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生物学小故事.pdf

时间:2007-09-09

关于生物知识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56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2 分钟。

3 、澳洲蓝环章鱼: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 15 厘米, 腕足上有蓝色环节,常在沿海水域露面。 4 、毒蚰:栖息澳大利亚沿海水域。 5 、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中东的其他一些 6 、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 7 、澳洲毒斑蛇:生活在澳洲。 8、澳洲褐色网状蛇:生活在澳洲。 9 、眼镜王蛇:生活在我国两广、云贵及印度等。 10、非洲黑色莽巴蛇:生活在非洲。 二、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是哺乳纲、鲸目的动 物,由于生活在海洋里,称之谓海洋中的哺乳动物。 蓝鲸到底有多大?一条蓝鲸约重 150 吨,相当于 2500 个大人或 150 条牛或 30 头大象的重量。其内脏中 的肾脏重1 吨,舌头重2 吨,心脏重700 公斤,肠子的 总长度250 米。刚出生的幼鲸重6 吨、长8 米,每天吃 2 生物学小故事 奶 100 公斤。 三、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身高在 5 米以上。 四、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动物的跳高冠军应当是澳大利亚的大袋鼠。它一般 能跳过2 -3 米高的围墙。 五、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非洲猎豹。它每小时能跑 110 公里。比我国目前的火车跑得还快。 六、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动物 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动物是蓝鲸。蓝鲸的卵很小,只 有9.992 毫克,就是说,还不到公斤,但这么 小的卵,成长为一头29 吨的幼鲸,只需用22.75 个月, 这中间包括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的 10.75 个月。 那么,从不到 1 毫克长到29 吨,它一共长了近300 亿倍,才用了22.75 个月。 七、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我国特产的大鲵。最大的 大鲵可长达 1.8 米。 八、世界上最大的鱼 世界上最大的鱼是鲸鲨。可长达20 米。 九、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是我国特产的生活在长江里的 白鲟,它身长可达6 米。 3 生物学小故事 屎克螂拯救了澳洲大草原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可是在 古老的地质年代,它是与其他大陆相连的。到了一亿多 年前的白垩纪,由于地壳运动和大陆漂移,澳大利亚才 与亚洲大陆脱离,后来又与南极洲分开。那时候,地球 上生物进化正处于哺乳动物早期阶段,刚出现一些原始 的种类如鸭嘴兽和袋鼠等。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也限 制了哺乳动物在当地环境中继续向前进化,现在澳大利 亚生活的马、牛、羊、猫、犬及鼠类都是十八、九世纪 由人从欧洲、亚洲等其他大陆带去的。 1770 年4 月,来自欧洲的第一批移民在澳洲登陆, 他们看见那里莽莽草原,无边无际,但食草动物却少得 可怜,于是移民们先后从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引进了大 批的黄牛等家畜。据统计,一头体重270 公斤的肉用牛 每天排粪量约 16 公斤,相当体重的6% 。当时在澳大利 亚草原上大约有4 万头牛,每天会有64 万公斤的牛粪排 在地上,日积月累,大量牛粪覆盖了草原,压住了牧草, 使肥美的草原逐渐退化,出现一块块秃斑。更为严重的 是,当地把牛引进澳洲的时候,无意中把两种讨厌的苍 蝇:水牛蝇和灌木蝇也带了进来。牛粪是苍蝇的孳生地, 大量的牛粪使水牛蝇和灌木蝇也迅速繁殖起来,到了本 世纪的五十年代,苍蝇在整个澳洲大陆十分猖獗。这时 候,科学家想到了屎克螂。 屎克螂是一种食粪的甲虫,学名叫蜣螂,它不仅以 粪作食物,雌虫还把粪便当作育儿房,在粪球内产卵, 4 生物学小故事 把粪球作为幼虫的食物。它们搬运粪便的能力是很惊人 的,先用前足切去一块粪做成粪球,然后用后足把粪球 推滚到适应的地方埋入地下。有种蜣螂一雌一雄合作, 只需30 -40 小时就可将 1000 毫升的新鲜粪便搬运到地 为了拯救大草原,澳大利亚派出大批科研人员奔赴 世界各地,引进了大批蜣螂,我国的一种蜣螂也应澳大 利亚有关方面的“邀请”离别故土,远渡重洋,到澳大 利亚去安家落户了。它们的任务是帮助清扫那里广阔的 大牧场。 澳大利亚难道没有蜣螂吗?有是有的,但是本地的 蜣螂只爱吃袋鼠的粪,牛粪不合它的胃口,不愿问津, 这是昆虫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生活的本能。 澳大利亚草原的粪害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充分说明: 生态规律是自然界的一个客观规律,人们在自己生活中 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只顾眼前利益,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甚至造成恶性循环,使人们蒙受灾难。然而,人们一旦 认识和掌握了生态规律,就应积极地给生态系统以有益 的影响,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从面获得更合理的更经济 的生态效益。 蝴蝶趣闻 蝴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昆虫,它那艳丽缤纷的翅膀、 窈窕的体态,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飞舞在万紫千红的花 丛中,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蝴蝶的种类很多,现在已知的有 14000 种,我国境 5 生物学小故事 内有1300 种以上,大多数分布在云南、海南岛、台湾等 地。