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低于国家线到成功上岸 我做了这些/中南财大新传考研经验贴

时间:2008-02-12

如果要找一个人做为这句话的注脚,那么我认为吴赛同学的考研经历可以完美阐释这个比喻

提示:本文共有 76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全程班班主任说

有一句老话,叫做考研就是在黑屋子里洗衣服,只有灯亮了的时候,才知道大家的衣服有没有洗干净。如果要找一个人做为这句话的注脚,那么我认为吴赛同学的考研经历可以完美阐释这个比喻。在整个考研的时间中,大家可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因为外部的影响而怀疑自己,尤其是在各种各样的讨论群里,看着大佬们侃侃而谈,仿佛自己的考验前途也变得灰暗了。我觉得吴赛同学也许可以给大家一点信心,他的成绩很好,但不是最顶尖的,也没有显赫的本科出身,平时也不显山漏水,但是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稳稳的走过了每一步。我想,这才是绝大多数的考研儿所拥有的精力。考研是一场耐力赛,跑的比别人也许堪称优秀,但是只要走到终点,就是胜利,我希望21的考研儿都能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走向中南财大的怀抱。

——班主任熊猫学长

01

写在前面

首先你要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人生没有那么多戏剧效果,也别妄想着一步登天,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踩着泥泞,迈过沙坑,度过一段无人问津的孤独时光,这也是成功的意义。

02

自我介绍

本科就读于湖北普通二本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一战报考华科MJC,说来惭愧,国家线都没过;二战中南财大MJC,初试393(政治74,英语77),但是希望结合两年的考研经验,能够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和帮助,少走一些弯路。

两年成绩相差挺大,但过程却非常的戏剧化,第一年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刻苦认真,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从暑期直到十一月心态崩盘;第二年却难以延续那份热情,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但认真进行回顾总结,这一结果也并非纯属偶然。可能对于我而言,态度的确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但找到合适的方法才是那把不可或缺的钥匙。因此,对于如何避免失败,我可能更加有经验。

03

关于择校

对于择校,我主要是看两个方面:拿得出手和够得着。

一战选择华科,因为我对“够得着”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我是一个自命不凡的银儿,我觉得只要我努力,任何东西都是手到擒来,当时对于什么报录比,真题难度置若罔闻,只管冲。结果被它扇了一巴掌。

第二年先跟自己道了个歉,我变得乖多了,但是还是想考武汉地区的名校,所以一直在华师和财大之间纠结,出于对文史哲的恐惧,以及对学校过往真题的考量,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因此第二年对于择校,我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一个萝卜一个坑,是萝卜少往人参里蹭。我首先得确定自己是萝卜还是人参,或者是披着萝卜的人参。准确来说,就是发现自己的潜力。

1.基础功底。包括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等。例如能否流畅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即使是闲话家常;是否对周遭的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即使非常的浅薄。有的人学历不高,但对于任何事情都能侃侃而谈,而我写个600字小学作文都费劲。

2.学习习惯。包括回顾自己过往学习经验,是否具有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自律的习惯。例如如果大学四年都没有一段超过4个小时的学习时刻,那么即使你再有恒心毅力,你的小脑瓜子也得花费一些时间去修理它已经生锈的齿轮。

3.情绪管理。包括自己的性格,心理抗压已经心绪转换的能力。因为考研的磨砺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它同时涵盖在与自己每日的心理斗争之上。

4.毅力与决心。就像“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谁拼过命?”在我看来,两年考研是我两年的青春和汗水,我觉得自己非成功不可。

与其说这些是个人能力,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习惯。虽然它们可以在考研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改善,但无疑会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干扰和阻碍。因此,考虑这些个人因素对于作出合理正确的选择意义重大。

其次,院校的专业实力、报录比、参考书、考试大纲、过往真题以及研究方向等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就不再多说了。

04

关于失败的经验

一战的失利主要在于专业课,因为一战英语86,政治70,而两门专业课竟都没及格。因此第二年狠了心要恶补专业课,也对过去忽略的一些东西作了总结。

1.阶段性回顾:这是一个自我反省和反馈的过程,包括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概括性回顾(至关重要),每星期对自己学习效率和方式的检验,每个月对自己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回顾(严肃且认真)。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回顾与总结,我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2.结伴而行:因为两年都是在家里备考,缺少对手我只能与自己竞争,不善言辞因此也没有找到能够相互依靠的研友。所以在这方面我是空缺的,给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爱传播的公益UP群,通过讨论交流的确会让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加深知识的记忆。所以最好能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研友和圈子。

