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华媒故事:一战时法国战场的中国劳工

时间:2007-09-07

文章摘编如下:有一个名字叫周明山Chou Ming Shan 译音的人,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青年,只有二十五岁,在横跨加拿大东西两岸的火车旅途中,在接近安省

提示:本文共有 19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侨网11月29日电 近日加拿大《星星生活》杂志刊登文章,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曾秘密帮助英国将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运往法国战场,挖掘战壕及清理战场的故事。

文章摘编如下:

有一个名字叫周明山(Chou Ming Shan 译音)的人,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青年,只有二十五岁,在横跨加拿大东西两岸的火车旅途中,在接近安省沙普洛(Chapleau)的地段突然昏迷,最后因疟疾病不治而死亡。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加拿大渥太华西北佩塔瓦瓦(Camp Petawawa)的军事基地,那时世界大战仍在进行中。

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当发现这个国家曾经秘密参与由英国策划的一个庞大运输计划,将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送上法国战场,都会感到异常震撼!

在1917年初至1918年的春天,大约有81000名中国劳工搭乘火车从西岸被运送到东岸去。与此同时,大约有3500名中国劳工,途经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北部,抵达加拿大西岸,再被运送到美国的纽约,然后搭乘油轮“亚洲皇后”号(Empress of Asia)。它曾经通过巴拿马运河来到大西洋的这一边,最终的目的地是英国的利物浦。

从英国,中国劳工横渡英伦海峡,被运往法国北部战区。他们在那里挖掘战壕,堆积武器,运送军需,维修军车,清理尸体。他们的参与使战斗能够延续。

虽然停火协议在1918年11月11日已经签署,但中国劳工仍留在战地上负责善后工作,直到1919年,甚至1920年才陆续离开。四万多人重返加拿大,再一次长途跋涉搭乘火车由东岸往西岸去。

周明山的旅程是由中国东北一个灰尘滖滖的招募中心开始的,不幸来到加拿大不久便意外死亡,成为五十个回不了家的难友之一。

温哥华岛的威廉岗(William Head)是中国劳工身死异乡后被埋葬的集中地。这里曾经是中国劳工入境的检疫站,也是他们临时栖身之所,在简陋的帆布帐篷下生活,等待火车转送到东岸去。

周明山那批劳工是搭乘油轮“俄罗斯皇后”号(Empress of Russia),横渡太平洋北部,在1917年9月17日下午五时半抵达温哥华。两艘“皇后”号油轮都是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Canadian Pacific Ocean Service)旗下所拥有。这批乘客都是首次搭乘轮船,而且从未踏足北美洲。

加拿大在1914虽然通过了战时措施法(War Measures Act of 1914),并取消了向中国移民征收五百加元人头税之规定,但对于利用火车运送中国劳工横跨加拿大国境之事仍尽量保密,禁止报章报导有关史料,可是百密一疏,消息仍然从不同渠道泄露出来。

1917年之夏季,政府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运输公司(Canadian Pacific Railway)施压,要求由温哥华做起点的火车必须准时开出,避免东岸海运之定期班次受到延误。为了加强运作上之灵活性,铁路公司在佩塔瓦瓦附近设置了中途站,并用铁丝网围起,成为铁路公司(CPR)洲际运输系统的一部分。

为防止劳工在运送过程中伺机逃走,每个火车厢都有武装人员监视,卫生间的窗门也被封闭。从硕果仅存的旧照片可看到劳工们搭乘的火车,其类型与殖民地时代常见的CPR火车很相似,曾经被用来运送移民到西部地区去开发。将劳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东岸去,不容有失,火车月台上都有人巡逻。如果劳工患病需要送院留医,都有保安人员陪同才会放行。

每个火车厢都挤满了人,劳工们必须负责为自己炊煮,而食物都受到严格分配。虽然劳工们不属于作战队伍,他们也必须签署同意书,接受低微的待遇,为协约国军队效力,为行动保密,遵守安全守则,并按时报到。由于行程紧凑,劳工不准在火车中途停站时离开车厢。

当周明山搭乘的油轮“俄罗斯皇后”号抵达温哥华时,港口发出的健康状况证明书表示合格,搭客鱼贯登岸后立即转乘火车往加拿大东岸出发。四天后,在中国应聘得到编号39038的周明山突然昏迷。他在1917年9月22日逝世。他可能在离境前在家乡被带有疟原病毒的蚊子咬过而患上疟疾。火车上的医生认为他得病已经有八天之久。

