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冠军也开课 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接地气有人气 值得大大“点赞”

时间:2007-11-02

来上课的学生除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大学生,还有黄浦区3所学校的中学生

提示:本文共有 39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图说:冠军思政课,乒乓球冠军教练陈彬正在讲课 上海体育学院供图(下同)

“国球与中国智慧”“国球与中国精神”“国球与中国道路”“国球与中国外交”“国球与中国制造”……前天,位于浦江之畔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来上课的学生除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大学生,还有黄浦区3所学校的中学生。在课堂行进过程中,不少来馆参观的市民也一起参与到了这场“很燃”的冠军思政课中。

冠军授课 铸魂育人

拥有12000余件国内外珍贵藏品的乒博馆,将乒乓文化的历史底蕴融于现代展列艺术之中,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进取的精神内涵。课上,中国乒乓名将丁宁发来视频。她说:“每一个世界冠军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据悉,冠军思政课是上海体院对原“国球思政课”的一次创新。目前,上海体院已经建立了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知名运动员、教练员所组成的教学协同创新团队,以点带面地推进思政课改革。今后,“冠军思政课”将成为该校每一级新生和毕业生的“必修课”,同时面向中小学辐射。

冠军思政课是上海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和深入实践,上海积极构建以思政课为关键,所有学科同向同行的学科德育体系,使思政课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祖国巨大成就的重要阵地,成为引导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铸造优秀人格的“重要渠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图说:行走的课堂,思政课的授课点不局限在校园

情景交融 春风化雨

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是上海思政课教育的重点。“为什么要劳动”“为什么劳动是幸福的”——今年五一节,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观察活动。来自长宁区教育学院的季晓军老师首先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话题切入,从小学生可感可行的生活常识出发,并借助视频,以感性、直观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启蒙。进才中学南校的亓大江老师侧重深化中学生对“崇尚劳动”的理解,借助小组讨论释疑解惑,引导中学生加深对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理念的认同。复兴高级中学的张尚达老师借助社会热点,启发高中生在思辨中得出“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这一道理,进一步讲明白了个人劳动创造与国家、社会的紧密关系。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构成了一体化大中小德育内容教育序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海积极打造“情理交融”的思政课堂,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升华理性信仰。小学课程体现生动性,比如以猜谜、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以视频、音乐等媒体寄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明理,以辨析讨论等互动方式启思,以模拟或现场操作的方式导行等。中学课程积极探索“共情”“共鸣”方式,“春风化雨”“水滴石穿”。比如,华师大一附中的陈明清老师在现实接触和调研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中,播放《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树立“四个自信”。同时,及时将时政热点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现实问题,在上海中小学(中职校)时事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飞机、中国实力”“携手共进‘一带一路’”等20个来自时代发展的热点热词,成为了教学主题。

大学思政课更注重理性指引。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施索华教授一次精彩开讲:“谁是‘铁人’?我问了一个80后,他说是铁臂阿童木;又问了一个90后,他说是变形金刚。我今天要讲的是中国铁人王进喜。”接下去,施老师的话触动着同学们的心灵,“在东北的荒原上,条件恶劣艰苦,没有搅拌机怎么办?工人王进喜一头跳入泥浆,用身体当作搅拌机。所以,我们那个时代,称他为铁人。”施索华接着讲道:“作为中国人,我们爱国,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文化。今天特别想讲一讲孝,你们问一问自己,为什么父母对你们的关怀总是远远超过你们对父母的呢?希望大家回去写一写孝字,这个象形字的含义是什么?儿子要背着父亲啊。我给大家布置一道寒假作业,今年回家过年给父母做一次饭。谁不会做,到施老师这儿来,我来教会大家做菜做饭。”

交大的学子听完课后纷纷说,“思政课教学改革之后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超过了专业课”,“接地气”“有人气”“让人心服”“颠覆了我对思想政治课的印象”。

课堂思政 润物无声

为了将思政教学内容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上海积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各门学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语文、思政(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为主,整合高校、区域、德育实训基地力量在全市建立了8个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建立了学科德育、德育管理、校外教育、德育科研四大类36个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形成了1000多堂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特色示范课堂”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群”,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育人主渠道。

在上海高校,“课堂思政”已无处不在,每堂专业课都成为思政的阵地。本学期伊始,同济大学经管学院一门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开讲,负责讲课的石建勋教授这样解释开课由来,“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能对青年学子形成正确的价值指引,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丰富和发展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使同学们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继承和发扬者”。

与同济这门课同时入选课程思政教改试点的,还有名为“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控与法制建设”专业课程链,由同济经济与金融系李永等7位教师开设。“这是基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发展及监管最核心的主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实需求,着力培养具有‘金融风险防控+法律准则意识’的专业化金融人才。”李永老师介绍说。课程链将通过金融模拟交易、各种创新大赛,增强同学们防范金融风险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以“合法、合规”原则塑造金融学子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像石建勋、李永这样主动挑起“思政担”,已成为同济经管学院专业教师们的普遍自觉追求。在专业课堂上,老师们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教学中,让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水乳交融,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真善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粒粒种子播撒到学子心中。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体”老师如今也是课堂思政的“明星”。在中医大教授张黎声的“思政专业课”——“人体解剖学第一课”上,他总会讲一则故事:“你们的学长、2012级研究生徐欣毅,身患白血病。在弥留之际,他跟妈妈说,‘我很想与我的学校一直在一起’。徐欣毅去世后,他的遗体捐赠给学校。欣毅的妈妈说,‘我把唯一的孩子交给学校,请善待他。’”随后,学生们便要肃穆地对着面前被称作“大体老师”的遗体捐献者集体默哀,之后,开始解剖操作。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堂“思政专业课”?张黎声说,每一位医学生不仅能从“大体老师”身上学到医学知识,还能感受到崇高的品德和人性的光辉。