香港还有蝴蝶一百五十多种。 我国特有稀少珍贵蝴蝶品种很多,如“青城箭环蝶”, 产于四川崇山竹林中,色棕黄,翅缘有一列奇特的箭形 黑纹,十分美观。“西藏豆粉蝶”,翅鲜黄色,外缘有一 条黑边,内中点缀着姜黄色的珍珠一串,飞翔时穿梭于 茂密林间,姿态优美,为西藏高原特有的名种。蝴蝶的 翅上有许多鳞片,英国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耐尔氏,曾 经截取 0.8 平方厘米的蝶翅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见有鳞 片70 行,每行是90 个,它同鱼的鳞片差不多,形态不 一,有尖形、有圆形、有锯齿形,像屋顶上的瓦片一行 一行重叠着,并且颜色十分鲜艳。 蝴蝶的色彩形成有其物理和化学的原因: 物理的原因是由于光线照射到鳞片上一列列棱突 时,对光线起了曲折和反射的作用,立即显示出不同的 色彩,这叫反射色。如果改光照方向,原来的颜色会消 失不见,而显现出另外的色彩。 化学原因是因为在蝴蝶的表皮细胞中,有些色素颗 粒,叫蝶蛉。当这类化学物质积聚多时,就显出各种各 样的颜色,因此叫结构色。这种色素不消失,能够长久 保存着。因为蝴蝶身体中有不同的蝶蛉,就显现出不同 的颜色。白蝴蝶就是体内含白蝶蛉,黄蝴蝶就是体内含 黄蝶蛉等等。 另外,在有一些蝴蝶身上呈现出耀眼的亮绿色、亮 黄色、亮紫色、亮红色等等,均是由物理和化学作用综 合的结果,这叫合成色。也就是反射色和结构色两种色 泽结合在一起的缘故,因此更加美丽动人,光彩耀人, 凤蝶之美正在于此。 6 生物学小故事 蝴蝶不仅美丽动人,它们还有许多趣闻: 趣闻之一:蝴蝶的旅行(蝴蝶的迁飞)。 有些蝶类也像鸟类一样有迁飞的习性,目前已知有 214 种蝶类能进行迁徙性的飞行。数量多时,可达十亿 只,飞行距离长的可达数千里。 蝴蝶的迁飞在历史上记载得很多。 据 16 世纪有关蝴蝶迁飞的文献记载:有一次,几百 万只蝴蝶结成长队飞过法国某城市的上空,顷刻间,漫 天蔽日,漆黑一片,白昼如同黑夜。 1745 年,在德国哈雷镇,有一大群白粉蝶落下使当 地居民以为是下大雪,据调查,这些蝴蝶是从非洲北部 渡过地中海,越过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而迁飞来的。 1914 年,一艘德国海船,正在波斯湾航行,突然, 数以百万计的白蝶像一大块厚厚的云层,从云端劈头盖 脸地飞降而下,落在甲板上,绳索上,烟筒上都停满了 层层叠叠的白蝶,不仅如此,成千上万的白蝶还在不断 飞来,那些无处栖身的白蝶便紧缠船身,飞绕不止。这 时,船员难以呼吸,眼睛也无法睁开,一时,全船陷入 混乱之中,舵手由于视线不清而偏离航线。结果,造成 触礁沉船的事故。 1935 年,美国昆虫学家威廉斯报导了一则蝴蝶飞行 的奇闻:一种斑蝶从墨西哥一直飞到加拿大的北部和阿 拉斯加,行程5000 公里。 在非洲,有一种粉蝶,每年春天,集群向北飞行, 作漫长的马拉松式迁飞,4 月,它们出现在地中海,5 月到达冰岛。它们中间有的可以一直飞到北极。 美洲的“彩蝶王”,其形体美丽,仪态万千,号称百 蝶之魁,美洲人称它为“彩蝶王”。它们成千上万只每年 7 生物学小故事 夏季从得克萨斯州飞往东北地区的新英格兰,或从中南 部的佛罗里达州飞往中北部的明尼苏达州。后来又有一 些昆虫学家发现,在冬季即将来临时,有成千上万只“彩 蝶王”从加拿大和美国中、西部浩浩荡荡飞往墨西哥。 墨西哥城以西200 公里的安干克尔山脉东端峰峦叠嶂, 林深草密,气候温湿。每年 10 月初,当北美大陆寒风乍 起时,这种彩蝶王便开始长途迁徙,经过 6 个星期的飞 行,抵达安干克尔山脉茂密的冷杉林,它们要在这里生 活4 个月,以躲避北美的冬天。在这中间,它们还要交 配、产卵、养育后代。第二年春天,在雌蝶的带领下它 们浩浩荡荡返回北美的老家。 我国也有蝶类长途迁飞的记录,自 1603 年至 1933 年,共有5 次,都发生在云南和广西境内。如 1933 年6 月 16 日上海记载:“1933 年5 月20 日,正午天阴, 云南昆明,距市东面四十里之大板桥镇,忽有白蝶数千 万只漫空遍野,由东南面飞来,遍布于该镇之田亩及屋 角墙壁等处,白茫茫毫无空隙,居民迷信,惊为神迹, 不敢捕捉……。”此蝶群休息两小时后,又行飞起。 小小的蝴蝶为什么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这同它们 的翅膀发达有关,一般蝴蝶翅膀面积都要大于它身体的 十几倍,稍稍扑动就能产生很大的浮力,绝薄的一层翅 膜上布满了许多纵向的翅脉,犹如牢固的骨架。前后两 对翅分别长在中胸和后胸上,这里的胸壁坚厚,肌肉发 达,能有力地鼓动翅作长途旅行。当然,在长途飞行过 程中蝴蝶须在大洋中寻找岛屿作短暂的歇息,才能完成 它的迁飞。 趣闻二:吃砖石的蝴蝶。 英国牛津的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蝴蝶叫紫色皇帝, 8 生物学小故事 雄蝴蝶常常吃砖石,有时候甚至用分泌物把干砖弄湿, 然后用喙吸。在热带河流的两岸,发现其他几种蝴蝶也 有这种现象。他们认为,雨水打湿砖石,水分蒸发后, 水中所含的钠元素就在砖石上,紫色皇帝吃砖石是为了 取得钠。那么,为什么只有雄蝶吃砖石呢?原来它在交 配时,精原细胞分泌钠,雌蝴蝶吸收雄蝴蝶排给它的钠 用以造卵,雄蝴蝶在交配后,体内严重缺钠,因此,必 需补充,这就是雄蝴蝶吃砖石的原因。 趣闻三:蝴蝶乐园。 在英国西面部的布克法斯特雷有一展览馆,称为“蝴 蝶乐园”。这展览馆一年四季,春意盎然。电脑控制的空 气调节器,随时调节着馆内的温度和湿度:馆内遍植花 草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非常适合蝴蝶的生长繁 殖,成为名副其实的“蝴蝶乐园”。乐园中的蝴蝶有千余 多种。其中产自南美洲的斑蝶,翼展长达30 厘米,堪称 蝶国巨人;号称“猫头鹰”的一种大蝴蝶,生性爱吃烂 水果,吃醉后会给人们表演“醉舞”。蝴蝶乐园不仅是蝴 蝶的乐园,也是游客的乐园。 趣闻四:神奇的大蝴蝶。 美洲产的一种橙褐色的大蝴碟,每年春天,它们从 中美洲到加拿大作遥远的迁飞,秋天则由加拿大返飞中 美洲,飞行4000 公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会碰到很多天 敌,特别是鸟类,但这些大蝴蝶一点也不害怕。这是为 什么呢?因为大蝴蝶的躯体上充满着毒素。这些毒素又 是怎么到蝴蝶身上的呢?原来,这种大蝴蝶产卵时,将 卵产在含有三种有毒物质的植物叶上,幼虫破卵而出时, 将这些毒物连同植物一起吞下,这些毒物对幼虫没有丝 毫的影响,相反地,幼虫将毒素积累在体内,在变成蛹 9 生物学小故事 和蝴蝶时,这些毒素始终保存着。如果鸟咬食了大蝴蝶, 那么毒素在鸟体内将会发生毒性作用,使鸟的心脏麻痹, 短期内使鸟死亡。 加拿大昆虫学家乌尔卡特在墨西哥看到有大量的大 蝴蝶密集在松枝上,其重量有时可使七厘米粗的树枝折 趣闻五:咬死人的蝴蝶。 一支由 10 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从巴黎到巴西北部 山区进行动物习性考察。