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时间:2008-03-22

荀子与孔子、孟子被人们称作儒家三圣,儒家的核心思想都来自于他们三人

提示:本文共有 20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年)名况,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他为“卿”,所以又被称作荀卿。

荀子与孔子、孟子被人们称作“儒家三圣”,儒家的核心思想都来自于他们三人。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荀子比孟子小五十多岁,是战国末年儒家最著名的思想家。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晚期,当时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都已经相继出现并趋向成熟,荀子有机会吸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采众家之长,所以他是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

虽然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圣贤,但他们的很多观点都大相径庭。荀子很多时候看不上孟子的守旧,他多次公开批评孟子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本质都是善的。为了保持这份善,不致沾染太多恶,他把修身当作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荀子却坚定的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天生就是恶的,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很多欲望,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恶劳、追逐名利,天生耳朵就爱听好话,眼睛就爱看漂亮的东西。对于人的恶的本性,如果不加约束任其发展,必然会引起你争我夺,甚至引发各种形式的暴政。

对于人之本性的不同观点,也导致了孟子和荀子治国理念的巨大差异:孟子的思想比较感性,主张以道德教化治理天下;荀子的思想就比较理性,主张以礼法制度治理天下。

孟子认为学习是为了“保持善”,荀子认为学习是为了“改变恶”。在荀子看来,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控制自己,让自己成为“善者”。

让我们细细品读这篇佳作,了解荀子的伟大教育理念!

劝学(节选)《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之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之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的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萃取使它烤弯曲成车轮,其弯曲的程度甚至能够合乎圆规画的标准,即使再曝晒,木材也不能挺直了,这是因为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才能取直,金属制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的学习,每天多多反省自己,就会聪明、有智慧,而且行为也没有过错了。

荀子认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而且用“君子”来开篇,显得很郑重。

我很喜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典故。荀子用“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告诉大家,任何人通过发奋努力都能进步,甚至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超过老师。

荀子没有那种倚老卖老,不可一世的老学究思想,而是以乐观和发展的眼光希望他的学生们都很出色,甚至可以超过老师。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这样的思想境界,这样的高双商,实在令人敬佩,我忍不住为他点赞!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学习不是一句空话,如何学习呢?方法很重要。有的人可以事半功倍,有的人却只能事倍功半。作者连用了五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说明,要善于利用外部的环境和事物,能使我们事半功倍的利器,都是好的学习方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智慧自然会得到提升,也就具备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半步的行程,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再快,跳一次也不到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功缘于不停止。用刀刻东西,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的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形。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学习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坚持和专一。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强调了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的重要性。学习知识是一个体系,每天都学习一点点,时间长了,就能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看来,学习就是确定目标,找对方法,持之以恒!

那,还等什么,学起来吧!!!

共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荀子·劝学全文

荀子·劝学全文

君子,劝学,比喻,今义,古义,荀子,用心,行为,动词,名词,形容词,诗经,声音,积善成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也,隆礼,金石可镂,作者,圣人,实词,尚书,文言,木材,特点,假舟楫者,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不可以已,用心一也,内容

2008-10-27 #经典故事

议论文范本《劝学》 被误读了千年 其实荀子是勉励人成为君子的

议论文范本《劝学》 被误读了千年 其实荀子是勉励人成为君子的

君子,荀子,劝学,方法,议论文,是可以,人种,逻辑,不可以,古人,后天,学术,意思,思想家,教材,权威,本性,物种,跂望,问题,论断,学不可以已,提高自己,荀子曰,专家,位置,人们,事例,价值,作用

2013-11-15 #故事阅读

《劝学》荀子书中的这三句话让我如梦初醒

《劝学》荀子书中的这三句话让我如梦初醒

能力,这句话,玩游戏,金币,工作,劝学篇,孩子,游戏,阶梯,王思聪,一句话,是这样,运气好,书籍,时代,思想,文章,时间,有钱人,特质,薪水,飞机,公交车上,再也没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不可以已,属性点,童年时,迅速成长

2011-08-24 #故事会

《劝学》课堂实录参考

《劝学》课堂实录参考

同学,同学们,荀子,老师,观点,学生,课文,劝学,对话,作用,作者,句子,孟子,学不可以已,屏幕上,主张,再读,课堂实录,名作,头悬梁,字形,孩子,幻灯片,过程,锥刺股,教育,活用,一篇关于,不爱学习,参加工作

2020-06-18 #故事会

中华经典??成语故事劝学篇

中华经典??成语故事劝学篇

成语故事,君子,中华,劝学篇,力量,经典,孩子,建议,故事,正面,铁杵磨成针,贵在,重要性,费约,领悟到,先贤们,刻苦学习,可以作为,学不可以已,学习方法,小故事,我们知道,睡前故事,给学生,让孩子,奋发图强,悬梁刺股,持之以恒,每天花

2011-06-08 #经典故事

劝学文言文

劝学文言文

劝学,下饮黄泉,之利,荀子,原文,君子,木直中绳,所学,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积水成渊,顺风而呼,驽马十驾,其曲中规,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厚也,上食埃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不积小流,不能十步,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则知...

2007-06-04 #短篇故事

劝学文言文

劝学文言文

劝学,下饮黄泉,之利,荀子,原文,君子,木直中绳,所学,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积水成渊,顺风而呼,驽马十驾,其曲中规,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厚也,上食埃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不积小流,不能十步,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则知...

2014-03-12 #故事大全

《秦观劝学》 文言文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

《秦观劝学》 文言文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

劝学,秦观,君子,中提,木材,蓼蓝,车轮,不可以,原文,圆规,文言文,弯度,颜色,言文,前所,全文,墨线,少时,无几,比数,木直中绳,水凝,熏烤,饮酒者,衰耗,近几年来,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不可以已,年轻时

2011-01-1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