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发热门诊里的急诊科医生 上一线当好战疫“守门员”

时间:2008-04-02

在支援发热门诊的两个月时间里,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提示:本文共有 20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王书记,送来了一名确诊患者”

“王书记,又送来一名密接人员”

“王书记,有些突发情况需要您处理一下”

……

此时,时间已近午夜,一通通电话打进来,昌平区医院急诊党支部书记王博立刻整装待命,奔赴一线。在支援发热门诊的两个月时间里,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那段时间我时刻保持战时状态,随时准备迎战,如果哪一天后半夜没有电话我都觉得不习惯,心有不安,生怕什么情况没有及时通知我。”虽然他此时语气很轻松,但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压力和辛苦。

全天在线,时刻备战,

进驻发热门诊就进入了战场

发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发热门诊成为了防控疫情的第一哨。在疫情暴发初期,昌平区医院发热门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量不断上升。医院的许多医护人员都主动请缨一线,希望能支援发热门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在这个时候理应走在前面。”王博告诉记者,“我们是急诊科医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上相对更有经验,也能更快的适应节奏。无论是党员的职责还是医者的使命,支援一线的工作我们当仁不让。” 在他的带动下全体急诊科党员都自愿签署了请战书。

急诊党支部全体党员签署请战书请缨一线

据北青社区报记者了解,王博从进驻发热门诊以来,连续40天奋战一线,几乎每天下班回到家都已是凌晨,休息三四个小时后就又要投入工作,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索性就睡在医院, 2月中旬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接诊50名发热患者,那段时间他就以院为家。

虽然辛苦但王博依旧干劲十足

“只要有密接人员或者确诊患者送达医院,我必须到场。除此之外,新过来支援的同事在流程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沟通探讨,我保持时刻在线。无论什么时间,只有把问题都解决妥当了,我才能放心休息。”正是这样的心态,让王博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依旧有干劲,“组织信任我让我胜任这份工作,我也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会尽我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王博与值班护士沟通,了解患者情况

制定表格,编写手册,在摸索与实践中前行

疫情暴发开始,昌平区医院的发热门诊就一直保持着高负荷工作。王博告诉记者,“我刚来的时候也不太适应,但根本没有时间慢慢适应,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在这期间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都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王博告诉记者,“我们在实践中摸索,通过切身的体验制定出了更适合我们的流程和制度,并且根据不同时期不断地对流程进行升级。”

王博(左一)与感染疾病科徐华文主任(右一)在查房后探讨患者病情

用殚心竭力这个词形容在发热门诊工作的王博再合适不过了,这次支援任务不仅挑战着他的体力上限,而且他还在为流程优化,表格及手册的编写绞尽脑汁。王博告诉记者,为了让新来的同事能更快的适应环境,更准确的传达文件精神,他结合了患者救治流程和下达的文件制定了《发热门诊上岗手册》并且随具体时期实时更新,由于不同人群患者的处理方式不同,所以对‘新手’来说一个纸质的手册他认为是有必要的。

王博(右二)为发热门诊轮岗的新同事培训

王博(右二)带培训完的同事换装进入发热门诊诊区和留观病区实地体验

为方便医护人员又快又准的了解患者的情况,王博设置了《发热门诊专属交接班表》,用来省去频繁翻阅病例的时间。除此之外,为确保病史采集的准确性,王博还制定了《发热门诊流行病学史筛查登记表》。这些制度的实施都在防疫工作中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王博编写的核酸检测同意书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防“疫”先防“抑”,治病先治心

对于疫情,在王博看来,“这个病传染性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人群的恐慌,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是否配合医院治疗。”急诊科出身的他非常了解恐慌与不安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如果你更耐心一些,解释的更详细一些,患者的依从性也会更好,看上去花费了更长的时间在和患者聊天上,实际上患者会更加配合你之后的治疗,这样效率反而更高。”因此,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非常注重患者的情绪,在一次次安慰和讲解中很多患者与医护人员已经成为了朋友。

王博(左三)正在查房,与留观病人沟通病情,安抚患者情绪

“大夫您辛苦了,爱你们哦!”“我看大夫们一直忙前忙后,这都几点了还没吃午饭,我在附近买了二十个驴肉火烧,您们先吃点垫垫肚子。”“大夫谢谢您给我看病,没什么能报答您的,我想给您鞠个躬。”这些患者和家属或俏皮、或实在、或诚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像是给早已疲惫的医护人员打的一针强心针,让他们又充满了力量。