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一名叫 哈尔德的队员在途中掉队,另外9 名队员于晚饭后在路 边的草丛中找到他的尸首,尸体周围飞翔着一种色彩艳 丽的蝴蝶群。经医生检查,哈尔德是被蝴蝶咬死的。据 当地山农介绍,这种美丽的蝴蝶是巴西北部山区所特有, 以食动物肉为生,遇到兔子、山鼠就三五成群追啃蚕食, 碰到牛、羊大野兽,它们就联合起来围攻叮咬,直到咬 死,分食为止。在这一带的山民,不穿保护衣是不敢进 考察队员抓了几只蝴蝶和一只老鼠关在一起,并对 被啃过的鼠皮进行化验,发现这种蝴蝶的唾液里含有一 种剧毒物质,在叮咬老鼠时,把毒质射进鼠皮,使老鼠 失去知觉,不久就死去。考察队员将这种蝴蝶叫做“吃 人的蝴蝶”。 趣闻六:分泌臭气的蝴蝶。 热带有一种属于斑蝶科的紫蝶,体呈兰紫色且有美 丽的闪光,腹部末端埋有棒形臭腺囊一对。在遇到敌害 追捕、啄食时,会翻出臭腺囊,使臭气四溢。臭气使敌 害闻之弃而远避。北美有一种君主蝶,体内能释放出一 种有毒物质。鸟类一旦误食了这种蝶类就会引起死亡。 10 生物学小故事 有些凤蝶幼虫的头部后方的体壁下陷成囊,其内贮存臭 液。一旦受惊,那橙色的叉形臭角,向外翻出。臭液一 经空气,立即挥发,致使四周空气顿时恶臭难闻,将敌 害给撵跑了,当险情解除后,它们又把这种驱敌的“法 宝”收藏起来。 趣闻七:蝴蝶树。 美国太平洋园林的蝴蝶树,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生物 现象之一了。 在那不到三亩的蒙特利松林里,每到秋天,便有流 水一样的“蝴蝶湖”从北方流来,像一道蝴蝶大河,一 旦抵达便落在它们老祖宗栖息过的松树枝上,这些大蝴 蝶降落犹如云层一般,使得那儿的松树枝盖满了蝴蝶。 这种蒙特利松树和普通的松树不一样,首先是它的树皮 深绿而近乎墨黑,是加利福尼亚州最深暗的松树,它的 树叶很长,呈碧绿色,树枝很粗糙,上面还有带须芒的 青苔,很是特别。有人认为大蝴蝶之所以在这儿过冬正 是这种松树的这些特点决定的。 大蝴蝶落在树枝上后,双翅紧紧合起,动也不动。 早上微明时,看上去很像树上的叶子。它们在这里停留 五个月,第二年三月中旬才离开。 蝴蝶虽然美丽动人,但在它们的生活过程中,也常 常给人类带来一些危害。特别是它们的幼虫阶段。蝴蝶 是如何发育的? 蝴蝶的一生: 蝴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 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各种蝴蝶的成虫其寿命是不同,大 多是一、二个月,个别的是三、四个星期,最长的也不 会超过一年。在这一段时间里,它们穿梭于花朵之间, 11 生物学小故事 吸食花蜜。它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交配产卵,繁殖下一代。 交配以后,雌蝶将卵产在寄生植物的叶片上。由卵孵出 的是幼虫,幼虫蚕食寄生的叶片,边食边长大,不断的 蜕皮,逐渐长大。幼虫阶段由于是咀嚼式口器,对寄生 植物危害很大,如菜粉蝶的幼虫就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 幼虫长到一定时期,就不再取食了,选择适当的地 方慢慢变成蛹。成虫在蛹体内发育成熟后,外表的蛹壳 就从背部中央处裂开,头部及前足先行伸出,不久中足 后足及翅也伸出,足攀着植物后,新躯体脱壳而出成成 白蚁漫谈 白蚁是昆虫纲,等翅目的动物。白蚁的种类很多, 全世界有2000 多种,我国已发现的有30 -40 种。它们 危害房屋建筑、树木、农作物等。主要的种类有家白蚁、 散白蚁、木白蚁、土白蚁。 白蚁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南起西沙,北至辽宁吉林, 东临滨海、西达西藏。 白蚁的“社会” 白蚁是一种群体的“社会性”昆虫,整个的大家族 是由200 万之多的成员组成。其中蚁后只有一个;蚁王 有3 -4 个;候补繁殖蚁为数也不多;绝大多数是工蚁和 兵蚁。它们生活在一起,进行严格的分工,有秩序地工 作,各尽其职,真好象是一个君主统治的封建社会。 蚁后:一群中只有一个,居住在蚁巢最宽敞的建筑 12 生物学小故事 内(王室)。蚁后身体大,发育快,它唯一的任务是与蚁 王交配产卵。 蚁王:在每年三月份,追随蚁后出巢,在空中婚配。 交配之后,蚁王的历史使命便已完成,不久即死去了。 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蚁,它们的眼睛退化,是 蚁群中的瞎子。它们靠什么传递信息进行工作的?全靠 触角操纵,触角彼此碰撞转达命令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1、建筑巢穴:工蚁用口衔泥或纤维物质,混以口中 的粘液建造坚固而精制的巢穴。同时也建造了培养菌类 的菌圃。 2 、建筑隧道:工蚁能在各巢之间,开辟许多隧道, 作为重要的交通线。 3 、哺育后代:工蚁将蚁后产下的卵,安置在菌圃中 去孵化,幼虫孵出后,工蚁立即衔来菌去喂养幼虫,或 用吐出食物当饲料去喂养幼虫。在喂养幼虫的同时,工 蚁也需去喂养蚁后。 4 、垦植菌圃:工蚁在建筑好的菌圃上,播植菌苗, 让菌类孳生繁殖。 5 、清洁卫生工作:巢穴中不洁之物,由工蚁搬走, 使蚁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兵蚁:兵蚁也是失去生殖能力的蚁。它们虽然也是 个瞎子,但因持有武器,横冲直撞也能起到御敌作用 兵蚁根据武器的结构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大颚类兵 蚁,其武器是一对强大的大颚。发现敌情后,齐心协力, 蜂拥而上,都以咬一口入侵者为快。另一类是象鼻型兵 蚁,其武器是伸长的前颚,好似一个矛。这个矛实际上 是一个几丁质的刺刀,内有额腺,分泌酸性毒液叫蚁酸。 酸的气味浓厚,毒性很强,小动物染上后很快就会死亡。 13 生物学小故事 人的皮肤接触后,也会红肿并有不适之感。 白蚁的巢穴(以家白蚁为例) 白蚁营地下生活时,它的穴就在地下,营巢时,先 用泥土、唾液或粪便胶粘成砖,堆积巢穴之外,造成土 丘,这叫蚁冢。在我国这种蚁冢很小,但在非洲和澳洲 能看见巨大的蚁冢,其高有如杭州的西湖雷峰塔。有人 曾记载,蚁冢有高20 英尺,底面直径为 12 英尺。冢的 内部,道路四通八达,内壁坚实,不易为外力所压垮, 好似一座绝伦无比的地下宫殿。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因为,在自然界里,巢设计的精美、规模的宏伟壮 观要属白蚁了。它的巢有走廊、有王室、有菌圃,巢又 有主、副巢之分。整个大巢以主巢为中心,周围配备 10 个或20 个副巢,主巢是蚁后的卧室,其大犹如脸盆,有 许多的隧道,弯弯曲曲,均通副巢,副巢只有饭碗大。 不管是主巢还是副巢都是近于圆形的结构,巢壁异常光 滑,并且坚固。其材料均是由黄色粘土混以唾液细嚼后, 吐出堆积而成。在较大的巢壁上还修饰有突出的圆柱子 和耳状突起,这究竟有什么用?目前还是一个谜。 