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

时间:2007-12-03

麒麟的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6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侯仰军〔收稿日期〕 2012-11-16〔作者简介〕侯仰军 ( 1966- ),山东微山人,历史学博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编审。北京, 100083 。① 《孔子家语·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摘要〕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关于麒麟的记载就见于史志诸书,在殷墟发现的可识别的甲骨卜辞中不乏对麒麟的描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麒麟或者说 “西狩获麟”时孔子见到的 “麒麟”,应该是一种与麋鹿相似的鹿科动物。先秦时期豫东、鲁西南的特殊地理环境是麒麟在这里出现并产生麒麟传说的重要因素。从现实存在的动物到传说中的动物,再到人们认为它只是传说中的动物,麒麟的故事反映出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复杂关系。〔关键词〕麒麟;历史;传说;地理环境〔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 (2012 ) 06-0040-06 一、“西狩获麟”,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春秋末年,麒麟现身巨野泽。《春秋·哀公十四年》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左传·哀公十四年》载:“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 获 麟,以 为 不 祥,以 赐 虞 人。仲 尼 观 之,曰‘麟也’,然后取之。”这两段史料说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前两年,一代学问大师孔子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当时一般人已经难以见到的 “麒麟”。这在当时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由于麒麟在先秦时期就是 “四灵” ① 之一,是华夏民族特有的带有神性的动物,加上后世文人的渲染,“西狩获麟”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有人认为,孔子因为麒麟在乱世出现,悲叹自己生不逢时,把正在写作的 《春秋》打住, 《春秋》记事到此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孔子是因为见到麒麟,深恐自己的事业后继无人,才动手写作 《春秋》。《公羊传》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 ‘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史记·孔子世家》则记载: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0 4民间文化论坛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 ‘吾道穷矣!’喟然叹曰: ‘莫知我夫!’……子曰: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不论是因麒麟出现写 《春秋》还是因麒麟出现不再写《春秋》,麒麟的出现不同凡响是确定无疑的。《公羊传》还只是说麒麟 “非中国 ① 之兽也”,而到了后世,多数学者认为麒麟只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麒麟在古代确实存在,至于是哪一种动物,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麒麟是獐,所以古书上说麒麟是 “麇身”,有的学者认为麒麟就是现实中的牛,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印度犀牛。那么,麒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过?如果麒麟是真实存在过的动物,“西狩获麟”时,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笔者认为,说麒麟 “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其一,在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和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殷墟发现的可识别的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麒麟,如 “又 (侑)白麐于大乙” (《甲骨文合集》 36481正), “庚戌卜贞,王 □ ……于麐、驳、馼” (《甲骨文合集》 36836 )……其中 “又 (侑)白麐于大乙”出自甲骨卜辞中一片非常著名的 “小臣墙刻辞”: “小臣墙比伐,禽(擒)危、美……人廿人四……又 (侑)白麐于大乙”(《甲骨文合集》 36481正)。这是一次战争俘获与赏赐的记录,是出土文献中最早而且是目前仅见的关于 “白麟”的记录。值得注意的是,用 “白麟”祭祀大乙即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② ,在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鬼神信仰十分盛行的商代,显示出人们对“白麟”的高度重视。这两片卜辞都是帝乙、帝辛时代 (公元前1101~ 公元前1046年)的,证明在商朝后期,麒麟的地位已经很高,但并不难见到。