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泰顺3000年|文重桥背后感人的故事:五次建桥都是文人独资

时间:2008-01-12

其实,它不是一座桥而是五座桥,屡建屡毁,是由五位文人独资建造,先后经历了四座木拱廊桥和一座伸臂木平廊桥

提示:本文共有 37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文重之美

跌落在时光倒影里的千年古村落——东洋,村里有一座国保廊桥,它是位于筱村东洋水尾的文重桥。其实,它不是一座桥而是五座桥,屡建屡毁,是由五位文人独资建造,先后经历了四座木拱廊桥和一座伸臂木平廊桥。文重桥始建于明初建文年间,由东洋先贤林遇(字文重)出资兴建,村人都称桥名为“文重桥”。

文重桥

我们所看到的是:民国10年(即1921年)重修,第五次所建之桥。文重桥的基本结构和所有的廊桥相似,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该桥为青石桥墩木梁廊桥,且为一墩两孔式木平廊桥,桥面上分为11开间,全长27.5米,桥宽4.2米,净跨22.4米。该桥横跨在玉溪上,东西走向,屋檐左右两端为歇山顶,中间梁架稍提高,屋顶为悬山顶、皮条脊,桥屋用柱46支,梁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构作。

文重之史

文重桥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桥梁之一,它跨越千年,有五次曲折的建桥史,每一次建桥都是一个人出资,并且都是文人所建,所以就没必要在桥头立上桥碑介绍谁是首事,哪地方哪些人捐多少钱等等。大家不免奇怪了,一个村、一个林氏千年下来怎么出了这么多的富豪,一座规模大的桥梁,个人出资,殷实家庭是承受不了的,至少要万贯家财。筱村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乐于公益事业,这跟一直重视耕读文化有关,况且这里还有千年书院——东洋书院。

文重桥雪景

来回顾一下五次建桥史:

1.林文重始建桥

林遇字文重,明初诗人,有诗《送永嘉场吏汤舜卿归嘉兴》、《古意二首》传世。林遇觉得应该为村里盖一座桥,他变卖一些田产,在玉溪上始建木拱桥。先了解一下林文重的父亲林在秀,据清朝林鹗《封疆录?人物上》记载:林在秀,元朝人,诗人,有多篇诗文传世,“幼即颖悟过人。稍长,好读书,怀经济才,见元纲已紊,遂决意举……延安侯唐公为公有大才,欲荐之,公力辞。”林在秀回到筱村,置产业,成为一方富豪。村里一富豪答应捐半座桥的费用,建桥到关键时,富豪却分文不出,林文重愤然写下一首诗:

人言海水远,海水尚可量。人言人心近,人心未可详。林文重的妻子吴氏得知原委,支持卖掉田地,卖掉一半祖宅,最终桥得以架玉水之上,桥通两岸,村里人亲切地把这座桥称为“文重桥”。

文重桥局部图

2.林应赐再造桥

后来,桥被洪水冲毁,《文重桥文》:“惟届春夏之交,溪涨水溢,两岸行人道趄莫济,嗣以年久桥圯”。至清雍正间,三房应赐公忧之,累石於溪之西岸。颜曰:“罗墩”。架以木桥,众人称便。应赐公就是林应赐,字得受。清朝豫章庠生傅庆云为其作《得受公小传》赞曰:“质直好义,安分循理。族有鼠牙,言出而冰消瓦解;履虎尾,策呈而雾释雪融。……培罗墩以佐风水……”

3.林桂山重建桥

嗣以年久桥圯。咸丰间,公之五世姪孙三房桂山重建之。林观,字李三,号桂山,咸丰十年庚申从九品。这时不得不提另一位乡贤——林省斋,道光三十年庚戌援例入太学,时年三十九岁,在京城读书的他,不恋功名,回乡继承着耕读传家之风,大力主办每年乡里的祭会(在林氏祠堂举行)、文昌会(在东洋竟成文峰两书院进行),除建有太阴宫、五显庙外,大力辅助桂山重建木拱文重桥,称之“飞桥”,即不用桥墩之意。可惜,不久桥圯。

4.林井东复建桥

“光绪庚寅夏,大水并墩而漂没之,其六世族孙大房井东墩复修而桥未及才四载又毁于水。”林聚奎,字德符,号井东,同治七年考取案首。光绪三年取一等第一名補廪。其爷爷,林光霁,字尔怀,号莲轩,清庠生,富豪。

梁上文字“民国十年辛酉双十节建”

5.林薪贻又造桥

桥又被冲去,建桥接力棒传到四房林薪贻手上。他既是东洋书院老师又种田,饱览诗书,精通天文地理。民国十年(1921年)双十节文重桥落成。

文重之奇

甲子初夏(民国十三年是甲子年,也就是公元1924年),林晴霁(字薪贻)在桥屋板壁题诗: 经始罗墩日,于清雍正中。木桥架其上,亟被洚水冲。彼时多豪杰,旋废旋複崇。相延清末叶,水势又汹汹。墩桥仍漂撇,久乏继前踪。每届天霪雨,终无一苇通。行人遥相望,徒抱心忡忡。独余思恢複,又苦囊钱空。

