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过去这个冬天 我们都知道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时间:2007-09-19

真正的医者,不只医身体,更医人心。/翟砚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

提示:本文共有 44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真正的医者,不只医身体,更医人心。/翟砚军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每一名中国医学生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之时,都会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言》。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主义职业。”(《希氏内科学》序言)

“只有一个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德国医生胡费兰德)

在人类从野蛮通向文明的道路上,无数医者如同暗夜里的提灯者,帮助病人走出苦痛的沼泽。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论中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这一群最勇敢的人中,医者奋勇当先。

此次“医者”专题,我们礼赞500年来影响世界的30位大医者,礼赞冲在一线的抗疫战士和凡人英雄,礼赞“敢较真、敢啃硬骨头”的钟南山和他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团队,礼赞传承“自省、专注与慈悲”人文精神的协和医生,礼赞受伤一个月后乐观“重生”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

然而,医学并非完美的科学,医者亦非圣人,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只有彼此信任,以命相托,才能携手战胜病魔。

人会生病,社会亦是如此。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

真正的医者,不只医身体,更医人心。

在此次疫情期间、在此前的每次疫病暴发期间、在人们每一次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正是这些“亦士亦侠”的医者,尽其所能,守护着我们。

2020年3月9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休舱前的最后一晚,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江文洋医生结束了自己在方舱的最后一个夜班,如释重负。/拾城 赖鑫琳

“请谨记你从医的初衷。从医学院毕业的时候,你们都许下过神圣的誓言。请铭记在心。将誓词贴在储物柜里,贴在浴室镜子上,因为闪念之间,便可迷失方向。”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第六季第15集,理查德·韦伯医生作为前辈,在讲座上向台下的医生们郑重建议道。

这是这部剧最感人的场景之一:韦伯举起右手,再次说出每个医生都会铭记于心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郑重宣誓: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用良知和尊严,按照良好的医疗规范来践行我的职业;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不会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或残疾、信条、民族起源、性别、国籍、政治、信仰、种族、性取向、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我将保守病人的秘密,即使病人已经死亡;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希波克拉底誓言》。/wiki

中国的医学生们背的则是这一段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者,正如马云所说,“亦士亦侠”。“士”指医生专业主义的一面,即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治病救人,同时推动医疗进步;“侠”则指医生的担当和使命感——当你决定当一名医生,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然而,“虽万千人,吾往矣”。

基辛格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此次疫情期间、在此前的每次疫病暴发期间、在人们每一次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正是这些“亦士亦侠”的医者,尽其所能,守护着我们。

“亦士亦侠”。/图虫创意

从希波克拉底算起,

医生这个职业至少存在2500年了

多年前,一名学生问了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一个问题:“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你怎么判断这个部落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

这名学生是一个名叫R.韦恩·威利斯的英国人,他本以为米德会谈论鱼钩、陶罐或新旧石器,然而,米德的回答是:“受伤后愈合的股骨。”

米德解释道:在一个野蛮的部落里,个体的生死取决于残酷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除了少数特例,多数受伤的个体都无法生存,更别说等到骨伤痊愈了。

如果在一个部落的遗址中出现了受伤后愈合的股骨,就说明这些原始人在受伤后得到了同伴的保护和照顾,有人帮助他们包扎伤口,将其带到安全地点,给予耐心的照顾,直至骨伤愈合。

“这就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怜悯,而怜悯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起点,源于人们有意愿、有能力救助受伤的同伴。而伤者及救助伤者的同伴,就是最早的患者与医者。

医生正在治疗病人,法国巴黎卢浮宫。/wiki

如果从希波克拉底算起,医生这个职业至少存在2500年了。希波克拉底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末期,到了之后的战国时代,巫、医开始分离,出现了像扁鹊那样的专业医生。

相传撰写于战国时代的《周礼》有“医师”章,将医生分为食医(相当于营养师)、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疡医(相当于外科、骨科医生)、兽医等。

什么样的医生称得上好医生?