殷墟甲骨文是商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 (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臣民对鬼神信仰十分虔诚,“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人们不大可能欺骗鬼神;商朝灭亡后,甲骨文被深埋地下三千年,不大可能存在后人造假的问题,还是很可信的。《诗经》中,也有对麒麟的歌颂和褒扬: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③赞美贵族公子,而以 “麟”起兴,说明麒麟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之高,同时也反映出麒麟的真实存在。其二,《春秋》和 《孔子家语》中关于 “西狩获麟”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孔子非常严谨, 《论语》说他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④他对于 《春秋》的写作高度重视。在写作 《春秋》时,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 《春秋》,孔子曰: ‘后世知丘者以 《春秋》,而罪丘者亦以 《春秋》。’”⑤因此,《春秋》记载的内容,应该是可信的。 《春秋·哀公十四年》载: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由此可知,孔子当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一般人已经难以见到的 “麒麟”。近年来被学者称为 “孔子研究第一书”的 《孔子家语》对 “西狩获麟”的记载更为详细:“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鉏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 ‘夫子何泣尔?’孔子曰: ‘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哉。’”⑥其三,从古文献看,麒麟在商代之前的中原时常出现,西汉至北宋时也有麒麟的活动,如汉武帝1 4民间文化论坛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①②③④⑤⑥先秦文献中的 “中国”指当时的中原一带,即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省的大部、山东省西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商汤,名履,又称成汤、武汤、武王、天乙。在殷墟甲骨文中称成或唐,亦称大乙。西周甲骨文与金文中称成唐。《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论语·述而第七》:“子不语:怪、力、乱、神。”《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辨物第十六》。元狩元年 (公元前122年)往雍郊祀而获一角兽麒麟 ① ;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麒麟出现 ② ;汉章帝元和二年至章和元年 (公元85~87年) “麒麟五十一见郡国”③ ;汉安帝延光三年 (公元124年)“麒麟见阳翟”,同年八月 “颍川上言麒麟一、白虎二见阳翟”,延光四年 (公元125年)正月东郡上言“麒麟一见濮阳”④ ;汉献帝延康元年 (公元220年)“麒麟十见郡国”⑤……由此看来,麒麟怎么能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呢?!那么,麒麟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真实的“麒麟”或者说 “西狩获麟”时孔子见到的 “麒麟”,不是獐,不是牛,也不可能是印度犀牛,麒麟就是麒麟,它是一种与麋鹿相似的鹿科动物,只不过到了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而消失了。麒麟的模样也不像后世描述的那样: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我们从现存的汉碑上还能看到汉代人心目中的麒麟形象,如东汉山阳太守碑上的麒麟就像一头鹿。成书于秦汉之际的 《尔雅》⑥则说:“麟,麐,麕身,牛尾,一角。”也就是说,孔子见到的麒麟,是一头长得很像麋鹿的动物。明朝时期的人曾把长颈鹿误认为是麒麟,足以说明麒麟是一种与麋鹿相似的鹿科动物。曾随郑和在 1413 年、 1421 年、 1431 年三次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 《瀛涯胜览》中提到了 “阿丹国麒麟”:“阿丹国麒麟,前足高九尺余,后足六尺余,项长,头昂,至一丈六尺,傍耳生二短肉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阿丹国就是亚丁国,在今天的亚丁湾一带。马 欢 所 说 的 “阿 丹 国 麒 麟”,其 实 就 是 长颈鹿。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体长约2米。雄性肩高0.8~0.85米,雌性0.7~0.75米。初生仔12公斤左右,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公斤,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善游泳,喜群居,因面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而俗称 “四不像”。由于它有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麋鹿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汉朝末年麋鹿在中原就近乎绝种,只有少量存在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大约在150多年前野生麋鹿就消失了。比麒麟、麋鹿幸运一些的是扬子鳄。扬子鳄是短吻鳄的一种,古称鼍或鼍龙。它生活在地球上已六千万年,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扬子鳄性格凶猛,寿命可达一两百年,体长可达两米。