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家长的焦虑会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勇敢 天性和探索欲都磨灭

时间:2008-03-09

虽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从眼下来看,其实过多的限制措施会让孩子发展也得到限制

提示:本文共有 24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不要为孩子拴上隐形的“绳子”,限制太多,让他们未来也会受限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怕孩子受伤或者是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就会限制他们这,限制他们那。虽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从眼下来看,其实过多的限制措施会让孩子发展也得到限制。

家庭本应该是孩子自由的场所,而不是行为限制的“圈养场”,家庭应该是每个人都觉得安心的地方,但父母却为孩子在家里拴上了一条隐形的绳子,希望孩子时刻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所有的行动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孩子被这种圈养束缚了手脚,捆绑了自由的心灵,往往行动能力差不说,想法也不再灵活,成为了只会依照父母指令行事的“乖孩子”。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拳脚,在那样有限的空间中也要动个不停,那么在他们出生之后,能爬能走,也就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从周围环境中学习的道路。

不管是牙牙学语还是蹒跚学步,那都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孩子初学走路的时候都是很勇敢的,他们不怕摔倒也不怕碰壁,反而是父母在身边一直提心吊胆“慢点别摔了”“这个地方不能去”“摔着了是不是很疼?”“让妈妈抱”“让爸爸牵着你”

于是孩子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家长自认为为孩子铺平了眼前的道路,为他们提前做好受伤的警示,孩子就能安安稳稳地走路了吗?

但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勇敢和无畏,他们探索的天性也在被家长的担心和控制一点点摧毁。

想一想小的时候我们自己,经常在老人家中的平房前后玩得不亦乐乎,一出门就是一天,和小伙伴玩,和蚂蚁昆虫玩。

但是现在的城市中,哪怕是封闭的小区,也很难看到没有父母在身旁的孩子,自由玩耍在家长的眼中就意味着危险。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总是伴随着大人的嘱咐和保护。

现在的孩子到了几岁都是大人眼中那个长不大的,需要照顾的宝宝,在父母眼中到处都是危险,到处都是陷阱,需要保护的地方太多了。

其实孩子并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他们的成长同样也是有规律的。4岁有初始人格,7岁开始探索世界,有了人际关系的雏形,等到14岁差不多就有了基本的自我人格,每个阶段都需要孩子在实践和经历中不断累积经验,自我成长。

而父母如果这个时候将孩子圈养起来,他们就没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可能就会变成笼中猛兽,虽然长着利爪和尖牙,却活得像一只小猫咪。

现在小区附近的学校一到放学的时间,门口聚集着大量的家长,他们忙着将孩子从学校的大圈子接回自己的小圈子。

其实现在很多小区附近的学校基本上招生的都是附近的孩子,也就是说他们从放学到回家,可能走路都不会超过五分钟,然而家长还是不放心,自己接不了孩子,也会让老人帮忙。

如今的孩子和过去相比,就是众星捧月一样地长大,现在网络的在线课堂还有家教数不胜数,就是因为家长想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但又担心他们的安全,于是就会想出这种让孩子在家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敢放手的结果就是将教育请回家中。

但是这样的教育真的就形成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吗?其实每一位家长心里都明白,初入职场的时候并不是业务有多难,而是需要适应工作环境,要去熟悉人际关系,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和同龄人打打闹闹长大的,但还是觉得人际关系是很深奥的。

那现在的孩子本来就是在独处中长大,父母又为他们加上了重重安全的“枷锁”,孩子将来要如何面对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呢?

放手让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圈子,也是为他们能够融入社会的大圈子做好基础,并不是说父母就完全大撒手,什么都不管,而是要在科学的引导下,逐渐让孩子多适应环境。

1.有准备的放手

放手与撒手是有区别的,有准备的放手既能让自己放心,又能锻炼孩子,达到教育的目的。

2.分析风险,安全放手

现在确实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让家长对放养敢想不敢做,但其实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放养孩子的目的不是“放”而是“养”,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可以带着孩子多出去转转,开拓眼界。

他们见得多了自然就会有自己的一套应对和处事的方式。在放手之前,家长要提前分析好。

不要让过多的担心想象禁锢了孩子的自由,家庭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港湾,当在外面累了委屈了,可以回来补充能量重新出发。

不要让家庭成为限制孩子行动的圈养场,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放手可以让孩子天性得到更好的解放,快乐成长。

