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段子听众越来越少 重庆民间故事应该怎么来讲

时间:2007-11-12

重庆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31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九龙坡区走马镇,刘远扬老人正在给茶客讲故事。 记者 梁杰 摄

熊家婆、安世敏、巴蔓子……在重庆人的成长记忆中,流传着太多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走马民间故事”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如今,故事讲述者七成超过50岁,而年轻人很少愿以此为职业,愿听的人也少了,重庆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局。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年轻人不愿学?为何民间故事不能象海派清口那样聚集大批听众?

15日上午,九龙坡区走马老街一间茶馆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讲述徐半仙的故事,几名茶客听得津津有味。

这位老人叫刘远扬,是走马民间故事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

辉煌时人人会讲故事

“徐半仙原来叫徐半文,因为读过两天书,又会掐算两下,乡下人就叫他半仙……”虽然刘远扬老人已74岁高龄,但老人讲起他拿手的《徐半文和徐半仙》的故事,仍然声如洪钟、精神抖擞。

刘远扬介绍,以前,走马镇曾是成渝间商人歇宿的驿站。他们酒足饭饱后就溜进茶馆,听评书、故事。当地人看有钱赚,便纷纷开始学讲故事。从明末清初起代代相传,辉煌时,老街上人人都会讲故事。“我12岁时开始学讲故事,茶馆是最好的学习场所,一条街上的茶馆都可听到有人在讲故事。”刘远扬回忆说。

走马镇文化站负责人沈飞扬介绍,2005年,走马民间故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当时“特级民间故事家”魏显德和兄弟魏显发被合称为“东方格林兄弟”。因为民间故事,让走马镇拥有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曲艺之乡”三块“国字号”招牌。

重庆搜录4.8万个故事

“民间故事不仅是走马的招牌,也是重庆的招牌。”重庆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市非遗中心副主任谭小兵介绍,民间故事包含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五大类,重庆的民间故事融入了移民特色,体现出重庆人豪放直率的性格。不仅有熊家婆、怪孩子、机智人物等类故事;也有关于长江、三峡、大宁河、丰都鬼城、嘉陵江等一些民间传说;还有关于罗汉寺、广阳坝等地名由来的传说。

谭小兵介绍,南岸区广阳镇、巴南区双河口镇、巫溪县下堡镇的民间故事各具特色,这三个镇和走马镇一起被列为“重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早在2009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重庆卷)》上就已搜录了4.8万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七成讲述者超过50岁

重庆有如此多民间故事,有多少人能讲?

刘远扬介绍,走马当地长期讲故事的人,少数被列为国家级、市级、区级传承人,其他人被统称为“故事篓子”,如今“故事篓子”有316名。

记者从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了解到,除了走马镇,南岸区广阳镇、巴南区双河口镇、巫溪县下堡镇的“故事篓子”均超过200人。尽管四个镇的“故事篓子”有千人左右,但超过50岁的人占了7成以上。

在走马镇,“东方格林兄弟”魏显发和魏显德相继去世,民间故事国家级传承人刘远扬已74岁高龄;在广阳镇,“故事大王”—一级民间故事讲述家杜志榜也年过6旬。

走马民间故事市级传承人陈富其今年已50岁,但如今在行内他仍被称为“青年故事家”。“镇上讲故事的人当中,比我年纪小的已不多,我还真算行内的青年。”陈富其自嘲道。

故事会经常门庭冷落

不仅讲故事的人青黄不接,听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民间故事最盛行的是‘故事村’(即工农村)。”刘远扬介绍,以前晚上在院坝里乘凉,铺个凉席就坐下了,摆壶茶水,大家围在一起就讲故事,当年几乎人人都能讲几句。如今村民大都迁出,走马老街上,古色古香的茶馆有10余家,但更多的人在打麻将、斗地主,当年大家一起讲故事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走马镇以武庙戏楼作为民间故事传习场所,虽然每月10日和18日都有固定的故事会,但经常门庭冷落。而在广阳镇、双河口镇等地,讲故事的场所大都是政府提供的故事厅,如果不是逢年过节,能容纳数十人的故事厅也很少坐满。

原因

老故事难吸引人 影响式微没人听

为何听故事的人不多了?

重庆正大软件学院大三学生陈晶一称,暑假时,他曾和同学去走马,当时大家对戏楼上讲的民间故事很感兴趣。但他坦言,与现在网络上的小说和段子相比,民间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明显不够。

“这些民间故事大都是老段子,大都听过,同样的故事翻来覆去地讲,肯定听的人越来越少。”走马当地一位村民说。

陈富其坦言,他经常讲的故事大多数是流传下来的老故事,自己创作的故事确实比较少。就像传统的相声一样,已很难吸引现在的观众。而经过改良后的德云社相声、海派清口却很受欢迎。

不仅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少,讲故事也后继乏人。

“讲故事挣不了钱,谁愿意送孩子来学。”民间故事市级传承人陈富其说,他也曾想多收几个徒弟,但看上有潜质的孩子时,就会被对方家长一句“讲故事能挣几个钱?”挡回来。

如今,陈富其也到了城里打工。他担忧地说,作为市级传承人,他每年还能得到国家一定的津贴补助,但那些“故事篓子”讲故事都是“白讲”。

出路

题材讲法都要创新 让故事跟上时代

民间故事如何才能重新聚集人气?今年端午节,南岸广阳镇的10名“民间故事员”在讲述端午民俗故事和传说时,先收集了关于端午习俗的传说、谚语等,经过加工加入“惯侍”、“搞不赢”、“紧到”等重庆的“言子”,成了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道民俗“大餐”。