背面覆有六列坚硬角质鳞板,这就是传说的龙身上的鳞甲。背部多为暗褐色,即青色,故多称青龙或苍龙;腹面为灰色,有黄灰色横条,尾巴为灰黑相间的环纹。现今扬子鳄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有限地段中。但在公元前 4000年 ~ 公元前3000年,在北纬36度附近却有鳄的存在。山东兖州王因遗址发现了至少分属于20个个体的扬子鳄残骨,与其他水生动物如鱼、龟、鳖、蚌等的遗骸混杂在灰坑中。这些鳄大的有 1.5米以上,小的不到1米。骨板深黑,被火烧过。显然,灰坑中的残骸都是六千多年前的王因人熟食了这些水产品后弃置而成。烧黑的骨板是他们烧吃鳄肉的铁证。泰安、泗水、兖州、滕县各地发现的商代及以前的鳄皮制品也应该是就地取材、当地制作的。笔者认为,麋鹿、扬子鳄的命运可以看做麒麟命运的一个旁证。由于商代之前鲁西南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又有大野泽、菏泽、雷夏泽及黄河、济水等广阔的水域,这里自然成了麒麟、麋鹿、扬子鳄等动物生长繁殖的乐园。西周之后,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加上该地区的气候变得干旱,水域大面2 4民间文化论坛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①②③④⑤⑥《史记·孝武本纪》。《后汉书·明帝本纪》。《宋书·符瑞志》。《后汉书·孝安帝纪》。《宋书·符瑞志》。多数学者认为,《尔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时期,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 《楚辞》、 《庄子》、《吕氏春秋》等书;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 《尔雅》博士。积减少,麒麟、野生麋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二、进入民间传说现实世界中麒麟的消失为麒麟在传说中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借由人们的想象,麒麟无论在形象上,还是在德行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麒麟的形象,在汉代人的眼里,还是和麋鹿一样的动物,汉代之后,日益丰满。唐宋时期,麒麟已成为集众多动物特点于一身的神兽、仁兽: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西狩获麟”之前,麒麟已经带有神性。如前所述,商朝人用 “白麟”祭祀大乙即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其地位不仅高于人牲,甚至高于用方伯做的人牲 ① 。“西狩获麟”之后,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进而被定为一尊,麒麟被进一步神化,其形象日益丰满,其德行日益完美。被当今学者誉为 “保存了某些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孔子、孔子弟子及先秦两汉文化典籍的重要依据”②的 《孔子家语》,在提到麒麟时,已经把她作为神性动物来记述了:“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如果君主遵循礼制,则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薮”等等。宋代学者罗愿著 《尔雅翼》,对于后世神化麒麟的现象作了一番总结,可谓代表之作:“麟,麐,麕身,牛尾,一角, 《春秋》之书麟亦曰有麕而角者耳。盖古之所谓麐者止于此,是以其物可得而有,其性能避患,不妄食集,故其游于郊薮也,则以为万物得其性,太平之验,是不亦简易而自然乎!至其后世论麐者,始曰马足,黄色,圆蹄,五角,角端有肉,有翼,能飞,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游必择土,翔必后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旅行,不犯陷阱,不罹罘网,牡鸣曰游圣,牝鸣曰归和,夏鸣曰扶幼,秋鸣曰养绥,呜呼,何取于麐之备也!”先秦以来,民间产生了数不尽的有关麒麟的传说,如 《麒麟送子的传说》、 《梦麟而生孔子的传说》、《西狩获麟的传说》、 《麒麟被获和孔子 “见麟而死”的传说》、 《麒麟冢、麒麟台的传说》、 《获麟集的传说》、《麒麟兜肚的传说》、 《麒麟锁的传说》、《牛生麒麟的传说》、 《麒麟李的传说》等。这些传说,在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区特别是巨野县 (今属菏泽市)、嘉祥县 (今属济宁市)尤其盛行。明朝天启年间编写的 《巨野县志》记载:“巨野东南金山下焦氏山产麒麟,孔子未生时,麟衔玉书至阙里,其文曰: ‘水精子继衰周而素王。’颜氏异之,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去。怀妊十一月而生孔子。遂改焦氏山为麟山。”这段记载,既是当时民间麒麟送子传说的反映,又成为后世 《麒麟送子的传说》的母本。《麒麟送子的传说》故事情节大略是这样的: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有一条阙里街,孔子的家就在这条街上。孔子的父亲孔纥 (叔梁纥)与母亲颜徵在仅有孔孟皮一个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麒麟举止优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还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孔子诞生了。③牛生麒麟的传说在巨野县也有多种版本,皆生动详细,活灵活现。在巨野县麒麟镇的传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巨野泽畔有一宋姓老汉,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过着安乐而平静的生活。他家中养的一头舐牛 (母牛)怀犊了,可过了老长时候还迟迟不将 (巨野方言,即分娩)。地里急需耕种,宋老汉只好再套上牛去耕地。到了地里,套牛耕地,犁到这头犁那头,犁到那头犁这头,一气犁到中午时牛不走啦。