被誉为“药王”的唐代医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侧重的是医德。

古装剧中的医生形象。/《大明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认为,“医生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及各种家庭、社会背景的人,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毛病或故障的机器。所以医生绝不是机械工程师!否则,情感的交流变成了数字的传递,诊病变成了冷酷无情的判断。如果医生只注重检查结果,可能只见病,不见人;如果病人也只相信仪器,可能只见药,不见医”——侧重的是医生的人文关怀。

郎景和的老师是“万婴之母”林巧稚,“医生绝不是机械工程师”的看法,正是得自林巧稚的言传身教:她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接生时,她不希望产妇抑制不住阵痛的痛苦去抓冰冷的栏杆,总是会主动伸出温暖的手,给予产妇精神上的支持。

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句话是美国医生E.L.特鲁多的墓志铭,被翻译为“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它既是特鲁多医生行医生涯的总结,也被后人视为对“医学之用”的最好的概括之一。

Luke Fildes画中的医生。/wiki

知乎用户“野性的呼唤”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首先,“治愈”是“有时”的,而不是“无限”的。

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

其次,给予“关怀”或者说“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

再次,“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医生需要研习的大课题。

也就是说,医生不仅要治“病”,也要救“心”——病人的痛苦不仅来自病痛,还有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比如,一个病人在接受手术前会焦虑:“手术的成功率有多高?”“这个医生靠不靠谱?”“一次手术不成功怎么办?”此时,医生需要和患者开诚布公地进行术前谈话,目的是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正如小儿外科专家张金哲院士所说:“术前谈话与其说是说服病家接受手术,不如说请他们审核你的决定是否符合逻辑。”

再比如,临终关怀的问题。此时医疗手段已经无能为力,医生的任务,就是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就像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所说,“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关于医生的意义,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我们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都在路上排队。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提前被病痛打倒),时不时地把人从队伍里拎出来,让他们往后排(延缓死亡的步伐)。

或许还可以用玩游戏来做比喻:医生的工作,就好比给正在玩游戏的你加血,虽然血条最终会用完,但如果没有它,你会很快“Game Over”。

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是普通人,甚至自己也会变成“插队的人”。为此,2017年10月《希波克拉底誓言》进行了第八次修订,增加了这样一条:“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

确实,不能再让医生用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我们的健康了,医生也需要关怀和尊重。

尊重医生。/图虫创意

我们的社会,需要鲁迅这样的“医者”

医者并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可以说,在任何方面对你有治愈作用的人,都是你的医者。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鲁迅。他虽然最终没能“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但正如鲁迅研究学者钱理群所说,鲁迅关注的,始终是“人”的问题,弃医从文,让他将关注点从生理上的、身体的健康,转向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并将医学问题转化成为文学问题、人文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医者”,他希望“疗救”国民的灵魂。

鲁迅和老友许寿裳进行了这样的讨论:第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第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第三,它的病根何在?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

鲁迅生平不苟言笑,这是鲁迅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镜头,摄于1936年10月8日。十一天后,鲁迅逝世。/wiki

有研究者指出,“诚与爱”正是鲁迅思想与精神的核心,他当年怀着“诚与爱”之心去学医,之后又以“诚与爱”之心去改造、疗救国民性——“所以我的取材,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钱理群指出,鲁迅使用的“病态”“病苦”“疗救”等表达,其实是一种隐喻,它不仅显示了在鲁迅的视域里医学与文学的相通,更暗示着医学本身的社会学、政治学的意义。

以鲁迅的成名作《狂人日记》为例,小说中的“我”,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

此后的《长明灯》《白光》,主人公也是精神病患者即“疯子”;《药》写的则是肺病患者要靠“人血馒头”来救治的故事。

钱理群认为,“鲁迅是在‘疾病’与‘死亡’这一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生存境遇里,发现了一个最能展现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广阔天地”。

倾其一生,鲁迅都在从事“疗救”事业。虽然他也悲观地发现“疗救无望”(《药》就是一个明证),但他仍然坚持,以此“反抗绝望”。我们的社会,需要他这样的“医者”。

作者 | 谭山山

原标题: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560期

欢迎转发分享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 期 看 点

钟南山和他的广州呼研院团队:敢较真,敢啃硬骨头

陶勇:是重生,而不是活过来

病人的敌人是疾病,不是医生

三里屯回春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过去这个冬天 我们都知道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这样的人 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

