚上不敢闭眼睡觉。

于是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小事即专决,虽洗沐未尝出,眠息殿帷中,徼幸者愿一见如天人然”。帝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什么意思,李隆基为了能够睡个安稳觉,派高力士当了贴身侍卫,那怕在他洗澡或者睡觉的时候,高力士都在身边护佑,形影不离。那些刺客们看见高力士,如见天人,根本不敢靠近半步。李隆基于是叹服,只要高力士给我值班,我才能睡个安稳觉啊。

先天二年七月(公元713年),唐玄宗杀死太平公主,同年十二月,改元开元。这一年时间的惊心动魄,只有高力士和李隆基知道。

太平公主

之后高力士宠望极隆。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皆厚结力士”,唐肃宗在东宫,“兄事力士”。它王、公主呼为翁,戚里诸家尊曰爹。翁的意思为父亲,爹的意思为叔叔,跟现在的词义不同。就是说,那些王孙公主将高力士当成李隆基一样尊敬。“帝或不名而呼将军”。李隆基不叫高力士名字,直接称呼“将军”。

李林甫

高力士一般在唐玄宗的寝殿一侧帘帷中休息,李隆基于是在寝殿旁边专门给他盖了一座僻静优雅,曲折幽深的小院子,专门练习武功。堪比东方不败在黑木崖上的练功房。(中有修功德处,雕莹璀璨,穷极精妙)

玄宗晚年,惮于庶务,就想“以天下事付林甫”,自己学习“吐纳导引”之术,问高力士行不行。高力士说,“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帝不悦,力士顿首自陈“心狂易,语谬当死”。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什么意思,玄宗想把俗务推掉,一心跟高力士学习内家功夫,但是高力士不教。认为皇帝学武是不务正业,像后来的一灯大师,好好的皇帝不当,学武学的出了家。李隆基碰了钉子,很不高兴,高力士于是解释,“心狂易”。这表面是说高力士自己内心狂乱,信口胡扯,其实是提醒李隆基,你的心“狂易”,不适合练习内家功夫,怕走火入魔。一旦走入岔道,“谬”了的话,肯定有死无生。李隆基一听有道理,于是释然开怀,请高力士喝酒了事。

一灯大师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大唐第二剑术高手李白进入长安,受到了李隆基隆重接待。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辇是一种二人抬软轿。唐玄宗下了轿子,把李白请入宫中,亲手调了一碗羹汤给他醒酒。

步辇图

也就是在皇宫里,李白和高力士两位武学高手进行了第一次交锋,那就是脍炙人口的“力士脱靴”。

“力士脱靴”的记载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力士脱靴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李白为啥要让高力士脱靴。第二,啥叫失势。

李白和高力士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二人根本不认识。此时的高力士58岁,李白41岁,高力士是太子叫哥哥公主叫叔叔的人,李白为啥要给他难堪让他脱靴。而且高力士为啥要给他脱靴,玄宗为何会允许李白这种无礼举动。按照段成式的说法,玄宗一来被李白的风采倾倒,二来高力士失势,就是说此时正不被唐玄宗待见,因此没办法,在唐玄宗的压力下只好给李白脱了靴。

那么高力士在天宝元年“失势”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他正“得势”。《新唐书》记载:“天宝初年,(高力士)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号渤海郡公”。换言之,权焰正炽。那段成式为何要说他失势,因为这里的失势并非指他失去势力,而是指他“下面没有了”。

失势也叫“去势”,也就是男子将生殖器阉割,成为宦官。

去势

那么李白为啥要让高力士脱靴,而高力士心甘情愿给他脱,原来这是一场真正的高手对决。我们知道,真正的高手对决方式都不是靠打打杀杀进行的,而是在下棋吃饭喝酒吃茶等日常行为中一决胜负。比如段誉遇到萧峰,二人就靠喝酒比拼内力。

