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拍百亿大片 中国影坛没人比得上他传奇|百家故事

时间:2007-09-13

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前段时间,献礼建党百年电影1921举办了开机活动

提示:本文共有 50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前段时间,献礼建党百年电影《1921》举办了开机活动。

现场照中看到了不少演员,有黄轩、倪妮……

听说之后还陆续有50多位青年演员加盟。

如果不出意外,这又将会是一部类似于《我和我的祖国》的全明星客串大片。

不过众人之中,我最在意另有其人——黄建新。

作为《1921》的推手,黄建新虽重要,但仍被聚光灯排斥在了镜头之外。

大众对他知之甚少,知道的又只知他是目前国内最知名的监制。

大家都遗忘了他的另一重身份——导演。

早年的他曾是中国影坛上最另类的一个存在。

他的电影就像一杯度数极高的白酒,看起来澈如白水,品起来却辛辣刺喉。

他曾言自己的电影最多被改了380多处。

娄烨在他面前,那都是个弟弟。

同时,黄建新也是最低调的一个存在。

虽同为第五代导演,但他鲜少有作品出圈。

细述中国影视,黄建新却是一个你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人物。

一个80年代最先锋另类的导演,怎会成为当下国产电影的金牌监制?

如此华丽的转变里,有太多的可说、不可说……

>>>>持黑炮,望轮回

西安有个叫“五柳巷”的地方,那巷子据说在明朝曾是寻花问柳之地。

建国后,房管局重新分配,五柳巷成了另一方地界。

各色的人汇聚到了那儿,有秦腔名旦,旧时军阀,还有市井杂人……

人杂但情不乱,黄建新打小就在这人情街巷里泡大。

同王朔、姜文一般的“胡同生活”一样,之后,便是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黄建新没想太多,但太多的事儿让他有些不明白:

“怎么好人、坏人一夜之间都颠倒了呢?”

黄建新生出了很多困惑。

《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困惑累积多了,就成了怀疑,一件事情的出现刺激了黄建新的思考。

16岁的黄建新在空军飞机场做地勤,日子闲的发慌。

闲翻书时,翻到了“蒙太奇”电影原理,一瞬便入了“电影”的道儿。

复员后,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黄建新进了西北大学中文系进修。

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西安电影制片厂。

话说这西影厂彼时还不入流,直到大哥吴天明出现,西影厂才彻底翻了身。

求贤若渴的吴天明相中了陈凯歌和张艺谋,再加上厂里的田壮壮、顾长卫、芦苇……

中国电影第五代在西影厂成型了。

相较于陈凯歌、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黄建新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就如戴锦华(电影学者)说的,其他导演更多关注中国的过去,有太沉重的历史负担。

黄建新反而是个另类,他不碰不沾历史伤痕,只拿当下的社会开刀。

1985年,黄建新得了吴天明的支持,拍摄了《黑炮事件》。

不过,这人生第一部电影就让黄建新结结实实吃了个瘪。

送审那天,大家说了一堆意见,核心意见就一个:政治上有问题,这片儿放不了。

这结果是黄建新怎么也想不到的,他据理力争,最后放下一句话:

“你要提出一些细节我可以改,你要这么谈我就没得改!”

年轻气盛的黄建新胆子也真大,电影没通过,照样拿到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各放了一场。

放完后,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支持这部电影。

可众人都说好,领导通不过,白搭。

撒完了气的黄建新开始发愁,电影没通过,厂里拿啥给大伙儿涨工资啊?

黄建新没脸回厂子。

大哥吴天明得了信,叫回了黄建新,开了个大会,把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吴天明在台上说,31岁的黄建新就在台下抹着眼的哭,心里念着:吴天明永远都对我有恩!

吴天明(左)和黄建新(右)

电影最后还是难逃删改命运,改了好几十处,大约五分钟全拿掉了。

如今我们看到的《黑炮事件》已是删改后的,可依旧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感。

故事讲述工程师赵书信因遗失一枚象棋,向旅馆发了一封“黑炮丢失301找赵”的电报。

不想,却被邮局当作特务暗语。

之后,公安局、公司对赵书信展开了调查……

国营企业中呆板、僵硬的机制被大肆嘲讽抨击。

知识分子得不到信任,夹在官场缝隙里卑微可怜的状态也让当时人们产生了“对位感”。

“赵书信性格”成为了80年代中期颇具意味的社会话语之一。

有了吴天明的支持,黄建新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错位》《轮回》。

三部电影,被后人统称为“先锋三部曲”。

先锋?何以先锋?