“民间故事与网络段子竞争,还需要自身特色。”陈富其说,目前,他和其他走马民间故事保有会的成员也在思考,如何将民间故事从创作和讲法上进行创新。比如,在题材上更贴近新时代的市民生活,并以情景剧的方式将故事搬上舞台,让观众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有视觉上的享受。

民间文学研究者、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倩予认为,民间故事不仅要在内容、题材方面创新,融入新内容跟上时代,还要在表现手法和传播渠道上有创新。她建议,可建现代化故事馆,通过电子存档搜集故事。日本东京就有类似的故事库,不仅有文字,还配有图像和声音,市民点击即可观看故事。

重庆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则表示,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应有创新,但如何保证民间故事的特征也是一个挑战。

“要让民间故事得到传承,也要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民间故事。”谭小兵说。目前,在走马镇和广阳镇,民间故事已进入小学课堂。在走马小学,《黄葛树下是我家》就成了课外教材。该校教导处主任朱伟介绍,这本教材按年级分高中低三个版本,内容都是走马的民间故事,每周一节课专门讲故事。王倩予也认为,从传承来看,故事进课堂的做法值得借鉴。

生产性保护 将故事变成产品和效益

“除了内容和讲法的创新,传统文化要发展,还需产业化。”九龙坡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姚飞介绍,为摆脱民间故事面临的困境,区政府已制定了相关对策,首先将建立故事家申报及认定制度,并提高传承人补贴。同时,以走马镇民间故事为依托,筹备建立一个大型民间故事场馆。另外,建立故事聚落,将300余名故事讲述者全部纳入传承培训计划,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策划、包装。

姚飞称,如何解决民间故事“挣不了钱”的问题。走马镇与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合作,将把民间故事拍成动画片。目前,工商职业学院已搜集了500多则走马民间故事,其中一则故事《猫的来历》的动漫已制作完成。

谭小兵表示,非物遗产要进行“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将民间故事拍成动画片是值得借鉴的“生产性保护”办法。

“要让民间文化更好地传承,传承人也要负起责任。”谭小兵介绍,收徒传承是民间故事的特点,去年,我市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考核制度——与他们签订协议,对他们带徒的数量、传授的内容进行“监测”,排出“课程表”,年终进行“摸底考试”。如果徒弟技艺过关了,国家级传承人可获12000元传承补贴,市级传承人可获5000元补贴。反之,传承人敷衍了事,将会被取消传承人资格。记者 张樟

来源:重庆商报 转自:新华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段子听众越来越少 重庆民间故事应该怎么来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段子听众越来越少 重庆民间故事应该怎么来讲

老段子听众越来越少 重庆民间故事应该怎么来讲

民间故事,故事,讲故事,走马,重庆,刘远,走马镇,谭小兵,陈富,越来越少,广阳镇,篓子,茶馆,传说,内容,记者,遗产,徐半仙,魏显,被列为,听众,九龙坡区,场所,孩子,招牌,老街,老人,研究院,生产性,补贴

2020-06-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段子听众越来越少 重庆民间故事应该怎么来讲

老段子听众越来越少 重庆民间故事应该怎么来讲

民间故事,故事,讲故事,走马,刘远,重庆,走马镇,谭小兵,陈富,广阳镇,篓子,茶馆,传说,内容,记者,遗产,徐半仙,魏显,被列为,九龙坡区,场所,孩子,招牌,老街,老人,研究院,生产性,补贴,讲述者,讲法

2013-02-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近两年可看的剧越来越少?除了买IP翻拍白蛇传 还能拍什么?

近两年可看的剧越来越少?除了买IP翻拍白蛇传 还能拍什么?

故事,小时候,翻拍,电视剧,民间传说,网络小说,许宣,男主角,三言二拍,东西,瓦岗寨,题材,冯梦,凌蒙初,杜十娘,燕子李三,金庸,古装,单元,小朋友,改编自,戏曲,杨家将,画册,评书,了一下,90年代,不停地,名字叫,我估计

2013-10-01 #故事阅读

老段收藏古币的故事

老段收藏古币的故事

古币,钱币,刀头,契刀五百,古墓,济阴,古钱,古钱币,年代,图谱,铜币,张秉文,古币收藏,北京,银质,专家,银币,锉刀,上海,文物,时期,朋友,正面,玉质,知识,结果,流通,研究,博古,天启通宝

2020-06-25 #长篇故事

老段收藏古币的故事

老段收藏古币的故事

古币,钱币,刀头,契刀五百,古墓,济阴,古钱,古钱币,年代,图谱,铜币,张秉文,古币收藏,北京,银质,专家,银币,锉刀,上海,文物,时期,朋友,正面,玉质,知识,结果,流通,研究,博古,天启通宝

2007-06-18 #故事大全

老段收藏古币的故事

老段收藏古币的故事

古币,钱币,刀头,契刀五百,古墓,济阴,古钱,古钱币,年代,图谱,铜币,张秉文,古币收藏,北京,银质,专家,银币,锉刀,上海,文物,时期,朋友,正面,玉质,知识,结果,流通,研究,博古,天启通宝

2018-11-06 #长篇故事

讲故事

讲故事

故事,讲故事,人们,听众,环境,观众,很重要,在给,能力,一致性,人物,兴奋点,包裹,分量,戏剧,技能,时候,效果,经验,细节,神话,焦点,空间,诗意,越来越少,调调,过程,途径,部分,集中精力

2020-07-19 #故事会

讲故事

讲故事

故事,讲故事,人们,听众,环境,观众,很重要,在给,能力,一致性,人物,兴奋点,包裹,分量,戏剧,技能,时候,效果,经验,细节,神话,焦点,空间,诗意,越来越少,调调,过程,途径,部分,集中精力

2020-09-1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