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夷陵之战刘备和陆逊各多少军?刘备怎样才能胜?此仗孔明何作用?

时间:2007-12-15

隆中对的战略对处于迷茫中的刘备来说,无疑是拨云见日: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提示:本文共有 41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一、夷陵之战:一场必须打的战争

蜀汉皇帝刘备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诸葛亮,也得到了诸葛亮向他献出的《隆中对》。

《隆中对》的战略对处于迷茫中的刘备来说,无疑是拨云见日: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拨云见日之后的刘备,有了前进的方向,也就开始了咸鱼翻身。

刘备先捡了孙权赤壁之战的便宜,得了荆州(主要是南郡),一改之前居无定所,东奔西逃的处境,接着又得了荆州南边的四郡,然后挺进益州,夺取汉中,迅速完成了“跨有荆、益”,形势一片大好。

夺得汉中后,刘备已经完成了统一天下的战略部署,即大将关羽守住荆州,蜀汉主力集结于汉中边境,两路大军对中原的曹魏形成压迫之势,一旦曹魏篡夺汉室江山,蜀汉大军将从荆州、汉中两路并进,则“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是,刘备的高兴日子还没有过几天,传来了荆州失守,关羽父子身亡的消息。

失去荆州,意味着蜀汉不仅失去了一个伸出去的拳头,更是被斩断了一支胳膊,很容易被对手趁机而入,使得刘备的益州随时遭受威胁。

蜀汉形势立刻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不要说复兴汉室,自己的生存尚且不保。

东吴则正相反,早在诸葛亮之前的孙策时代,就已经定下了取荆州,夺益州的战略。孙权更是数次想取益州,而今荆州夺到手,孙权的下一步自然要挟胜利余威,冲着益州而来。

魏、蜀、吴三国,谁都想争霸天下,谁都想吃掉对方,要想自保,唯有实力。

刘备如果不能给孙权一个反击,甚至重大打击,东吴军就会冲到家门口来。

为了益州的安全,刘备要向东吴宣示力量,并收复荆州。于是,刘备发起了对东吴的战争。

刘备的对吴战争势如破竹,直到夷陵。

二、刘备手中的总兵力

史书对刘备出川的兵力一直没有明确记载,因此,今人只能在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推测。

事实上,刘备进入四川后,他的军队主要分四部分:

1、在赤壁之战前的老部队;

2、赤壁之战后收编的荆州军;

3、益州刘璋部蜀军;

4、马超带来的少数民族部队。

刘备先得荆州,而后拿益州,因此带了不少荆州军入蜀,“将步卒数万人人益州”,而所谓数万,当在3万以上,之后又有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带兵跟进。

其中张飞又有“数万之众”。也在3万以上。

据此,可以推测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带进益州的客军总共不小于7万。

刘备进益州并没有打过硬仗,因此几乎全盘接收了刘璋的益州蜀军。

刘璋部的益州蜀军大致分布为:

l 杨怀、高沛指挥的“白水军”上万人;

l 扶禁、向存军万余人;

l 另外还有几支数量不详的军队,如李严、费观统带的绵竹军;刘锁、张任、刘循统带的锥城守军;张裔统带的陌下军;严颜统带的巴郡军等。

当刘备兵临成都城下时,据《三国志.刘二牧传》记载,“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仅成都城内还有3万人,因此估计刘璋蜀军总共不少于10万。

马超带来的部队没有具体数字,可是马超在建安十六年反曹操时有10万人,“其众十万”,投刘备时,带来了氐族和羌族的部落,因此推测不少于2万人。

如此,刘备获得益州后,除却关羽在荆州的军队,应有至少20万人。

三、刘备用于夷陵作战的兵力和孙权抵抗刘备的参战兵力

刘备用于夷陵作战的兵力,并没有直接的数据,却可以进行估算。

在夷陵之战前,刘备有一次对孙权的作战准备。即是刘备获得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派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于是刘备带兵出川,“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而与刘备的主力相配合,关羽率领的3万荆州军同时启动:“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如此,刘备用了8万人来对孙权作战,这是在刘备握有荆州,对孙权占有战略主动的情况下。

刘备在荆州丢失后,已经丧失了战略上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因此只能增加对孙权用兵的数量,即大于8万人。具体数量,可以从以下资料分析得出:

1、《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夷陵之战中,陆逊“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人,备仅以身免”。

2、《三国志.孙权传》记载:“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说明刘备蜀军营寨有50余座;

3、《三国志.陆逊传》记载:“破其四十余营”,“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根据以上三点做简单推测,假设陆逊将所破的40个营寨蜀军全部杀死,总共有8万,50多个营寨的蜀军至少有10万人。

因此,刘备用于夷陵之战的数量应该大于10万人。

而孙权用于抵抗刘备的兵力则在《三国志.陆逊传》中有很明确的记载:

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五万人拒之。

即孙权用于抵抗刘备的兵力是5万。

对刘备来说,这是一场以10万对5万的以多打少的战役。

四、刘备和东吴军的夷陵作战经过

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七月,蜀汉讨吴大军正式出发。

蜀汉先锋大将吴班率4万精兵出川后,一路所向披靡,朝着宜都逼近。一旦吴班拿下宜都,就直捣下游的南郡。

南郡就是刘备向孙权有借无还,得而复失的荆州要郡,向宛、洛的战略要地。

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率主力跟进到了秭归。

刘备军分两路:刘备亲率一路走“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其实就是江南;另一路由黄权率领,“督江北诸军”走江北。

这时,东吴孙桓、朱然率5万水陆军迎战,被吴班的前锋杀得大败,不得不后撤60里,退到夷陵城内。

吴班的陆军和陈式的部分水军沿长江两岸将夷陵城包围。

刘备主力又在猇亭大破吴军,正要乘胜进兵之计,统领东吴六郡八十一州兵马的大将陆逊赶到。

陆逊严肃军纪,放弃夷陵城,并加紧设立了三道防线,和刘备蜀军相持。

陆逊对深入吴境的刘备蜀军,采取的策略是“乘高守险,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就是闭而不战。

被闭而不战的吴军拖得“再而衰,三而竭”的蜀军,移营密林傍溪纳凉休整,“沿江七百里,下四十余屯,皆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

陆逊用弱将淳于丹率5000军试探刘备位于江南的第四营寨,被杀得大败而归。可是,这场败仗却让陆逊摸到了蜀汉军的虚实。

夜晚,陆逊以朱然军从江南以陆军火攻,韩当从江北以水军火攻,周泰在江南以水军火攻,三路军的火攻,使得树林中的刘备军惊慌失措,四面逃散,结果自相践踏,再被东吴军乘势冲杀,顿时大败。

惊慌失措的刘备本人也几乎老命不保,幸被赵云救驾才得以逃回白帝城。

此战,10余万蜀汉军,被杀8万。

五、刘备夷陵之战失利的经验教训:如何能胜

刘备沿江出川攻吴,只有三条路线:长江南北两岸的两条陆路和一条长江水路。

1、正确的战略:水陆三条路线齐头并进

刘备应该如何出兵?《三国志·陆逊传》中陆逊给了最好的答案,陆逊对吴主孙权说:“臣初嫌之,水陆俱进。”

说白了,如果刘备采用三路同时进军,即长江南北两岸的两路陆军和长江水军相互配合,同时行动,陆逊便无力回天。

可是,刘备并没有出动水军主力,只是前锋吴班有陈式的少量水军。而在主力对决中,只进行陆战的蜀军对吴军的攻击力就大打折扣,而且,在险恶的三峡地区,没有水军配合,不但削弱了进攻的攻击力,更给撤退造成了困难。

2、即使没有水军参与,还有获胜机会:走江北陆路

即便没有水军参与,只要战略布置得当,刘备也还有获胜的机会。

既然没有了水军,刘备还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即长江南北两岸,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主攻路线。

选择主攻路线,要做到扬长避短。

刘备军队的优势在于数量和士气,东吴军的优势在于防御的地利。

以多打少的刘备军,要选择便于大兵团展开的开阔地和东吴军作战,如此,才能抵消东吴军利用地利的防御优势。

关于这一点,陆逊也说得很明白:“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疲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陆逊的意思是怕刘备和吴军进行平原作战,可是刘备却偏偏选择在山地,这样大军不仅无法展开,而且在山地行进还疲倦不堪。正是陆逊希望的。

从夷陵附近的长江南北两岸来看,南岸河流纵横,山川众多,而北岸往当阳一带却则多为平缓的丘陵和谷地平野,便于大兵团的展开和作战。

可是,刘备却偏偏将主力安排在南岸作战,《三国志.黄权传》记载:“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即刘备的主力在江南作战,而江北黄权的主要目标却是防止魏军,这支军队自然不可能全力投入对吴军的作战。

于是,本该三路进攻的蜀军,成了错误方向上的一路进攻。

自古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出蜀道当然也难。事实上,刘备在江南的行军非常辛苦,乃是“缘山截岭”,这样的行军,还没有进行两军交战,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如此的战略布置,刘备蜀军的失败就成了必然。

六、诸葛亮对夷陵之战的甩锅

刘备对东吴的夷陵之战,军师诸葛亮的态度鲜见于史料。

刘备千辛万苦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就是要诸葛亮帮他打天下。诸葛亮也为刘备定下了光复汉室的战略,就是要“取荆州”。

诸葛亮对荆州的重视胜于刘备,他曾两次劝刘备乘机夺取荆州,一次是刘表病危,一次是刘琮降曹,两次都是大好机会,可是碍于情面的刘备都没有同意。

刘备讨伐东吴如此大事件,史料上却鲜见诸葛亮的态度。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没有诸葛亮对夷陵之战的参与。《三国志.法正传》中却有诸葛亮的间接意见。

刘备败走白帝城后,诸葛亮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叹,如果法正活着,就能劝阻刘备不要对东吴作战,即便对吴作战也不会失败。