大小巢都是穹窿形,但中间并无支撑物,这种结构 是符合结构力学原理的,它可以承受各方面施来的压力, 而不至于使巢倒塌。 菌圃更可体现工蚁的建筑技巧。菌圃是在靠近王室 的各个副巢、主巢的中心建造的,这个菌圃比王室略小, 四周还留有空隙,很像珊瑚状的蜂房。它的结构很精细, 做成一条条的隆起,酷似田埂,中心是空的,作为菌类 生长的温床。在这菌圃上,白蚁培养了许许多多白色的 菌株,任其繁殖生长,这些菌类是蚁后的食粮。 在每个菌圃的下面,都有几个小涵洞,这是通往邻 14 生物学小故事 近巢的门户叫蚁路。蚁路开始时是直的,过一、二尺后 就变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接近巢穴和地面,路道变得 宽而广,能容三、五个蚁通过。 由此可见,家白蚁是善于建筑巢居的一类昆虫,它 能就地取材,利用外物,建造成精巧的巢居。 白蚁的食性 白蚁是一大害虫,专吃木质纤维,破坏房屋建筑, 还吃枕木、桥梁、堤坝、室内贮存物品、书库藏书等。 有些地区的白蚁还可以吞噬田野里的甘蔗、桑树、蓖麻、 芭蕉、百合以及各种果树、林木。有些专家研究表明, 地球上约有24 亿亿只白蚁,每年吃掉地球上的植物有机 物要占三分之一。白蚁还能啃食橡胶、塑料、铅线等。 由于白蚁的猖獗,常常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通讯受阻,堤坝溃决,作物减产,林木损坏。所以白蚁 是人类的一大害虫。 据调查,解放前,上海的砖木结构住房约有 52%被 破坏;广东开平一带的民房几乎达到十室九蛀的程度。 又据报导:埃及一个盗墓者,偷盗埋于地下的古埃 及法老的陵墓。不慎,挖穿了一个巨大的白蚁穴,于是 数以亿计的白蚁涌出地穴“偷袭”附近城镇,不到半年, 这个城镇所有木结构的建筑全被毁掉。可以说,白蚁吞 噬了整个城镇。 白蚁为什么能消化如此难消化的木纤维? 原来在白蚁的肠子里,寄居着无数的小客人__原 生动物的超鞭毛虫,每个超鞭毛虫的身体表面长许多条 鞭毛。它们在白蚁肠内游来游去,并不断分泌纤维素酶 和纤维二糖酶,帮助消化木质并将其转化成糖,为白蚁 吸收利用。 15 生物学小故事 如果除去白蚁肠中的超鞭毛虫,白蚁就不能消化木 质,缺乏养料,就会活活被饿死。 南美的食肉蚁 蚂蚁还能吃肉,真可谓奇谈,听者大多不信,那么 小小的蚂蚁怎么会食肉呢?不信,你就看看南美著名的 食肉蚁是如何危害庄稼和人类吧。 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宁静的夏日早晨,亚马逊河畔 的一个农场,场长西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他300 多个农 业工人辛勤的劳动。这时,一位警察通知场长:“有一片 长约 10 公里,宽约5 公里的褐色蚁群正向农场开来,最 迟三天就可到达。蚁群所到之处将变成死亡的世界。因 此,必须马上组织疏散。” 西蒙场长回忆起40 年前,离这儿200 英里的故乡发 生过一次蚁患的情景:家没有了,庄稼没有了,在地平 线以内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看不到一只动物,四处是 死一般寂静……。正当西蒙为这富饶的农场将变成一片 死寂的世界而烦恼时;几位队长来到场长办公室对西蒙 说:“工人们不愿离开,要留下来和蚁群战斗,保卫这片 富饶美丽的土地。”西蒙被工人的战斗精神所鼓舞,他和 各耕作队长们拟定了详细作战方案,决定先将妇女、儿 童和牲畜在天黑前搬到亚马逊河对岸去。与此同时,他 们加深加宽了环绕居民区和亚马逊河相通的各种排灌 沟。为了防备万一,又以办公室为中心,建立一条和储 油库相通连的耐火材料沟,准备在必要时发动火攻。一 切准备就绪,已经整整过了一天,旷野里已经充满了蚁 16 生物学小故事 群迫近的先兆:各种动物都从森林里逃了出来,凶猛的 美洲豹和成群的猴子一起狂跑,一点也没有捕食猴子的 第二天早晨,了望哨里终于发出了警报,人们都涌 到居住区的边缘,站在注满水的排水沟旁,望着一大片 挪动着的黄褐色蚁群突然出现在森林的边缘,一只爬满 蚂蚁的怀孕母豹突然从森林里拼命跑出来,跑到离排水 沟只有 30 米处倒了下来,不一会这只 60 公斤体重的母 豹很快就剩下了一堆白骨,仅仅用了四分钟。 一小时后,蚁群走近了,人们清楚地看到一只只有 半拇指大小的褐蚁,隔着 20 米宽的排灌沟人和蚁对峙 着。过了不久,蚁群开始进攻了,它们一只叠一只,叠 起近二米高的蚁墙,然后上面的蚁就像跳沟似的居高临 下的跳下去,蚂蚁掉进水里,迷失方向,立刻被抽水机 抽上来的水流冲进亚马逊河,它们死了无数只。快到中 午时,蚁群停止了进攻,全部撤到后面的森林里,但没 过多久,蚁群又卷土重来,而且拖来很多树叶当“登陆 艇”,一时间无数的“登陆艇”载着蚂蚁向居民区开过来, 尽管强大的水流把这些“登陆艇”掀翻,但这些大蚂蚁 的战斗精神使人不寒而栗。 天快黑了,西蒙把人分成三组,并在关键地方关了 灯。此时,蚁群也暂时停止了进攻,西蒙命令抽水机休 息,并关上一些排水闸,让沟里保持一定量的水。很快, 蚁群又开始进攻了,由于水抽不上来,蚁群像决堤的洪 水一般涌了过来。守卫人员被迫后退,人们迅速退到耐 火材料沟后面,马上将汽油灌进沟里,并点起火。蚁群 跟着涌过来,但又被大火吓退了。 天亮了,人们猛然看到:他们是隔着火沟被蚁群四 17 生物学小故事 周包围了,而且居住区和亚马逊河已经被蚁群隔断。在 这紧急关头,西蒙突然想到应打开亚马逊河的大水闸, 淹没农场并把蚁群淹死。但水闸开关却在 300 米的地方, 现已置于蚁群的淫威之中,扳动开关得冒生命危险。为 了拯救大家,西蒙想亲自去冒险,他下令将储藏室内的 小木船和橡皮艇都拿出来。并将放水淹没农场的决定告 诉了大家。西蒙挑选了三个强壮的小伙子作助手。他们 里面穿上紧身衣服,外面再穿上密封衣服,戴上头盔和 手套,穿上几双袜子,再穿上长筒靴,然后把所有衣裤 敞开口处都紧紧的用绳扎住。一切准备完后,人们用土 在火焰上压出一个小缺口,助手飞毛腿劳斯冲出火墙, 在褐色的蚁群中飞奔向前,劳斯只用 2.5 分钟就跑到了 大水闸的开关处。但蚂蚁已盖满了他的全身,他稍稍喘 口气,拚尽全力把闸门全部打开。迅速往回跑时猛然感 到有一只蚂蚁已经钻进了防护衣,并隔内衣猛咬,还剩 下30 米了,劳斯疼痛得晕倒在地,因为此时,蚂蚁已经 咬破了他的几层防护衣,并狠狠地在他背上猛咬了一口。 这时,西蒙和另外两个助手把劳斯救回。人们迅速消灭 了这四个人身上的蚂蚁。劳斯的背上已经被啃了一个洞。 大水淹没了千千万万只蚂蚁,人类得救了。 这种南美著名的食肉蚁每过一段时间就繁殖成片, 危害着人类,它们所到之处,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 是,人们终究是有办法整治它们的。 人们喜欢的蜜蜂 人们喜欢蜜蜂是因为它勤劳;人们喜欢蜜蜂是因为 18 生物学小故事 它能给人类制造蜂蜜、王浆、蜂蜡、蜂胶、蜂毒等产品; 人们喜欢蜜蜂是因为它能为花卉和农作物传粉;人们喜 欢蜜蜂是因为它能增添春色之美。