一方面是主题犀利。

在那个人人将科技视为社会进步力量的年代,黄建新一早便看到了科技的威胁与恐怖。

《错位》承接《黑炮事件》的人物关系,讲述了机器人背叛人类的科幻故事。

1988是“王朔年”(那一年王朔有4部小说改编电影上映),黄建新也跟风拍了一部。

拿下王朔《浮出海面》版权,黄建新拍出了《轮回》。

故事还是王朔惯常的“美女爱上混小子”的爱情故事,去探讨边缘青年的思想空虚。

可惜最后黄建新为故事强行注入的深刻,脱离了王朔的顽主世界,使电影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科技恐慌、青年精神空虚……可以见得,黄建新探讨的尽是些思想层面的东西。

这好似是每个文学出身导演的弊病。

黄建新也不能跳出这个窠臼。

那些有意为之的卡夫卡式隐喻,更是让大众觉得晦涩难懂。

黄建新的电影讨不了大众的欢喜。

主题荒诞,手法更是惊世骇俗。

黄建新被称为“第五代导演中最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导演”,这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三部电影大量运用了具有隐喻意味的色块,塑造环境的肃杀质感。

尤其是《错位》里蒸汽朋克式的视听语言,简直是荒诞之至。

80年代的黄建新可以说是中国先锋电影的代名词。

但这种先锋意识太过超前,电影传递出的价值尺度让当时的中国难以理解。

这也是为何黄建新每出一部电影,就会引起滔天争议的原因。

《轮回》之后,一直在浪尖上的黄建新“逃走了”。

携妻出国,游学深造。

一个时代的拐点褪掉了黄建新的一层皮。

>>>>打左灯,向右转

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大年,其实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大年。

张艺谋的《活着》,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还有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

作为“城市三部曲”之一,《背》的讽刺力度达到了一个高峰。

一个发生在文化馆的“官场现形记”扒下了一众文化人道貌岸然的伪装。

可以说,《背》就是一出中国版“权力的游戏”。

电影中,八面玲珑的王双立作为一名底层官僚,费尽心思想爬进高位,由“副”转“正”。

可他千算万算,算不过人情社会的隐秘规则,算不通官场的处事信条。

最后,只能无奈地给自己一个苦笑。

如果说,“先锋三部曲”里知识分子是愚蠢但善良的,那“城市三部曲”里,知识分子全都堕落成了另一副丑陋腌臜的模样。

大家能明显发现,虽不减锋利,但从角色到风格,黄建新已然重新变了个样儿。

不过两年,归国后的黄建新发现一切都变了。

空气里飘起了铜臭味,熏得有些人皱起了眉,也醉得有些人跳起了舞。

“士农工商“里排在末位的“商”走在了前头,暴发户一批批挤进了中产阶级。

就像黄建新拍的《站直了,别趴下》一样,曾经的地痞流氓张永武摇身一变竟成了暴发户。

同住一个单元户的刘干部、高作家被他逼得节节败退。

中产阶级的精神困惑裹挟着社会痛点,在黄建新的黑色幽默下悉数道来。

《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三部电影,黄建新抛弃了一切先锋的东西,把周围环境抽得干干净净。

每部电影里,黄建新都划定出一个固定的空间:一栋单元楼,一个文化馆,一个驾校。

然后放置一个暴发户角色:地产商、张永武、猥琐老板。

他让不同阶级地位的人相互摩擦碰撞。

可结果也没什么激烈斗争,中国人擅长的人情世故圆润地磨平了每个人的棱角。

“城市三部曲”就像是黄建新打造的一个电影实验。

最后得出来了一个令人不堪看的结果:

实用主义已经逐渐替代了理想主义。

1997年的《埋伏》好像黄建新最后一次的电影推演,试图推翻这个难堪的结果。

电影里,小职员叶民主死守诺言,坚守自己水塔岗位,监视罪犯。

可一番绝望的等待之后,是保卫科轻易的遗忘……

“在乎不在乎,都已经没办法了,你改变不了这个事情。”

黄建新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之后的“心理三部曲”彻底失了黄建新的锋芒,讲的故事也没了滋味儿。

《说出你的秘密》说良心谴责,《谁说我不在乎》讲中年危机,《求求你,表扬我》谈舆论暴力。

这些严肃话题都浅尝辄止,囫囵的便过去了。

接受采访时,黄建新谈到以前看到黑泽明说“越拍电影越不知道电影是什么”,他不能理解。

后来,他明白了。

电影太大,他太渺小。

>>>>时代路,前瞻者

当年,黄建新和戴锦华等人闲叙时,说到一个困惑:

“究竟关注个体心理重要,还是社会主题重要?”

