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张文宏 陈尔真 郑军华讲述各自恩师的故事

时间:2008-01-19

在他的心中,恩师也如父亲般爱护自己

提示:本文共有 20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学生叫我张爸,

我老师就是翁爷!”

——张文宏

“老师教导我,把病治好、

把病人服务好是当医生的根本!”

——陈尔真

“老师学成归国的经历

让我坚定报国责任!”

——郑军华

今天是教师节

三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讲述各自恩师立德树人的故事

和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

“张爸”曾想辞职,“翁爷”摆了句话

一场疫情让大家都认识了“张爸”——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他的心中,恩师也如父亲般爱护自己。“他对学生的爱护超过了父亲,学生叫我张爸,他就是翁爷,在传染科领域,他的地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张文宏说。

张文宏口中的“翁爷”就是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因为“看病看得好,说什么总是对的”,翁心华被称为感染界的“福尔摩斯”。17年前,翁心华曾是上海SARS防治专家咨询组组长。当年,对于SARS病人的甄别,翁心华坚持“流行病学证据”为必要条件,即病人曾去哪些地方,接触过什么人,最终上海仅8人感染。

△张文宏教授

17年后,张文宏“接班”成为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翁心华夸赞说:“他很有能力,肯定比我做得好。”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张爸”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感染科“活多、值班多、钱少”,曾动起了转专业的念头。面对学生的辞职请求,翁心华说:“你做到今天不容易,你有发展前途,就这样去做其他专业可惜了。你走不走,自己考虑。”翁心华话不重但分量不轻,最终,张文宏在这个被称为“角落里的科室”留了下来。

如今这名八旬老专家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还会亲自查房。在华山医院,很多人都知道,翁心华经常感慨,自己为国家留住了一个人才。

老师做院长时,每天也去看病人

2003年SARS暴发,陈尔真毫不犹豫冲锋在前,上海第一例SARS病人就是由他护送;2008年汶川地震,他又义无反顾冲在救灾第一线,是最早抵达四川德阳的上海医生之一;2014年昆山发生重大爆炸,他带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救。抗击甲型H1N1流感、H7N9等突发疫情期间都有他阵前指挥的身影。2020年,新冠病毒来袭,他又一次在至暗时刻逆行武汉,冲在抗疫最前线。

△李宏为教授

为何总是往前冲?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说,因为老师就是这样教的。陈尔真的研究生导师是瑞金医院的终身教授李宏为。陈尔真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从医32年,他始终记得李宏为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你要做一个好医生,一个有基础、有本领、能看好病的医生。”

李宏为喜欢被人叫“医生”,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自己治疗的病人痊愈了。当院长的时候,他也每天去看自己的病人。“把病治好、把病人服务好是当医生的根本!”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教导学生。陈尔真做学生时,生活比较艰苦,李宏为看在眼里,总是鼓励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做医生不容易,外地学生要留在上海生活不容易,你要克服困难,多用心思考,扎实地掌握临床技能。”

△陈尔真带领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顺利返回

“感谢老师当年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成为我成长的动力。”陈尔真说:“人们都说教师和医生是这个社会的良心,而我想说,教师和医生还是这个社会的希望,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和汗水,都是在播种,播种这个春暖花开的春天,播种共和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老师学有所成,毅然回国报效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回想自己一路走来,要感谢的老师很多。郑军华说,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硕士和博士,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有很多,对自己专业和人生最重要的老师是他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外著名肾脏移植和泌尿外科专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闵志廉教授。

△闵志廉教授

“他手把手的教导让我熟练灵巧地掌握了外科手术的技巧,又是他让我进入了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领域,也使学科快速与国际接轨。”说到闵志廉的培养,郑军华充满感激之情。外科医生培养周期长,为了让学生能尽快上手,闵志廉总是手把手教授郑军华各种技能,从不藏着掖着。

闵志廉还启发了彼时郑军华的科研思路。当年,他布置郑军华做的博士课题是“多器官保存液的研制”。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最终获得成果转化。郑军华说,做博士课题的经历使自己感受到了临床医生做临床应用研究的优势,也为今后科研工作思路提供了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闵志廉在法国学习,学成后,他毅然放弃海外诸多机会选择回来报效祖国。郑军华钦佩于老师的选择,他说:“老师的经历使我坚定了知识分子报国的责任和使命!”

