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奋斗的中国人」前女排运动员李珊:“女排精神”绝不止步赛场

时间:2007-11-29

短发利落、四肢修长、肩背挺拔、步伐有力

提示:本文共有 31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央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记者刘一荻)李珊身高1米85,在人群中极好辨认。短发利落、四肢修长、肩背挺拔、步伐有力。

从2003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金,再到七次帮助天津女排登上全国冠军的宝座,女排运动员李珊拼尽全力,诠释了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的“女排精神”。

当“女排国手”这个令人骄傲的身份成为昔日辉煌,当年轻一代的女排运动员纷纷璀璨登场,李珊换了身份,却没有放弃自己最爱的排球。她笑着说,排球是她兴趣和爱好,更是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前中国女排运动员李珊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 (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1990年,10岁的李珊身高突出,四肢修长,是个练体育的“好苗子”,成了游泳、网球等项目教练“争夺”的对象。而李珊告诉记者,自己和排球的缘分,却原始于“多看了你一眼”。“(我)来到了一个业余训练的排球馆,看到很多小朋友在里面打排球,我一下就被这个项目给吸引了。它是一个集体项目,让我感受到大家都在一起的那种快乐的感觉,所以最终选择了排球。”这一眼,李珊和排球的缘分因此展开,也让她踏上了一条和大部分10岁小朋友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一棵好苗子,自然少不了“园丁”的“特殊关照”。“可能就是从小都是被教练看好,加练就特别多,刚进天津队的时候,上午要跟同龄的组训练,下午可能要跟20多岁成年的组训练,所以训练量就会加倍。那个时候因为(我)年纪比较小,身体的反应也很多。扣球扣得很多,睡觉的时候肩膀会疼,有时候会疼醒,”李珊回忆道。而在训练过程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1995年进入天津市女排、1998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99年入选国家队,五年三级跳,李珊从一名半专业运动员脱颖而出成为了排球国手。但成长之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训练、比赛、伤病、康复,享受过赢球的喜悦,也尝过输掉比赛的失落……李珊说,运动员其实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职业,最终成为专业运动员是极少数,更不必提进入国家队、进入世界一流的中国女排。其中的苦李珊并没有和记者赘述,但她觉得做任何项目、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其实一路走来,我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在当下的时候选择坚持,能顶过去,我觉得一切就会好。”

职业生涯上半场:保持专注往前看

在自己16年的运动员生涯中,大大小小的比赛对李珊来讲就和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但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对阵俄罗斯队那场2小时30分钟的“鏖战”,让李珊至今难忘。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9日凌晨,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正经受着熬夜和大比分1:2暂时落后的“双重煎熬”。第四局,俄罗斯队23:21领先,奥运金牌似乎就要与中国失之交臂,许多媒体甚至已经拟好了“中国女排获奥运会亚军”的标题。那个时候,这场决赛已经不仅仅是球技、体力的较量,更像是一场心理上的拉锯战。李珊坦言:“它(俄罗斯队)还有两分,如果要获胜这一局的话,我们还要拿四分,概率上来讲它离胜利会更近一些。我们即使赢了这一局,下一局要打还是一个未知数。那个时候,一些对排球项目、或者对体育理解不深的人可能就作出了判断:中国队希望渺茫,”李珊笑着对记者说:“我知道最后很多人都关了电视,准备睡觉了。”

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排球项目不到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无法分出来真正的胜负,所以经常会出现那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翻盘。”李珊清晰地记得,第四局中,中国女排扛住了俄罗斯队的“疯狂进攻”,并成功将比赛拖进了决胜局。当中国队的最后一个扣球稳稳砸在地板上时,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和教练员们冲到场内抱在一起、哭成一片,肆意享受着苦战后的胜利硕果。“人到特别激动的时候眼泪会夺眶而出。我觉得人生中很少见这种情况,这也是作为一个运动员最好的一种人生的体验。”直至退役后,李珊还会和老队友们笑着谈起这场惊心动魄又回味无穷的比赛,对每一个进攻、防守、扑救如数家珍。对于李珊和所有女排运动员来讲,那是一个美妙的时刻,是一个运动员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刻,也是记忆中永远发光的高亮时刻。

前女排队员张娜(左)、李珊(中)、张萍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颁奖仪式上。 (受访者供图)

面对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赛场惊魂”和“高压”,李珊接受得很坦然。从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开始,这样的时刻她经历得太多。李珊对记者形容说:“就好像你在悬崖边上一样,很可怕,你想再失误一个我就输了,这种不好的心理暗示是不能够有的,所以很多时候只是往前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想太多,就是把眼前的这一个环节要做好,保持专注。”

女排精神:不同时代的相同意义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中国大地一片生机勃勃。1981年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一直到1986年,女排姑娘们打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五连冠”,缔造了神话,也创造了激励无数中国人拼搏奋斗的“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李珊笑着说,这是自己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生阶段让李珊对“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我想,其实‘女排精神’应该是体育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通过中国女排这个集体、这个团队,在赛场上、在训练场上所展现出来的风貌。”李珊举例称:“当我们看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那样落后的情况下没有人放弃,一直在拼搏的这个过程,包括可能有些人受伤离场,可能有些人去扑救很远的、没有希望的球……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就是那种不放弃和凝聚力的精神。这可能就是‘女排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李珊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和团队的凝聚力。 (受访者供图)

