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唐三彩到洛阳牡丹 你对大唐风华了解多少?

时间:2007-09-19

其中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和色,后来人们习惯性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提示:本文共有 23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说起盛唐时代,唐三彩和洛阳牡丹,都堪称是那个盛世的代表之作,更是今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符号。其中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和色,后来人们习惯性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碧眼的骆驼俑,身穿容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等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共他的文化艺术,现代陶瓷史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録色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唐三彩在唐代兴起的历史原因,主要在于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除了唐三彩,代表着大唐风华的还有洛阳牡丹。“春来淮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牡丹以其风姿卓越、气质典雅闻名于世,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名花。它花大形美,色艳香浓,是富贵的象征,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和其他事物组合,形成了一系列的吉祥“语言”:牡丹和鱼绘在一起,寓意为“富贵有余”;牡丹与鹭鸶绘在一起,表示“一路富贵”;瓶插牡丹,取其诺音为“富贵平安”…牡丹还是国泰民安和繁荣昌盛的象征。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视察工作时,曾说道:“牡丹是国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圧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牡丹历来都受到国人的喜爱,有不少与之有关的诗词佳作、艺术作品流行于世。“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影响之大,是其他花卉所难以比肩的。在我国,牡丹的种植范围很广,从台湾到西藏,从云南到东北,处处可见牡丹的踪迹。

在各地的牡丹中,洛阳牡丹最为有名。洛阳牡丹“甲天下”,饮誉古今。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牡丹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因此牡丹又叫洛阳花。明人徐渭在《牡丹赋》中写道:“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其中的洛阳,就是代指牡丹。据文献资料记载,洛阳人工栽培牡丹始于隋朝。

604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开辟了一个方圆200里的“西苑”,种植天下进献的奇珍花卉,其中就有大量的牡丹。洛阳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皇家“牡丹园”的地方。欧阳修在诗中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最适宜牡丹生长。从流传很广的“武后贬花”的传说中,可窥见一斑。

据传,武则天称帝时,一次忽然心血来潮,想让百花迎雪齐放。于是下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群花不敢违抗圣令,竞相开放,只有牡丹不违时令,依然如故。武则天看后大怒,对牡丹施以火刑,许多牡丹根枝被烧焦,然后被贬往洛阳。但第二年春天,它们在洛阳竟然迎风劲开,而且花开得更大更艳。这个神奇的故事,虽然是在传颂牡丹坚贞不屈的品质,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牡丹对洛阳的“钟情”。

洛阳牡丹奇处颇多。“姚黄”紫檀花心,花色鲜活,光彩照人,气味清香,被称为牡丹中的“花王”;“魏紫”为皇冠形花头,雍容典雅,被称为“花后”;“绿牡丹”的花头为绣球形,润泽碧透,初开时为绿色,盛开时呈黄绿色;“夜光白”初开时青绿色,盛开时清白,晶莹发光,带有寒气,夜间荧光闪烁其实。其实,洛阳牡丹独特的人文积淀,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这种人文积淀是由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牡丹高度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也是其他各地牡丹难以望其项背的根本原因。

洛阳作为一座“千年帝都”,是文人名士、才子佳人云集处,自然少不了对牡丹的倾幕养叹。白居易、欧阳修、刘禹锡、陆游等均有佳作传世,洛阳牡丹因此更加名贵。对洛阳牡丹形象影响最大的要数武则天了。“武后贬花”只是杜撰,其实她极为珍受牡丹。武则天称帝后,迁都洛阳,当时牡丹的种植中心也在洛阳。

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一个是中国花史上的花王,于是二者在洛阳的历史上交相辉映,互为依托;再加上武则天支持雕凿的象征自己君临天下的卢舍那大佛,三者之间似乎在冥冥之中,存在一种共通的仪态万方的帝王气质。武则天使洛阳牡丹超越了自身,它已不仅仅只是一种花卉,它是武则天和卢舍那大佛的另一种表达,或者说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表达。

洛阳牡丹也因此具备了人性和神性,拥有了真正的王者风范和灵性。这种感觉,只有在洛阳的牡丹身上才能找到。洛阳牡丹如此出名,洛阳善于种植牡丹的花师们功不可没。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裁,唐玄宗召洛阳人宋单父到丽山种植牡丹,结果上万株牡丹颜色品种各不相同。唐玄宗赐其千金,时人尊称宋单父为“花师”。