“在我们救治患者的同时,患者也时刻感动着我们,我们不奢求什么,患者的配合与理解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这是王博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心里话,“目前,疫情还未结束,我们依然坚守岗位,严阵以待,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用不了多久昌平就会恢复往日的热闹。”

当被问起为什么工作这么拼的时候,王博只是回答:“大家都很辛苦,除了多担当一些,我也没做什么大事。”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和发热门诊的其他医护工作者一起,形成了昌平区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文/北青社区报实习记者 谷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发热门诊里的急诊科医生 上一线当好战疫“守门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线发热门诊 急诊医生日常揭秘:突如其来的全员待命与日常焦虑

一线发热门诊 急诊医生日常揭秘:突如其来的全员待命与日常焦虑

急诊科,医生,病人,张乐,王仲,刘逸飞,医院,家属,急诊,杨振,医学,患者,事件,全科,所在,老人,视觉中国,急诊医学,中年男人,北京,年龄,情况,时间,疫情,科室,肺炎,杨文,协和医院,非典,事情

2016-01-30 #经典故事

战疫一线 清零后的发热门诊 —— 天津市黄河医院里的故事发热门诊新冠肺炎

战疫一线 清零后的发热门诊 —— 天津市黄河医院里的故事发热门诊新冠肺炎

发热门诊,患者,疫情,工作,医护人员,天津市黄河医院,安宏,曹静,放射科,一线,病毒,黄河医院,防控,急诊科,病人,肺炎,防护服,时间,标本,袁莹,都会,小时,情况,投入使用,检验室,武汉,距离,隔离病房,培训,检查

2020-06-28 #小故事

发热门诊半数以上护士超过45岁 “老护士”带头逆行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半数以上护士超过45岁 “老护士”带头逆行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护士,夏尹,熊瑛,罗瑶,王辉,急诊科,护士长,护目镜,通讯员,工作,记者,一线,患者,医院,余人,们一起,都会,可能性,小护士,战友,手势,皮肤科,肺炎,隔离区,战斗,主动请缨,兄弟姐妹们,战友们,刘璇

2014-03-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抗疫故事|把女儿“寄”到亲戚家过年 她请缨一线发热门诊

抗疫故事|把女儿“寄”到亲戚家过年 她请缨一线发热门诊

杨兰,发热门诊,患者,团队,疫情,卢芳,工作,防护服,妈妈,护士,祈福医院,主任,女儿,老爷爷,口罩,急诊科,孩子,排班,物资,医护人员,一线,医院,同事,病毒,隔离,咽拭子,中心,亲戚家,人员,内心

2015-11-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坚守“战疫”一线!致敬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发热门诊的“侦察兵”

坚守“战疫”一线!致敬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发热门诊的“侦察兵”

疫情,工作,朱子,发热门诊,医院,急诊科,肺炎,预检,黄志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急诊,病人,唐明,胡海霞,中医医院,全身,常德市,护士,汇报工作,通知,车子,门诊,咨询,影响,两个孩子,发热病,动物咬伤,吴柳

2014-01-03 #小故事

武汉协和医院发热门诊:以青春之躯驻守战疫堡垒前哨

武汉协和医院发热门诊:以青春之躯驻守战疫堡垒前哨

发热门诊,患者,医护人员,疫情,武汉协和医院,生命,重症,高雨,团队,一线,风险,肺炎,病情,青春,汤亚,袁莉,没有一个,危重症,医院,医生,生死,急诊科,插管,情况,护士,护士长,汗水,血小板,青年,回家

2013-05-10 #长篇故事

“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来自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疫情发热门诊医护人

“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来自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疫情发热门诊医护人

严丽,疫情,工作,病人,医护人员,发热门诊,肺炎,医院,隔离病房,患者,一线,医生,武汉,丈夫,医务人员,女儿,疾病,银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坚持下去,党员,故事,孩子,备注,急诊科,病毒,请战书,重症,长时间,隔离

2020-09-03 #故事会

“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来自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疫情发热门诊医护人

“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来自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疫情发热门诊医护人

严丽,疫情,工作,病人,医护人员,发热门诊,肺炎,医院,隔离病房,患者,一线,医生,武汉,丈夫,医务人员,女儿,疾病,银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坚持下去,党员,故事,孩子,备注,急诊科,病毒,请战书,重症,长时间,隔离

2008-10-1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