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如何学好文言文?你知道多少?

时间:2008-01-27

字词的识记,语法的理顺,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都需要考生通过大量阅读和理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提示:本文共有 22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言文学习体验跟英语有相似的地方,方法自然也类似。字词的识记,语法的理顺,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都需要考生通过大量阅

读和理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考生如果能耐心磨上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就会有一个“顿悟”的可能性。阅读感受会从“完全看

不懂”到“似懂非懂”再到最后的“基本能看懂,掌握核心知识点。

一、兴趣培养

想学好文言文,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做起,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学习古诗词方法为基础;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

惯。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

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

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及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从小接触、学习,激发兴趣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我们可

以给小孩讲有关《三字经》的故事,听《三字经》儿歌,有条件的话多看《三字经》的动画视频。它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以三字

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

化小百科”。讲做人“人之初,性本善”,为学“人不学,不知义”等等,不要求他们理解多少,只要求像顺口溜记下来,小孩子

熟读背诵《三字经》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刺激他们大脑的活跃性,开发智力,同时更可以提高他

们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量,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力和激发他们的古文化学习兴趣,从小就受到古文化的熏陶。

同时接触《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关于礼节的启蒙经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是古代中国用以规范学童们日常

言行的经典书籍,“百善孝为先”“诚信”“仁爱”。孩子爱看动画片如《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等,我们更应该让他们

看《中华弟子规》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不仅有助孩子的语言发展,还能让孩子明辨是非,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约束行为规

范。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

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

文。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

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

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

分。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

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

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

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

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了解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语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我们首先应从各种特殊句式,基本结构入手。

推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也有一定的语法结构,除个别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同学们

就可以从语法结构入手来推断词语意思。通过语法知识我们知道,主语、宾语往往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

而定语则多是形容词、名词、代词,状语往往是副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

意思。

要学会学习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外乎翻译课文,因此,上课时一般不怎么爱听老师的讲解,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满以为参考书

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抱着参考书不放,一切唯参考书是听。一旦关上参考书,他们就像一个失去拐杖而又不会走

路的孩子,收获的是一脸的茫然,因此,我们要科学的使用参考书,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借用一下,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

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是徒劳和枉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如何学好文言文?你知道多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你想学习吗?你会学习吗?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学习之道

你想学习吗?你会学习吗?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学习之道

模式,组块,概念,知识,习惯,大脑,问题,计划,信号,时间,过程,奖励,信息,学习材料,反应,事情,技巧,数学,老师,学会,学生,方法,科学,时候,工作,任务,信念,机制,状态,能力

2014-04-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语文教育: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这些好处你未必知道

语文教育: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这些好处你未必知道

文言文,教育,小学生,小学语文,原著,课文,语文教育,小学三年级,小学,初中,学生,新教材,白话文,苹果,语文,学习内容,语文教材,普通小学,作品,封面,好处,孩子,感觉,教材,数量,阶段,变化,传统文化,无缝连接,原汁原味

2018-09-28 #短篇故事

高考倒计时: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错误及对策!看完考试不再出错

高考倒计时: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错误及对策!看完考试不再出错

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对策,字词,常见错误,感情,文章,如何学习,最核心,高中学,一大,分数,作者,体系,写法,同学们,古文,小节,数学,文言,比例,是非,时候,知识点,老师,语文,薄弱环节,语感,记忆,重点

2011-10-13 #经典故事

求一个寓言故事 好像叫《鱼之乐》是用文言文表达的 人物是两个名人。原文大意:A看

求一个寓言故事 好像叫《鱼之乐》是用文言文表达的 人物是两个名人。原文大意:A看

庄子 鱼儿 鱼之乐 子非鱼 原文 惠子 你怎么知道 安知鱼之乐 惠子曰 子曰 得多 汝安知 人物 作业 名人 大意 已知 寓言故事 文言文 非子 译文 鱼乐 你不是 你不是我 你不知道 你刚才 你又不是 和惠子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完全可以

2020-05-01 #小故事

求一个寓言故事 好像叫《鱼之乐》是用文言文表达的 人物是两个名人。原文大意:A看

求一个寓言故事 好像叫《鱼之乐》是用文言文表达的 人物是两个名人。原文大意:A看

庄子,鱼儿,鱼之乐,子非鱼,原文,惠子,你怎么知道,安知鱼之乐,惠子曰,子曰,得多,汝安知,人物,作业,名人,大意,已知,寓言故事,文言文,非子,译文,鱼乐,你不是,你不是我,你不知道,你刚才,你又不是,和惠子,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完全可以

2020-08-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守株待兔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守株待兔

上文,内容,意思,读音,这个故事,守株待兔,在文中,改变自己,文言文,下册,人生道路,兔子,农民,农具,宋人,心理,语文,答案,树桩,启示,劳动,一只兔,你知道,下面划线,你什么,告诉我们,教育参考,用自己,靠自己,不劳而获

2016-02-29 #短篇故事

有关读书的文言文

有关读书的文言文

作文,滋味,个人,知识,阶梯,进步,多累,高尔基,乐趣,作文网,作者,孩子,星火,百科全书,有关,下笔如有神,你快乐吗,告诉我们,更多关于,是人类,曾经说过,爱读书,读好书,让我知道,和建,唐太宗李世民,得多,毛泽东,和发,好读书

2015-04-19 #经典故事

列子学射的文言文及翻译

列子学射的文言文及翻译

列子,关尹子,关尹,尹子,原因,射中,射箭,子曰,文言文,靶心,你知道,应是,郑国,名御,乘间,原文,知其然,才能,姓氏,尊称,战国,注释,规律,译文,间隙,不仅要,三年之后,不可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2014-01-1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