宋老汉只好让它歇子 (巨野方言,即休息)。歇子的时候,牛趴下开始抱 (巨野方言,即分娩)犊。宋老汉大喜,急忙给它准备草料,在一旁照护着。不一会儿牛抱下一个犊子,宋老汉一看,大吃一惊。那个犊子长得太奇怪啦,啥都像又啥都不像,头上有角,身上有鳞,马蹄子,牛尾巴。更让宋老3 4民间文化论坛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①②③王晖.古文字中 “麐”字与麒麟原型考————兼论麒麟圣化为灵兽的原因 〔 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 2 ) .王承略.论 《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 〔 J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 ) .据巨野县文化局提供的资料 (电子版)。汉吃惊的是,那怪物一落地就活蹦乱跳,见风就长,还饥不择食,一转眼竟将宋老汉犁地用的犁铧片吃掉半拉。宋老汉心想:我这一辈子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东西,别说见啦,它连生铁都能嚼动了,吃人不跟喝面条似的?老汉当是一头怪物,害怕连自己也吃了,惊慌忙乱,拿起打坷垃的榔头一下子就把它打死啦。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鲁国国都。国君听说了这回事,请孔子前去察看。孔子受国君之托,急急忙忙从曲阜赶到巨野泽。孔子一看是神兽麒麟,非常伤心,大哭一场。人们这才知道这头怪兽叫麒麟,是仁兽、瑞兽,给人们送福来啦。宋老汉后悔不及。孔子说: “这事也不怨你,这是天意。您想想,既然麒麟是神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平时人见都见不到它,别说逮它啦。这是它主动现身,叫你打死的。预示天下将要大乱。”果然,不久天下大乱,各国征战开始了。①这个故事,在清朝道光年间编写的 《巨野县志》里有记载:雍正十年 (公元 1732 年)六月初五日辰时,巨野新城农民李恩家母牛产一麒麟。《曹州府志·艺文》载有山东巡抚岳浚的 《恭贺瑞麟表》,描述甚详。这些传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麒麟是神兽、仁兽、吉祥物,能预知未来,能给老百姓带来福气。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 《诗》,书于 《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②由麒麟传说所引发出的麒麟崇拜和相关习俗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戏曲、民谣、曲艺、舞蹈、建筑、雕刻、刺绣、剪纸、绘画等艺术更是经久不衰。巨野民间流行祈麟送子风俗,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也有学阙里人的样子,系彩于麟角。如果说麒麟在现实中的消失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损失,由麒麟传说引发出的麒麟崇拜和相关习俗对我国民间文学、民间文艺的贡献则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弥补。三、麒麟传说的背后从现实存在的动物到传说中的动物,到人们认为它只是传说中的动物,麒麟的故事反映出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复杂关系。众所周知,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 “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的古迹或风俗习惯等。因此,民间传说无不包含着历史真实的要素,我们从民间传说中还是可以找到历史的真实存在的。殷墟甲骨出土地的安阳属于豫东, “西狩获麟”发生地的巨野属于鲁西南 ③ ,反映出先秦时期豫东、鲁西南的地理环境适宜麒麟生存,这是该地产生并传播麒麟传说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甚大,也决定着文化、文明的产生与传播———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先秦时期鲁西南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麒麟传说具备了可能性,也使麒麟传说向四周传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特殊的记忆具备了必然性。依据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发现,我们认为,鲁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在先秦时期是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沼泽遍布、林木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一般人不易见到4 4民间文化论坛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①②③据巨野县文化局提供的资料 (电子版)。韩愈:《获麟解》。狭义上的鲁西南专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市 (下属一区八县),有时也包括古大运河以西山东省济宁市的二区五县 (市中区、任城区、金乡县、嘉祥县、鱼台县、梁山县、汶上县)。“鲁西南”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曹县建立的鲁西南地委,那时的鲁西南大体上包括山东省的曹县、定陶县、菏泽城区的西部与南部,当时属于河北省的东明以及长垣东部,河南省的兰考、民权、商丘与曹县接壤的部分地区,中心是曹县。新中国成立后,鲁西南的概念有所扩大,除了以前的鲁西南地区外,增加了运西地区 (大运河以西,以郓城为中心)、湖西地区 (微山湖以西,以单县为中心)。包括现在菏泽市的全部地区以及济宁的一小部分、河南省的一小部分。本文中所说的 “鲁西南”,指的是广义上的鲁西南,即泰沂山脉断裂带以西的地区,大体为今泰山以西的菏泽全部,济宁大部,枣庄、泰安、聊城的一小部分。