林晴霁诗《经始罗墩日》

文人就是文人,林晴霁在诗里将七件事隐去不说。

一是打官司。“其曾祖手植樟一株,可十数围,虽矗立干霄,苍翠郁葱,而臃肿不中绳墨。徒供玩赏而已,近世科学发明樟脑用途日广,余宰,泰之。二年秋,价增倍蓗,薪贻谋本族易金建桥,有利之者欲染指焉,遂与讼。”这时泰顺知事黄丽中“得其情,直薪贻且知其必成”。在这文人帮助下,打赢了官司,开始选址造桥。

文重桥

二是他精通天文地理。意识到前四次桥址没变,思考桥被洪水冲走的种种因素,都是桥两端桥墩被冲塌,洪水冲力太大,原来东洋村三面被千米高山脉环绕,只有北向有一缺口。千米高山的山水在两三公里的距离,海拔高度从千米突降为500米,水的冲力到达木拱桥时有“千钧之力”,桥不被冲塌才怪?他决定在玉水中间建一桥墩,抬高桥两端桥墩。桥址移到下游50米处蜈蚣山,这样可永避水患。惊叹之处是桥墩,由规则的条石砌筑而成,是典型的“分水金刚墙”,迎水一侧状如船头,就是所谓的“锐前杀后”。

《新唐书》对这种石墩有精辟的解读:“锐其前,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洪水的蛮力撞击桥墩时,锐面的桥墩将迎水面积缩小到一条线,水向左右两侧分流,以四两拨千斤之手法,轻巧化解了洪峰冲击,自然的神力和人的伟力在这里交锋,一刚一柔,一攻一守,一静一动,两股力量由对抗变成相辅相成的融合,如同两位过招的武林高手,在拆解招数。

文重桥局部图

站在桥上俯瞰,矗立在水中的石桥墩如同逆水行舟,载着廊桥昂首挺胸地向前行驶。桥墩垒砌方式非常巧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巨石采割下来后,经过处理,上下层条石错开叠砌,层层垒起,条石间隙竟然不用任何混合物粘结填充,条石之间也不用任何东西相勾连。桥两头的两桥台西侧用大蛮石堆砌,大蛮石间不用任何填充物,让人惊叹不已。

屋梁刻字“玉水廻澜”

三是玉水廻澜。如果发大洪水,冲力过大,中央船型桥墩可能经受不了。他瞒着家人在桥左侧蜈蚣山山脚,发巨资购得良田数亩,挖成空地,发大洪水时,洪水冲到山脚空地,形成漩涡,改变水流为相反方向,把上游洪水的冲力消除,这样可保护桥墩。后来发大洪水,文重桥安然无恙。为了告诫后人不能改变桥左侧的“回水湾”,在桥顶梁上刻有“玉水廻澜”四字以示后人。

四是“柱头戴斗笠”。建桥时,他家房子也在同步新建,最后桥建好了,而他家房子只是立着32根柱子,没钱盖房子。南方潮湿多雨,柱子一两年会霉烂。林晴霁只能用不是办法的办法——给每根柱子带上斗笠。“柱头戴斗笠”成为泰顺一景,林晴霁不盖房子先盖桥的感人事迹也传播开来。

梁上刻字:”石匠王德固”、“木匠林学缄“

五是建桥采用招投标方式,还采用终身负责制。廊桥桥屋大梁上刻有:石匠王德固、木匠林学缄。人在桥在,桥在人在。六是黄丽中撰文。泰顺知事黄丽中被林晴霁(字薪贻)建桥事迹深深感动,为林晴霁写下《文重桥文》。

黄丽中所撰《文重桥文》

七是文重成图腾。说到泰顺,廊桥不能不提;说到筱村,文重桥同样不可忽略。文重桥五次兴建,都是个人捐建,都是文人捐建,他们特别热衷于地方的公益事业。后来济南郡的林氏后人也就拿这个桥的一些秘密来辨认宗亲。以前要是两个林姓人相遇,其中一人便会问你姓啥,答“济南郡林氏”;紧接着便是问筱村东洋碇步有多少步,如果答48步;那第三个问题便是文重桥有多少根柱子,如果对方能再答出46根,11间,那就是宗亲啦!由此可见,文重桥在当地林氏族人心中的神圣程度接近于图腾,不亚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

文重之情

文重桥落成这天,八方乡贤来祝贺,此乃人生一大快事。看着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一头延伸到田地,一头连接着三条千年古道,桥下溪水宽阔宁静,深潭宛如碧玉下凡,一派世外桃源般的景致。透过文重桥栏杆观望,映入眼帘的碧水、山峦、稻田、耕牛、农夫、桃花、柳枝、江枫……在时空凝固的廊桥内外,步步即景,游人徜徉在山水画中。林晴霁在众人提议下快然写下五言排律: 板桥跨玉水,石磴过岩腰。 路绕枫林外,时听叶萧萧。 溪流潺潺响,互答似笙箫。 闻声终日坐,顿觉静无聊。 ……