李白让高力士脱靴也如是。李白此时剑术大成,就想找高手较量较量。而高力士正是敌手。这场比拼让二人惺惺相惜,李白于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于是没有在皇宫留恋,而是仗剑江湖,去了安禄山营地刺探情报。

剑侠李白

李白为啥不在皇宫呆着,因为他不是奔着翰林去的,他入宫是为了给唐玄宗当警卫,干高力士的活。李白的武艺高于文艺,剑术高于艺术。可是跟高力士较量之后,发现有高力士在,唐玄宗不会有危险,自己呆着也是闲人,于是跟唐玄宗交了底,想出去发展,唐玄宗很高兴,给了他好多活动经费,也就是所谓“赐金放还”。

李白出了长安,表面上游山玩水,其实都在为唐玄宗收集情报,尤其他孤身一人深入险地,打探到安禄山图谋不轨的证据后,第一时间回来秘密报告了高力士,高力士把他的情报收集汇总,报告了李隆基。

他跟李隆基说:“北兵悍且强,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其指盖谓禄山。帝曰:“卿勿言,朕将图之。”第二年安禄山造反。

安禄山

安禄山突破潼关,唐玄宗仓皇西遁,走到马嵬驿,将士们兵变,打死好多人,李隆基不明情况,不敢出来。高力士出来问明情况后跟李隆基说,将士们要求处死杨贵妃。李隆基百般无奈,问高力士,怎么办。高力士说,杨妃不死,祸不可解。李隆基说,这事你去办。于是高力士进了后堂,把杨贵妃杀了。

那么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有人说是用白绫缢死的,有人说是被乱军杀死的,有人说是吞金而亡的,不一而足。其实都不对,杨贵妃根本没有死,她的死只是假象。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她没死,高力士等人是怎么骗过那些验尸的士兵的。这些人是亲眼看见杨贵妃死去方才散了的。原来,她只是被高力士用针封住了穴位。

杨贵妃

恒山派的定闲定逸两位师太被岳不群用绣花针杀死,令狐冲见到时二人“双目紧闭,着手冰凉,似已气绝身亡”。但是“察看二人尸身上的伤痕,不见有何创伤,亦无血迹,却不便揭开二人衣衫详查。”

士兵们面对杨贵妃同样如此,呼吸没有了,眼睛不睁了,眼看不活着了,也就了事了。杨妃被验完尸之后,高力士把她背到后堂,换上便衣,去了一个隐秘所在。后来李隆基回到长安,二人还在高力士的安排下见过面。也就是《长恨歌》所谓“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杨贵妃

安史之乱平复,李隆基回到长安,当了太上皇,住在兴庆宫。一日久雨初晴,来勤政楼散心。群众见了,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见太平天子。”传呼万岁,声动天地。

唐肃宗身边大宦官李辅国听见,怕李隆基出啥幺蛾子,就让他带着老弱病残二三十人搬到太极宫。走到中途,士兵们亮出兵刃,辉映夺目。李隆基大惊,欲坠马数四。高力士跃马而前,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李辅国不觉失辔而下。

高力士宣太上皇诰曰:“将士各得好生”。你们都老实点。于是李辅国令兵士把兵刃收回鞘中,一时拜舞。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拢马”!辅国遂著靴,出行拢马,平安到太极宫。

李辅国散去,李隆基哭着拉着高力士的手说:“微将军,阿瞒已为兵死鬼矣。”要是没有你,我就被李辅国杀掉了。

李辅国

李辅国很显然是被高力士的高深武功所震慑,不敢在高力士面前扎刺。一个连皇帝都不怕的人会怕一个太监,除了对方武功高强外别无原因。李辅国于是再一次寻找机会。有一天,趁着高力士得了疟疾躲在僻殿养病,不在李隆基身边,马上派人将李隆基控制,作为人质,高力士听闻,抱病前来,李辅国假传唐肃宗命令,要把他流放巫州(今湖南怀化),高力士投鼠忌器,只好跟李辅国降低姿态:“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日,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我就看一眼,没别的意思。但是李辅国怕再出变端,不许。于是出行,看到巫州的荠菜多而人不食,感伤不已,歌咏道:“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荠菜

