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一本陪伴我在村里的书

时间:2007-08-10

核心阅读:一本被唤作向日葵的书,其实,向日葵只是李娟笔下的一个载体,她想用这种热烈的植物来抒写人生的状态,高潮、低谷,植物的丰茂或凋落,生活的

提示:本文共有 16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蔡立鹏

推荐书目:《遥远的向日葵地》

蔡立鹏,陕西富平人,当兵来到新疆,现居伊宁市,供职伊犁新闻网,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喜欢阅读和非虚构写作,2017年出版随笔集《就要过得比你慢》。

核心阅读:

一本被唤作“向日葵”的书,其实,“向日葵”只是李娟笔下的一个载体,她想用这种热烈的植物来抒写人生的状态,高潮、低谷,植物的丰茂或凋落,生活的希望或失望,总是能从中感受到丝丝缕缕的真挚情感。李娟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力量,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每一种生命的悲悯,对自然万物的注视,对人情世故的体悟。

驻村前,我想着要带几本书去,看着书架上一排排的书本,选哪几本呢?还真不好决定。

既然不好决定,就随机拿几本吧!就是为了在村里的闲暇时间翻翻,哪一本都差不多。

我抽出来装进背包的就有这本还没有开封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我喜欢的新疆作家李娟的作品。

可是,村里的生活琐碎而紧张,将近半年,我拿来的这本书还保持着崭新的样子。

而那时候,在网络上,李娟和她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已经很热了。

不在最热门的时候介入,是我做很多事的习惯。

后来,进入冬季,相对有时间了,漫漫长夜里,我在橘黄的台灯下,零零星星地读完了不到三百页的小书。

在翻阅的同时,我还在听书软件上收听了它的音频版。

在文字和声音交互的世界里,我仿佛走进了李娟和她的向日葵地。

李娟的书我几乎都读了,从她最早在新浪博客上的文字,到后来的一本本书籍,我对这个和我岁数一般大的四川女子有了巨大的好感,而对于她笔下的“阿勒泰”也是爱屋及乌。

我熟悉她的“我妈”,她笔下的“赛虎”和“丑丑”,以及她的奶奶,她和母亲在牧区开的小商店,“我妈”和牧民们之间有趣的对话和往事,还有那风雪漫舞却也温暖可爱的冬牧场……

《遥远的向日葵地》在我看来,保持着李娟一贯的古怪精灵,来自生活的幽默和谐趣使她的文字是属于自己的,是独一无二、无法模仿的。

在这本由报纸专栏文字汇合而成的文集里,“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用自己细腻和独特的笔调,书写着一片偏于一隅的土地上,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歉收或丰收,戈壁、沙漠、草原、帐篷、牧人这些细碎的风物和人事。

“我妈”是李娟文字里一直固守的一个主人公,其在生活际遇里的种种遭遇让人唏嘘,让人忍俊不禁,在戈壁滩边上的这块土地上,人和植物,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那些充满情趣的生活细节被作者凸显。看一粒种子怎样流转,了解灌溉的水渠如何拓宽,为了“地力”的保持,每一片耕地几经翻覆轮作,而作物的生生灭灭,这里面有多少坚韧,又有多少妥协,从最简单的时日里体验焦虑、兴奋、忧患和希望。

大约是因为我这一年多在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喀克村里工作,天天和一群四五十年前自发聚集在此谋生的四川籍人待在一起,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一起聊家长里短,对四川人的豁达和从容有了更多了解。

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更多了一些感同身受,很多场景的代入感很强。

一本被唤作“向日葵”的书,其实,“向日葵”只是李娟笔下的一个载体,她是想用这种热烈的植物来抒写人生的状态,高潮、低谷,植物的丰茂或凋落,生活的希望或失望,总是能从中感受到丝丝缕缕的真挚情感。

李娟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力量,任何微不足道的事物,在她的笔下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浓浓的情,对每一种生命的悲悯,对自然万物的注视,对人情世故的体悟。读这样的文字,就像饮用天然的泉水,能让心底有温润的感受,常常在掩卷之后,还会有美好的回甘。

我所驻村的地方是新源县最大的水稻主产地,不知道为什么,每每走到稻穗金黄的田野,我就会想到李娟笔下的那片向日葵地,人们的情感在某些时候是很容易相通的。

2018年4月23日,《遥远的向日葵地》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7年“中国好书”;2018年9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9年6月,入选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8月初的新闻报道说,这本书迎来第11次印刷,累计印数近20万册,作为文学类书籍,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成绩了。

而我,有了这本书的陪伴,在村里的日子变得更加温暖。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本陪伴我在村里的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故事:村里死人烧纸扎 只要纸灰往村里飞准再死一个 很邪!