3.苦中作乐:作为一名学渣,我从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我想尽可能让它不痛苦。在家备考虽然令我的生活有些颓靡,但是偶尔我也会清晨起来着一身正装,喝着红茶,吃着“精致”的早餐,悠闲地看看电视,给生活一点短暂的仪式感,然后屁颠屁颠地滚去学习。还有适当地给自己放个假(例如周日只学习一上午),给学习生活留一些空隙,对于调整心态和提高学习效率都非常有意义。

4.要批判,要会做减法:我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人,我也经常纠结于为什么一个定义可以有那么多个解释,为什么有的学者跟另一学者的观点相反。后来我才领悟,新传是门活学问,这才算是我踏进新传学习的第一步。我才明白,“言之有理即可”的真正含义。因此,对于许多观点和知识,我们要批判地进行接受,“虽然它说得有道理,但是我仍然可以反驳它”;对于有许多解释的知识点,我们要做减法,有针对性的摄取,而不能迷失在资料和信息的海洋里。

5.不要沉迷于听课:考研只听课的人肯定是舒服的,考完肯定也是哭的最大声的。课程的确是摄取知识最快的途径,但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过程,课程只能是辅导。同时也不要做资料的收藏家。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如何转化为自己的武器才是决胜的关键。

6.练题与模拟:(请在这行给我加缸粗,血红)一战失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写完,两门专业课加起来足足空了有90多分的题目没有写,而且空缺的题目也并不都是不会做,而是把前辈们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没有事先进行答题训练和模拟,导致我在考场答题时思维速度慢,且没有好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酿成大错。第二年通过自己平常有意识的真题训练以及爱传播的两次模拟考让我有意识地控制答题时间以及思考时间,把题目写完也算成功了一半。

05

关于专业课

由于二战换了学校,参考书基本上都变了,因此专业学习基本也算是从零开始,由于经验教训已经讲过了,所以这里大致讲一下我的复习建议。

1.参考书目

《传播学教程》——熟读理解加背诵。虽然今年考题没有直接考到传播学的基础知识(背了一两个月,泪目),但是一点也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

《新闻学导论》和《新闻学概论》——熟读理解加背诵。主要看导论,概论可以作为补充内容,例如新版概论的最后一章的内容可以解答19年的分析题,这也是导论中没有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熟读加背诵。马新观是一门比较晦涩难懂的学识,看不懂也得看下去;可以把这门学科当做历史,以纵向的眼光来看待,里面的知识点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继承和与时俱进的过程,这样在理解和背诵一个观点时会比较容易。

《新闻采访学》——根据大纲理解加背诵。建议购买罗以澄的《新闻采访学新论》,两本书我进行过对比,差别不大,而新论与大纲更加贴合,笔记整理和背诵时比较方便。

《当代新闻写作》——根据大纲理解加背诵,后面两本实务书都比较简单,基本上跟着大纲边看边整理,然后进行背诵就可以了。

《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重在理解和适当背诵。这本书的确非常重要,但不至于要全文背诵,也根本背不下来。因此,这本书要针对性的运用,一是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二是时刻关注最新的讲话动向。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我们需要的是整理出一定的框架,然后填充相应的观点,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哪些在讲舆论引导,哪些在讲网络治理,哪些在讲国际传播等等。

同时还要作出一定的补充,例如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因为考纲中仍然有新闻史的内容,因此民国以后的中新史也是需要背诵的....同时,从今年真题来看,财大的题目越来越灵活多变,贴近时事热点,因此网络传播的知识是躲不掉的,也是不能躲的。

2.笔记资料

在我看来,再完美的笔记,也没有自己做的强。我买了许多学长学姐的笔记,但是主要都是对自己的笔记起到一个补充和参考的作用,并且做笔记本身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即是对框架的熟悉,也是对知识点的熟悉