这一年高力士已经77岁了。他在巫州呆了不到两年,凄风苦雨中想起自己一生,忽然大彻大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武林秘籍《葵花宝典》。

先说名字。葵花宝典为何名为葵花?这个问题刘国重先生说的透彻。葵花也叫向日葵,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高力士一生忠于李隆基,不怀二心,无论李隆基富贵或者落魄,颠沛流离或者御宇天下,任劳任怨,不离不弃。明代思想家李贽赞道:“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要知道李贽可是“非孔孟薄程朱”的叛逆思想家,历史第一损口,能得到此人一语称赞,殊为不易。高力士却能获此殊荣,实属难能。

李隆基就是太阳,高力士就是葵花。这本书表达了高力士对李隆基虔诚的忠义之心。

葵花

其实高力士对李隆基还有另一层感情,那就是练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对杨莲亭的感情。高力士一生侍奉李隆基,坐卧不离身侧,他对李隆基的这种感情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在马嵬驿,李隆基很希望高力士能够不让杨贵妃离开,以高力士的武功,完全有这个能力。但是高力士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感情,拒绝了李隆基的请求,但是也为了不让李隆基太过伤心,留下了杨贵妃的性命。一句话,高力士为杨贵妃所作的一切,全是为了李隆基。

高力士在写葵花宝典时,把自己对李隆基的个人感情也写了进去。因此这部武学秘籍又掺杂了感情因素在里面。葵花宝典练得越深,这种感情也就越深。因此练到最高境界的东方不败完全改变了性取向,而初入门的岳不群和林平之却只是对女人没兴趣,却没喜欢男人。如果他们不死,继续练下去的话,就会跟东方不败一样了。

东方不败

再说葵花宝典的武器,一枚绣花针。为何为绣花针,因为高力士是宦官,从小去了势,对男女关系从未体验过。但是他在李隆基身边陪伴多年,李隆基又是风流天子,夜夜笙歌,因此他对这种关系又很为向往。所以他在写书时候把这种武功的兵器设定为绣花针。绣花针代表什么,风月君羞于出口。其实葵花宝典的特点只是快,身法快而已。练习葵花宝典的人可以使用任何兵器,没必要一定是针。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近对手身边转瞬之间把人杀死全身而退即可。用什么武器不重要。可以是针,可以是剑,也可以空手。武功高手到了至高境界,可以飞花伤人摘叶杀敌,武器纯属多余。

绣花针

其实高力士的葵花宝典写了两册,一册是写给李隆基的,一册是写给李白的。他在与李白宫廷一战之后,对李白的剑术甚为敬佩,而且李白的武功到了后期已经出神入化到不可企及的高度。李白身兼明教和道教的武功,修为堪比张无忌,甚至更高。就在高力士创作葵花宝典的时候,李白也把自己的武学思想写入了《侠客行》这首诗里面。至今有人讨论练了侠客行的石破天武功究竟在不在东方不败之上,二人一战谁胜谁负。其实由这两种武功的祖师爷李白和高力士的较量即可一见端倪:应该是平手。

因此高力士的一册葵花宝典写的是剑术,也就是后来的辟邪剑法。他在这一册里没有掺杂个人情愫,完全是对李白剑术的再认识。有自己的东西,也有李白的东西。因此辟邪剑法并没有葵花宝典快,可是却比葵花宝典邪。令狐冲用独孤九剑可以破辟邪剑法,破不了葵花宝典。究其原因,因为李白的剑术是在喝酒中炼成的,令狐冲恰恰也是酒鬼,二人在这方面心有灵犀。所以令狐冲可以看出辟邪剑法的门道,看不出葵花宝典的门道,因为高力士不喝酒。高力士是李隆基的贴身侍卫,职业习惯让他不能喝酒。再说了李隆基从四十多岁已经戒了酒(原因专文论述),高力士不喝酒也在情理之中。