你看:春意刚露,各 种小野花绽开花蕾之际,勤劳的蜜蜂便开始了欢快的工 作,它们灵巧地挥动着那对淡褐色的双翅,在一片嗡嗡 声中,时而钻入花中吸取花蜜,时而飞到花蕊上采集花 粉,真是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蜜蜂的群体组织 蜜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虫。是一种高 度合群、群体结构十分稳定的社会性昆虫。在一个蜂群 组织中,由一个蜂王、几个雄蜂、几千到几万个工蜂组 蜂王:身体最大,全身棕黄色,有光亮的色彩。腹 部末端有弯曲的螫针,它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产卵是 蜂王唯一的职能。在蜜源丰富的季节里,它一天可产 1000-1500 粒卵。一只健壮而优良的蜂王,有时一天竟 能产卵4000 -8000 粒,超过它本身体重的 1-2 倍甚至 3 倍。 在蜜蜂这个大家庭中,蜂王吃的食物是王浆,住的 是王台,凡是它走到的地方,群蜂都为它让路,它一出 巢,群蜂都要跟它一起飞。在巢内,工蜂对它关心无微 不至,工蜂常用触角去抚摸它的腹部,表示十分地亲热。 空中婚飞:当性成熟的蜂王要和雄蜂婚配时,是选 择天气晴朗、温度在 19℃左右的中午进行空中交配。蜂 王出巢后,几只雄蜂前呼后应,尾随其左右,开始,蜂 王和几只雄蜂在空中旋转飞舞,发出嗡嗡声,有如交响 乐。不久,飞行的速度越来越快,体弱的雄蜂相继落伍, 只有一只强壮的雄蜂与蜂王周旋,紧追不舍,刹时间, 19 生物学小故事 雄蜂猛向蜂王扑去,双方以尾部相接,互不释放,大约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交配完毕,蜂王飞回巢,雄蜂因拔 断交配器,不久就死去了。 交配之后,蜂王得到千千万万个精子,可供长期使 蜂王在产卵时,能根据巢房的大小产下不同性别的 卵;在大巢房和小巢房中产下的都是受精卵、在中巢房 中产的都是未受精卵。最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它如何操 纵生殖机器?如何辨别受精卵和不受精卵?大巢房中的 卵将来发育成蜂王,小巢房中的卵将来发育成工蜂,中 巢房中的卵将来发育成雄蜂。 一个蜂巢有几个母蜂(蜂王)? 蜂王在蜂群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不是自封的, 而是群体赋予的。为什么蜂群中的每个成员都绝对拥护 蜂王呢?原来,蜂王的下颚的唾液腺里能分泌出一种有 吸引工蜂魅力的香味,称之为“母蜂味”,这种气味一旦 消失,工蜂便会马上离开蜂王。 在一个蜂群中只能有一个蜂王,绝对不能有两个王。 春末,当新工蜂、雄蜂不断孵化出来时,王台里的新蜂 王也挣扎着将要出来之际,老蜂王便砸碎了王台的蜡盖, 拖出王台中的小蜂王,狠狠地将它咬死。 当蜂巢内出现多个蜂王时,会引起蜂群的大混乱, 原来秩序井然的“社会”现出一片混乱与骚动,有的拥 护新蜂王,有的拥护老蜂王,工蜂之间也相互乱螫,并 把贮藏的蜜抢出来吃。最后,老蜂王下了决心,带着一 部分工蜂、雄蜂离开老巢,到预先侦察好的目标去营造 新巢,重新安家。这叫自然分蜂。 老蜂王走了,蜂巢也并未平静,刚出台的新蜂王待 20 生物学小故事 身体健壮后,就到蜂房内巡视,发现王台便一一毁掉并 咬死王台中未成熟的母蜂。 在老蜂王走后,如果有两个新蜂王时,在它们捣毁 王台后,便开始了两王之间的战斗,它们各自将身体竖 起来,头对头,胸对胸地对咬,直至一个蜂王被杀死。 蜂群中缺少了蜂王怎么办? 蜂群中若缺少了群王,这一大群蜂,好似群龙无首, 无所依靠,个个焦急不安,垂头丧气,不愿工作,亦无 一定的秩序,甚至发出嗡嗡的哀鸣声。在这千钧一发之 际,要是初去世的蜂王,尚有新鲜的卵,产在巢房中, 工蜂竟能急中生智做抢救工作,它们将正在发育幼虫的 巢加以扩充改造,这叫急造王台。另一些工蜂急忙将王 浆喂养幼虫。经改造巢房内的幼虫由于居住较大的王室, 饱尝滋美的王浆,就能日以继夜地生长、特殊的发育使 这些幼虫变成新蜂王了。 倘若巢中缺少初产的卵,又怎么办?在这种紧急情 况下,有的工蜂变成有生殖能力的工蜂(卵巢竟能大大 发育),也就变成了母蜂(蜂王)。 雄蜂: 雄蜂是专供生殖的,它的唯一职能是与蜂王交配, 将千千万万个精子送到蜂王的体内。 雄蜂虽不像蜂王那样魁梧,但比工蜂要大一些,由 于它们的口器退化,失去采集花粉和花蜜的能力,全靠 工蜂喂养和照顾。但雄蜂的翅很发达,复眼也明亮,在 婚飞时,能在空中与蜂王比赛,以决雌雄。可是交配之 后。雄蜂便悄然死去。 工蜂: 蜂群中的骨干、一生勤劳的是工蜂了,它们是人们 2 1 生物学小故事 赞扬与喜欢的小蜜蜂。 工蜂身体较小,头部有一对膝状触角,触角上生有 许多感受器,起触觉和嗅觉作用。头还有一对复眼、三 个单眼和嚼吸式口器,口器的上颚发达,适于咀嚼花粉; 下颚、舌和下唇都延长并合并成管状,适于吮吸花蜜。 工蜂第三对足上生有花粉筐和花粉刷,腹部末端生有螫 针,螫针与体内毒腺相通,螫针是进攻的武器。 工蜂是蜂群中一支劳动大军,它们担负起整个大家 庭的全部劳动。它们是: 可敬可爱的“保育员”当母蜂产了卵,工蜂就忙着 将王浆放在巢房之底、卵的旁边,因为王浆能软化卵膜, 使卵易于孵化。当幼虫孵出后,工蜂要用食物哺育幼虫。 有人统计,一个幼虫在发育期间,工蜂要常常去探望和 照料,总有8 千次之多。工蜂传送食物的情况是极有趣 的。它们把蜜传送靠近的蜜蜂,依次传下去,传到蜂巢 最远的角落上,而且在传蜜的过程中,工蜂决不自己独 食。也不会因为争食而斗争,不仅如此,它们还很爱惜 粮食,把食物用到最需要的成员身上。这种有条不紊的 特性是其他动物中少见的。 精巧的“建筑师” 蜜蜂初孵出的工蜂到 12-18 天时,腹部的蜡腺就已 很发达,能分泌出大量的蜡质,担当起建造巢房的任务。 工蜂造的蜂房,每间都是一个六棱柱体,一端是六 角形平整的开口,另一端是闭合的六棱锥形的底。每间 蜂房的墙壁又是另外六间蜂房的墙壁。这种具有严格几 何形式的建筑物,引起不少著名学者的注意。远在 1600 年前,亚历山大的一位数学家巴普就指出:“这种六角柱 状体的形状,在相同条件下,这种结构的容量最大,而 22 生物学小故事 需的建筑材料最少。”接着著名的德国学者基普列尔证实 了这种蜂房的建筑是省材料的。法国学者马拉尔琪,曾 把这种正六棱锥体侧面三角形拼成菱形,发现这菱形的 钝角平均都是 109°28 ′,锐角平均是70 °32 ′。 这些精巧的建筑师是如何建造蜂房的? 工蜂腹部第2 -5 节上有八块蜡板,内有蜡腺,可分 泌出蜡质,蜡质遇到外界空气,就变成半固体,再用前 足搬动,用大颚揉搓,去建造六角形的巢房。蜜源充足 时,一昼夜能完成三、四万巢房。 忠勇的“守卫兵” 25 天以上的工蜂,长得老练成熟,能在门口“站岗 放哨”、轮流“值班”,保卫自己的“家园”。每当其他工 蜂采蜜回来,“守卫兵”便会跑上前去,舞动着两根触角, 似乎在寻找什么似的。原来,每个蜂群都有它特定的气 味,当闻到属于本群气味时,便会很快闪开,让回来的 工蜂进入巢房。倘有不速之客,擅入禁门,它们就联络 同辈,群起而攻之,万一冲进巢房,也会被大批工蜂团 团围剿,用大颚咬,用毒针刺,不一会儿,就把全部入 侵者消灭。如果,有异群飞到门口,采取“投降”的姿 态,即高举腹部,颠扑翅膀,有似摇尾乞怜、听候处分 的情状,“守卫兵”便不动武器,让它们安然过去,进入 巢房。