另一方面,我习惯使用电子版的笔记,这样我可以一边背诵,一边进行修修改改,例如调整一下语序以适合我背诵习惯,添加思考内容等等。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在旁边做出标注,哪些会考名解,哪些应用于分析题,对后期调配知识非常有帮助。当然,因人而异,有的人也喜欢纸质档,背起来更加有感觉。

专题论文方面,爱传播的全程班提供了每月专题和论文包,解决了我专题板块比较散乱的困境,每月提供的资料内容非常详实,既可以直接用于背诵,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思路,撰写到自己的专题框架当中,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框架来进行整理。

3.背书

正式进入背书阶段是在8月中旬,完成了我的史诗级笔记之后就非常兴奋地开始背诵,就好像拿到新的手机总会非常珍惜那么一段时间一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累积,遗忘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有时候当天早上背的,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每每都让我有撕书的冲动(幸好用的是paid)。所以我想说的是,早期的背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遗忘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良好的心态会让背书事半功倍。

由于公共课的基础比较扎实,再加上每次专业课背书时状态不佳,我几乎每天都会用5.6个小时来背专业课。上午两个多小时,晚上两个多小时。有一些背诵技巧对于背书能力较差的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①边背边写框架和关键词。一方面可以防止背书走神,另方面也可以加深记忆;

②抽查形式进行回顾。例如可以在背诵时候有意给自己提出问题并写在一个小卡片上,整理成问题卡片集,然后再闲暇时间随便抽出一张来考考自己。

③案例应用,将理论生活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因人而异。例如去年报道猪瘟,猪肉差点滞销,我妈囤积了很多猪肉,她说:再不买别人就抢光了。你看,典型的第三人效果。致使我每每在家吃红烧肉的时候,都能想到它...

④不要冷落“它”太久,记忆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不要妄想着一次就能背下来。因此每一科的背诵间隔不要太久,有些背不动的内容不要跟自己死磕,尽早结束一轮背诵,多背几轮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4.实务

我看过许多课程,听过许多经验。总结下来就是真的没有什么很好的窍门,熟能生巧,要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对于跨考生和一些写作能力不太好的同学而言,建议可以报一个爱传播的实务班,一方面可以尽快地进入练习节奏,另一方面学长学姐的详细批改也可以比较针对性地解决写作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实务班中对于一些其他类型的实务题材都有所讲解,而且比较详实,听完课程马上就可以进行写作训练,基本上练习两次就能得心应手。

在最重要的练习方面,可以直接跟着爱传播公众号的推文每周一篇,也可以参考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新闻APP,来进行仿写和改写。当然消息改写、新闻评析、报道策划等题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也是在财大实务的考察范围之内的。

5.热点和练题

从今年财大的题目来看,已经越来越灵活多变,趋于热点,因此积累专题热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这里我强烈推荐爱传播的冲刺班和答题班。可以说是热点和答题的一键式解决方案(因为报了全程班,所以后期无需再买了)。先讲理论知识,布置题目进行批改后,再讲题目应用,很快就让我摸到了答题的门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专业学习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文冲学长对于马新观和媒介融合方面的讲解,让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可以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同时大家也可以通过各类公众号和学术论文来整理热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答题思路和模式,毕竟考场上不容得你多想,要在平时就有意识地进行练习。我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

①要有专题意识:热点是看不完的,事件也每天都在发生,重要的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做筛选和删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②要有批判意识:就像之前所说,新传是门活学问,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可能你找到的答案也有千千万种,在看待一些现象时不能人云亦云,首先得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去找那些与自己思考相近,或者自己觉得非常有道理的解释,这样理解起来非常地快,后期整理记忆也更加轻松。

6.真题

回顾19年以前的财大真题,题目重合率可以说非常的高,所以做真题是一个万万不可省略的步骤。建议学硕专硕的真题都可以拿来做一做。

第一,在过完一遍参考书时,就应该看一看历年真题,这样对知识点和考察范围能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把握。知道该重点背哪些内容;

第二,真题可以用来检验背书的成果。完全闭卷的形式来做一套真题,可以检测自己的实际水平以便更好地作出学习计划。

06

关于英语二

关于英语,本科期间四六级都是擦边过线,没有什么基础,但是整个考研期间的英语学习相较专业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