这个困惑萦绕在黄建新的“城市三部曲”中,一直到最后也没给个答案。

1995年的一件事告诉了他答案——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拿下了1.02亿的票房。

黄建新说,“中国电影被打得乱七八糟”。

国内引进分账发行的好莱坞大片拳拳打在中国电影的胸口,1996年更是无从招架。

拍完了“城市三部曲”最后一部《红灯停,绿灯行》后,挡在黄建新面前的红灯也影影绰绰地亮了。

黄建新意识到发展类型电影才是救中国电影的唯一方法。

2003年,昆汀的《杀死比尔》找到他合作。

黄建新第一次有了机会可以深入好莱坞工业体系。

也是这次的经历让黄建新认识到中国必须要建立起电影工业的概念。

之后,他利用监制身份打造中国电影工厂化制度。

《谁说我不在乎》让多位明星客串,并有意把上映时间放到7月,引入暑期档概念。

最早接触北上的香港导演,做起了合拍片。

黄建新始终走在前头。

他从中国最犀利的批判者,化身成了最有远见的前瞻者。

黄建新把从好莱坞学来的监制技巧用到了《墨攻》上

《谁说我不在乎》上映后,黄建新被记者问到之后的安排,他说:

“下一部片子,我打算完全不动脑子去拍,如果还不能和观众达成沟通,以后我就放弃这种尝试。”

话里隐隐的失望可以看出黄建新自己也对电影不甚满意。

更不满意的还有他的老影迷们。

大家眼看着先锋被削去了棱角,观念变得圆滑世故,一部部难掩失望。

大家不再期待黄建新的新片,他也真没了“下一部”。

一门心思放到了监制上的黄建新沉寂许久,下次再重回大众视线就是2009年的《建国大业》了。

这部大历史、大情怀、大制作的电影交到黄建新手里,其实有些人心里有点发毛。

他们问韩三平:“黄建新不会把这个戏拍跑了吧?”

也是,毕竟之前有《黑炮事件》这样的“黑历史”,搁谁谁都担心。

韩三平给了颗定心丸:“有我呢。”

其实不用韩三平,黄建新也能达到要求。

《建国大业》里,你很难再觅到之前黄建新的痕迹。

黄建新在电影里做到了完全的消失。

韩三平(左)和黄建新(右)

之后的《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

部部高票房、高口碑,金牌监制成了黄建新的正式名头。

导演的身份,所有人都忘了,或许连黄建新自己也忘了。

还记得,侯孝贤曾这么说过80-90年代的中国电影:“台湾的资金,香港的技术,大陆的导演”。

那时候,大陆导演的地位在世界影坛上都难以小觑。

只是后来,他们都遇上了个坎儿。

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电影的格局变了,第五代导演也变了。

从艺术走向商业,《英雄》和《无极》让张、陈两人快速走下神坛。

一部《蓝风筝》封了田壮壮10年,等他回来,啥都不一样了。

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黄建新担任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

他好似早就看到了结局,提早转了弯。

这么一看,黄建新算是第五代导演里最聪明的一个了。

还是会有人对黄建新的“改变”感到不适应。

一个愤怒的人突然哑了火,一个先锋的人落到了尘埃里,这难免不会让人哀叹几声。

就像王朔,一位京圈人人皆知的“爷”,现在没了嬉笑怒骂……

再比如韩寒,当年张狂不羁一少年,“韩三篇”震得互联网都要抖三抖,现在拍起了电影,打起了广告……

他们到底是被现实挫败了,还是自己明白了?

