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清明其实是一个欢快的节日

时间:2008-01-20

节日的哀思送给先人,清明的美景留给人间

提示:本文共有 2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清明时节雨纷纷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人世美好,也值得纵情享受。节日的哀思送给先人,清明的美景留给人间。

文 | 吴钩

又到清明时节,正是慎终追远的时刻。不由想起几年前的旧闻:清明节前夕,四川乐山某居民小区挂出横幅,上写“恭祝全体业主节日快乐”;陕西渭南的电信运营商给四星客户群发节日祝福短信:“您好!清明将至,提前祝您节日快乐”。看到祝福语的小区业主与手机用户都很郁闷:清明节不是祭拜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么?怎么可以祝“节日快乐”?

其实,从节日渊源与传统民俗的角度来说,古代的清明节确实是一个充满欢笑声的节日,古人过清明,是很快乐的。

这得从春季的三大传统节日说起:上巳、寒食、清明。我们现在所继承的清明节,实际上是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与清明节而来。历史上,这三个节日的时间非常接近,上巳是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按历阳计算,为冬至后第一百零四日至一百零六日,连续三天;而寒食节一结束,即是清明节。也因此,古人基本上将上巳、寒食、清明连着过。

因为时间靠得太近,使得三个节日的民俗相互融合。不过,若要溯源,它们的节日内涵还是不同的。简单地说,上巳节的主要习俗是在水边饮宴游乐,所以杜甫有诗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著名的“曲水流觞”便是上巳节的传统节目。

寒食节则是一个伤感的日子,节日期间要禁火三天,只能吃冷食,故名“寒食”,相传是为了纪念先秦时被火烧死的名士介子推。纪念逝者、吃冷食,决定了这个节日的冷色调,民间也渐渐形成了“寒食上坟”的习俗。

到唐朝时,政府正式将寒食节确定为扫墓的日子,玄宗皇帝于开元二十年发布敕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礼,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例程。”所以白居易有“寒食诗”写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墓雨人归去。”

而清明节呢?是开始新生活的日子,因为此时寒食刚刚结束,从皇室到民间,要重新生火,取得新火种,开始正常的生活。宋朝时,每至清明日,皇家都要举行“钻燧改火”的仪式:命小内侍用榆木钻火,先取得火种者,赏赐金碗、绢三匹,并宣赐臣僚巨烛。民间也有清明日馈赠新火的习俗。

从节气来看,历书说,“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正是万物滋长、生命萌动的好时节,所以,古人也习惯在清明时节出游踏青,不负春光。陆游有一首《春游》诗,写的正是宋时绍兴市民游镜湖的盛况:“镜湖春游甲吴越,莺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你看,莺花如海,十里笙歌。古人过清明,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忧伤?不必奇怪,因为唐宋时期,清明本来就是欢快的日子。

你若不信,我们可以继续来看宋朝人对清明习俗的描述——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每年的清明节,开封的市民都会出城赏春,“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梦粱录》载:南宋时杭州,每至清明日,“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殢酒贪欢,不觉日晚,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歌韵清圆,乐声嘹亮。”

明人《西湖游览志余》也载,宋时杭州西湖,清明之日,总是“车马阗集,而酒尊食罍,山家村店,享馂遨游,或张幕藉草,并舫随波,日暮忘返。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撤沙、吞刀、吐火、跃圈、觔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不但游客云集,而且有各色艺伎人表演杂技,以娱游人。

多么欢快的节日。如果我们向宋朝人送上“清明节快乐”的祝福,他们一定欣然接受,心里不会有什么芥蒂。

我们前面说过,饮宴游乐本是上巳节的习俗,但宋朝人习惯在清明时节出游宴乐,等于是将上巳节的民俗挪到了清明节,如此一来,上巳节便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渐渐的,上巳节便在宋代衰落下去,没有人再过上巳节。这是节日融合的一个表现。

我们还说过,唐朝时政府将寒食节确立为上坟扫墓之日。但是,基于种种原因,扫墓不可能在一日之内全民完成,只能是陆陆续续、分散进行,用宋人的话来说,“或寒食日阴雨,及有坟墓异地者,必择良辰,相继而出。”由于祭祖活动“经月不绝”,民间又有谚语称“寒食一月节”,意思是说,寒食节之后一个月时间,都可以上坟。清明日自然也会有扫墓活动。宋时甚至出现“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之俗,大概是因为,宋人祭拜新坟要烧纸钱,而寒食禁火,烧不了纸钱,须等到清明日才可以生火。就这样,寒食节与清明节也发生了融合。