洛阳牡丹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自然少不了洛阳人对牡丹的“痴迷”。洛阳人对牡丹的喜爱是出了名的,每当花开时,赏花人摩肩接踵,花如海,人如潮,花容万紫千红,人面如痴如醉。白居易在《买花》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就是对此情形的生动描述。

小伙伴们,从唐三彩和洛阳牡丹身上,你们是不是更深刻的领悟到了大唐盛世的风华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唐三彩到洛阳牡丹 你对大唐风华了解多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匠心还原大唐风华 讲好文化背后的故事

匠心还原大唐风华 讲好文化背后的故事

游戏,玩家,团队,乱世,历史,大明宫,文化,宫殿,王者,文物,盛唐,盛世,程咬金,合作,胡人骑,生活,产品,人心,元素,内容,大唐,彩绘,方式,武器,版本,用户,生态,精神,部分,细节

2012-04-17 #故事大全

荐读:不败于岁月 不输于山河——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荐读:不败于岁月 不输于山河——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唐诗,一生,大唐,宋词,时光,朝代,盛唐,宋唐,于长安,千景,梅庄,杜秋娘,魏晋,天子,大宋,世间,乡野,人生,凡人,唐人,市井,故事,某家,诗歌,角落,诗词,诗行,长安,风度,风华

2011-06-13 #经典故事

历史古迹大雁塔 讲述上千年的故事 领略大唐风华

历史古迹大雁塔 讲述上千年的故事 领略大唐风华

大雁塔,佛塔,经文,玄奘,宝塔,地宫,脚印,莲花,图案,时候,碑文,雁塔,来到这里,大慈恩寺,人们,佛光,佛像,塔座,大雁,宝物,最高层,梵文,玄奘法师,舍利,舍利子,藻井,贝叶经,金黄色,一个叫,带回来

2016-09-03 #长篇故事

大唐风华 谁人领舞 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的故事 3本历史类小说

大唐风华 谁人领舞 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的故事 3本历史类小说

小说,李承乾,历史,大唐,大人物,小人物,故事,白叠子,作者,强推,简介,贞观,李世民,太子,领舞,大时代,点东西,儒家,大车,宫女,岁月,老爷,感觉,日子,春晓,村落,殿下,武将,烂泥,男人

2019-02-24 #故事会

从牡丹文化到洛阳名城

从牡丹文化到洛阳名城

牡丹,洛阳,文化,万祥,牡丹文化,洛阳市,发展,河洛文化,文化节,旅游,洛阳牡丹,河洛,研究,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中华民族,国家,国家牡丹园,方面,历史文化,活动,富贵,王城公园,中原,历史,牡丹园,牡丹花,谋定,国际文化,中国国花...

2009-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看洛阳市市花 百花之王——牡丹 就到洛阳国家牡丹园

看洛阳市市花 百花之王——牡丹 就到洛阳国家牡丹园

牡丹,牡丹花,洛阳,武则天,花朵,百花,花之王,国家牡丹园,牡丹园,有关,富贵,茂盛,黄牡丹,中国,国家,园内,意思,感觉,数量,时间,生气,芍药,颜色,黄色,中国洛阳,牡丹品种,紫斑牡丹,都知道,雍容华贵,古色古

2015-01-15 #故事阅读

洛阳牡丹开 不愧是花王 美到心醉 与君共赏!

洛阳牡丹开 不愧是花王 美到心醉 与君共赏!

牡丹,洛阳,天下,花朵,倾城,城市,牡丹花,花仙,一城,惊艳,烟雨,百花,唯有牡丹真国色,到洛阳,是多少,洛阳牡丹,二乔,乐无涯,刘禹锡,北乃,唐尧,地惊艳,夏禹,姚黄,帝喾,年年,杨妃,李花开,武则天,洛阳人

2010-12-23 #故事大全

春到洛阳看牡丹!那些洛阳你不能错过的美景与美食!

春到洛阳看牡丹!那些洛阳你不能错过的美景与美食!

洛阳,美食,牡丹,真的是,城市,景点,是非,白马寺,白马,美景,中国,佛像,喷泉,龙门石窟,武则天,虽然说,再加,底蕴,时候,洛浦公园,游客,见证,一辈子都,依旧是,看牡丹,很多人,是洛阳,洛阳水席,百家号,依山

2016-07-0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