意思是诸葛亮并不赞成刘备对东吴作战。

可以诸葛亮的地位和刘备的信任,如果他不赞成刘备讨伐东吴,刘备是不可能打这么大仗的。

而且刘备讨伐东吴本是个获取荆州的好机会,诸葛亮没有理由不赞成刘备去夺取荆州。

只是,本来稳操胜券的伐吴被刘备搞成了失败,这是诸葛亮没有料到的。于是,诸葛亮事后为自己甩锅,只是这种甩锅的话刘备是听不到的。

七、夷陵之战对蜀汉的后果

夷陵之战将原本欣欣向荣的蜀国军力顷刻间毁于一旦。

刘备损失了他带到益州的数万精锐,这些久经沙场的精锐兵将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事实上,这一战之后,使得诸葛亮再也没能建立起一支蜀汉鼎盛时期的精锐之师。

蜀汉不仅丧失精锐,还耗费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再加上失去的荆州,使得原本和魏、吴两国缩小的差距,又飞快地拉开了。

夷陵之战的后果,是蜀汉对荆州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彻底默认了荆州归属东吴的事实。而失去了荆州,蜀汉就已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基础,也就造成了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举国之力发展军事,强行北伐,连年征战,终于使自己鞠躬尽瘁,命丧五丈原,也将蜀国国力拖得日趋衰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夷陵之战刘备和陆逊各多少军?刘备怎样才能胜?此仗孔明何作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备发起夷陵之战 孙权集结兵力迎战 为何刘备不带孔明出战?

刘备发起夷陵之战 孙权集结兵力迎战 为何刘备不带孔明出战?

刘备,孙权,曹军,称王,孔明,蜀国,城池,兵马,将领,大臣,领地,进攻,发动战争,战争,荆州,赵云,这个时候,东吴,借口,势力,实力,心思,时间,江陵,这番话,全部都,才发动,没有必要,没有带,真的是

2008-06-18 #故事会

新三国故事:孔明 庞统共同为刘备献计 大败司马懿

新三国故事:孔明 庞统共同为刘备献计 大败司马懿

孔明,帝兄,兖州,司马懿,东郡城,吕蒙,徐州,东郡,大军,定陶,玄德,于东郡,庞统,闻言,火药,孔明乃,曾仕强,翼德,马超,掘地道,元帅,三军,东吴,人头,众人,作者,冀州,城池,许昌,旌旗蔽日

2019-12-24 #故事大全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孔明助刘备第一功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孔明助刘备第一功

夏侯敦,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孔明,张飞,李典,我愿意,文档,猛虎,于禁,刘封,夏侯,士兵们,夏侯墩,李严,杨仪,诸葛,赵云,魏延,黄忠,我得,水一,先生,作文,全文,军师,哥哥,师长

2020-06-21 #故事会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孔明助刘备第一功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孔明助刘备第一功

夏侯敦,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孔明,张飞,李典,我愿意,文档,猛虎,于禁,刘封,夏侯,士兵们,夏侯墩,李严,杨仪,诸葛,赵云,魏延,黄忠,我得,水一,先生,作文,全文,军师,哥哥,师长

2020-07-16 #经典故事

助刘备三分天下 却被亲哥哥所杀 张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助刘备三分天下 却被亲哥哥所杀 张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张松,益州,刘备,刘璋,曹操,豪强,地图,荆州,集团,才能,刘皇叔,孙权,张肃,曹公,有才,天下,人物,事情,做法,地区,心思,态度,敌人,蛮夷,行为,西川,计划,不停地,很正常,绝对是

2013-03-10 #故事会

《三国演义》之刘备忘我贪图享乐 孔明一语惊醒梦中人

《三国演义》之刘备忘我贪图享乐 孔明一语惊醒梦中人

刘备,诸葛亮,庞统,荆州,刘璋,张飞,西川,益州,张任,主公,大河,志向,刘璜,孔明,孙权,曹操,军师,手下,汉室,理想,计谋,但毕竟,得意忘形,骄傲自满,万大,关羽,刘备见,刘焉死,可成,孙权众

2018-09-09 #故事阅读

《三国演义》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 用来制约孔明 为何被废除?

《三国演义》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 用来制约孔明 为何被废除?

李严,孔明,诸葛亮,刘备,时候,大臣,托孤,赵云,在之后,人物,笔者,蜀国,刘禅,诸葛,东洲集团,个人,儿子,军队,原因,地位,大将,官职,想法,故事,时间,汉中,江山,身份,错误,原创作者

2008-02-10 #故事阅读

《三国演义》刘备阵营最强谋士是孔明?其实是法正 只是低调

《三国演义》刘备阵营最强谋士是孔明?其实是法正 只是低调

刘备,时候,孔明,谋士,庞统,手下,汉中,曹操,名声,战役,笔者,阵营,刘皇叔,刘璋,才让,所以说,这三个,三国演义,乱世,主公,事情,人才,功劳,功勋,实力,才能,正面,猛将,益州,蜀国

2019-01-1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