1.单词

毫无疑问,单词是从你决定考研开始,记到走出考场之后。我是在基础阶段听考虫Vivian的词汇课,熟悉单词词根词缀和记忆方法。

后期主要通过“墨墨记单词”来记忆,每天200个,同时将真题里面的生词添加到记忆表里面,当天在真题里见过的单词,之后就可以在APP里面进行滚动记忆,既可以即时的记忆真题生词,也省去了再次对其进行单独整理的时间,亲测非常有效。

总结而言就是:课程基础+真题生词+APP+坚持

2.阅读

在阅读方面,我可能是一个自学成才,没有听过任何老师的课程,句子基本单词搞定了,整体意思也就搞定了,但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点我觉得是大家容易忽略的。

第一,语法很重要。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Vivian的6节语法课就已经讲得非常的细致,并且对阅读、翻译、写作的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第二,语境很重要。英语和汉语的表达差别很大,因此对于句子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而是要理解整体的意义,特别是句子中带有的感情色彩的态度走向。

还有一些重要的技巧,例如答案ABCD是均匀分布的,选项与原文完全一致肯定不选之类的,大家做完真题也自己能够领悟。

3.作文

在准备作文方面,我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在基础阶段我是跟着考虫的石雷鹏(2倍速,因为比较墨迹),熟悉作文讨论与基本的方法,主要是带练(课堂上练习)的方式给我提升很大,但是由于课程比较简单,到最后会发现只有几个功能句的反复使用,有点类似于模板的形式。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和独特性,我又买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书作为辅助补充,拓展话题的回答句式,这样遇到熟悉的题目可以答得出彩,不太熟悉的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背诵和练习练习再练习。汉语思路也要背,因为会出现不给汉语意思我就不会写的情况;然后就是不断地仿写和改写。

总结而言就是:课程模板的应用训练+作文书的巩固提升+背诵练习

(PS:考虫今年的课程没有了Vivian,但是大家可以去B站搜索往年的)

4.真题及模拟题

真题方面,英语一除了翻译和新题型,建议每年的都过一遍;英语二的历年真题至少细致的刷两遍。这个题量其实不算特别多,也不用担心第二遍会记住答案什么的,相信我,就跟崭新的一样.....因此多做几遍真题比什么都重要,市面上的模拟题对于一战的同学们而言非常非常的鸡肋且不必要,而且很搞心态,文章难,思路怪,也比较浪费时间。

二战的同学由于真题的确已经做透了,可以适当的做点模拟题,个人比较推荐张剑的五套卷,相较于真题的接近度要高一点。但还是难上不少,因此不要纠结于正确率,而是把文章读懂,保持自己练题的手感。在临近考试的一个月还是要回归真题。

07

关于政治

政治我是以徐涛+肖秀荣的方式进行复习,基础阶段主要是跟着徐涛老师的课程以及配套的资料,再加上肖秀荣的1000题,冲刺阶段基本上把市面上的模拟卷能买的都买了,肖八肖四徐八蒋五腿四啥的,主观大题方面我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

1.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扫盲”,完整地过一遍基础知识,对考试范围和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我要疯狂给徐涛老师打call,特别是马原部分的讲解,生动形象有趣,成为一天学习中最期待的时刻。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打基础和做练习,过完一章知识,就相应的做一章的练习,徐涛老师的优题库(熟悉套路)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巩固基础)对我而言帮助很大。每天也就占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到。

2.冲刺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不断的刷题刷题再刷题,双十一别人的购物车里全是衣服鞋子,我的购物车全是模拟卷。

但是刷题也不能只是为了刷而刷,也要注意及时整体错题,这里不是指抄题,而是要记录下自己遗忘和弄混淆的知识点,可能它只是一个选项,整理出来的错题集算是自己考前政治复习的最强宝典。

3.大题方面

你永远可以相信肖秀荣。从肖八的“预背诵”到肖四的全文背诵,基本也就是死记硬背,大题基本能够搞定。但是从2020的考情来看,政治主观题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多变,因此一些重要的技巧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就如英语作文一样,我准备政治大题时也是“模板+拓展”的形式,这使我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里的“模板”指的是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可以通用的话术。