火车到达佩塔瓦瓦(Petawawa)之后,劳工队友们将周的尸体埋葬在那里,一切进行得无声无息,鲜为人知。劳工们并暂时留下协助维修及加建附近军营的设施,然后继续他们前往东岸及法国的旅程。

一个世纪多过去了,到2019年10月3日,英联邦国殇纪念坟场管理委员会(Commonwealth War Graves Commission)发现了一个年轻劳工的墓碑,引发起关注周明山的死因及中国劳工被运送到加拿大东岸的火车旅程,并刮起了一股研究历史的热潮。那个长方型的花岗岩墓碑雕上了他的名字,劳工证编号,墓志铭上还刻有“虽死犹生”的四个中文字,出现在一个远离人烟的坟场,与附近军事基地的射击场并排。

前往坟场受到严格限制,但在追思奉献仪式举行的那一天,一班政要及嘉宾被护送到那里去,他们献上鲜花并在墓前向周明山祈祷及祝福。(布莱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华媒故事:一战时法国战场的中国劳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媒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媒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赵强,华文,中国故事,媒体人,海外华文媒体,中国,全球,优势,作用,全球华人,影响力,国际舆论,实力,海外华人,舆论,贡献,高峰论坛,伟大复兴,华文媒体,新媒体,谢明,和公,王瑞,中国梦,杭州,华侨,世界,中华民族,主旨,初心

2008-12-01 #故事阅读

华媒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华媒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华文媒体,华人,华侨,传播,论坛,海外华文媒体,中国故事,发展,中国,蒋丰,龙涛,新媒体,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方面,马来西亚,佛海,在海外,世界,主题,作用,媒体,平台,总编辑,时代,经验,各大,住在国,海外网,星洲日报,海外华侨

2020-07-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海外媒体人:海外华媒在讲述中国故事

海外媒体人:海外华媒在讲述中国故事

大运河,文化,扬州,方面,江苏省,海外华文媒体,江苏段,城市,南京,媒体,江苏,建设,大运河文化,周建农,徐宁,成果展,马秀秀,中新社,中国侨联,书院,江苏省委,中国香港,世界各地,中国,代表,主人,中非,作用,刊物,双语

2008-01-25 #故事大全

赵强: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媒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赵强: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媒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赵强,海外华文媒体,全球,华文,中国故事,媒体人,中国,优势,作用,华人,影响力,国际舆论,实力,海外华人,舆论,贡献,高峰论坛,伟大复兴,新媒体,和公,王瑞,谢明,中国梦,杭州,华侨,世界,中华民族,主旨,全球华人,初心

2017-07-06 #小故事

海外华媒走进“中国钟表名城”:聆听漳州的时间故事

海外华媒走进“中国钟表名城”:聆听漳州的时间故事

钟表,漳州,海丝,钟表博物馆,产业,行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福建省,韩国,龙敏,中国,发展,设计,王东明,恒丽,世界,书信,企业,全球,名城,声音,文化,技术,手表,时光,福建,董事长,高层,生产

2018-11-24 #故事会

踏访月港观窑赏瓷 海外华媒:讲好“海丝”故事

踏访月港观窑赏瓷 海外华媒:讲好“海丝”故事

海丝,东溪窑,尔冬强,南靖,漳州,福建,甄凯,海外华文媒体,文化,码头,遗迹,造船厂,海上丝绸之路,张斌,何凌霄,夏惠,张金,海澄镇,船厂,中外文化交流,和七,新闻社,中新网,中国,东南亚,一带,东溪,中国通,代表,事情

2013-06-22 #故事阅读

海外媒体代表:华媒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海外媒体代表:华媒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华文媒体,华人,华侨,论坛,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国故事,发展,中国,蒋丰,龙涛,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新媒体,世界,媒体,时代,方面,马来西亚,佛海,在海外,主题,作用,平台,总编辑,见证,经验,各大,住在国,星洲日报,海外华侨

2014-08-17 #短篇故事

马来西亚华媒抗“疫”记:求真 暖心 介绍中国经验

马来西亚华媒抗“疫”记:求真 暖心 介绍中国经验

疫情,中国,马来西亚,光华日报,郭清江,星洲日报,经验,社会,假消息,读者,李兴,中新社,肺炎,防控,万林,吉特,万美,专版,传统媒体,报社,故事,民众,社会各界,秉持,记者,传播,约合,世界经济,中国留学生,很重视

2008-05-2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