侠客行

第三,葵花宝典的下落。高力士死后,葵花宝典下落成谜。方证大师说:“百余年前,这部宝典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莆田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原名林泉院,创建于南北朝时陈朝永定元年(557年)。唐太宗贞观年间,嵩山少林寺僧人南下,不远千里来到九莲山,住锡在林泉院。此后,林泉院易名林山少林寺。

南少林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下林山村境内。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高力士遇大赦回归,走到郎州(今贵州遵义附近),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临死,他托人把葵花宝典带到南少林,因为杨贵妃就在那里隐居。杨贵妃九死一生,想起自己一生种种,恍若隔世,于是决心出家赎罪。犹如明末的陈圆圆。带发修行。杨贵妃爱吃荔枝,但是却不能回老家,怕人把她认出来,只能到偏远无人之地,于是高力士把她安排到南少林。

杨贵妃死后,把这一部两册葵花宝典送给了南少林。当时的南少林初创,根本没有上院下院,后来扩大了,上下院分工了,葵花宝典才藏在了下院。

南少林

因此后来的日月神教得到了葵花宝典的上册,也就是针法。华山派得到了葵花宝典的下册,也就是剑法。

那么方证大师见过葵花宝典吗?见过。且看原文。令狐冲道:“辟邪剑法到底实情如何,要向二位前辈请教。”冲虚向方证瞧了一眼,道:“方丈大师,其中原委,请你向令狐老弟解说罢。”方证点了点头,说道:“令狐掌门,你可听到过‘葵花宝典’的名字?”。。。。。。令狐冲道:“说不定此外另有秘奥诀窍,却不载在书中,以致难以全部领会,甚至根本无从着手。”方证大师点头道:“这也大有可能。老衲和冲虚道兄都是无缘见到宝典,否则虽不敢说修习,但看看其中到底是些什么高深莫测的文字,也是好的。”冲虚微微一笑,道:“大师却动尘心了。咱们学武之人,不见到宝典则已,要是见到,定然会废寝忘食的研习参悟,结果不但误用了清修,反而空惹一身烦恼。咱们没有缘份见到,其实倒是福气。”方证哈哈一笑,说道:“道兄说得是,老衲尘心不除,好生惭愧。”他转头又向令狐冲道。。。。。。

大家再看一遍这一段,结论一目了然。方证大师是全书唯一知道葵花宝典来龙去脉的人,连冲虚道长都不知道。本来这事方证不想说,可是被令狐冲一问,再被冲虚一逼,没办法道出了实情。但是他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没见过,所以被冲虚戏谑。

冲虚

那么方证知道葵花宝典的作者吗?知道。方证说:“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已经无可查考,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为什么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是更加谁也不知道了”。

关键词一个:前辈。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都是坏人,阴险狡诈之徒。方证大师却对这位太监推崇备至,尊称前辈,可见他是知道这位太监是谁的。否则如果是魏忠贤刘瑾之徒,你尊称前辈,几个意思。而高力士在历史上正面评价极高,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他的墓碑上写道:“公实勇进,提剑而起。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这段墓志铭道出了高力士使用的武器:剑。因此葵花宝典初步入门应该是剑术,后来才是针术。因为高力士在练剑时,还没爱上李隆基。爱上李隆基之后,才练起了针。

其实这也是方证希望令狐冲能够做到的。当时令狐冲剑法大成,是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而且倾向于日月神教和岳不群的意图明显,对于少林武当却是若即若离。因此方证希望他起码能够保持中立,以免让江湖人物非议。其实当时的令狐冲已经成为江湖败类了,还怕什么非议。

令狐冲

著名金庸武侠研究者新垣平先生认为,《葵花宝典》的作者是中晚唐时期的一位宦官,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宦官们掌握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权力,可以废立皇帝。而且这段时间也正是新道教的内丹学说广泛传播的时期。

