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何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时间:2007-10-12

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提示:本文共有 25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他由“弃知去己”观点,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的法家政治主张,强调“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同时重视“势治”,以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蹳贤者”,权势者应“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

申不害,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申不害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

“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表明“无为”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有不少学生,在当时享有盛名。在稷下时,与田骈、接子、环渊等有较多的交往。他们一起被齐王命为大夫,受到尊敬,齐王还特意为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他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著有《慎子》一书。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后来的梁启超,就曾把商鞅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六大政治家之一。其余五位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朝时期的李德裕、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明朝时期的张居正。

商鞅

商鞅,复姓公孙,卫国人,所以也被称作卫鞅、公孙鞅。之所以叫做商鞅,是因为他后来在秦国执政十年,功劳很大,被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卫鞅年轻的时候供职于魏国,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担任“中庶子”,后因不得志而西进入秦,很受秦孝公赏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变法十年,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至此,秦国兵众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无敌于天下,立威于诸侯。最终,秦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可是,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认为商君积怨太深,劝说他“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赵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商君之族皆灭。

商鞅的名气成于自己制定了酷法,到最后却死于这种酷法,真不知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

谁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韩非子生于战国时代,为韩国公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很多现代的政治家都认为他是中国古代很有作为的思想家。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韩非子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子,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子,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嬴政见到韩非子,非常高兴,然而却未信任和重用他。韩非子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赢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子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在韩非入狱之后不久便后悔了,于是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韩非子已经喝下李斯的毒酒遗憾而死,一代法家大思想家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也不再为当时战乱的纷争而烦恼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何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走近郑州历史名人」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走近郑州历史名人」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韩非子,思想,法家,秦国,韩王,民众,秦王,著作,李斯,秦始皇,郑国,主张,历史,君主,寓言故事,郑州,所处,战国,时代,理论,荀子,韩国,影响,研究,就这样,于未萌,司马迁,商鞅,宝玉

2008-10-05 #经典故事

诸子百家之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诸子百家之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主张,法家,商鞅,韩非子,慎到,思想,秦王,著作,统一,图治,中国,依法治国,关系,战国,方面,秦国,辩证法,分析,发展,改革,人类历史,法治思想,于老子,余万言,其理,姚贾,李悝,李斯,法不阿贵

2007-11-14 #短篇故事

为什么说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说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韩非子,君主,群臣,思想,法家,代表,国家,学派,帝王,权势,百姓,立法,商鞅,韩王,主张,秦王,政权,术者,法令,法治,统治者,臣民,著作,赏罚,管理,他强调,万言,姚贾,李斯

2019-12-06 #故事阅读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 他的死与李斯何干?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 他的死与李斯何干?

韩非,韩国,王室,秦国,权术,李斯,秦始皇,韩非子,法家,国家,理念,秦王,商鞅,老朽,历史,同门,国力,师兄,效力,醉心于,其法,商君,王建,秦之计,郑国,主张,不屑于,中将,人才,兵力

2017-06-05 #故事阅读

韩非为何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韩非为何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韩非,商鞅,主张,思想,荀子,韩国,法家思想,韩非子,慎到,君主,法家,韩王,前人,史记,国家,刑罚,秦国,理论,太子,意思是,才能,群臣,集大成者,慎子,阳术,影响,因为他,嬴政,战国时期,诸侯

2015-02-17 #故事会

先秦时期 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之死

先秦时期 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之死

韩非,李斯,韩非子,韩国,韩王,秦国,嬴政,思想,荀子,个人,时候,大牢,年代,就这样,了情,却惊艳,有才,师兄弟,使者,在那个,名作,下子,互联网,作者,公子,内心,国家,君王,子孙,地方官吏

2020-09-18 #短篇故事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深受秦始皇赏识 却死得不明不白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深受秦始皇赏识 却死得不明不白

韩非子,秦国,李斯,韩国,秦王,韩非,国君,法家思想,治国之道,国家,毒酒,韩王,法家学派,官场,想法,才华,王室,社稷,结局,谋臣,在当时,儒家学派,变强大,毕竟是,出生于,关进监,秦始皇,秦国国君,上秦,顺风顺水

2013-04-22 #长篇故事

每周学历史之拾陆 |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每周学历史之拾陆 |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韩国,秦国,秦王,百姓,答案,李斯,钥匙扣,管理,商鞅,牧云,使者,好的,历史,临危受命,一国之君,主张,人民,化身,前途,战国时期,思想家,学说,太弱,历法,君王,国君,孤愤,小剧场,小朋友

2015-10-2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