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长歌当哭——浅论传统戏剧中哭戏的人文主题

时间:2008-02-21

对于中国传统戏剧来说,哭戏占有很大的比重

提示:本文共有 53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哭”是一种悲情表达样式,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获得不同的文艺审美的品格。对于中国传统戏剧来说,哭戏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宋元及其后成熟的戏剧形态中,哭戏广泛地存在着,陆容《菽园杂记》坦言南戏:“无一事无妇人,无一事不哭”。

哭戏不仅因“哭”的存在而饱含情感成分,更因此形成了精彩纷呈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中展示的是不同的人文主题,包括黍离之悲,人伦之痛,离别之伤,失意之苦,伤怀之叹等。

01 黍离之悲

儒家哲学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参与,旨在建立一种完美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规范。忠、奸、善、恶、情、理……既定的标准已经形成,人物悲情的生发表现为个体行为、现实状况与既定标准的落差和背离,由此导致的黍离之悲是哭戏中是一个重要且显而易见的主题。

如《精忠旗·狱中哭帝》岳飞被陷狱中,想到山河破碎,二帝被俘,不禁失声大哭:

【南吕·罗带正湖】【香罗带】悲风吹暮笳,寒林乱鸦。黄尘万里浮落霞,[哭介](说)天那,(唱)君王应是费嗟呀也。……【南吕引·转山子】郁郁愁怀怎禁架,叹射影含沙。刚痛那陷敌鸾舆,又遇著欺君曹马,使英雄泪堕,每长歌盈把。【集文文山句】天高月冷泣孤臣,便把君王作路人。万里山河真堕甑, 一回惆怅一沾巾。

在这里,岳飞的哭显然表现为忠臣义士人格理想的破灭,一种价值秩序被破坏之后的苦痛。

又如《哭祖庙》。三国后期,魏师伐蜀,后主刘禅惊惧而降,北地王刘谌劝阻无效,悲愤之余,至祖庙设祭,哭祖宗创业之难,不忍见亡国之惨,最后自刎 而死。

越剧《哭祖庙》

而在《桃花扇·哭主》中,左良玉功加太傅,又得九江送来粮食三十船,乃设宴黄鹤楼。忽报北京陷落,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众皆大哭,左良玉换了白衣,与御史黄澍、督抚袁继咸对着皇帝的灵位痛哭。

……(众望北叩头,大哭介)(小生起,搓手跳哭介)(说)我的圣上呀! 我的崇祯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呀!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 该万死了。【胜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此外,像《赵氏孤儿》中的程婴,《两狼山》中的杨继业。《清忠谱》中的周顺昌,《玉镜台·新亭流涕》中的王导等在剧中都有精彩的哭唱表演。

可见在诸如上述类哭戏都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而人物情感非同寻常的爆发,是以忠义作为价值支撑的,社稷之难,黍离之悲是这类哭戏的主题。

02 人伦之痛

人伦之痛是哭戏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如果说“黍离之悲”中展示是“忠”与“义”,人伦之痛就是“情”与 “理”。它展示出的是各种各样的世事伦常,人生际遇中人与人之间的悲情。虽然悲剧事件的最终根源仍与社会现实和公共秩序有关,但人物情感的引发及纠葛却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如《长生殿·哭像》一出,唐明皇睹像思人痛哭流涕,直感动得宫女内侍一起痛哭起来:

【叨叨令】不催他车儿马儿,一谜家延延挨挨的望;硬执着言儿语儿,一会里喧喧腾腾的谤;更排些戈儿戟儿,不哄中重重叠叠的上;生逼个身儿命儿,一霎时惊惊惶惶的丧。〔哭科〕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闪的我形儿影儿,这一个孤孤凄凄的样。【脱布衫】羞杀咱掩面悲伤,救不得月貌花庞。是寡人全无主张,不合啊将他轻放。【么篇】如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只落得泪万行,愁千伏!〔哭 科〕我那妃子呵,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

昆曲《长生殿·哭像》中的唐明皇

即使是封建帝王,也哭作常人摸样,而且这里的悲情抒发有着明确的对象——杨贵妃。除此之外,元杂剧《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传奇《淤泥河·哭夫》,《桃花人面》中崔护痛哭叶蓁儿,《紫钗记》中李益痛哭小玉,《寻亲记》中周羽与郭氏夫妻痛哭,以及越剧传统剧目《宝玉哭灵》等剧中的哭戏,也都在夫妇或恋人之间展开。

除了表现夫妇和恋人之间悲情,父子、母儿、婆媳、兄弟之间的亲情也是哭戏中反复表现的主题。

《行路哭灵》中康氏灵前设祭,痛哭其子。《目连救母》中目连痛哭其母,《未央天》中米氏父子的痛哭,《阴阳判》中朱翊在坟前痛哭其父等等,《儿孙福·别弟》徐亨和弟弟二人洒泪而别,皆若此类。