《论语》这样的人 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

孔子,老师说,儒家思想,子贡,百姓,论语,子曰,子贡问,仁爱,何足,使命,内心,器量,宗族,小人,行己有耻,知识分子,讲信用,使于四方,中国古代,可谓士矣,斯可谓,孔子说,对社会,小的人,是什么呢,有能力,首先要,百家号,差得

2015-06-06 #短篇故事

谁是我们2020年最可爱的人?谁才是2020年最值得我们崇拜的偶像?

谁是我们2020年最可爱的人?谁才是2020年最值得我们崇拜的偶像?

疫情,武汉,人们,偶像,生命,工作人员,工作者,事迹,人生观,价值观,各省市,医护,定位,尊敬的人,最值得,确定为,刘智明,李文亮,雷神山,医护人员,中西医结合医院,新中国,一线,乡村,年会,北京,人口,人员,全世界,代价

2012-05-18 #长篇故事

这个冬天就要过去啦! ——“这个冬天故事征集”暨“春柳杯”剧本大赛

这个冬天就要过去啦! ——“这个冬天故事征集”暨“春柳杯”剧本大赛

寒冬,九九消寒图,区的,中国,人民,九天,事件,全市,剧本,境界,单元,垂柳,场次,女中学生,家眷,字数,民为,挨过,方法,春风,春柳,时间,格式,百姓,疫情,洪流,独幕剧,经历,话剧,威胁

2020-04-21 #故事会

年度最IN流行色发布!艾莎蓝+安娜紫你值得拥有

年度最IN流行色发布!艾莎蓝+安娜紫你值得拥有

艾莎,冰雪奇缘,安娜,升级,冰雪,雪宝,世界,影院,真相,魔法,这个冬天,阿伦,黛尔,和你一起,添衣,美丽色彩,距离,主题,不变,亮点,心情,功力,合体,古灵精怪,变身,四大,壁纸,姐妹花,声音,强势

2013-12-13 #短篇故事

最值得收藏的经典语录 句句唯美文艺 每句都激励人心

最值得收藏的经典语录 句句唯美文艺 每句都激励人心

时候,梦想,生活,我也不想,时间,辈子,如果可以,唯美,压力,文艺,幻想,才能,经典语录,样子,理想,破洞,磨难,顾客,最值得,不开心,你不知道,即便有,因为他,激励人心,最可怕,有一点,有太多,安安,才明,来当

2008-12-24 #故事会

尼泊尔最受尊敬的人 国王见了都要下跪 但孤独终老是她的宿命

尼泊尔最受尊敬的人 国王见了都要下跪 但孤独终老是她的宿命

尼泊尔,活女神,时候,都知道,国王,共和国,国家,女神,时间,联邦,一个地方,很多人,小伙伴们,不一样,佛教,历史,印度共和国,地位,我国,风俗习惯,他都要,孤独的一个,所以它,最完美,都喜欢,区的,尼普,库玛,拉雅山,泊尔

2020-03-06 #经典故事

盘点最值得收藏的三本小说 热血 虐心 你喜欢的这里都有!

盘点最值得收藏的三本小说 热血 虐心 你喜欢的这里都有!

林月,作者,世界上,彼岸,简介,爱爱,大大的,目的,狗血,读者,为己任,他不知道,喜欢我,还不如,小可,冰心,寒影,文方,米小花,爱的,简单一点,大神,一生,东流,书评,作品,卡文,兔子,侍从,关系

2018-04-14 #故事大全

《迪迦奥特曼》最恐怖的一集 过去了25年 却值得我们反思!

《迪迦奥特曼》最恐怖的一集 过去了25年 却值得我们反思!

奥比,这一集,迪迦奥特曼,奥特,内容,人们,剧集,问题,怪兽,战争,村子,生活,值得我们,所以说,奥特曼,来调,赛文奥特曼,一起玩,发现了,还记得,新诚,都会,当然了,剧里,剧情,事情,东西,代表,作品,农村

2007-04-2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