重点或中心点是菏泽地区。的珍稀动物在这里出现不足为奇。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8000~5000年期间,全球气候较今天温暖得多,被称为全新世中期或全新世大暖期。而据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研究,商代的气候温暖而潮湿,温度比今天要高出二三度。①黄河流域史前及商代遗址里发现许多厚壳蚌及蚌制品:镰、刀、矛、镞、饰物等等,尤以河南、山东交界处为多。 1975年在兖州王因遗址出土的蚌壳多达数十公斤;梁山青堌堆遗址发掘面积仅72平方米,蚌壳亦有十数公斤之多。其中以一种壳体甚厚、壳面多瘤的丽蚌最多,其次为壳体较扁平宽大的帆蚌。前者现仅存在于长江以南,后者适应性较强。 1976 年至 1979 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曹县莘冢集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陶网坠、陶纺轮、骨锥、骨凿、骨匕、骨棱形器、石铲等。另外,还有大量的鱼刺、螺壳和少量的兽骨等。这些遗物在别的堌堆遗址中也有大量发现,反映了商代先民的经济生活虽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渔猎和采集经济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对菏泽市的安邱堌堆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 “有明显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镞等”② 。考古工作者在定陶县官堌堆遗址发现了蚌壳坑,发现和采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大量遗物,计有鹿角化石、野生动物骨骼、牙齿、石刀、石斧、石镰、骨针、贝壳、陶斧等。一般来说,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带北移,华北大平原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的降水也相应有较大幅度增加。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大平原上的鲁西南地区,乃降水丰沛之地。根据成书于春秋、战国时的 《禹贡》、《左传》等书记载,鲁西南地区在先秦时期著名的湖泽有菏泽、大野泽、雷夏泽、孟诸泽,著名的河流有济水、濮水、沮水、灉水、菏水、泗水。菏泽、大野泽、雷夏泽、孟诸泽的主体水域都在今天的菏泽地区,其中以大野泽水域最为辽阔。《水经·济水注》曰: “巨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元和郡县志》说:“大野泽在巨野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 《大清一统志》说:“(大野泽)在巨野县北五里,济水故渎所入也。自汉元光三年 (公元前132年),河决濮阳瓠子,注巨野,下逮五代晋开运,宋咸平、天禧、熙宁,金明昌,元至正决入者凡六次,自涸为平陆,而岸畔不可复识矣。”经多次文物普查发现,巨野县东北部,嘉祥县的西部,郓城县的东部,梁山县的东部,再北至今东平湖,基本上不见堌堆 ③ 遗址。这一南北长条状地带,应为大野泽的方位和范围。若以堌堆遗址为大野泽四至坐标的话,西岸自南至北的堌堆遗址为:巨野县田庄镇冯堌堆遗址 → 郓城县城东3公里的苏庄遗址 → 梁山县城西北方向的土山遗址 → 梁山县大路口乡贾堌堆遗址 → 再北至现东平湖西岸。东部一带的嘉祥县的老僧堂乡、梁宝寺乡和黄垓乡均无堌堆遗址,当为东岸以内的湖区范围。能够确定的是东岸中北部梁山县开河乡五里堡的吴堌堆遗址 → 梁山县李官屯乡的青堌堆遗址,再向北则为现东平湖东岸。大野泽北岸当年与现东平湖北岸相当。南岸则以巨野县麒麟镇的麒麟台遗址为界。若将这组堌堆遗址连起线来,则形成南北方向呈长条状的区域。若以此来推断,大野泽的水域面积约在 2000 平方公里左右 (南北长约 70 公里,东西宽约 30 公里)。④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表明,鲁西南地区在先秦时期沼泽遍布、林木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麒麟在这里生存繁衍是非常自然的。一直到金、元黄河泛滥之前,以菏泽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都举足轻重。鲁西南地区是古代九州之一——— “兖州”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发达,号称 “天下之中”,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在麒麟传说产生以后,鲁西南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又成为它得以迅速传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5 4民间文化论坛 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①②③④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J 〕 .考古学报, 1972 (1 ) .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 . 菏泽安邱堌堆遗址发掘简报 〔 J 〕 . 文物, 1987 ( 11 ) .古人为了躲避水患,常择高地而居。这种高地,古人称为 “丘”(今或作 “邱”),如 “陶丘”、“楚丘”、“商丘”;或称“虚”(今多作 “墟”),如 “颛顼之虚”、“昆吾之虚”、“少皞之虚”;或称 “陵”,如 “桂陵”、“马陵”、“鄢陵”。今鲁西南、豫东、皖北一带称之为 “堌堆”或 “孤堆”。张启龙 . 从鲁西南堌堆遗址看古泽薮地望 〔 A 〕 . 齐鲁文博 〔 C 〕 . 齐鲁书社, 2002.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真实到传说:麒麟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曲靖麒麟仙子的故事 云南麒麟仙子的传说