高力士完全符合这两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朝这位宦官爱上皇帝 武功绝世 写了葵花宝典”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武功秘籍不能有错?金庸笔下三个故事说明 并没那么严重

武功秘籍不能有错?金庸笔下三个故事说明 并没那么严重

欧阳锋,九阴真经,葵花宝典,武功秘籍,张三丰,郭襄,武学秘籍,武功,林远图,郭靖,不完整,辟邪剑谱,蔡子峰,不妨碍,九阳真经,元禅师,先生,故事,武当派,福建,走火入魔,练习者,觉远,高手,顺序,一个字,九阳神功,峨眉派,必然会,有差错

2007-07-21 #故事阅读

《葵花宝典》“葵花”二字有什么意义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传说?

《葵花宝典》“葵花”二字有什么意义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传说?

葵花宝典,武功,金庸,葵花,恋人,先生,名字,江湖,秘笈,绝顶高手,九阴真经,全书,含义,太监,天书,武学,朋友,旧版,结果,练成,笑傲江湖,辈子,自宫,六脉神剑,何奥,何金,关冲冲,商阳剑,多奥,大特

2014-02-20 #小故事

华山派为何分裂成剑气两宗?原因很无奈 与葵花宝典无关

华山派为何分裂成剑气两宗?原因很无奈 与葵花宝典无关

左冷禅,五岳剑派,剑法,华山派,魔教,华山,五岳,少林,葵花宝典,岳不群,五岳派,武当,突破,实力,门派,笑傲江湖,江湖,令狐冲,内功,方证大师,武功,长老,岳肃,张三丰,蔡子峰,四方来,势力,任我行,内容,境界

2015-04-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传说中的《葵花宝典》到底有怎样的传奇故事?答案终于被说出!

传说中的《葵花宝典》到底有怎样的传奇故事?答案终于被说出!

葵花宝典,宝典,武功,林平之,红叶禅师,岳不群,内功,华山派,岳肃,内容,辟邪剑谱,华山,日月神教,蔡子峰,分歧,命脉,太监,威力,高手,余沧海,左冷禅,练剑,完全不同,内心,原版,招式,第一关,正常人,武学,自宫

2016-11-29 #短篇故事

有关朱由校的故事:皇帝爱上木匠活

有关朱由校的故事:皇帝爱上木匠活

赵富贵,魏忠贤,木匠,皇帝,朱由校,手艺,赵富,木工,这件事,事情,千岁,天下,宦官,家具,政事,爹爹,皇上,大赛,比赛,中干,史称明,别来,明光宗,熹宗,大明,万岁,三原,下子,亲信,主意

2020-09-04 #短篇故事

武侠故事网

武侠故事网

...庸,大高,天龙八部,历史,武侠,无崖子,高手,李秋水,石破天,葵花宝典,萧峰,九阴真经,精髓,逍遥派,九阳神功,六脉神剑,小无相功,神功,笑傲江湖,绝技,张三李四,掌门,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北冥神功,上岛,任我行,六大,功力

2020-06-08 #小故事

武侠故事网

武侠故事网

...庸,大高,天龙八部,历史,武侠,无崖子,高手,李秋水,石破天,葵花宝典,萧峰,九阴真经,精髓,逍遥派,九阳神功,六脉神剑,小无相功,神功,笑傲江湖,绝技,张三李四,掌门,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北冥神功,上岛,任我行,六大,功力

2020-06-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武侠故事网

武侠故事网

...庸,大高,天龙八部,无崖子,历史,武侠,高手,李秋水,石破天,葵花宝典,萧峰,九阴真经,精髓,逍遥派,九阳神功,六脉神剑,小无相功,神功,笑傲江湖,绝技,张三李四,掌门,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北冥神功,令狐冲,上岛,任我行,六大

2011-11-0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