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画” 说端午——粽叶飘香 龙舟争渡 雄黄美酒

时间:2008-04-10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提示:本文共有 21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它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中一些习俗,传播广泛且影响深远,今天小编将通过三部电影,“画”说三个“粽”所周知的端午习俗~

吃粽子

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可见古时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1977年3月,由鲍方自导自演的史诗级电影《屈原》上映,如果想了解粽子“背后那个男人”的故事,你可以观看一下这部经典影片。

影片讲述在内忧外患的楚国,大夫屈原受迂腐的统治阶级干扰改革失败且被坑害的故事。

作为1977年的电影,它虽然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还是让人感觉荡气回肠。它通过极具舞台感的表演、史诗般氛围的营造、典雅古朴的台词和意境,呈现了屈原爱国爱民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相当的尊重历史,非常适合想从电影来认识屈原的观众。

扒龙船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宋.张榘《念奴娇·重午次丁广文韵》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曾盛行于吴、越、楚。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关于龙舟竞技,在2018年有过这么一部电影——《逆流大叔》。

该片讲述四个在中年危机漩涡里努力挣扎着的宽频网络公司员工,为“保饭碗”加入了公司新成立的龙舟队,在艰苦的龙舟训练中重燃人生斗志的故事。

这部电影真诚地讲述中年危机的酸楚,用幽默化解感伤,在体育精神里找到满满正能量。《逆流大叔》很自然,不造作,它借用划龙舟的故事点题逆流而上的人生,有血、有肉、有火、有人情味。

端午节不如来上这么一碗热血鸡汤,跟随扒龙舟的“逆流大叔”一同体验乘风破浪,阳光万丈的感觉。

喝雄黄酒

饮罢一杯酒雄黄,闻得青衣粽子香。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这一习俗,也是源于屈原。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雄黄酒有很强的除害作用。我国古代,夏季除害灭病的主要消毒药剂,雄黄酒便是其中之一。经常将它喷洒在床下、墙角等阴暗地方,以避毒虫危害。

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就是误饮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导致俩人天各一方。

在徐克电影《青蛇》中,也出现了类似桥段——许仙将雄黄酒倒进荷花池,竟误打误撞,让蛇妖现行。

这部在豆瓣高达8.5分的电影,曾数次出现在CCTV 6台,是不少80后的美好回忆。

影片生动有趣的通过神、人、妖三界的七情六欲来表达人性、伦理与是非,细究之下会发觉其深奥之处。张曼玉与王祖贤两位不世出的绝代佳人配合徐克,在影片中营造出一种不可复制的美——绚烂的,旖旎的,妖异的,江南的美。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

欧阳修的笔下,“榴花”、“杨柳”、“角粽”营造了喜气洋洋的端午氛围,词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跃然纸上,让千年后的读者仍有身临其境之感。

沈从文也在《边城》里记录湘西过端午时热闹欢腾的场景,他说,“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节是为祈福禳灾,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它饱含粽香艾浓的民俗趣味,也承载着丹心照夙昔的家国情怀。

这个端午,影院还被疫情“冰封”……但电影的光芒永远都在,我们总会相见。衷心祝福爱电影的你——阖家安康!快乐幸福!

剥着粽子、闻着艾香、品着菖蒲,与家人度过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端午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画” 说端午——粽叶飘香 龙舟争渡 雄黄美酒”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粽叶飘香 雄黄酒浓《问道》正式开启端午嘉年华

粽叶飘香 雄黄酒浓《问道》正式开启端午嘉年华

粽子,玩家,活动,道友,先贤,公测版,怪物,奖励,会员,机会,等级,烧肉,经典,系统,贪食,豆沙,雄黄酒,道具,战斗,天墉城,金元宝,光宇游戏,还可以,都会,传统节日,习俗,一段时间,东海,人物,人数

2016-12-12 #故事大全

4首端午节诗词:粽子飘香艾草芳 龙舟争渡闹春江 怀念屈原之魂

4首端午节诗词:粽子飘香艾草芳 龙舟争渡闹春江 怀念屈原之魂

屈原,离骚,诗词,粽子,诗经,历史,诗人,艾草芳,吃粽子,顺阳,春江,人物,人们,史记,家人,天问,心灵,抱石,投江,时候,榴花,楚辞,怀念屈原,中国人,众人皆醉我独醒,龙舟争渡,追求完美,一笑,于楚,危冠

2010-11-20 #短篇故事

粽叶飘香 浓情端午

粽叶飘香 浓情端午

孩子们,幼儿,粽子,节日,龙舟,香满堂,传统节日,佳节,大班,小班,小龙,彩纸,来历,蜜枣,风俗,五月五,吃粽子,包粽子,活动中,张伟,吕坡,王梦,记者,中班,小朋友,声声,味蕾,孩子,屈原,幼儿园

2008-12-08 #经典故事

浓浓粽叶香 悠悠端午情 永和镇中心幼儿园组织端午节系列活动

浓浓粽叶香 悠悠端午情 永和镇中心幼儿园组织端午节系列活动

幼儿,孩子们,各班,组织,香包,传统文化,中心幼儿园,佳节,习俗,传统节日,原作者,外套,大班,小班,爱国主义,情感,形式,永和镇,来源,炫彩,由来,粽子,糯米,讲故事,表情,造型,赛龙舟,龙舟,活动,祝福

2009-05-10 #短篇故事

「百年思华和幼」“粽叶飘香 · 浓情端午”主题活动

「百年思华和幼」“粽叶飘香 · 浓情端午”主题活动

孩子们,活动,主题,思华,幼儿园,粽子,全园,寓意,朱砂,水战,老师,吃粽子,包粽子,小朋友们,下雨啦,小朋,庆端,戴香囊,艾草,道北,好读书,香满堂,中华情,来源,亲子活动,又名,儿歌,传统习俗,传统节日,南国

2018-01-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纵情端午节来历 赏各地风俗差异 闻艾草粽叶香

纵情端午节来历 赏各地风俗差异 闻艾草粽叶香

粽子,艾草,丝线,屈原,人们,菖蒲,传统节日,习俗,大人,礼盒,门楣,叹人生,长命缕,五毒,代表,孩子,寓意,小时候,感觉,愿望,来历,楚国,百姓,目的,脚腕,节日,蛋黄,鸡蛋,生活,一般都

2009-12-08 #短篇故事

一首冷门的端午节宋词 却几乎概括了所有的端午节习俗

一首冷门的端午节宋词 却几乎概括了所有的端午节习俗

佳节,屈原,民间习俗,盛况,纸鸢,苏东坡,虎符,屈子,江诵君,艾蒲,断肠句,古诗词,下阕,习俗,吊祭,投江,樽俎,汨罗江,诗词,六幺令,天中节,吃粽子,菖蒲酒,香飘十里,龙舟争渡,怀王,楚怀王,纳兰词,小虎,醉美

2011-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端午来啦 粽叶飘香中华情 宝丰县杨庄镇中心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

端午来啦 粽叶飘香中华情 宝丰县杨庄镇中心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

孩子们,粽子,中心幼儿园,习俗,杨庄镇,活动,艾草,为了让,老师们,主题,孩子,文化,赛龙舟,由来,龙舟,香包,传统文化,吃粽子,让孩子,孟孟,各班,戴香囊,幼恭,艾旗招,蒲剑,采艾,百福,传承文明,中华情,上香

2009-07-09 #故事大全