而在哭戏中,人伦之痛中的主题又常常与“文人负心”和“公案”连结在一起。公案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极其多见,仅《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所存剧目中与讼狱有关的就达 52 种之多。诸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陈州粜米》等。

公案名剧《窦娥冤》剧照

文人负心的题材也很丰富,明沈璟《刷子序》云:“书生负心叔文玩月,谋害兰英;张叶身荣,将贫女顿忘初恩。无情,李勉把韩妻鞭死;王魁负倡女亡身。叹古今,欢喜冤家,继着莺燕争春”。一口气讲出了六个文人负心的戏剧。

从中国传统戏剧整体来审视,无论公案还是文人负心,都有其独立的社会主题和人文内涵,而从哭戏的视野来观察,公案戏及“文人负心”中受害人的哭不仅是一种情感诉求,而且还作为一种“道德法官”而存在。

总之,哭戏中的人伦之痛是多而平常的,可以说,有多少种世事伦常,就有多少种这样的哭戏。与“黍离”之悲的崇高不同,这里的人文关怀是琐碎而质朴的,是人生岁月庸常的一个部分,芸芸众生的情感共识。人文精神通过情感互动来体现,情与理的价值通过悲情哭诉来彰显。

03 别离之伤

严格地说,离别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和上一个主题一样,它必然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然而本文此处的别离仅指男女恋人的离别,而这一部分内容在哭戏中是别致而醒目的,因此仍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江淹《别赋》言:“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恋人的离别则更是如此,古代文学典籍中有关恋人别离的诗词文赋多不胜数,其意蕴在哭戏中被完整地继承并演绎。

如《荆钗记·秋江哭别》潘必正被逼应考,并与陈妙长不辞而别,临秋而望,伤感满怀。

【前腔】[生]我只为别时容易见时难。你看那碧澄澄断送行人江上晚。昨宵呵、醉醺醺欢会知多少,今日里、情脉脉离愁有万千。莫不是锦堂欢,缘分浅,莫不是蓝桥倒,时运悭。伤心怕向篷窗见也,堆积相思两岸山。

而此时陈妙长得知消息,急匆匆追来,

【红衲袄】[旦]奴好似江上芙蓉独自开,只落得冷凄凄飘泊轻盈态。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到如今怎生分开鸾凤钗。别时节羞答答,怕人瞧,头怎抬。 到如今、闷昏昏,独自个耽着害。爱杀我、一对对鸳鸯波上也;羞杀我、哭啼啼今宵独自捱。

最后两人在舟中相见,哭诉衷肠:

【小桃红】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 自拆散在霎时间。心儿上,眼儿边,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也。恨杀那野水平川, 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哭相思】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要知郎眼赤,只在望中看。[生拜别介,下。旦]重伫望,更盘桓,千愁万恨别离间。只教我青灯夜冷得消鸭, 暮雨西风泣断猿。

这里的别离之伤传达出的是一种温情脉脉的“小资”的悲情,它属于那个社会某一特定的群体,这一群体虽然尚未进入上流社会,却早已被赋予了“准白领”的气质和“他日必富贵”的前提。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小资式的悲情,能够理解为剧作家本身的心理写照。在那个社会,封建文士除了一系列的理性社会 行为规范,当然还有自己的浪漫情怀,事实上,这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华彩的章节。因此这里的别离之伤是剧作家情感的外化,一种社会人格以外的自然人格。

梁祝配图

而另一种别离故事中则展示了恋人间的生离死别,格外凄楚。《访友记》中《山伯访祝》一出中,山伯得知英台即其妹,喜不自胜,而英台则伤心地告诉他其父已将她许配给马家,山伯听闻此言,忽如晴天霹雳,“泪如珠倾”怏怏而回,英台含泪相送,一对恋人痛哭离别。

(生)【小桃红】 情霑肺腑,意惹芳心,举目相看泪满襟,可怜见断送 我残生命。知我的锦屏绣襦销金账,伴我的惟有孤月残灯翡翠衾。(生)【下山虎】须臾对面,须臾对面,顷刻离分。送别阳关道,难觅知音。 巫山锁翠云,湘江泪盈盈。黄花瘦影,坠落纷纷。满眼飘红叶,都是相思泪染成。(合)欲别又难忍,止不住汪汪泪零,难舍难分,和你恩爱情。

这一类哭戏中人物故事,一般以悲剧结局,而别离的痛哭正是悲剧主题的暗示,生离就是死别。这类哭戏反映了一种爱情悲剧的现实,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叹。

2.4 失意之苦

“失意之苦”与“别离之伤”一样,也是一个有所指的主题,即文士落第。科举制度造就了一群特殊的群体,也书写了许多他们的故事,传统戏剧中文人科举是一个常演常新的话题。

如果说“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是才子佳人戏中标准的剧情模式,那么在哭戏中体现出的则是一种科举失败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主要集中在“秀才哭庙剧”的系列中。

