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

时间:2008-02-22

除西游记及其续书的文字描写外,孙悟空的视觉形象早在西夏就出现于敦煌榆林窟壁画

提示:本文共有 27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核心阅读

众多“孙悟空”及其不断重塑的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象再创造,创作者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赋予新的话语和色彩

传统经典形象具有无尽生命力

在我国文艺的历史画卷中,孙悟空是最受欢迎的经典形象之一。除《西游记》及其续书的文字描写外,孙悟空的视觉形象早在西夏就出现于敦煌榆林窟壁画。上世纪20年代的电影《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盘丝洞》以及后来的动画片《大闹天宫》(1961)、电视剧《西游记》(1986),再到电影《大话西游》(1995)、《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西游降魔篇》(2013)和《西游伏妖篇》(2017)等,塑造出风格迥异的孙悟空影视形象。孙悟空也颇受舞台艺术青睐,京剧《闹天宫》、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长演不衰,形成“猴戏”不同流派。儿童文艺中,孙悟空更是常写常新,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2年)里的孙悟空形象充满中华美学韵味,2018年首演的儿童剧《花果山漫游》则把孙悟空变成教育孩子知礼节的好老师。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大IP,孙悟空在网络文艺中也有一席之地。网络文学经典之作《悟空传》问世17年后,同名电影依然掀起不小热潮。西游题材网络游戏则为孙悟空形象再创造增添新的维度。

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是几代人从小玩到大的朋友。50后、60后大概从连环画第一次接触腰缠虎皮裙的美猴王;70后、80后或许在“咚咚咚”的《西游记序曲》中认识一个筋斗冲上云霄的石猴;90后、00后又可能是在“二次元”中与大圣结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还漂洋过海,出现在国外文艺作品中。众多“孙悟空”及其不断重塑的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经典形象人物性格注入新内涵

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

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这些“原色”重新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这和主创团队严谨的态度和六小龄童精湛的演技有关,也和电视剧以大体量叙事优势全景式“复原”孙悟空“社会关系”有很大关系。《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对孙悟空形象的大幅改造,也同样建立在艺术世界重构的基础之上。人物形象总是生活在艺术世界中。经典形象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艺术世界重构的过程。从视觉呈现角度看,这个艺术世界或许只是故事场景的“复原”,但任何成功的形象再造,必然伴随它所属艺术世界的基本规则及人物关系的全新改变。也只有这样,新的形象才能如鱼得水地演绎出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思考的精彩故事。

以有效手法增强人物形象感染力

经典形象为人们所熟悉,但又能花样翻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由熟返生”手法制造的“陌生化”效果。孙悟空形象的视觉差异源于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内在要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突出传统戏曲脸谱中红黄二色的美学形象,加之京剧武生的扮相,以表现其“神采奕奕,勇猛矫健”。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出场伴随小锣小钹的敲打,亮相后耍花棍,以展现其机智敏捷、精神抖擞。猴戏大师李少春扮演孙悟空时,还化用“撑竿跳”动作,以棒拄地,腾跃而起,坐在三张叠起的桌子上,富有新意的连续动作大大增强经典形象的感染力。

以往,人们欣赏艺术作品也会产生沉浸感和代入感,但频次和程度无法和以互动性为基本特征的网络游戏相比。西游故事早就受到网游关注,孙悟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游戏人物。如《梦幻西游》里的孙悟空萌态可掬,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从《西游记》原著对孙悟空的塑造来看,“打怪升级”的线索以及修成正果的结局,与网络游戏的叙事手法颇有相似之处。在网络游戏中,包括孙悟空在内的人物形象,往往身处结构分明的层级系统之中,人物力量强弱甚至性格特征都被标识为数值化的不同品级。作为网络文艺的美学表达,这有时能迅速带给人新奇而愉悦的感受。但如果偏离经典形象艺术内核的戏仿之作大量出现,就有可能造成经典形象的意义断裂和美感损耗。为此,孙悟空形象再创造过程中,应当守住经典形象的美学底线。