这问题只有他们自己回答得了。

我们不曾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自然也就没资格苛责什么。

说到这,突然想起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的一段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没有人能永远生猛下去,经受得住一世生活的重锤,仍不知疲倦。

年轻时的我们都不预见过会有这么一天。

只是,后来的一切教会我们接受这样的结局。

黄金时代终会逝去,挨锤的人也会一批批老去。

说实话,我并不惋惜于黄建新的改变,王朔的隐退,韩寒的成熟。

我更害怕的是,我们再也没有下一个黄建新,下一个王朔,下一个韩寒……

参考资料:

1.《黄建新:20年的荒诞》,2005,《南方人物周刊》

2.《黄建新:坏血》,2008,《一个人的电影》

3.《浮世绘心 黄建新》,2011,《第10放映室》

4.《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拍百亿大片 中国影坛没人比得上他传奇|百家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西游记》的故事 佛祖欲让他传佛法 他一人转世成唐僧孙悟空

《西游记》的故事 佛祖欲让他传佛法 他一人转世成唐僧孙悟空

目犍连,佛祖,莲花,神通,舍利,佛教,佛教文化,哪吒,代表,弟子,红莲,缘故,传播,十大弟子,万法,唐三藏,佛道,唐玄奘,唐僧,孙悟空,金蝉子,中排,不幸,三藏,东土,吉祥,双莲,作揖,化名,因私

2016-11-04 #故事阅读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故事模式里的他传怎么解锁所以关卡啊 一开始有三个图让我打 可是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故事模式里的他传怎么解锁所以关卡啊 一开始有三个图让我打 可是

故事模式,攻略,关卡,猛将传,真三国无双,解锁,最佳答案,前段时间,剧情,特色,答案,可是我,求大神,这三个

2018-08-25 #故事大全

我的电影故事|她 是中国影坛的“天下第一嫂”

我的电影故事|她 是中国影坛的“天下第一嫂”

王馥荔,山神,时候,新中国,摊煎饼,中国,导演,影片,故事,老一辈,电影频道,粮食,表演,咱们的牛百岁,我的电,最佳女配角奖,电影艺术家,吕瑞,牛犇,黄蜀芹,黄健中,电影人,不一样,好的,大家来,老乡家,来源,个性,东西,串起

2008-09-16 #长篇故事

我的电影故事|她 是中国影坛的“天下第一嫂”

我的电影故事|她 是中国影坛的“天下第一嫂”

王馥荔,山神,时候,新中国,摊煎饼,中国,导演,影片,故事,老一辈,电影频道,粮食,表演,咱们的牛百岁,我的电,最佳女配角奖,电影艺术家,吕瑞,牛犇,黄蜀芹,黄健中,电影人,不一样,好的,大家来,老乡家,来源,个性,东西,串起

2011-08-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的电影故事|她 是中国影坛的“天下第一嫂”

我的电影故事|她 是中国影坛的“天下第一嫂”

王馥荔,山神,时候,新中国,摊煎饼,中国,导演,影片,故事,老一辈,电影频道,粮食,表演,咱们的牛百岁,我的电,最佳女配角奖,电影艺术家,吕瑞,林鹏,牛犇,蒋毅,陈思宇,黄蜀芹,黄健中,黄勇,电影人,不一样,好的,大家来,老乡家

2016-08-12 #故事会

30亿稳了?这牛片票房逆势飘红 两部好莱坞大片只有它的零头!

30亿稳了?这牛片票房逆势飘红 两部好莱坞大片只有它的零头!

票房,信条,对手,豆瓣,诺兰,迪士尼,成本,总票房,是一部,结果呢,刘亦菲,巩俐,李连杰,甄子丹,花木兰,影院,不争气,人民币,作品,位置,华语,同档,口碑,大神,大片,天际,太烂,太弱,影迷,影坛

2012-06-06 #短篇故事

《霸王别姬》闪耀戛纳 分账片《亡命天涯》驾到

《霸王别姬》闪耀戛纳 分账片《亡命天涯》驾到

电影,影片,谢晋,张艺谋,中国,中国电影,观众,谢飞,百家号,分账,夏雨,巩俐,作者,大奖,导演,故事,贺岁片,改革,是一部,亡命天涯,上海,人物,人们,大片,小说,影坛,悲剧,文件,时代,甲方乙方

2012-07-24 #故事会

《哥斯拉2》全球票房不尽人意 内地市场再次充当头号票仓!

《哥斯拉2》全球票房不尽人意 内地市场再次充当头号票仓!

票房,影片,哥斯拉,市场,全球,中国,在内地,好莱坞电影,中国市场,大片,好莱坞,影坛,电影,网友,魅力,内地市场,相当不错,就达,才让,日达,中经,人和,和喜,场中,创下了,突破了,人们,事件,倾向,价值

2017-06-0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