古代科举考试看榜

比如《钧天乐》一剧写沈白博学多才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落榜丧妻,又被贼寇掳去。千辛万苦逃出魔掌,又听闻好友病逝的噩耗,千里认亲,却被亲戚逐出城外,万言上书,又被校尉打出宫门。而《哭庙》一出写其走投无路,狼狈不堪之时恰途经项羽庙,于是进入庙中哭诉心中的不平。

到项羽庙中对神像痛哭本是宋代杜默的故事,后来这一情节在明清戏剧中反复出现。明代沈自征杂剧《霸亭秋》,清初嵇永仁杂剧《续离骚》中《杜秀才痛哭泥神庙》,张韜《续四声猿》中《杜秀才痛哭 霸亭庙》都写到这一题材,堪称一个系列。

项羽庙

杜默哭庙的故事题材包含了科场失意、书生落寞的情感诉求,而其能被明清戏剧家广泛接受而形成一个哭剧的系列,主要得益于其“文人武哭”的独特风格。文人悲切的哭诉有了壮士末路的情怀,幽怨曲折的情愫却以慷慨悲歌来表达。

而抛开戏剧家的演绎,就这一故事本身来讲,杜默作为一届斯文偏选择项羽作为哭诉的对象,除了“同为失意人,只文武不同而已”的情感共通,似还隐藏了读书人更为深刻的情结。杜默哭庙的遭遇恰在落榜回乡的途中,踌躇满志却失意归来,微妙的心情徘徊在轻狂和羞愧之间,失败接二连三却未必不能从头再来,近乡情怯的苦涩却最难释怀。

失意之叹是一种士子之悲,是封建文人也是剧作家本身理想人格的外化,读书之人落第归来,若不能衣锦还乡便是近乡情怯,项羽轰轰烈烈的失败虽能引起读书人科场失意的共鸣,有家难回的尴尬才最能引为知己,这是霸亭哭庙的真正意蕴。

05 伤怀之叹

如果说哭戏中“失意之苦”是一个男子的主题,伤怀之叹则是女性的视角。在我国传统戏剧中从不缺乏女子悲怨的内容,悲苦情感有很大一部分通过一个个哭妇来传达,如《哭长城》中的孟姜女、《踏谣娘》中的踏谣娘、《哭纯孝》中的 邓夫人、《窦娥冤》中的窦娥、《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绣襦记》中郑夫人、《娇 红记》中的王娇娘、《焚香记》中的桂英、《钧天乐》的寒簧、《双钉案》之康氏、《荆钗记》之王母、《白兔记》之三娘、《铡美案》中的秦香莲。

孟姜女哭长城

哭戏中的女子抒发悲情除了人伦之痛中的情感互动外,还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嗟叹:闲愁闺怨、 忆故思人、伤时叹世、惜春悲秋。

如《青楼月·泪吊》一出,苏州名妓陈素素,游览虎丘,来到真娘墓前感慨红颜易逝,名花易老,禁不住在墓前凭吊啼哭:

(小旦)姐姐,上得山来,这搭儿就是真娘墓了。(旦)这就是真娘墓了。 呀,你看青山寂寂黄土累累。红粉如花,自惜情缘在否?绿云委地,而今冤债全无?真好可怜人也!【叨叨令】俺则见花儿草儿,荆荆榛榛的废。那里密碑儿碣儿,模模糊糊的记。早已是歌儿舞儿,深深沉沉的闭。只落得狐儿兔儿,纵纵横横的戏。兀的不痛杀人也吗哥,兀的不惨杀人也吗哥,少什么风儿雨儿,杂杂沓沓的至。(白)凭吊多时不觉潸然泪下。秀烟,你可将此樽酒,墓前浇奠,容奴哭拜一回。(小 旦奠酒,旦哭)……

虎丘真娘墓

李渔于评此出末评曰:“《泪吊》一词,极尽凄凉情思,回首乌啼花落,真娘当于九原倍增浩叹。”同为一代名姬,陈素素通过哭祭真娘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怜人自怜,伤人自伤。

又如《桃花人面》中叶蓁儿目睹春暖花开,想起去年今日,不禁黯然泪下:

(〔女上〕妾自那日偶遇崔生,人材聪俊,一见留情。别后思之,常忽忽若 有所失。村居无伴,情思无聊,诉我愁者,惟闻啼鸟。对我影者,唯有花枝。真 好伤心也呵!)【么】泪滴胭脂流碧波。自评跋:这段风流忒认过。望到空庭日影?,您去 也更来么?【倘秀才】忆来时,陪笑脸,双生翠涡。寄芳心,独展秋波。说甚的人到幽 期话转多,相见情难诉,相看恨若何?只落得泪珠偷堕。