祭拜逝者的淡淡哀思,并不影响宋人清明游春的欢愉。由于墓塚总是建于山野间,扫墓与踏青正好同时进行。祭拜完祖坟之后,宋人往往会放松心情,游乐一番。有一首宋诗这么写道:“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登陴戍出吹弹乐,上冢船归语笑声。”

宋朝之后,寒食上坟的民俗完全融入清明节,寒食节便逐渐消失了,就像之前上巳节的消失。祭祖扫墓遂成了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尽管如此,清明出游的传统也一直保留下来,踏青与扫墓同步,比如在明代,清明祭祖之人,例要给墓塚除草添土,焚烧纸钱,“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这可能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人世美好,也值得纵情享受。节日的哀思送给先人,清明的美景留给人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在这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我们祭拜先人,慎终追远;我们也珍惜当下,不负春光。如此说来,送上一句“清明快乐”的祝福,又有何不可?当然,我写此文,倒不是想替乐山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与渭南的电信运营商辩护,相信清明节的节日渊源与文化内涵,他们也未必晓得,他们发祝福语,不过是“无心插柳”罢了。

——哦,对了,“插柳”也是传统清明节的习俗,但今人应该忘得差不多了。

来源|南都周刊

END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清明其实是一个欢快的节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独特的传统节日龙船节 龙船比赛看点多多 热闹欢快的喜庆节日

独特的传统节日龙船节 龙船比赛看点多多 热闹欢快的喜庆节日

龙船,节日,人们,活动,苗族,龙王,这一天,人民,亲戚朋友,时候,男女,规矩,龙舟,比赛,作者,事情,划行,力量,巫师,屈原,形式,方法,终点,礼物,观念,龙头,青草,鼓手,有关,生活

2020-06-14 #短篇故事

清明节的起源甚是悲壮 为何后世走向了欢快的节奏?

清明节的起源甚是悲壮 为何后世走向了欢快的节奏?

习俗,忠义,晋文公,祖坟,重耳,寒食节,客观,项目,娱乐,踏青,人为,传统,娱乐活动,放风筝,数量,春秋,股肱,节奏,规定,蹴鞠,清明柳,仲春,元明清,拜礼,祖之心,纳新,续续,赵衰,陆陆,年发

2009-11-27 #短篇故事

清明节实际是三个节日融合形成 而清明并非节日 你知道吗?

清明节实际是三个节日融合形成 而清明并非节日 你知道吗?

重耳,众人,寒食节,踏青,人们,柳树,节日,肉汤,节气,上巳节,这一天,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寒食,春秋时期,讨赏,风俗,雨水,食物,清明时节雨纷纷,老母亲,山高林,常清,成时,杜牧,都会,融合了,全国,习惯成自然

2007-12-01 #小故事

宋朝清明节正式作为节日走向传统节日舞台

宋朝清明节正式作为节日走向传统节日舞台

寒食,节日,节气,活动,内容,标志,曲江,民俗,游人,社日,笙歌,车马,习俗,为题,时间,秋千,落花,酒器,长安,雕鞍,风俗,龙舟竞渡,踏青,是清明,清明时节,万家竞奏,于殿前,刘员外,刘长卿,唐宋时

2010-11-10 #经典故事

清明和寒食原本两个节日 为何变成一个节日了?解密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和寒食原本两个节日 为何变成一个节日了?解密清明节的来历

寒食,屏风,节日,来历,成一个,一江,福林,高更,东海,人民币,书法,作家,功夫,剧种,写意,名画,古人,噩耗,国画,大师,地方,奇技淫巧,山东,山水画,我国,易学,核桃林,欧元,河湖,用墨

2020-07-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清明节 一个不能说节日快乐的节日

清明节 一个不能说节日快乐的节日

亲人,父亲,女儿,小妹,时间,生命,清明花,节日,伤痛,同行,女子,时候,神情,菊花,默默地,生活,于心,代一,年有,斯人,趁我,道历,我是谁,下一辈,一抔黄土,上有老,个人,事情,亡母,亲情

2007-06-30 #故事阅读

我们的节日·清明丨这个清明节更“清明”

我们的节日·清明丨这个清明节更“清明”

亲人,市民,哀思,公墓区,方式,服务,疫情,公墓,集体,群众,文明,纪念馆,工作人员,活动,防控,殡葬服务,人员,照片,遗像,鲜花,刘先生,区的,广大市民,祭酒,人们,祖先,先人,兰州市,兰州,家人

2013-07-10 #故事会

清明节和清明节前后的节日

清明节和清明节前后的节日

寒食节,寒食,上巳节,禁火,风俗,介之推,人们,冷食,活动,文公,四大,传统节日,习俗,传统,介子,地位,女巫,山火,晋文公,火种,游春,禁烟节,节日,说法,禁烟,宋元时期,是清明,清明祭,于绵山,仲春

2009-09-2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