从文字到图像、从舞台到银幕、从大屏到小屏、从现实到虚拟,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新中构建了孙悟空形象的丰富谱系,不断为我国文艺经典形象宝库增添新财富。我们看到了自“孙悟空”诞生以来,人们在这个经典形象上寄托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对果敢、信诺、英勇、不屈等人性闪光点的由衷赞美。只不过,这种寄托经常采取不同的表达策略,即便有时是对形象的变形,折射的也是心灵深处的呐喊。

文艺是常为新的。孙悟空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象再创造。创作者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汲取文艺经典提供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更大的勇气直面社会转型期多样生活经验,以更充沛的创造力赋予经典形象以新的话语和色彩。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2日 20 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

艺术创新为经典形象增添新的魅力

孙悟空,形象,经典,文艺,再创造,艺术世界,时代,西游记,西游,孙悟,内涵,美学,过程,电视剧,大圣,电影,人物,原著,大话西游,悟空,性格,文化,故事,网络游戏,连环画,石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悟空传,时代变迁,剧照

2007-10-13 #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的创新表达

红色经典故事的创新表达

王二小,观众,红缨,艺术,故事,红色经典,日寇,舞台,八路军,创作者,情感,形象,主人公,人物,父辈,创作,小英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典故事,儿童剧,儿童团,剧情,效果,埋伏圈,场景,少年,层面,干部,报纸,故事情节

2009-09-18 #故事阅读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从三个角度解读《飞屋环游记》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及对真善美的思考

观众,影片,卡尔,梦想,故事,艾丽,小屋,瀑布,罗素,飞屋环游记,现实,妻子,电影,节奏,大鸟,房子,象征意义,曼茨,色彩,生活中,发展,凯文,寓意,故事情节,方式,画面,高潮,视觉美学,这部电影,仙境

2020-10-02 #长篇故事

守正创新出经典!《大闹天宫》“打”出京剧电影新实践

守正创新出经典!《大闹天宫》“打”出京剧电影新实践

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孙悟空,武戏,舞台,经典,传统,年轻人,戏曲,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全国,动作,手段,武生,演员,艺术,观众,角色,魅力,电影导演,饶曙光,大银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新空间,中华,会长,历史

2007-04-02 #故事阅读

中国最经典的4幅大改革开放时期油画 第三大胆创新 你喜欢哪幅

中国最经典的4幅大改革开放时期油画 第三大胆创新 你喜欢哪幅

陈逸飞,作品,阎文喜,沈尧伊,魏景山,延安文艺座谈会,凝聚力,勇士,力作,子闻,学者,群众,态度,形象,手法,时空,电影,油画,色调,蒙太奇,领袖,革命者,创作,一种艺术形式,于一身,于美术,大胆创新,占领总统府,场面壮观,群众场面

2014-09-14 #故事大全

我与园区的故事丨他们造就了园区的“混搭”魅力

我与园区的故事丨他们造就了园区的“混搭”魅力

美术馆,艺术,园区,北人,苏州,江苏,公司,朱振,中国,国际,项目,创新创业,产品,人才,双年展,客户,工艺,平台,机器人,艺术家,创作,活动,区的,中国大学,国际艺术,全国,团队,地方,故事,技术

2011-06-03 #长篇故事

浅谈陶瓷绘画中人物题材的拓展与创新

浅谈陶瓷绘画中人物题材的拓展与创新

题材,陶瓷,人物画,绘画,创作,艺术,作品,画家,陶瓷人物,内容,人物,陶瓷艺术,创作者,生活,传统陶瓷,陶瓷绘画,人物题材,人们,人物形象,壁画,思想,方面,素材,发展,研究,绘画语言,为题,传统,工艺,形象

2019-05-22 #经典故事

文化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动画设计”为例

文化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动画设计”为例

元素,传统,艺术,动画,色彩,造型,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设计,艺术元素,语言,观念,综合,传统文化,造型元素,东方造型,中国艺术,中国,戏剧,动画片,形象,时代,民族,特点,绘画,美术,艺术性,艺术创作,营养,角色

2008-11-0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