更有趣的是,当某群工蜂带着花粉前来乞降,“守 卫兵”会毫不加思索,不经盘问,欢迎它们进来,作为 自己的伙伴。 勤恳的“炊事员” 工蜂要为全蜂群准备粮食,它们把花蜜吃进,经胃 酿造,然后可用;花粉也要经唾液搅拌,才可放入巢房 内。这两宗主要粮食,都需工蜂一一加工,才能成为幼 23 生物学小故事 虫的可口食物。 工蜂采蜜时,直到蜜胃里装满了蜜汁后才飞回巢房, 把蜜汁吐给在巢内工作的幼蜂或暂放在一个空巢房内。 晚上,成年工蜂带领酿蜜的工蜂一起将采来的蜜汁吸到 自己蜜胃里进行调制、加工,然后再吐给另一个工蜂的 蜜胃里,再行加工、调制,这样加工、调制要达 100- 240 次以上,才能成香甜的蜂蜜。 一个强大的蜂群,在一年内大约需要 80 公斤蜂蜜、 18-26 公斤蜂粮(花粉等),特别是在饲养幼蜂时,需 要的蜂粮最多。因为蜂粮是蛋白质食物,在生长发育时 期最需要,当然水分也是不可少的。在夏天,工蜂常常 外出用口衔水喂给幼虫。在炎热的夏季,一昼夜要消耗 50 克水,干燥无风要消耗200 克之多的水。 天生无疵的“采办员” 工蜂都具有采办粮食的工具——花粉刷和花粉筐, 再加它们胸肌发达,翅膀振动得快每秒钟可振动 180- 203 次,最高可达400 次 ,能做远距离的飞行。离开蜂 场五公里的距离,每天可来回飞行数次,每小时可飞 65 公里。但携带花粉和花蜜时,只能飞行二、三十公里。 平时,在三公里周围的蜜源,它们从来不放松。 “采办员”由老年工蜂担任,主要任务是采集花粉 和花蜜。 采集花粉: 花粉是花朵上雄蕊的粘状物,当工蜂钻进一朵花中, 全身的细毛就会沾上许多花粉,这些花粉用足上的花粉 刷刷取,并用集粉器集合,装入花粉筐内,筐内装满, 运回巢房。“炊事员”的工蜂,马上将花粉咬细,并杂以 唾液,用头捣实,就成为蜂粮了 24 生物学小故事 蜂粮中含有乳酸菌,分泌乳酸,可以防止变质。 采集花蜜: 花蜜是花朵中蜜腺的分泌物。 工蜂有一条长的下唇,中有一深槽,末端有小舌, 用它感觉蜜源。工蜂就用这条长舌伸进花底,尽量吸吮 蜜汁,经过食道,储藏于蜜胃之中。蜜胃能装蜜汁 14- 18 毫克,也可多装到 35 -40 毫克,如果装满了,就飞 回巢房,吐出蜜汁。 夏季蜜源丰富,是工蜂最忙碌的时候,一只工蜂, 一天出征40 多次,每次需采 100 朵花,而采到的花蜜只 有 0.5 克。如果酿造一公斤蜂蜜,工蜂必须采集 200 万 朵花。倘若蜂房与蜜源的距离为 1.5 公里的话,那么, 工蜂得飞行 45 万公里,这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 11 圈。这是多么艰辛的工作啊!这不也正是蜜蜂的可爱 之处吗。 工蜂是怎样发现蜜源?又是怎样通知其他工蜂的? 是靠跳舞的形式传递信息的,也就是叫蜂舞。由于 舞蹈形式不同,所以,传递的信息也不一样,如圆形舞, 这种舞是在巢脾上圆圈跑,传递的信息是:蜜源在 150 米以内。如果发现的蜜源在 100 米以外,传递信息的方 式就是另一种舞蹈叫“8 ”字摆尾舞,它们一面摇摆着尾 部,一面绕舞圈。这种舞不仅告诉蜜源在远处,而且能 表示出蜜源的远近。例如:在 100 米处取食回来的侦察 蜂,在 15 秒钟内,转身舞 9 -10 圈;在200 米以内取食 的,转7 圈;在1 公里以外取食的,转4 圈半;在6 公 里处取食的,转2 圈。 通过实验还证明:蜜蜂在跳摆尾舞时,能指示出取 食的方向。当蜜源与太阳在同一方向时,蜜蜂是头向上 25 生物学小故事 的;当蜜源与太阳不在同一方向时,蜜蜂的头是朝下的。 蜜蜂与人类 蜜蜂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它能为人类提供蜂蜜、蜂 蜡、王浆、蜂毒和蜂胶;还能为农作物和果树传粉。可 以说,蜜蜂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昆虫。 1、蜂蜜: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芬芳甜美的天然饮 料,而且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的《本 草纲目》对蜂蜜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蜂蜜性味甘平, 功能滋养补中、益肺、润肠、解毒。近代研究,蜂蜜的 主要成分是单糖,可为肠壁直接吸收,能增加血红蛋白, 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因此,是一种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 者的极好营养品。据临床实践表明:蜂蜜对心脏病、高 血压、支气管炎,眼角膜溃疡、糖尿病、痢疾、便秘、 贫血、冻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皮肤病等均有不 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2 、蜂蜡:蜂蜡的用途很广泛。在工业上可作金属防 锈、防腐蚀的保护剂;各种机器的绝缘、包装、填隙、 防水材料和润滑剂;做蜡烛、蜡纸以及布、棉纱的光泽 剂;在医药学上,经研究证明:蜂蜡对一种相当难治的 恶性红斑狼疮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 、王浆(蜂乳):是青年工蜂的王浆腺分泌的,用 于喂幼虫及蜂王的一种特殊分泌物。王浆中含有多种酶 和维生素,如维生素C 、维生素B2 、β——胡萝卜素等, 还含有十种氨基酸及生长素等。可用来医治肝病、神经 性疾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刺激生长再生功能以及其 他疾病。 4 、蜂毒:蜂毒是工蜂毒腺分泌的一种毒液。用于治 疗风湿、关节炎、肌炎、神经痛、哮喘、高血压等病。 26 生物学小故事 5 、蜂胶:蜂胶是工蜂从植物的芽孢、树皮、茎干伤 口上采集来的性住分泌物——树脂,再与部分蜂蜡、花 粉等混合而成。它可以填补蜂箱裂缝,加固巢脾、缩小 巢门、包埋入侵物的尸体等。在医学上,蜂胶有广泛的 医药作用,蜂胶外用,有抑菌、消炎、止痛、溶解角质 的作用;用于内科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肠炎、肺结核和肾结核等。 6 、传粉作用:蜜蜂是最理想的传粉昆虫,它可为油 菜、芝麻、蚕豆、荞麦、向日葵、棉花、椴树、槐树、 乌桕、梧桐、枇杷、枣树、荔枝、苹果、柿子、梨以及 田间其他作物传粉。蜜蜂传粉的结果,可使棉花增产12 -15%,使油菜籽增产 40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生物学小故事.pdf”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苍蝇,蝴蝶,蜘蛛,工蜂,生物学,蜂王,幼虫,小故事,蜜蜂,白蚁,人们,巢房,花粉,雄蜂,蜂群,西蒙,昆虫,结网,身体,动物,蜜源,人类,害虫,腹部,尸体,蜂蜜,非洲,食物,生活在,我国