曲靖麒麟仙子的故事 云南麒麟仙子的传说

曲靖,麒麟,姑娘,洪水,王菲,座山,传说,及时雨,雅称,怀念你,帝云,应是,田馥甄,蔡依林,颜如,黄伟文,云南,久旱,习惯,仙子,人人,仙女,人们,人民,烈日,无神,年轻人,凉风,倾刻,右手

2020-05-31 #经典故事

关于麒麟的传说附麒麟的图片

关于麒麟的传说附麒麟的图片

麒麟,孔子,春秋,传说,麒麟阁,人们,功臣,子孙,未央宫,神物,祝颂,诗经,天下太平,中律,仁兽,喻示,吾道,吉梦相,周文王,子贤,徐卿,文王,折旋,石麟,连青,于龙,一角,人才,云彩,仁者

2008-05-17 #故事大全

麒麟传说

麒麟传说

麒麟,传说,动物,吉祥,巨野县,孔母,梦麟,种古,中华民族,价值,发祥,地位,山产,多种形式,天人合一,小段,春秋,故事,征兆,意义,思想,曲艺,民谣,歌舞,虚幻,诗词,认同,传说中的神,中国民间,中国人

2016-05-06 #故事会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麒麟,貔貅,古人,成年,一角,动物,传说,民间,毛之虫,传说中,人们,双翼,故事,汉族,神话,神灵,生活,麒麟送子,民间艺人,于龙,好的,能大,龙同,代表,中国,交泰,中都,传统,优点,凤凰

2020-07-05 #长篇故事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麒麟,貔貅,古人,成年,一角,动物,传说,民间,毛之虫,传说中,人们,双翼,故事,汉族,神话,神灵,生活,麒麟送子,民间艺人,于龙,好的,能大,龙同,代表,中国,交泰,中都,传统,优点,凤凰

2016-12-17 #小故事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到底是什么 麒麟究竟长什么样子

麒麟,貔貅,古人,成年,一角,动物,传说,民间,毛之虫,传说中,人们,双翼,故事,汉族,神话,神灵,生活,麒麟送子,民间艺人,于龙,好的,能大,龙同,代表,中国,交泰,中都,传统,优点,凤凰

2010-05-15 #短篇故事

麒麟传说

麒麟传说

解缙,朱元璋,太守,朋友,皇帝,千两银子,银子,才子,麒麟,乞丐,大柳树,蟠桃,狂草,官威,朱皇帝,杜宇,洪武,九天仙女,书案,名画,声声,婆娘,寿宴,掌声,母亲,杨柳,润笔费,群臣,进士,贪官

2011-11-20 #短篇故事

神话传说中的六种麒麟都是什么麒麟 青龙和麒麟谁厉害

神话传说中的六种麒麟都是什么麒麟 青龙和麒麟谁厉害

麒麟,青龙,孔子,仁兽,传说,一角,牛尾,传说中,动物,古人,白虎,神兽,黄色,应龙,中华民族,以示,代表,圣人,地位,子孙,巨野,彩绣,性情温和,民间,朱雀,玄武,神话,说法,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2020-06-2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