更是一种立场,就是始终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回答许多问题时,把握住这个原则,就能总结出许多“套话”,例如针对20政治的时事,我总结了一些大部分题目都可以答的通用话术:

①关于D的贡献与成就: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国际地位;

②关于D做某件事的意义: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利益;

③如何做好某件事:D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紧紧团结D中央

还有其它的一些就不再详述,大家可以自己整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凑字数(字数对于大题的分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保证在遇到不熟悉的题目时不会无话可说。

总体而言,公共课的学习难度不大,借用毛爷爷的话就是,我们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它,也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只要做好学习计划,持之以恒,态度端正,基本上大家都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08

关于时间线

所谓时间线其实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节奏,这里提供我的规划时间线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参考的作用。

09

写在最后

我相信我是一个足够努力让自己活得精彩的人,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所有的困难挑战。所以做很多事情我也不爱问结果,只要想做那么就去做,即使失败告终,也能坦然接受。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以一种乐观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考研,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把胸膛挺起来,把头埋下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只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你会发现连上天都在帮你。

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如果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低于国家线到成功上岸 我做了这些/中南财大新传考研经验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国家博物馆,国博,展览,文物,观众,云端,在线,展览展示,内容,网友,藏品,讲解员,成果展,上开,三维,博物馆,回味,展厅,开国大典,文化展,文博,知识,疫情,栏目,方式,负责人,金牌,传播,直播,防控

2020-05-28 #经典故事

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国博,观众,展览,云端,讲解员,文物,在线,展览展示,博物馆,内容,网友,藏品,直播,成果展,三维,回味,平台,展厅,文化,开国大典,文化展,文博,栏目,方式,疫情,知识,负责人,金牌,传播

2020-05-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国博,展览,观众,云端,文物,在线,展览展示,内容,网友,藏品,讲解员,成果展,三维,回味,博物馆,展厅,开国大典,文化展,文博,方式,知识,疫情,栏目,负责人,金牌,传播,直播,防控,人民群众

2009-02-06 #故事会

考研国家线预测 数学平均分大涨?——小白考研

考研国家线预测 数学平均分大涨?——小白考研

数学,平均分,总分,小白,历年,经济学,直播,分数,复试线,复试分数线,学校,英语,考研国家线,分数线,小小白,政治,老师,绝大,考生,范围,难度,院校,图中,这种方法,专业,专业课,幅度,才能,方式,目标

2013-12-15 #经典故事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抗日战争时间线梳理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抗日战争时间线梳理

京剧,梅兰芳,角色,京剧表演,抗日战争,日本,百团大战,艺术,中国,南京大屠杀,梨园,日军,梅派,老生,鬓边,表演,尹正,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蒋介石,海棠红,年代,上海,事变,京戏,代表,体系,剧目,八路军

2007-06-15 #小故事

2019考研国家线公布 大部分学科分数线上涨 只有两个学科没变

2019考研国家线公布 大部分学科分数线上涨 只有两个学科没变

专业,同学,分数线,考生,工学,学校,时间,分数,中医,好消息,导师,情况,目标,春招,高校,来调,唯一选择,好的,上线,农学,军事学,兽医,充分准备,信息,企业,人生,农业,决心,历史学,医学

2007-05-14 #故事大全

2019年研究生阅卷正式结束!国家线将上涨?数学平均分大涨?

2019年研究生阅卷正式结束!国家线将上涨?数学平均分大涨?

总分,经济学,因素,形势,扩招,数学,涨幅,网友,考生,年考研,报名人数,各大,段时光,分数,一段时间,农学,中医,会上,大部分,分数线,医学,博物馆,哲学,名额,图片,工学,平均分,幅度,机构,微博

2010-07-13 #故事阅读

演出线上展映“童话专场”找回勇敢|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演出线上展映“童话专场”找回勇敢|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歌剧,阿凡提,故事,灰姑娘,片段,国家大剧院,白雪公主,舞台,罗西尼,不一样,喜歌剧,形象,童话,纪录片,视频,创作,新京报,威尔第,普契尼,纪末,韩剑光,音乐旋律,主题,一生,一代人,一面,唱段,人物,交响乐团,仙女

2011-04-1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