从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40年,“女排精神”却一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斗的“灯塔”。在李珊看来,新时代下“女排精神”的影响对象不同了,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核心的内容并没有变。现在更需要这种奋斗的精神,需要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觉得这应该是(女排精神)在每一个时代被赋予的不同而又相同的意义。”

职业生涯下半场:从女排国手到排球运动管理者

退役,是每个运动员都逃不过的宿命。离开自己拼搏奋斗多年的赛场、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岗位或领域打拼,无异于人生又一次“从零开始”。

一个人如果能找到理想的归宿,这个人无疑是幸运的。李珊觉得,自己就是这其中的一名幸运儿。脱下运动衣、换上教练服、又穿上职业装,李珊从一名女排国手变成天津女排教练,随后转型成为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用她的话说,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另外一个角度和位置去看待这个项目,但始终没有离开我最热爱的排球事业,包括体育事业。”

李珊调侃,对于行政工作,自己属于“半路出家”。同样的排球项目,不同的站位,对她有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很多东西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重新学习。”让李珊感到庆幸的是,多年的排球运动员生涯教会了她学习的能力方法和思维方式,也让她知道了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在她看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几代女排运动员、教练员们身上最闪光、最重要的精神之一,也是自己在工作中将一直保持的品质。

退役后,李珊(右三)成为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受访者供图)

有人说:“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李珊粗算了一下,从开始接触排球到现在成为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自己已经在排球上花了超过三万小时,“虽然是岗位不同了,但是我还在排球上面用精力。排球肯定是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之前是我的兴趣和爱好,现在是我的事业。很多排球人都说你身上流的血都有排球的因素。”

奋斗是什么?李珊说:“奋斗是一个过程,我觉得奋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奋斗是一个状态,是一个过程,是对目标执着的、永不停止的追求。”

“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奋斗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奋斗的中国人」前女排运动员李珊:“女排精神”绝不止步赛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奋斗就是你的样子》―李珊

《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奋斗就是你的样子》―李珊

女排,李珊,排球,天津渤海银行,天津,主持人,冠军,比赛,队伍,精神,时候,联赛,好的,记者,球迷,运动员,队员,李盈莹,决赛,情况,管理者,天津女排,都会,感觉,条件,目标,发展,这样一个,那么我,非常好

2016-01-19 #经典故事

《中国女排》国庆档《夺冠》 女排精神背后的故事

《中国女排》国庆档《夺冠》 女排精神背后的故事

中国女排,女排精神,郎平,世界冠军,世界杯,中国,女排,精神,历史,冠军,国人,顽强拼搏,首夺,战斗,巩俐,吴刚,白浪,连冠,中国女子排球队,排球,新一代,运动员,都是在,陈可辛,大阪,孙晋芳,朱婷,袁伟民,铁榔头,陈展

2016-12-15 #故事阅读

中国女排参加湖南卫视 传递女排精神 主持人这样点评

中国女排参加湖南卫视 传递女排精神 主持人这样点评

中国女排,教练,郎平,比赛,女排,中国,冠军,日本,精神,晚会,队员们,世界冠军,代表,刮胡子,挺住,时候,水平,粉丝,运动员,一种精神,世锦赛,中国人,中国女排队员,女排精神,晚会上,虽然说,遇到困难,何炅,朱婷,袁伟民

2011-11-18 #短篇故事

中国女排精神的缔造者!赛场上的拼命三郎:单臂出战 带伤作战

中国女排精神的缔造者!赛场上的拼命三郎:单臂出战 带伤作战

陈招娣,中国女排,比赛,女排,郭晨,郎平,训练,冠军,女儿,时候,运动员,孙晋芳,杨希,袁伟民,日本队,亚洲,加练,精神,腰伤,荣誉,赛场,但是她,中国队,世界杯,主教练,人民,奖牌,奖杯,思想,左臂

2012-02-10 #经典故事

《夺冠》电影之外 传达的是《中国女排》不屈的精神

《夺冠》电影之外 传达的是《中国女排》不屈的精神

中国女排,女排,女排精神,电影,东洋,中国,体育,低谷,冠军,日本女排,排球队,排球,演员,精神,魔女,顽强拼搏,训练,三连冠,中国人,五连冠,我和我的祖国,排球运动员,坚持不懈,永不言弃,自强不息,吴刚,巩俐,铁榔头,郎平,陈可辛

2014-09-12 #故事大全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精神,有一种,世界杯,祖国,女排,国人,母亲,还记得,初心,生日,厚礼,课文,运动员,五连冠,即将到来,又一次,那几年,这些年,史上第,大阪,袁伟民,郎平,上第,十一连,五连,和美,厉害了,一股劲,世界

2010-11-06 #经典故事

《夺冠》:女排精神的变化 也是中国人心态的变化

《夺冠》:女排精神的变化 也是中国人心态的变化

影片,故事,观众,陈可辛,关系,创作者,女排,细节,队员,郎平,中国人,世界冠军,价值观,体育竞技,名字,性质,情怀,情绪,方面,球员,结构,能力,运动员,集体,比赛,考验,训练,主旋律电影,体育电影,女排队员

2007-06-22 #故事会

足足5分40秒!《新闻联播》超高规格关注中国女排:发扬女排精神

足足5分40秒!《新闻联播》超高规格关注中国女排:发扬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朱婷,新闻联播,郎平,丁霞,王梦,央视,世界杯,冠军,女排,目标,运动员,比赛,姑娘们,女排世界杯,段时间,袁心,张常,超越体育,阿根廷队,世界冠军,关键,偶像,体育总局,主教练,主力,国人,团队,国家,声音

2013-05-1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