孩子3-6岁,这段时间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因为宝宝的大脑对声音特别敏感,接收的也特别快,你可以每天抽出20分钟给孩子讲一个甚至几个睡前故事,既能让孩子安安静静入睡,又能间接性的提升宝宝的想象力,开发孩子的右脑,让孩子更聪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导!尤其在3-6岁的时候,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优秀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多数父母忙于工作,缺失了很多对孩子的陪伴和教导。

父母再忙我们也要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有套绘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读给孩子听,分享给大家,尤其对3-6岁的孩子很有帮助。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作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作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这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羁绊。

绘本里印刷的字体很清晰,纸张也很不错,方便孩子健康阅读。

59元全套10册儿童绘本,平均下来一册都不到7块钱,不过就几根棒棒糖或者一顿早餐的价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过就忘,可孩子从绘本里学到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

Y【全10册】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中英双语图画绘本¥59度小店月销1购买

有需要购买的家长朋友们,点击以下商品卡即可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家长的焦虑会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勇敢 天性和探索欲都磨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当孩子说“妈妈 我怕”时 家长处理得当 能让孩子更加勇敢!

当孩子说“妈妈 我怕”时 家长处理得当 能让孩子更加勇敢!

孩子,家长,恐惧心理,事物,情绪,帮助孩子,让孩子,时候,闪电,感到恐惧,东西,原因,都会,妈妈,布娃娃,怪物,本能,胆子,问题,对孩子,与生俱来,人类,儿童,动物,天性,安全感,心理,心病,方式,程度

2007-1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逆反心理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不要再怪孩子逆反了

逆反心理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不要再怪孩子逆反了

孩子,逆反,逆反心理,家长,行为,父母,心理,意向,儿童,态度,情绪,时候,教育,专栏,作用,价值观,信息,情感,正确认识,高中,不良因素,思维方式,让孩子,不良情绪,作者简介,人格,姐姐,学生,导向,我家

2017-06-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天性VS英文绘本

孩子天性VS英文绘本

英文,孩子,天性,英语,人类,事物,听觉,婴儿,感官,方式,父母,视觉,大脑,是非,歌曲,韵律,刚开始,给孩子,与生俱来,五感,功能,养分,再加,剪纸,单词,印象,味觉,嗅觉,地学,字母

2008-07-01 #长篇故事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孩子,小朋友,医院,狮子,我不怕,我不是,衣服,鳄鱼,吴俊,生活中,乌龟,作者,写实,妈妈,心理,方式,童趣,书里面,妈妈说,鞠志,禹明,皮太厚,赫真,责任编辑,与生俱来,事情,侄子,图书馆,双胞胎,力气

2020-05-27 #经典故事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孩子,小朋友,医院,狮子,我不怕,我不是,衣服,鳄鱼,吴俊,生活中,乌龟,作者,写实,妈妈,心理,方式,童趣,书里面,妈妈说,鞠志,禹明,皮太厚,赫真,责任编辑,与生俱来,事情,侄子,图书馆,双胞胎,力气

2020-08-20 #经典故事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孩子,小朋友,医院,狮子,我不怕,我不是,衣服,鳄鱼,吴俊,生活中,乌龟,作者,写实,妈妈,心理,方式,童趣,书里面,妈妈说,鞠志,禹明,皮太厚,赫真,责任编辑,与生俱来,事情,侄子,图书馆,双胞胎,力气

2020-08-20 #经典故事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绘本推荐我不怕打针: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孩子,小朋友,医院,狮子,我不怕,我不是,衣服,鳄鱼,吴俊,生活中,乌龟,作者,写实,妈妈,心理,方式,童趣,书里面,妈妈说,鞠志,禹明,皮太厚,赫真,责任编辑,与生俱来,事情,侄子,图书馆,双胞胎,力气

2020-08-21 #小故事

喜马拉雅陈默:告别吼叫做高效家长孩子成长过程中

喜马拉雅陈默:告别吼叫做高效家长孩子成长过程中

天赋,小蔡,考试,杨绛,外公,西班牙语,写字,出去玩,同事,成就,水平,兄弟姐妹们,告诉我,每次都,有天赋,得合,库里,得多,新一年,书法,个人,与生俱来,不变,专业,习题,作家,从零开始,做习题,兴趣,关系

2020-05-1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