2020-05-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苍蝇,蝴蝶,蜘蛛,工蜂,生物学,蜂王,幼虫,小故事,蜜蜂,白蚁,人们,巢房,花粉,雄蜂,蜂群,西蒙,昆虫,结网,身体,动物,蜜源,人类,害虫,腹部,尸体,蜂蜜,非洲,食物,生活在,我国

2020-05-14 #短篇故事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苍蝇,蝴蝶,蜘蛛,工蜂,生物学,蜂王,幼虫,小故事,蜜蜂,白蚁,人们,巢房,花粉,雄蜂,蜂群,西蒙,昆虫,结网,身体,动物,蜜源,人类,害虫,腹部,尸体,蜂蜜,非洲,食物,生活在,我国

2020-07-07 #短篇故事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苍蝇,蝴蝶,蜘蛛,工蜂,生物学,蜂王,幼虫,小故事,蜜蜂,白蚁,人们,巢房,花粉,雄蜂,蜂群,西蒙,昆虫,结网,身体,动物,蜜源,人类,害虫,腹部,尸体,蜂蜜,非洲,食物,生活在,我国

2020-07-08 #故事阅读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苍蝇,蝴蝶,蜘蛛,工蜂,生物学,蜂王,幼虫,小故事,蜜蜂,白蚁,人们,巢房,花粉,雄蜂,蜂群,西蒙,昆虫,结网,身体,动物,蜜源,人类,害虫,腹部,尸体,蜂蜜,非洲,食物,生活在,我国