林晴霁诗《板桥跨玉水》

最后,由他一手建造的文重桥岿然屹立,叫人在其中一根桥梁刻上“管理人——林晴霁”,他一生在呵护着,他儿子林日森也在呵护着,他孙子林建华也在默默呵护着……沉重的八年过去了。“柱头戴斗笠”一景已不在,房子盖成,那是民国十八年一月。林晴霁特意从温州请来摄影师,拍下全家福,照片题着“耕读家风”,给房子取名“狮岗精舍”。

照片《耕读家风》

在狮岗精舍,静静地伫立在烟雨之中,隐现于清幽雅静的碧水青山,那雨珠子连成了线,一串串地从雕花的屋檐上坠落,在一方天井的边沿划出好看的弧度。林晴霁可以悠闲地在自己精神宝塔文重桥散步,在狮岗精舍吟诗作画,在东洋书院授课教生,千年文脉在东洋书院传承……

他哪里会想到文重桥躲过无数次洪灾,也躲过1990年特大洪水,却没挺过2016年中秋节大水。

文重桥迎来重生,在2017年3月25日正式开工重建;12月3日,文重桥修复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泰顺3000年|文重桥背后感人的故事:五次建桥都是文人独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泰顺小镇故事|泰顺百丈小镇 走出众多世界冠军

泰顺小镇故事|泰顺百丈小镇 走出众多世界冠军

百丈镇,训练,赛艇,小镇,队员,于倩,王铁鑫,国家,泰顺县,飞云湖,都会,皮划艇,赛艇队,浙江,环境,辽宁省,运动员,锦标赛,队员们,曲棍球队,运动休闲,人才,亚洲,体育,先天,冠军,基地,国家队,国际,居民

2010-11-29 #长篇故事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换个“玩”法“走走泰顺”:山水之外品民俗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换个“玩”法“走走泰顺”:山水之外品民俗

百家宴,民俗文化,泰顺,六月六,文化,游客,乡村,发展,民俗活动,三魁镇,活动,家乡,泰顺县,风情节,陈夫人,福宴,廊桥,彭溪镇,文广,泗溪,筱村镇,节庆,负责人,建设,旅游,夏中,文旅节,蓝晓,二月二,传统民俗

2017-10-15 #故事会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换个“玩”法“走走泰顺”:山水之外品民俗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换个“玩”法“走走泰顺”:山水之外品民俗

百家宴,民俗文化,泰顺,六月六,文化,游客,乡村,发展,民俗活动,三魁镇,活动,家乡,泰顺县,风情节,陈夫人,福宴,廊桥,彭溪镇,文广,泗溪,筱村镇,节庆,负责人,建设,旅游,夏中,文旅节,蓝晓,二月二,传统民俗

2015-07-25 #故事大全

泰顺小镇故事|泰顺罗阳投资十亿提升老城人居环境

泰顺小镇故事|泰顺罗阳投资十亿提升老城人居环境

改造,泰顺,罗阳,山城,老城,吴柏,罗阳镇,老东门,记者,项目,生态,川山,凤凰山,城中村,居民,工程,林清,凤凰公园,小镇故事,兴县,东门,公园,后花园,大车,建议案,战略方针,故事,村民,重点,进度

2013-06-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⑧小小邮票里的“中国鸟”蕴藏着泰顺“生物王国”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⑧小小邮票里的“中国鸟”蕴藏着泰顺“生物王国”

乌岩岭,黄腹角雉,泰顺,生态,浙江省,刘西,保护区,生物,人工,工作,生物多样性,泰顺县,种群,主题馆,绿水青山,邮票,雄鸟,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山里,兴县,区内,小康,故事,挪威,栖息地,浙江,物种,王国

2013-03-03 #故事阅读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产业活 腰包鼓 泰顺念好特色产业“致富经”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产业活 腰包鼓 泰顺念好特色产业“致富经”

特色产业,豆腐,泰顺县,产业,泰顺,茶叶,发展,猕猴桃,低收入农户,基地,项目,严山村,中药材,产值,农业,村民,负责人,农户,技术,腰包,茶园,茶产业,专家,人才,全县,农产品,农村,家乡,孵化园,山区

2011-11-28 #故事阅读

泰顺小镇故事|泰顺司前镇畲民住上了现代化的新楼房

泰顺小镇故事|泰顺司前镇畲民住上了现代化的新楼房

畲族,风情园,泰顺,司前镇,司前,潘慧,记者,生态,建设,特色,项目,三月三,司前畲族镇,人口,住户,楼房,孩子,娘家,婆家,小区,幼儿园,山区,结构,问题,风情,发展,城镇化,抗震,现代化,居住环境

2007-07-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泰顺小镇故事

泰顺小镇故事

银矿,银洞,遗址,泰顺,龟湖镇,银都,太监府,大明,银锭,铭文,白银,廖晓,温州博物馆,专业,历史,古道,周边,圣旨,大峡谷,崖壁,探险队,景区,村民,洞穴,洞口,游客,矿区,矿工,荒草,组织

2011-04-0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