中国系列 打造精品

上海高校一校一课,都创新开设了“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每门课程都聚焦新思想的某一方面、每门课程都深深根植于本校的历史文化和优势学科、每门课程都有一支金牌教师团队提升“中国系列”课程知名度和号召力,受到大学生喜爱和追随。今年开始,“中国系列”课程正向中小学延伸,成为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品示范课程——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建“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将“大国安全”课程送进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课堂;上海理工大学“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团走进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开讲“思政课”,讲述新时代青少年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贡献、使命与担当……

“治国理政”“中国智慧”“大国方略”“中国道路”“锦绣中国”“法治中国”“大国安全”“绿色中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诚信中国”,这些别具一格的“亮眼”课程点燃了学生内心的激情。“在这个课堂我发现党中央治国理政充满智慧、充满魅力。我真切感到中国伟大、中国梦并不遥远。我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关心国家大事,听了课觉得热血沸腾,探索欲增强,有感有获有幸福。”这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大一学生王婕在该校“大国方略”课后的一段感言。东华大学大二学生刘子瑜在上完独具纺织特色的“锦绣中国”课程后激动地说道,“我学习的是纺织专业,一方面我感到我们的专业大有可为,解决的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老百姓穿衣难问题,现在和将来还在航空航天和大国重器中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我发现我们的专业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动人故事,一代代纺织人的付出和成就,让我对专业更加热爱和自豪,更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市教委透露,目前,上海正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市教委教研室、各区教育学院教研室都专设了小学、中学思政课教研员,负责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指导。上海还将思政课教师培训纳入整体师资培训规划之中,着力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家国情怀、师德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2018年起,上海积极搭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举办了“讲台上的新思想——大中小学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索教学交流”系列活动,突出各学段教学重点,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冠军也开课 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接地气有人气 值得大大“点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海大中小学同上“战疫思政课”

上海大中小学同上“战疫思政课”

思政,上海,学生,疫情,课程,习近平,教师,新学期,英雄,新时代,优势,制度,大中小学,理论课,领航,一体化,建设,罗会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家国,专业课,东亚,医学,力量,国家,学校,小学,思想,德育

2019-08-23 #短篇故事

安徽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可视化“思政课”

安徽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可视化“思政课”

精神,节目,青年,党史,年轻人,形式,方式,思政,王向明,新时代,手段,故事,理论,达人,传播,孙冬,中国,大会,教学,红船,红色,综艺,工作,活动,井冈山精神,接地气,新中国史,刘劲,史中,周朋

2009-03-19 #长篇故事

上海高校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上海高校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中国,课程,思政课,学生,课堂,选修课,思政,问题,特色,教学,专业,学科,形式,名师,中小学,历史性,大国,大中小学,学校,教授,锦绣,纺织,老师,魅力,一体化,课堂上,东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全市

2019-08-28 #故事大全

“战疫思政课” 这个大城市上得别开生面

“战疫思政课” 这个大城市上得别开生面

思政,上海,课程,学生,教师,疫情,习近平,大中小学,新学期,英雄,刘颖,新时代,思政课,优势,制度,小标题,理论课,领航,一体化,建设,罗会德,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社记者,上海大学,家国,体育,中国,专业课,东亚

2008-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战疫思政课” 这个大城市上得别开生面

“战疫思政课” 这个大城市上得别开生面

思政,上海,课程,学生,教师,疫情,习近平,大中小学,新学期,英雄,刘颖,新时代,思政课,优势,制度,小标题,理论课,领航,一体化,建设,罗会德,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社记者,上海大学,家国,体育,中国,专业课,东亚

2010-07-03 #小故事

生动讲好思政课 北京探讨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生动讲好思政课 北京探讨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思政课,学生,英雄,阶级,思政,一体化,建设,关键是,引导学生,北京市,大中小学,教学,教师,老师,张帅,李晓东,王莹莹,陈东升,教师进修学校,关键,北京市海淀区,基础,国家,大学,学科,记者,机器,校长,祖国,角度

2019-03-14 #故事会

延安中学思政课教师参加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现场会

延安中学思政课教师参加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现场会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老师,延安中学,大中小学,教师,大会,理论课,立德,新时代,思想政治,小学,现场会,树人,根本任务,交流,活动,教育,习近平,张小翠,思政,名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老师们,张帅,李露

2015-01-25 #长篇故事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调建设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调建设

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思政,建设,专业发展,教育,活动,集体备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学科,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关键,人才培养,信仰,制度,学校,能力,培训,统一,本硕博,立德,一体化平台,中小学,学研

2012-03-1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