2013-07-30 #故事会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苍蝇,蝴蝶,蜘蛛,工蜂,生物学,蜂王,幼虫,小故事,蜜蜂,白蚁,人们,巢房,花粉,雄蜂,蜂群,西蒙,昆虫,结网,身体,动物,蜜源,人类,害虫,腹部,尸体,蜂蜜,非洲,食物,生活在,我国

2007-09-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蝴蝶 工蜂 蜂王 白蚁 幼虫 生物学 小故事 蜜蜂 巢房 花粉 人们 雄蜂 西蒙 蜜源 蜂群 动物 蜂蜜 花蜜 蚂蚁 世界上 澳洲 工蚁 王浆 趣闻 迁飞 澳大利亚 蚁后 蜂房 食物 白蝶

2020-04-30 #故事大全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蝴蝶,工蜂,蜂王,白蚁,幼虫,生物学,小故事,蜜蜂,巢房,花粉,人们,雄蜂,西蒙,蜜源,蜂群,动物,蜂蜜,花蜜,蚂蚁,世界上,澳洲,工蚁,王浆,趣闻,迁飞,澳大利亚,蚁后,蜂房,食物,白蝶

2020-05-14 #故事阅读

生物学小故事.pdf

生物学小故事.pdf

蝴蝶,工蜂,蜂王,白蚁,幼虫,生物学,小故事,蜜蜂,巢房,花粉,人们,雄蜂,西蒙,蜜源,蜂群,动物,蜂蜜,花蜜,蚂蚁,世界上,澳洲,工蚁,王浆,趣闻,迁飞,澳大利亚,蚁后,蜂房,食物,白蝶

2020-07-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