等等如王瑞兰见月伤感,林黛玉因花自怜,皆若此类。 总之,伤怀之叹是一种女性悲情,是我国传统悲怨情结的生长和继承,与前面几个类型明显的社会性相比,它表现为一种对生命本体的自我伤嗟。它与黍离 之悲、人伦之痛、别离之伤、失意之苦一起,构成哭戏的人文主题。

结语:

以上是“哭戏”在我国传统戏剧中基本风貌的展示及其人文主题的概括。 能够看到,哭戏的人文主题是多元化的,既有对社会人伦的关怀,也有自我生命的嗟叹,总的来说,哭戏的内涵呈现出明显的世俗特征,不是对超现实世界形而上的思辨,而是对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的朴素体认和感知。

而哭戏通过不同的人文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情感审美新特征,突破了“哀而不伤”的美学原则,表现出“哀而伤,怨而怒”的彻底悲情,把人生的苦难和不幸作为审美的对象,展示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2、叶长海、张福海 《中国戏剧史》

3、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长歌当哭——浅论传统戏剧中哭戏的人文主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中国传统戏剧中以花木兰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多 但影响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中国传统戏剧中以花木兰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多 但影响

花木兰,A.,B.,C.,D.,迪斯尼公司,故事,中国,为题,作品,动画,美国,民间故事,中国传统戏剧,中国古代,却很少,影响较大,文化发展,家喻户晓,时代发,事物,动力,动画片,受欢迎,我国,才能,文化,物质,网络课堂,载体

2020-06-18 #故事大全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中国传统戏剧中以花木兰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多 但影响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中国传统戏剧中以花木兰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多 但影响

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各民族,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和发,花木兰,文化传播,民族节日,历史,世界,传媒,原则,含义,大众传媒,情感,过程,传播,进步,民族历史,都有自己,和政,迪斯尼公司,一律平等,与此相关,共性,个性

2020-06-18 #长篇故事

复仇 复仇者 鲁迅复仇 复仇者 浅论《铸剑》中复仇主题的现代寓意

复仇 复仇者 鲁迅复仇 复仇者 浅论《铸剑》中复仇主题的现代寓意

...编,鲁迅全集,作用,寓意,现代文学,杨慧,小学数学,复仇者,主题,内容,任务,浅论,弊端,恶人,政治,文献,论辩,相适应,风潮,事件本身,传统文化,反帝反封建,急剧变化,现当代文学,相联系,社会现实,那么在,反动势力

2020-08-21 #经典故事

浅论绘本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驻马店网——驻马店网

浅论绘本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驻马店网——驻马店网

图书,幼儿,孩子,文字,孩子们,能力,发展,内容,教育,兴趣,故事,知识,生活,对孩子,主题,大班,收放,父母,视野,交往,动手能力,自然地,好朋友,亲子,动物,口语,小朋友,想象力,感情,成人

2020-08-08 #故事阅读

包拯脸谱的含义200字

包拯脸谱的含义200字

脑门,包公,脸谱,包拯,月形,通行证,传统戏,人间,人物,剧中,前额,作用,黑白,白色,油彩,新月,戏剧,学名,太阴,所画,案子,正义凛然,阳间,讼事,艺术形象,阴曹地府,黑色,专用,一声断喝,位置上

2013-05-17 #长篇故事

沪韵正音探要(四)——教你正宗的上海话

沪韵正音探要(四)——教你正宗的上海话

口腔,汉字,天仙,区别,位置,手法,词汇量,行腔,有很大,乌夫,原韵,连根,青韵,草青青,中央,中上,互用,优势,人家,传统,传统戏,剧中,俗语,发音,同属,唯其,唱腔,大部分,开台,舌头

2010-02-07 #小故事

龙江剧艺人故事 让人红了眼眶

龙江剧艺人故事 让人红了眼眶

观众,九腔十八调,杨晓,戏曲,李雪飞,冬雪,编剧,这部剧,李文国,故事,生活,剧中,剧本,告诉记者,事业,剧目,孩子,戏中戏,现代戏,舞台,传统戏,人生,总导演,舞台艺术,表演艺术,院团,孟飞,许丹,戏比天大,戏曲艺术

2020-01-23 #故事大全

曲艺演唱和戏剧表演结合 上海评弹团首创评弹剧《医圣》引热议

曲艺演唱和戏剧表演结合 上海评弹团首创评弹剧《医圣》引热议

评弹,剧场,传统,生命力,观众,张仲景,上海评弹团,上海市,京剧,医圣,戏迷,曲艺,舞台,艺术,林冲,滕俊杰,胡晓军,高博文,上海大剧院,新时代,旗袍,戏服,山歌,上海,上海滩,书场,全台,传统戏,作者,剧中

2016-10-1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