△郑军华教授(左一)在武汉

从一名医学专家到一名医院管理者,郑军华说,老师的大局观,处理复杂事情的涵养和智慧始终让自己受益匪浅。“闵志廉教授是我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祝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记者:刘轶琳

编辑:董俊成、安通

审稿:周姗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张文宏 陈尔真 郑军华讲述各自恩师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为人知”的那些年张文宏 郑军华 陈尔真讲述恩师故事

“不为人知”的那些年张文宏 郑军华 陈尔真讲述恩师故事

老师,教授,张文宏,翁心华,陈尔,闵志廉,医生,病人,郑军华,郑军,学生,上海市,上海,华山医院,专业,医疗队,恩师,经历,疫情,肺炎,终身教授,翁心,不容易,专家组,博士,思路,技能,父亲,武汉,硕士

2009-09-28 #故事大全

“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张文宏 郑军华 陈尔真讲述恩师故事

“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张文宏 郑军华 陈尔真讲述恩师故事

老师,教授,张文宏,翁心华,陈尔,闵志廉,医生,病人,郑军华,郑军,学生,上海市,上海,华山医院,专业,医疗队,恩师,经历,疫情,肺炎,终身教授,翁心,不容易,专家组,博士,思路,技能,父亲,武汉,硕士

2008-12-22 #小故事

张文宏:能在2

张文宏:能在2

中国,张文宏,疫情,竭尽所能,控制住,勇士,主任,充满信心,历史,国家,油画,持久战,民众,病人,风险,为我们,医务工作者,整个国家,是没有,输入病例,不曾有过,取得胜利,在整个,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一阶段,个人,传染病,...

2016-09-08 #短篇故事

面对疫情 张文宏推荐什么书?

面对疫情 张文宏推荐什么书?

张文宏,疫情,M.,作者,瘟疫,大实话,企业家,医生,哥伦比亚,小说,爱情,肺炎,译者,鼠疫,生活,隔离,防控,奥兰,马尔克斯,新型冠状病毒,人家,人民,全球,加西亚,原因,历史,城中,夜读,无症状,感染者

2020-02-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张文宏揭示美国应对疫情的残酷真相

张文宏揭示美国应对疫情的残酷真相

美国,张文宏,复旦大学,中国,教授,病毒,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不一样,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来源,上海市,专家组,主任,君子,人文,体制,全球,医疗,商道,寿命,插管,整体,系主任,病人,理由,讲堂,肺炎,组长

2008-05-02 #小故事

必读:关于新冠病毒 张文宏医生的最新讲话

必读:关于新冠病毒 张文宏医生的最新讲话

重症,病人,人数,疫情,结果,瑞德,西韦,两个星期,医生,作用,做法,曙光,病毒,欧洲,牛奶,疫苗,病死率,肺炎,隧道,鸡蛋,到来,全球疫情,多学科,张文宏,和公,在家里,好的,高营,上海,东西

2016-06-01 #故事阅读

张文宏: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早发现很重要!

张文宏: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早发现很重要!

不舒服,张文宏,早发现,华山医院,专家组,主任,医院,家人,地区,组长,症状,救治,有关,上海医疗,对自己,王珏,第一时间,个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医生,例子,疾病,武汉,病人,编辑,部门,后续,回家,中国澳门

2012-11-10 #短篇故事

关于新冠病毒 张文宏最新判断来了

关于新冠病毒 张文宏最新判断来了

病毒,张文宏,疫情,病死率,中国,全球,疫苗,世界,防控,人类,传染病,老年人,世界各国,医疗资源,华山医院,主任,两极分化,壁垒,大门,小火花,年轻人,态势,教授,流感,死亡率,美国,发展,正常化,检测,医疗服务

2009-05-2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