民间故事:村里死人烧纸扎 只要纸灰往村里飞准再死一个 很邪!

村里,地方,吹喇叭,大发,小时候,时候,纸灰,规矩,老头,老太太,作者,孩子,故事,民间,烧纸,西北风,这事儿,都知道,米多,边飞,那群,发现了,小庙,亡者,下子,乐队,个人,东西,习俗,也要去

2017-02-19 #小故事

农村小伙娶来瞎眼姑娘 受尽村里人耻笑 一年后村里人羡慕不已

农村小伙娶来瞎眼姑娘 受尽村里人耻笑 一年后村里人羡慕不已

夏红,张俊,眼睛,姑娘,外婆,时候,妻子,村里,送快递,农村,东西,伤口,声音,村里人,来源,瞎子,过程,不管什么,于是就,半年时间,平日里,很不错,这个消息,童玉女,道西,里人,在城里,不一样,吃吧,向坡

2020-08-24 #短篇故事

二黑和小芹的故事:二黑是村里最帅的后生 小芹是村里最漂亮的妞

二黑和小芹的故事:二黑是村里最帅的后生 小芹是村里最漂亮的妞

小芹,唢呐,爱的,村里,十里八村,坡上,后生,农闲,乡亲们,吹开,地步,大山,声音,婚事,嫁妆,小日子,心路历程,时节,村里人,门槛,父母,毛驴,歌声,深情,爱情,美酒,谈婚论嫁,苹果,赶着,车带

2018-07-01 #短篇故事

村里故事

村里故事

村里,故事,羊群,里人,村里人,地方,赶着,羊娃,去放牧,村子里,小山村,小伙子,小猫,小鸡,时候,村子,老虎,母猫,老鹰,金狐,有一天,小村庄,人们,山洞,村庄,村长,民间,沙漠,鬼故事,生活

2020-06-29 #故事阅读

村里的变迁

村里的变迁

李化,县长,马廷贤,故事,村里,人们,时候,扇子,村子,生活,李家山,心目中,被遗忘,新农村,老村子,人物,主人,小时候,全村人,儿女,回民,劫难,原因,历史,县衙,工地,形象,成年,时代,旧事

2020-06-29 #故事阅读

红军村里故事多

红军村里故事多

红色,源村,故事,欧阳,红军村,记者,瑞金,杨世,红军,老人,革命,大布,汝明,个儿,人参,基因,村民,苏区,荣显,长征,个儿子,子全,邹海,欧阳氏,新中国,本报记者,大雨滂沱,儿童团,一家,一面

2011-06-28 #小故事

龙门村里“跃龙门”

龙门村里“跃龙门”

村民,分红,龙门,村里,党建,侯青,跃龙门,发展,人口,企业,展览馆,民生,鲤鱼,里人,产业,义务,党员,共同富裕,图书馆,建材,扫帚,日子,村子,村人,现实,经济,精神,老年人,老百姓,节日

2014-04-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村里的故事:“三门”祠堂

村里的故事:“三门”祠堂

总兵,刘光,祠堂,大人,刘氏,亲戚,潘刘村,门面,三门,大官,村里,石匾,二房,天下,潮州,作揖,门楼,小民,裂痕,门人,富贵,潘刘,穆宗,乡邻,传说,人参,何意,先人,先贤,痕迹

2017-06-01 #长篇故事

村里的故事:“三门”祠堂

村里的故事:“三门”祠堂

总兵,刘光,祠堂,大人,刘氏,亲戚,潘刘村,门面,三门,大官,村里,石匾,二房,天下,潮州,作揖,门楼,小民,裂痕,门人,富贵,潘刘,穆宗,乡邻,传说,人参,何意,先人,先贤,痕迹

2019-09-1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